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有啥用,为何妃嫔们接过后会欣喜异常?

茶與布朗


古代皇帝打赏的“金瓜子”虽然只是一种小金块,但这些妃嫔接过后都会欣喜异常。



这种“金瓜子”的样子并不像瓜子,之所以称其为“金瓜子”,也是与它的冶炼技术有关。

“金瓜子”在冶炼 完成后,不用模具定型,只是随意凝炼成小块的金子。而且也可能是与金子十分贵重有关,古人才将其称为“金瓜子”。

一枚“金瓜子”大概在三十克以内,按照现在的黄金价格,以一克黄金三百元来计算,一枚“金瓜子”至少有十万元。

而且皇帝肯定不会太小气,至少也会赏赐几枚金瓜子,那些接过金瓜子的妃嫔,得到了这样一笔巨款,肯定会欣喜异常。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这些“金瓜子”是皇帝赏赐的,代表着无上的尊荣。

要知道皇帝不会随便赏赐一个人,如果能得到皇帝的赏赐,在古人眼中,是一件十分有脸面的事情。

那些生活在后宫中的妃嫔,要想在后宫生存下去,就必须得到皇帝的宠爱。

能够得到皇帝赏赐的“金瓜子”,这就代表着皇帝很宠爱这名妃嫔。

如此一来,这名妃嫔才能在后宫中站稳脚跟,才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


“金瓜子”虽然贵重,但那些妃嫔更看重皇帝的宠爱。


东方大史


古代皇帝打赏用的金瓜子,其实就是长得像瓜子的碎金子,但是它可不是普通的碎金子。

咱们看看那些嫔妃,凡是得到金瓜子打赏的,个个都欣喜若狂。按理说,嫔妃们在皇宫里,什么宝贝没见过,为了这些碎金子至于激动成这样吗?

其实,金瓜子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体现的“皇恩”,也就是皇帝的宠幸,这可是钱买不来的。


(金瓜子)

最开始的金瓜子指的就是碎金子,是可以在民间流通的,单枚重量在20克到30克之间,小巧可爱,价值更是不菲。

按照现在300多元一克的价值算,一枚金瓜子就值六千多元钱,何况在古代,黄金的购买力比现在高很多。因此,只有那些王公贵族才能拥有金瓜子,平民百姓是拿不出来的。

可以说,有一枚金瓜子,就是古代的富人了。 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特别是明朝禁止民间流通金银后,金瓜子逐渐变成皇帝御用的赏赐之物,被赋予了更高一层的价值。


与一般的赏赐物不同,金瓜子是皇恩浩荡的象征,体现的是皇帝的看重之情。

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嫔妃们会为了区区几个金瓜子而欣喜若狂了。她们在意的不是值多少钱,而是皇帝对她们的喜爱。

试想,后宫佳丽三千,竞争何其激烈。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大家都是想破了脑袋。

而此时皇帝打赏了某人金瓜子,那这个妃子在后宫中的地位一下子就上去了,在宫斗中就占据了有利地位,宫女、太监们也会对她另眼相待。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能不欣喜若狂吗?


(后宫佳丽)

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妃子确实很穷。要知道,古代嫔妃也不都是光鲜亮丽的,锦衣玉食的。

在后宫中,用钱的地方很多,而嫔妃们经济来源只有内务府的份例和皇帝的赏赐。

这些钱要置办宫中各项用品,还要给自己买华丽的衣服首饰,有些家境一般或是不太受宠的嫔妃,确实是入不敷出。


而这时候皇帝赏她们几粒金瓜子,不仅地位上去了,还得到了一笔数量不小的钱,自然是高兴至极了。

看来,古代后宫里的妃子日子也不好过。皇帝就是她们唯一的天,今天他看中某个妃子,那她一下子就平步青云,飞上枝头变凤凰。

明天他看腻了,那这个妃子就惨了,一下子跌落深渊,备受冷遇。这种朝不保夕的富贵,为何要去追求呢?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古代皇帝打赏用的金瓜子,真的就是纯金子做成的。它虽然名字叫金瓜子,但它并不是把瓜子镀了金,也不是用金子做成瓜子的样子,而是指细小的碎金,它们并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枚金瓜子的质量一般是20g左右,也许是因为个头像瓜子一样小,所以才取名叫“金瓜子”吧。其实金瓜子在宋朝时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金瓜子主要为一些富贵人家,达官贵人,皇亲贵胄所用。到了清朝,金瓜子才成为了皇帝的专用,只在皇帝赏赐别人的时候才能使用。清朝皇帝的口袋里经常揣着满满的金瓜子,方便携带不说,高兴了还能马上抓一把赏人。

