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观察家白明:防疫大局下欲保“刚需”先保“刚供”

 中宏网北京2月11日电(记者王镜榕)“我们也了解到,推动全面复工复产还面临着返工人员不足、有些地方限制开工、口罩等防疫物资严重不足、产业链上下游不配套、交通物流不畅,以及资金压力大等问题。”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指出,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做好“两条线”作战的准备:“一条线”是抗击疫情前线,“另一条线”就是经济发展前线,这“两条线”都很重要,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中宏观察家白明:防疫大局下欲保“刚需”先保“刚供”

防疫与保障生活必需品互为支撑

  “虽然隔离措施像是一把双刃剑,但只要开动脑筋,要做到防疫与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之间相互兼顾并非没有可能。”中宏观察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强调,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电子商务大国,各种各样的电商平台不在少数,在确保生活必需品“刚供”上可以大有作为。

  为确保生活物资持续稳定供应,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症结,进一步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供应,确保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对此,白明指出,柴米油盐酱醋茶之所以被比喻为开门七件事,皆因“刚需”之故。“在当下全国各地正在共同抗击新冠肺炎期间,”白明指出,出于阻隔疫情传播扩散的考虑,许多地方采取了必要的封闭式管理手段,不仅店铺关门,一些居民生活的小区、村镇也处于关门状态,客观上加大了我们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给的难度。

  “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因此从开门七件事演变为关门七件事,但其'刚需'性质不改。”白明指出,在米袋子、菜篮子等生活必需品上做好保障工作意义重大,不仅关乎人民群众在抗击疫情时能安心、有信心,而且也有助于实现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日前就做好生活物资运输等综合保障工作发出通知,强调着力复工复产,增加供应;着力提供保障,解决难题;着力协调运输,畅通物流;着力进货补架,繁荣市场;着力加强监管,维护秩序;着力完善政策,完善预案;着力加强引导,稳定预期;着力科学防控,统筹兼顾。

  “从确保社会生活整体运行的层面看,隔离措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助于切断疫情的传播链,但也会给我们整个社会生活的运行增加诸多不便。”白明指出,在这些不便面前,保“刚需”的难度也会比平时大许多,必须要靠比“刚需”更具有刚性的“刚供”才能克服这些困难。

  “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在疫情面前,老百姓的各种'刚需'依然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各方的有力保障。”白明指出,现在,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基本正常。从最先爆发新冠肺炎的湖北省来看,大米、面条、食用油、禽肉、牛奶商业库存可以保障10-15天的供应,猪肉、鸡蛋可以保障5天左右的供应,蔬菜动态库存可以保障3天左右的供应。武商、中百、中商三大超市的肉类可以满足5-10天的销售。截止到2月8日武汉已经有14个露天马路市场开始营业。

用"刚供"保障生活必需品“刚需”

  “在防疫大局面前,人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在不得已之时所采取的一些非常规应对手段,并且自觉承受因此而带来的诸多不便。”白明强调,但也要看到,也有某些地方在采取封闭式管理措施时做出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自选动作”。例如,面对着老百姓对生活必需品的“刚需”,有些地方领导和基层管理者并不是用“刚供”手段来强化保障力度,而是对销售蔬菜、粮油、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连锁门店、便利店等经营网点不分青红皂白地关停,同时也随意限制快递、外卖等关系群众日常生活行业复工及送达服务。

  白明指出,按照前不久商务部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的《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外卖平台开展“无接触服务”模式就受到充分肯定。事实上,自从美团率先开展“无接触服务”模式以来,许多物流企业也纷纷推出类似的商业模式,如有些物流企业通知用户自取商品。

  “我们要采取必要手段阻断疫情的传播,但不能因此而阻断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白明指出,此时此刻,在满足老百姓对生活必需品“刚需”之时我们不能无所作为,但也不能胡乱作为,而是要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刚供”体系体现出善于作为。

  "当然,防疫工作毕竟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他工作也要服从于抗击瘟疫的大局。无论是满足‘刚需’,还是确保‘刚供’,全社会都需要付出明显高于平时的成本。"白明强调,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必要将"必需"与"必须"两个同音词汇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着如何老百姓对生活必需品的"刚需",必须用更强有力的"刚供"加以保障,而当务之急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商务部提出的四大工作重点,其中包括在联保联供机制下确保重点地区供应,动员符合条件的商贸企业开门营业,扩大急需短缺物资进口,加强市场监测预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