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一小学要求学生捐款,多少不限。合理合法吗?

金石路紫藤街


捐款是自愿的,没有要求你多少,你可以选择多捐,也可以选择少捐,也可以选择不捐,都没有强迫,学校最多就是倡议,我个人的想法。



学校发起捐款的目的有如下几个

1.让学生知道发生了一个大事件。

2.让学生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

3.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心。

4.学校出发点也是好的

所以我觉得合理。


大E


半小时前看手机,女儿幼儿园大班群里已经发通知了,就差我没捐款了,结果一看都捐一百,我也得跟上节奏啊,马上转了。国家有难我们捐款也很正常,也应该献一份爱心,只希望这个钱真的能够用在灾区而不是成为一些人一些组织敛财的一种手段。每年我们还有一次博爱一日捐,也不知道派上用场没有。


多萝西归来


心理问题 没有有表面意义的对与错。 就拿我举个例子。我同事有七个。招募捐款的时候,我想着捐500。可我同事他们统一都交了200。没办法只能和他们统一了 当然我也可以选择不捐款。 为什么我不捐500了 我想在社会上打拼了这么久的,你们应该了解吧 在这我就不多说了哈


木槿九九


疫情来临,不少小学生自发捐款让人感动。但是,学校无权强制学生捐款,对于学校强制捐款的行为,学生可以向当地教育局投诉、举报,要求予以纠正。其实很多小学生想献出爱心,但是如果捐款变成了硬性要求,那么这样的献爱心反而变了味。

1.捐款是自愿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强制进行捐款。

爱心捐助是一种自愿行为,但它也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一章总则中第四条和第六条的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因此,“强制捐款”的做法既是一种违法行为,又可能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


2.为了应对疫情,很多小学生也想献出爱心,但是若献爱心变成了“要求”,那么就变了味儿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疫情、小学生捐款献爱心,会出来很多搜索结果,笔者贴出来几条大家感受一下:

A.暖心!宿州一小学生捐款200元助力疫情防控;

B.面对疫情,这位小学生捐出了自己“爱的压岁钱”;

C.临川一小学生捐款万元助力武汉疫情防控;

D.共抗疫情阳光前行 长沙金湾小学开展募捐活动

看到前两条新闻标题,我们觉得小学生很有爱心,但是第三四条却让大家有些怪怪的,第三条,一位小学生捐出万元“巨款”(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算巨款了),第四条,学校组织捐款,并非学生自愿行为。


综上,面对疫情,有很多人包括小学生是想献出爱心的,但是千万不要把捐款变成学校的要求。如果捐款变成了强制的,家长可以举报。强制捐款多了,爱心就变了味儿,很多原本想献爱心的人也会寒了心,反而会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在祖国遇到事情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献出自己的一点点爱心呢!平时看头条的时候说某某演员捐款xx钱的时候大家都说太少了,那么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凭什么说人家,你们自己捐款了吗?多少看自己的心情。更谈不上出风头攀比。😓😓怎么中国人想法那么多呢?

我问孩子爸捐多少?他说我们家三口人,那么咱们捐二百,多少是我们一片心意,尤其孩子这个年纪都是特别有爱心的时候。


A季节1


学校要求学生捐款,多少不限,属于合情合理合法之举,也是学校教育的正常途径之一。

1、合情。在当前举国抗疫的形势下,新冠肺炎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经济也遭受到严重的影响。近两万名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奔向湖北,全国人民乃至海外侨胞、一些外国政府纷纷捐款捐物。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更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宅在家中,但不是让他们置身事外,通过捐款等活动,就是让他们投身到火热的抗疫斗争中,知道自己也肩负着社会责任。

2、合理,孩子们都是消费者,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成人,但不管是压岁钱还是零花钱,既然家长允诺给了孩子,就属于孩子所有,除了大额的支出外,孩子应该拥有自己的支配权,捐款数额多少不限,自觉自愿,也就是合理之举,当然,也得告诉学生爱心之举,量力而行,不要去攀比。

3、合法。学校组织学生捐款,经过正规的程序,有序的组织,既有宣传发动,也有总结表彰。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帐目清楚,所有款项均有据可查,一切都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运行,当然没有什么不合法之处。

4、捐款也是教育。除了在大的灾难中组织捐款外,学校平时也会组织为困难学生或者慰问敬老院老人等捐款捐物活动,捐赠不在多少,主要是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尊敬长辈,互帮互助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富有爱心、奉献社会、有责任担当的人才。

要求学生捐款 ,其实就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一种途径。


快乐老九哥


说实在的,我是十分厌恶这种学校捐款的,疫情的发生,我们应该每个人都尽一份自己的心意,不过尽心意有很多种方法,学生们都还没有挣钱的能力,所谓捐献也只能向家人要钱,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攀比,如果别人都捐的多,而自己捐的少的话,会感觉在别人眼中自己爱心少似的,有一些家中富裕的家长还会有意的让自己的孩子出风头,会多捐一些,孩子们的心智还不成熟,这样一来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学校里如果想让孩子们也献出一份自己的爱心的话,最好让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来献爱心,不要以金钱的形式来进行。


老陈杂谈


在这场疫情的狙击战中,各界爱心人士、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有捐赠食品的,有捐赠医疗物资的,有捐赠财务的;“病毒无情,人情有爱”,全国人民共同携手一起来打赢这场“疫情”。按理说,为灾区捐物资,捐款,是自己的一份爱心,是好事。至于捐多捐少,都是自己的一片心意,鼓励各界人士捐赠。但如果不是捐赠有帮助的人,而是有其他用处,拿捐献的钱财物品私自挪用的话就不用捐献,反而得检举这种行为:

1、学校无权强制学生捐款。

2、捐款是自愿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强制进行捐款。

3、对于学校强制捐款的行为,学生可以向当地教育局投诉、举报,要求予以纠正


霸天将军


我觉得要求学生捐款是不合理合法的。首先,学生并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要求学生捐款最终又转嫁到学生的家长身上,无形之中又会加大家长的负担。而且在学生之间、班级之间会存在互相攀比的心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之间的团结。其次,不能用道德绑架学生,虽然当下国家发生了疫情,合理且自愿的捐款是可以的,一方面让学生得到道德教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


数学张老师课堂


我觉得要求小学生捐款,不太合理。小学生没有收入。捐款不是直接的给家长要吗。

而且学校收的捐款每一笔能准确记录吗,去向能有具体公布吗。我觉得能做到的少吧。看那些被喷的慈善机构,效率太差

不如通过学生看哪位家长有能力捐点物资。比较实际。因为疫情不缺钱缺的是物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