《甄嬛传》中,沈眉庄就曾随手抓起一把金瓜子想赏赐给御前太监苏培盛,苏培盛连退三步直呼“不敢当”。仔细想想,作为皇帝跟前的红人,苏培盛什么没见过?连他都惊呼,可见这金瓜子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赏赐啊。

在当时,金瓜子只有皇宫贵族们才有权力使用,别的人,若是没个拿得出手的功劳,根本不可能得到。虽然金瓜子本身和市面上流通的金馃子比起来并不算特别值钱,但因为是皇家御用的,其中的含义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千万别小看皇帝赏你的一把金瓜子,那在当时可是莫大的荣耀。很多大臣都以得到金瓜子为荣,得到越多的金瓜子,就证明越得到皇帝的宠信。据说康雍两朝老臣张廷玉,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他得到的金瓜子足足有一罐多,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古代妃嫔们吃住都在宫中,看多了所谓的金银首饰,金瓜子虽然值钱一些,但也不会那么看重金瓜子的价值。更重要的原因是皇帝的 “赏赐”慢慢会变成“宠幸”,妃嫔们从此就飞黄腾达,地位上升。

对于宫中的贵妃们来说,他们就是希望皇帝有朝一日,可以给他们一个惊喜,让皇帝可以有时间宠幸她们,这样她们的生活就不会像冷宫一样,永无出头之日。所以当妃嫔们接到皇帝所赏赐的金瓜子后会欣喜异常,因为这也是她们在深宫里的希望。

<strong>


无忧趣史


古代的金瓜子,说到用处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这并不是古代流通的货币,如果说非要给他安上一个什么用处的话,就是皇帝专门用来打赏皇宫大臣以及后宫嫔妃的。

这个金瓜子,并不是真的是现在的瓜子的样子,古代哪有这么大的闲心,把每一枚小金子都打磨成瓜子的样子。之所以叫做金瓜子,是因为这都是一些碎金子,长得大小像瓜子一样,所以金瓜子是碎金子的一种称呼罢了,这样听起来更高大上。

在明朝时期,朝廷就开始管控金瓜子的流通,规定只能在皇宫内部使用,并且只能是皇帝一个人是实际拥有者,其他人有的话都得是皇帝赏赐的才行。

所以说,用处来说,最大的就是皇帝赏赐用的了,因为皇上也不会拿着金瓜子出去买东西,虽然说民间肯定有金瓜子流通,但却不是寻常货币,因为老百姓买东西,更多的时候是用铜板,有钱的就用银两或者再厉害一些的就是银票,你给他一个金瓜子,他都不知道怎么找你钱。

为什么嫔妃接到赏赐的金瓜子会这么高兴

价值

一粒金瓜子的重量差不多在20克到30克之间,没有固定的形状,虽然小,二三十克的小东西,但是这不到一两的小东西可是价值连城,在当时,有一两金子可以说不仅仅是家财万贯,更是身份的象征,因为你有钱也不好淘换来这金瓜子啊,宫里的东西。

身份的象征

向之前说了,这是宫里皇上赏赐的。很多人会说,后宫的嫔妃,虽然不是个个都母仪天下,但是基本上也都是吃穿不愁,要什么有什么了吧,一小块金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在后宫里,其实比拼的就不是金瓜子的价值了。

是因为这是皇上赏赐的,想一想,后宫佳丽虽然不至于到三千,但是十几个、二十几个总有了吧,这么多人里面你要是想证明皇上更喜欢你,除了完事翻你的牌子,怀上龙种,另一个办法是什么呢》就是炫耀皇帝赏赐的东西了。

绫罗绸缎如果是皇帝赏赐的都要炫耀一下,恨不得后宫都知道,更何况这金瓜子了,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皇帝赏赐代表皇帝对自己的喜欢啊。得到了皇帝的赏赐,走路都变轻了,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

