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西就送東西,還留什麼詩,這讓我們何等羞愧啊

大眼


送東西就送東西,還留什麼詩,這讓我們何等羞愧啊

近日,日本接連向我們捐贈了抗疫的醫療器材。在這些捐贈物資的包裝箱外面,都貼了寫有捐贈單位的標籤,當然,標籤上還有鼓舞我們抗擊疫情鬥志的口號:

第一批捐贈物資上的口號是“山川異城,日月同天。”

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我們是在不同的國家,但是我們心是一樣的,對於彼此的遭遇感同身受,怎麼能不相互救助?很貼切,也很高雅。

出自唐朝日本長屋王子的偈語: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著名的鑑真大師就是被這首佛偈打動,覺得日本的確是“有緣之國”,這才決定東渡弘法。由此開創了一段中日交往的佳話。


送東西就送東西,還留什麼詩,這讓我們何等羞愧啊


第二批捐贈物資上的口號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這句話的意思是,誰說我們沒衣服穿?和你一起穿那條戰裙。在古代漢語中,“裳”是指下身穿的衣服。引申意思就是同仇敵愾。

出自《詩經·秦風·無衣》,是一首先秦詩歌,全文如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根據《左傳》的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國都郢都,楚國大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靠著王宮院牆痛哭,連續七天不吃不喝,哭聲日夜不停,秦哀公為申包胥作所感動,答應出兵,並作了這首《無衣》。可以說,《無衣》等於是秦軍出征的動員令和誓師辭。這首詩一共分三段,以復沓的形式,表現了秦軍士兵在出徵前互相鼓勵的場景,詩中的“袍”是指斗篷,“澤”則是內衣,相當於汗衫,和“裳”的裙褲,組成了三段,同樣的意思,但又不至於一再簡單重複。並且由此產生了“袍澤”一詞,成為戰友的代名詞。

而且這首詩又衍生出了“與子偕老”這個成語,今天“與子偕老”大都是用在夫妻長相廝守,但本意卻是戰友之間同生共死的深厚情誼。所以,日本這次用在捐贈物資上,應該說正是運用這首詩所表現的同仇敵愾的原意,用的極妙。


送東西就送東西,還留什麼詩,這讓我們何等羞愧啊


第三批捐贈物資上的口號是“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兩句詩,第一句是肯定,第二句則是反詰,一正一反,反覆致意,懇切感人。這兩句的意思是,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怎麼會是身處兩地呢? 表達也是雖然身處兩地,但心卻在一起的情感。

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卻沒有離傷之意,“送君不覺有離傷”,而是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來寬慰即將分別的友人,提現的是體貼感人的友情。和現在的時局倒是很契合。


送東西就送東西,還留什麼詩,這讓我們何等羞愧啊


由此可見,這三句口號,傳遞出的支持、鼓勵的情感,相當貼切,相當到位,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非常深刻,在這點上,相比之下,我們只會加油,厲害,牛逼,實在是丟盡了中華文化的臉面!

也難怪,日本一直認為自己最完全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衣缽,就從小小的口號上看,也確實讓我們很是汗顏了!


送東西就送東西,還留什麼詩,這讓我們何等羞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