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插画漫画,动漫创作者还能为“战疫”做些什么?


除了插画漫画,动漫创作者还能为“战疫”做些什么?

​​题图 / 工作细胞

中国人面对疫情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精神,值得用动漫的形式传递下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绝大多数人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做好防护,耐心等待这场灾难的过去。

不过对于极富同理心的动漫创作者来说,宅在家里并不能阻挡他们创作的热情。相反,许多创作者都纷纷拿起了自己手中的画笔,为奋战在“战疫”前线的每一位同胞加油打气,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到“战疫”中去。


那些在第一时间创作出来的插画和漫画

在众多有关“战疫”的创作中,网友“搞事的光sir”于1月28日发布在微博上的一副插画,想必是传播范围较广的作品了。

除了插画漫画,动漫创作者还能为“战疫”做些什么?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百毒不侵,诸邪莫近。“搞事的光sir”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达出了不少网友们面对病毒威胁时共同的心愿。

“搞事的光sir”在微博里说道,自己是看了一篇文章获得了创作灵感,并花费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创作,初衷只是希望远在武汉的朋友们能够平安。而这幅插画作品也同样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喜爱,除了大量求转载的留言外,还有人通过评论功能对起了以“战疫”有关的对联。

除了插画漫画,动漫创作者还能为“战疫”做些什么?

在困难时刻,优秀的文创作品显然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除了大量创作者自发地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插画作品外,还有不少漫画平台、作者也在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战疫”相关漫画的创作中,希望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下那些发生在“战疫”前线的感人故事。

1月31日,快看漫画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了一场“抗击疫情漫画征集活动”。而后续该活动收集到的的漫画中,绝大部份的内容都是将“致敬医护人员”、“武汉加油”、“战疫知识”作为了创作的主题,所有漫画创作者都在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传达着正能量。

除了插画漫画,动漫创作者还能为“战疫”做些什么?

而这种将真实事件作为漫画内容的创作手法,并不仅仅只是出现在快看漫画上。2月3日,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哔哩哔哩漫画正式发布了《与时间赛跑的“病人”医生》,将发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上的真实故事,以条漫的形式重新创作了出来。

除了插画漫画,动漫创作者还能为“战疫”做些什么?

紧接着,爱奇艺漫画联合小明太极、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集团,在2月6日正式上线了名为“中国加油”、“为湖北加油”的漫画能量站,并上线了包括《思念》《真正的超级英雄》《散是满天星,聚是一盏灯》等28部漫画作品,绝大部分内容也是都取材自真实的“战疫”事件,漫画成为了创作者对时事的真实反馈。

从内容创作的方式上看,无论是插画还是漫画,它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团队的组建和内容的创作,甚至一个人在家即可完成,这样的效率比起动画、影视剧、电影来说要高出不少。也因此,在目前这个时间点里,网络上为“战疫”加油鼓劲最多的文创内容,即是插画和漫画。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样的“战疫”内容创作,仍会是我们在网络上能见到的最主流的形式。


在这一切结束后,“战疫”的故事还能如何延续下去?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场由病毒带来的灾难,显然是无法轻易忘怀的。于是也有人在网络上提出了了这样的猜测:未来会不会有大量与之相关的作品创作出来?如果有的话,最佳的创作方式又应该是怎样的?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看看隔壁邻国日本是怎么做的。

2011年发生的“3·11”大地震,是许多日本人心中永远难以磨灭的伤痛。时至今日,这场9.0级强震所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许多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心理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动漫在内的许多日本文创作品,自然都会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打上了“3·11”的印记。

比较著名的例子莫过于2016年上映,由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了。这部动画电影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看哭了无数的观众。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该动画电影故事中彗星为小镇所带来的灾难、主角扭转时空的设定,实际上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射日本人在数年前所共同经历的那场灾难,成功地在情感层面打动了日本的观众。

除了插画漫画,动漫创作者还能为“战疫”做些什么?

​在《你的名字。》在中国上映前夕所举办的发布会上,新海诚曾提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社会都处于一种非常平稳的状态,所以他的动画作品(如《秒速五厘米》)所讲述的故事,都是在微小的起伏中寻找深刻的感情,主人公的结局往往都是各种遗憾和错过。然而在经历过“3·11”大地震后,很多日本人都产生了“也许明天自己就会消失”的危机感,于是在怀着给人“比较幸福的状态”的初衷下,新海诚创作出了《你的名字。》这部作品,其故事结局也变得更像是对那场灾难的心灵救赎。

这种从侧面讲述出与灾难有关的故事或元素,在很多日本的文创作品中我们都可以见到。

例如由荒木飞吕彦创作,于2011年开始连载的漫画《JOJO的奇妙冒险:乔乔福音》,故事中“壁之眼”的设定就是来源于一场大地震;而NHK在2013年开播的晨间剧《海女》,则通过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描绘,展现了对灾后重建的人文关怀。

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灾难,其实是可以为文创内容所服务的。它可能是一张插画上所蕴含的某个信息,也可能是为了动漫作品世界观设定的完善,并为了快速塑造出人物的形象。相比起“伤口上撒盐”式的内容创作,利用旁敲侧击的方式,甚至可以像《你的名字。》那样连具体的灾难都不提到,

让观众在故事推进过程中发出情感层面的共鸣,显然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在当这场疫情结束后,或许会有优秀的创作者尝试这样的内容创作。而这些元素的加入,在为观众带来更强大精神力量的同时,也会将中国人面对疫情所展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包括动漫在内的各类形式,持续不断地传递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