金瓜子到底是怎么赏赐的,赏赐一次给多少

电视上我们总是能看见,皇上动不动就赏赐一些金瓜子给妃子们,在《甄嬛传》中,有这么一幕,就是沈眉庄赏赐苏培盛的时候,在桌子上抓起一把金瓜子,而盒子里还有好多。

这其实是不合理的,金瓜子既然只能是皇帝使用的,数量自然不会太多,皇帝也不会每天都赏赐一些,物以稀为贵吗,正常情况下,皇帝赏赐金瓜子也就三个五个,不会太多,因为这都是随身携带的,也不会说皇上每天出门抱个盆,里面装满了金瓜子,赏赐的时候一下就一把。

要知道,清朝重臣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两朝,而他接受康熙雍正这爷俩赏赐的金瓜子一共也就一小罐,向沈眉庄那样,自己赏给别人都一抓一把是不可能的啦。

结语

在古代,金瓜子是皇权的代表物件,是皇帝专门赏赐用的,能够得到是身份的象征,也代表了一种荣耀,所以妃嫔们得到这金瓜子才会欣喜异常。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金瓜子就是用金子做成的外观像瓜子一样的碎金子。

当然了有的碎金子,他们也不是瓜子的外形,就是小块的不成规则的金子,一般这种体积不大,容易携带的小块金子,都是可以称之为金瓜子的。

我们都知道黄金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都是最为贵重的,一克就是几百元人民币。古代的时候,金子的购买力更大。

一般一个金瓜子大概都有20-30克不等,不过不管是谁能够得到一个金瓜子,也都是足以让他们欣喜若狂的。

这就是最为典型的货真价实的财富呀,一般的人是很难见到这种碎金字的。也只有皇家里才有这样的东西,赏赐给下人。

更何况这个东西贵就贵在它是皇帝御赐的身上,当然了这种金瓜子也只能在皇家里才可以用。

不过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后。他们不管赐给谁金瓜子,都是代表的是对这个人的认可和喜爱。

我们只有把最好的东西,给到最喜欢的人手里。

为什么妃嫔在得到皇帝赏赐的金瓜子之后,会欣喜若狂?

就是因为这是皇帝给的,它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皇帝认可了你,喜欢上了你,这样你就有可能受到皇帝的宠幸了。被皇帝宠幸,在生一个娃娃,若是被选为太子了,你说是不是有一种上天的感觉。试想一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皇宫当中,若是得到了皇帝的宠爱,是不是如同中了彩票一般。

说实话无论是谁得到了皇帝御赐的金瓜子,都是足以炫耀一辈子的。用祖坟冒青烟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皇宫里之所以会流行这个金瓜子,就是因为它的价值比较高,体积比较小容易携带,人人都喜欢。

这样若是谁能给皇帝解决问题,带来快乐,皇帝就会御赐给他几个,让他继续更好的为皇帝服务。

因此,不管是谁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得到皇帝赏赐给自己的金瓜子。


汉史趣闻


古代皇帝打赏金瓜子主要用来体现赏赐的等级,这就是皇恩浩荡的见证。通常被赏赐的人大多都是嫔妃和大臣,对于受赏人来说这是极大的荣誉。金子有价,但由赏赐金瓜子这一举动带来的巨大声誉,也许是受赏人更看重的,金瓜子从皇帝手中接过来,是不能花出去的。

这就不得不从从金瓜子的“出生”说起,金瓜子之前的一种叫法也叫做碎金子,因为它的外形像瓜子之后才被改成了金瓜子,这一枚金瓜子别看它小,也是足足的一两金呢,古时候,有这一两金那可相当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小富翁了,而且金瓜子也是身份的象征,很多王公贵族和豪绅名流都会有金瓜子。

但是这还不是金瓜子最为出名和重要的时候,当历史的潮流发展到明朝的时候,政府就开始管控了,金瓜子只能在皇宫出现,到了清朝就更为严格了,金瓜子只只能供皇帝一人拥有,并且也只能由皇帝赏赐给你金瓜子之后,你才能拥有,俗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逐渐的,金瓜子就变成了一种荣耀,有些人得到这枚金瓜子后会选择珍藏起来。

所以金瓜子之所以这么出名,就是因为随着朝代的更迭,金瓜子并不能轻松的就会得到,皇帝也不傻,也不能大把大把的赏赐金瓜子,这样的话金瓜子不就又成了寻常之物了嘛,这就是物以稀为贵了。





