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確診病例與先前個案住上下樓 港府連夜疏散30餘戶居民

新確診病例與先前個案住上下樓 港府連夜疏散30餘戶居民

資料圖:香港。

  【財新網】(駐香港記者 劉雁菲)香港於2月10日晚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發現,該患病女子與早前一名確診男子住在同一棟樓的07單位,但樓層相隔10層。此外,後確診個案屋中排汙管與排氣管的接駁位置未完全密封,懷疑糞便中攜帶病毒經過空氣從排氣管中洩露至家中。港府於2月11日凌晨緊急疏散其他樓層的相同類型單位住戶,併入住隔離中心,涉及30餘戶。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在2月11日凌晨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這例新增個案為一名62歲女子,住在香港新界青衣長康邨康美樓,她於2月3日開始咳嗽,2月3日、5日、7日前往私家醫生處就診,9日前往瑪嘉烈醫院求診, 其呼吸道樣本在10日證實呈陽性反應;她在潛伏期期間(1月18日及19日)曾外遊澳門,目前同住的兒子和兒媳婦亦出現病徵。

  黃加慶續稱,在對女子進行流行病調查時,留意到她所住的單位與第12宗確診男子相同,但樓層不同。相關男子今年75歲,他於1月22日發病,31日確診,目前仍然留醫。二人確診時間間隔不超過一個潛伏期。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初步調查發現兩名患者均居於同一居民樓的07號單位,樓上單位較早發病,兩單位相隔10層樓,由同一條排汙管相連,由於樓下單位排汙管與排氣管的接駁位置未有密封,上層患者帶病毒的糞便有可能停留在排汙管中,當樓下居民開廁所換氣扇時,攜帶排汙管中的病毒經過空氣傳播,經排氣管進入第二個病人家中。

  鄰里之間接連出現確診個案讓人想起2003年非典時期香港的“淘大花園事件”。當時,源頭病人在未知患病的情況下,到訪住在香港九龍灣淘大花園E座的親戚並使用衛生間,後造成有超過300人感染非典,其中42人死亡,是香港在當時受感染最嚴重的社區。

  淘大花園的設計是,每一戶的衛生間由垂直的排汙管相連,這些主幹排汙管會分成幾路,分別連接到每家的抽水馬桶、臉盆、浴缸和浴室地漏,每一個衛生潔具都連接有一個U型集水管,以防止臭味、昆蟲或老鼠通過排汙管進入衛生間,因此,為了發揮U型集水管的預防功能,其必須充分注水。但在當時,由於大多數家庭習慣用拖把清潔衛生間而非用水沖洗,導致連接地漏的U型集水管出現乾涸的情況,當衛生間排氣扇打開而形成負壓環境時,攜帶病毒的氣溶膠便可能經垂直排汙管倒流到各戶的衛生間之中;而排氣扇也有可能將攜帶病毒的氣溶膠抽取到相鄰單位的天井,最終通過窗戶進入其他單位。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已有多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陽性。人們自此開始擔憂淘大花園事件有機會再度上演。

  香港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於2月11日凌晨稱,鑑於二人居所的相關性,除了可能出現一般常見的搭電梯或者在街上碰到而傳染的情況之外,也在考慮是否存在其他環境因素。他指出,此次情況與淘大花園不同的是,患病女子家中的U形管道設計良好,分別連接洗手池和洗碗池,只要家中用到這兩個池子,相連的U形管道便不會乾涸;但有留意到衛生間接駁排汙管的一條室內排氣管的接駁位置沒有完全密封,有可能令病毒由此傳出。

  袁國勇分析說,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還未完全清晰,目前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是普遍接受的傳播方式,而根據非典時期的經驗,一些很特殊的情況例如氣溶膠,也可以傳播冠狀病毒,這一方式曾在淘大花園發生。

  他進一步指出,由於時間已晚,暫時沒有可能逐層樓檢查各個相同單位的排氣管情況,認為當時最安全的做法便是讓居民撤離到安全的隔離中心區,等待房屋署工程師檢查排氣管的安全性。

  袁國勇強調,由於患者家中的U形管道沒有問題,暫時無需擔心康美樓成為淘大花園E座的翻版;就此個案,現階段不會排除包括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在內的任何可能性。

  黃加慶表示,已有相關同事前往現場採取環境樣本,主要是喉渠位置,料需數日可獲得結果;至於疏散的居民,如果有相關的病症,則會送院治療;如果未有病症,則會入住隔離中心。目前香港已啟用四個隔離中心。

  截止2月10日晚間,香港共錄得42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其中有一例死亡個案。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發佈於今日頭條平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實時全面深入的疫情報道,請點擊下載財新App閱讀

更多對武漢肺炎疫情的相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