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新型“宅經濟”快速發展


疫情倒逼新型“宅經濟”快速發展

快遞員徐國斌在一小區門口等待進入小區將貨品放入快遞櫃(2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面對新冠疫情,山東濟南白領李慧春節後上班開始用“釘釘”打卡,在家中線上閱覽同事共享的文檔。

“我可以和同事在線一起編輯材料,需要討論就通過視頻開會。”李慧說,公司每天還遠程統計員工的健康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的確影響了一些行業,在推動在線購物、餐飲外賣、網絡遊戲等傳統“宅經濟”發展的同時,客觀上也倒逼了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新型“宅經濟”迅猛發展。

據在線辦公平臺“釘釘”的統計數據顯示,2月3日,超過1000萬家企業組織使用“釘釘”在家辦公、在線辦公,瞬間同時發起海量各類會議直播,網絡甚至一度出現限流。

開學延期後,許多教育培訓機構推出了眾多在線課程,供學生“宅家充電”。浙江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之江匯教育廣場”面向全省師生、家長免費服務,涵蓋全年段各學科的200多名特級教師提供在線課程;學而思網校動員數百位老師,推出全年級各學科免費直播課……

由於疫情防控要求,人們減少外出聚集,線上採購生活物資成為日常。濟南市民張偉佳最近選擇在網上購買所有菜品。張偉佳說,有的菜品從早上7點就開始賣,8點之前就售罄,有時要早起“搶菜”。

“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介紹,疫情防控期間他們的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300%,訂單的人均消費金額也明顯提升。據“京東生鮮”統計,從除夕至初九,平臺銷量同比增長215%,在全國範圍賣出了超過15000噸生鮮產品。

疫情倒逼新型“宅經濟”快速發展

在線醫療也“熱度”飆升。1月24日晚,“支付寶”緊急上線在線義診服務。1月26日,京東健康宣佈啟動在線義診,目前共有超過2000位醫生參與義診。春雨醫生近期也啟動線上義診支援,面向全國所有有需要的用戶免費問診。

“以前,看病都是去醫院、診所。這幾天嘗試著用了一下‘支付寶’的在線問診,沒花錢就查明瞭病因,真方便。”青島市民張濤說。

個人娛樂也逐步轉移到線上,尤其是推理社交類的娛樂App受到熱捧。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龔偉亮說,在線推理類遊戲符合了疫情防控期玩家消磨時間的需要,而且遊戲參與形式一般是多人在線語音,也滿足了人與人之間基本的社交需求。

受訪專家認為,戰“疫”期間,“宅經濟”解決了人們生活和工作需求上的難題。人們改變著消費習慣,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也在潛移默化地吸引著海量用戶,一旦形成習慣,可以預見這些行業或迎來“黃金髮展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表示,防“疫”期間,商業模式已經出現了不少新探索,如電影新片發行從影院走向互聯網新媒體,生產生活業態邁向智能化、線上化,如網上辦公、視頻會議等,相信未來還會出現新的消費業態、服務模式。(新華社)


疫情倒逼新型“宅經濟”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