道闻四海


经常看清朝宫廷剧的朋友都会发现,有的时候皇帝心情不错,随手抓出一把金瓜子赏赐给妃嫔,被赏赐的妃嫔们都激动加感动的下跪谢恩。

古代皇帝经常打赏给嫔妃“金瓜子”这个瓜子当然不是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其实这里的“金瓜子”是一些碎金子做的,金瓜子是古代对碎金的一种称呼,但是对于养尊处优的后宫妃嫔们,平时金银珠宝要多少有多少,为何接过皇帝打赏的“金瓜子”会欣喜异常呢?之所以“金瓜子”对于妃嫔们来说如此金贵,不是因为这个“金瓜子”本身的价值有多大,对于妃嫔们来说,之所以如此金贵,是因为“金瓜子”到了清朝时期,是皇帝独有的御用赏赐之物。

虽然说只有皇帝一人有“金瓜子”,然而皇帝自然不会拿着金瓜子去买东西,更多的是他开心的时候赏赐给大臣和后宫妃嫔,因此“金瓜子”慢慢在后宫就成为了一种得宠的标志,是一种皇恩的显示,妃嫔们“金瓜子”得的越多,代表皇帝越亲近这个妃子。

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大概在20到30克左右,一般皇帝赏赐“金瓜子”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心情,每次最多也就几枚或者十几枚,因此像《甄嬛传》里面沈眉庄赏赐苏培盛金瓜子,而且桌子上有很多皇帝赏赐的金瓜子,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

毕竟金瓜子在民间是不流通的,而且当皇帝的不可能每天带着个盆装着金瓜子,也不能身上兜里每天装着满满当当的金瓜子当赏赐,因此每次被赏赐的人也就得到几个罢了。

“金瓜子”很金贵,因此“金瓜子”一般人得不到,在众人看来更是稀罕物了,妃嫔们得到赏赐自然欣喜异常,那绝对是一件可以炫耀的事情了,毕竟是皇帝给的,而且这“金瓜子”只有皇帝才有。

因此金瓜子的价值远远不仅仅是金子本身,更多的代表的是皇帝的荣宠,因此对于深宫中想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们,得到皇帝赏赐的“金瓜子”会欣喜异常也就不奇怪了。


小聪历史客栈


金瓜子是古代碎金子的别称,其存在时间非常悠久,在很久之前就出现在了历史之中,不过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金瓜子跟皇帝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平常人随便就能拥有。


后来在时间发展到了清朝的时候,金瓜子才真正成为了皇权专属。

在清朝时期,金瓜子就如同那明黄色龙袍一般开始只限皇帝拥有,在严格的规定下,平常人被禁止了私自铸造金瓜子。

如果有发现私自铸造金瓜子的情况,那么杀头之罪必然是免不了的。

在清朝时期,除了皇帝之外的人如果想要拥有金瓜子,那么只能通过皇帝的打赏获取。

平常清朝的皇帝如果比较喜欢、欣赏哪一些人,那么他就会给哪一些人赏赐金瓜子,不仅仅是后宫的妃嫔们,朝廷中的大臣、皇帝身边的侍卫、皇族中的宗亲子弟们都有可能获得到金瓜子的赏赐。




清朝妃嫔们获得金瓜子赏赐的欣喜

按照清朝的标准,金瓜子的重量大概在20来克到30多克之间徘徊,每一枚形状都不一样、每一枚重量都有所差别,最重的差不多接近一两(清朝一两大概30多克)。

从价值上来说,每一枚金瓜子的价值都非常巨大,起码相当于十几两到二十两银子。

单纯对于皇宫中的妃嫔们来说,金瓜子所代表的金钱价值要比较重要一些。

与很多人想象中的不一样,清朝妃子们的俸禄并不高,皇后一年只能获得1000两白银的俸禄、皇贵妃一年只能获得800两白银的俸禄、贵妃一年只能获得600两白银的俸禄、妃一年只能获得300两白银的俸禄、嫔一年只能获得200两白银的俸禄、贵人一年只能获得100两白银的俸禄……

从她们的俸禄数额,我们就可以看出金瓜子对于她们的意义,仅仅一枚金瓜子,就能抵得上一名低级妃嫔一个月的俸禄,在获得金瓜子赏赐的时候,她们又怎么可能不开心呢?


