“万物得一以生”在道德经通行本中有,在帛书老子中没有,为什么?

皂罗袍3


自有文字语言史以来,人类并万类即在一巨大的局中,真理即道德在被扭曲和异化中。唯私性和物欲能生存并发展,这是伪道德后天命运之造化!语言文字人情世故不可能承载真理即先天道德。

这是私性物欲之造化,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皆打却,菩提性宛然!道即自性,无明即自性之异化,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阳光明正


《道德经》一般把王弼本看作通行本。

第三十九章王弼本为: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该章河上公本为:

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该章的帛书乙本为:

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至数舆无舆。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该章补出的帛书甲本是: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曰】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我整理的该章是这样的: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①:天得一以清②,地得一以宁③,神得一以灵④,谷得一以盈⑤,万物得一以生⑥,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⑦。其致之⑧:天无以清,将恐裂⑨;地无以宁,将恐废⑩;神无以灵,将恐歇⑪;谷无以盈,将恐竭⑫;万物无以生,将恐灭⑬;侯王无以正,将恐蹶⑭。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⑮;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⑯。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⑰?故至数誉无誉⑱,不欲琭琭如玉⑲,珞珞如石⑳。

[通释]

从前得道的情况是:天得到道才清明,地得到道才安宁,神得到道才显灵,谷得到道才充盈,万物得到道才滋生,王侯得到道才成为天下的统领。如果放弃道:天不能清明,恐怕要开裂;地不能安宁,恐怕要毁灭;神不能显灵,恐怕要止歇;谷不能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滋生,恐怕要断绝;侯王不能做统领,恐怕要下跌。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低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屡屡给予的极高的奖誉等于没有奖誉,不想做光耀的美玉,只做粗璞的石头。

为什么帛书本没有“万物得一以生”?这说明《道德经》原本可能没有这句。《道德经》应该有一个原创,但今天我们不可能见到原创了。《道德经》原著者是一个叫老子的人,但今天我们看到的《道德经》是经过老子以后许多人士修改润色过,甚至经过有人刻意篡改过的。如果说现今留传的《道德经》与《老子》原文“面目全非”有些过了,但经过刻意润色篡改是不会少的。出土的帛书本、楚竹简足以印证这个判断。


陈广逵


道德经中的‘一’有两种解释,其一是‘道生一,一生二’中的‘一’,即‘一个太极’之意,道生一就是: 道创造出了一个太极。

其二就是: ‘万物得一以生’中的‘一’,即‘最大的(number one)之意,‘一’就是‘道’,这与道源经中的观点: ‘恒先之初,道同太虚,虚同合一,恒一而止’中的‘一’相一致。


外星文明新时代


通行本《道德经》中“万物得一以生”这句话,是后人串改、添加上去的。

老子,所处的是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时代,人们用“天、地”,就能浓缩代表一切万物了。因为当时的人们理解,是天、地创生了一切万物。

只要遵循了天、地的规律和法则,人与万物自然就共生。所以,老子,不会再画蛇添足,再写上一句“万物得一以生”。

因此,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众人:人,要遵循天地万物的规律、法则,来和谐共生、共长。


左斌经营道创始人


哪里有哪里没有不重要

这句话本身重要 不过不必执着

因为老子本来准备一句话也不留下的 不得已写下了道德经 悟则道德经是无字真经 因为全部直入本心~

万物得一以生;失一而灭。后半句是我加的,画蛇添足,哈哈,不过其实蛇也不存在,他妄画我妄添,如此而已~


顺其自然杜科斌


帛书老子德篇第二章就讲了,万物得一以生,怎么没有呢?德,道之子,道生一,一就是德,一就是先天一气。万物都由先天一气而生。这是老子道德经中最重要内容怎么会没有呢?


逍遥谷逍遥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有也是无,无也是有。

了解其意,了解什么是道。体悟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不必纠结这句话。


天山雪莲开满山


通行本与帛书本不同之处多了,没什么奇怪的,古代没印刷术,手工抄写在竹简或帛书上,抄的人多了,抄错字有可能。还有自己编写冒充的。真伪难辨。


赵日金141


被人抄写漏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