最重要的是,皇帝在赏赐金瓜子的时候往往不会仅赏赐一枚,如果皇帝赏赐得多了,就能比得上她们几个月的俸禄了。

金瓜子对于权臣们的意义

和这些妃嫔们不同,皇宫外的权臣们并不怎么看重金瓜子所代表的金钱意义,有着很多“赚钱”门道的他们,看重得更多是金瓜子所代表的荣耀感。

在那些年代里,皇帝赏赐的任何物品都代表着极大的荣耀,但凡能获得皇帝赏赐的任何一件物品,权臣们都会激动不已,认为是一件能光宗耀祖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获得了皇帝赏赐的金瓜子后,基本都会供奉起来、当成光耀门楣的资本,不可能会拿去当钱花。

这种状况其实就和黄马褂差不多。


清朝的大臣们在获得了黄马褂的赏赐后,基本都会拿来当成圣物一样供奉起来的,不会有事没事就拿来穿在身上。

(在清朝的规定中,被赏赐了黄马褂的大臣们其实也并不能随随便便穿黄马褂,他们只有在一些重要的朝廷典礼举行时,才能把黄马褂穿在身上,要不然,就是对皇家的不敬。)


孤客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金瓜子”是帝王的御用赏赐之物。古代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有啥用?用处大了去了,但是它的用处绝对不是买东西。

古装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皇上一高兴,就抓出一把金瓜子赐给某个妃子或者是大臣。被赏赐的人,接过金瓜子是满脸灿烂,仿佛捡到了宝贝一样。



那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这是一种恩典,一种荣誉,是皇上对自己青睐有加的表现。

金瓜子因其形状和冶炼技术而著称,没有固定模具,没有具体的重量要求,甚至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两枚金瓜子,使得这些碎金子的冶炼随其天性,古朴可爱,浑然天成。



金瓜子就是碎金子做成的,我们知道金子的价值是非常高的。现在一克金子价值在300多元。而一个金瓜子重量在二三十克,相当于现在一个黄金镯子的重量,价值大约在7000~10000元。

按照这个价格的话,一个金瓜子价值不菲,如果一个人有很多金瓜子的话,那就是大富豪了。

特别是对妃子们来说,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到底皇上对自己如何?如果皇上给自己一把金瓜子,那么就偷着乐吧,这是皇上把自己心里认为的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她了,那她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是很高很高的。



而且很多时候皇上在赏赐妃子金瓜子的时候,是当着众人的面,那么更是一种荣誉,一种炫耀,一种被肯定的感觉,满满的爆棚的幸福感,真是油然而生。别人一看皇上都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了,自然对他就多一份敬畏,多一份欣赏。

那么皇上用来打赏的金瓜子会不会在市面上流通呢?当然不会了,因为在清朝的时候,金瓜子的数量已经非常少了,而且价值非常高,只是私人收藏品罢了。就像是女人们买的手镯,怎么会拿到市场上去流通呢?还有我们过年过节的时候买的银行发行的各种纪念币,虽然也是真真切切的钱,但是不会在市面上流通的。

有时候很多东西不能用到底有用没用来衡量,有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其实价值非常的高,就像是这皇上打赏的金瓜子。

现实情况是,在古时候,皇上打赏妃子金瓜子也不是一把一把的打赏,可能是一个两个或者是很长时间才会打赏一次,所以物以稀为贵,金瓜子就显得更金贵了。

虽然这金瓜子不当吃不当喝,只是收藏品。但是对普通的人来说,可能只有听说的份,可能是一辈子也无缘得到的东西。

到了清朝,金瓜子成了皇上一个人的御用之物,它只是用来做打赏用的。被雍正称为“大臣第一宣力者”的张廷玉,历事三朝,官拜爵相,对他最高的一次赏赐是白银两万两,如果换成金瓜子的话,数量就少很多。


历史漫谈君


最近朱亚文和汤唯主演的《大明风华》热播,拉开了又一轮历史剧风潮,纵横闲来也追了几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设定都比较尊重还原历史,没搞大杂烩,朱棣与子孙的关系描绘得入木三分,人物形象深刻,画风又不失和谐风趣。

为了凸显太子朱高炽与韩王朱高煦这对兄弟的性格迥异,还特意设计了金瓜子的知识点,朱高煦藩地在云南,有收入还有当地官员给的孝敬,腰缠万贯阔得很,为了和哥哥抢皇位,经常拿金瓜子送礼,收买人心;而身为东宫太子的朱高炽,帮着父亲管着国家财权,却是个过路财神,不贪不挪的日子清贫,太子妃不得不精打细算着过日子,还时常要念叨着二弟见人就送金瓜子。后来朱高炽好不容易从弟弟那要了些金瓜子,真是乐得屁颠屁颠地。

虽说古往今来鲜少有太子如朱高炽般清贫了,得些金子就喜不自胜,不过金瓜子确实是古代实打实的硬通货,很贵重,无论是皇子嫔妃还是王公重臣得到皇帝金瓜子的赏赐都是会很开心的。

不过“金瓜子”这个名字就是一种比喻,古代的金瓜子并不是如电视剧中那样真的被精致地做成瓜子的形状,其实就是瓜子那般大小的碎金子。

古代冶炼金子的技术还是不太成熟的,制作冶炼金瓜子的模具也是困难的,本来金瓜子就是碎金子,不是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艺品,所以也就不去苛求形状的一致,重量的相同,做到形似就可以了,毕竟价值在于其质地是贵重的金子。

古代的金瓜子,一枚的重量大约在二十克到三十克之间,两颗金瓜子就能换一个时下在女同胞中风靡的传承手镯了,现在的小两万元都是不小的数目,在黄金匮乏的古代,这就是一笔巨款,是普通百姓一辈子都用不上的巨款。

要知道古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连用碎银子的时候都少,基本都是铜钱,很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黄金的,因为古代黄金稀有、价值高的、冶炼技术难度大,注定了只能在上层社会流通,供达官显贵、商贾富庶之家流通使用;明朝初期,朝廷禁止民间使用金银,虽然后来政策有所放宽,但是金子在民间的流通依旧受阻;到了清朝,金瓜子更是成了御用之物,专供皇帝发放赏赐,禁止民间私自打造。

得到金瓜子的唯一途径就是皇帝的赏赐,因此得到金瓜子就成了蒙受皇恩的一种象征,无论是王公重臣还是嫔妃侍卫,都是靠皇帝欣赏眷顾过日子的,尤其是后宫的嫔妃,有了圣宠,才能得到众人的高看,为母族争光,日子才能过得顺意,所以自然都很在意皇帝金瓜子的赏赐了。

当然除了这种代表荣宠的象征,金瓜子还有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作为硬通货,黄金本身强大的经济价值,皇帝坐拥天下,吃穿都不用私房钱,他的金瓜子都是用来赏赐,彰显皇恩浩荡的,可是其他人不行啊。

外臣领俸禄支撑家用,得到几颗金瓜子的赏赐,家底顿时都厚了;后宫嫔妃虽吃住都在宫里,但也是根据品级,领月钱过日子,而且在宫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并不少,除了吃穿用度,还要打赏下人,求人办事的赏钱。

母家势力强大的妃嫔,当然不用担心这些费用,但是那些母家势力不强、品阶不高、又不太受宠的妃嫔就很惨了,没有外援,地位低衣食也就供给得差,仅靠那点例银维持生活都很艰难了,逢年过节连打赏下人的钱都拿不出,成了自己身边的下人都不待见的主子,更别提想往皇上身边人送礼争宠的钱财了,没有钱都没办法为自己铺路了,可见钱财对宫中嫔妃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情况下,皇帝赏了一颗金瓜子,相当于低级嫔妃多了一个月的俸禄,哪个嫔妃不得乐得合不拢嘴啊?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在清朝金瓜子是皇帝的御用之物,民间禁止铸造,即使是皇帝赏给了大臣和嫔妃,也是不能在市面上流通的,买卖皇家赏赐简直就是藐视皇权,是大不敬,这么说来这金瓜子不是只能看不能用,有什么用啊?

其实能得到金瓜子赏赐的人,哪个又是缺钱到没米下锅的主呢?他们都不需要金瓜子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宫中嫔妃自然是可以用金瓜子送礼赏赐,作为打通自己生活门路的敲门砖,而对于外臣而言,金瓜子的象征意义更重大,皇恩浩荡,金瓜子完全就像尚方宝剑、黄马褂一样,是光耀门楣、镇宅的宝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