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學區房會成為最危險的資產,這是為什麼?

微小維生素


那隻能說這麼想的人,觀念過於超前。

“學區”改革也好,租售同權也罷,教育資源公平分配問題,雖然已經討論了n多年,但學區房政策調整背後涉及的利益鏈太長,涉及萬千家庭,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即便要改,政府相關部門也會充分考慮“軟著陸”,利用較長時間來緩釋學區房政策變化帶來的衝擊。就好比高考政策改革,教育部門一般都會提前三五年發佈政策,給足未來考生足夠時間來適應。



學區房投資的最大風險,是政策風險,但此類政策變更往往非常慎重

重新劃分學區,尤其是重新劃分熱門學區,如果一個城市發生這種事情,保證當地媒體能持續關注好幾個月,因為這牽涉到無數家庭、孩子的未來,甚至決定了當地房地產價格的趨勢變化。

眾所周知,“名校學區”概念是拉動各大中城市房地產價格的重要因素,一個不咋地的樓盤,很可能因為一所名校分校的落地,而成為家長趨之若鶩下單的當紅樓盤。

如杭州的土豪樓盤w林府,裡面專門建造了名校分部,劃分專門的學區。周邊的屌絲樓盤,全部劃入另一學區。

目前,為了遏制各地天價學區房熱,教育部門一直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以及“雙學區”(將一地生源以搖號等方式,平均分佈到各個學校,避免掐尖生源),但為什麼學區房還是這麼熱呢?因為教育部門並沒有大刀闊斧來推進,而是謹慎推進,所以目前部分地方實驗型的“學區劃分”改革,並沒有撼動主流學區劃分政策。




學區房投資的第二風險,是開發商銷售八字沒一撇的“假學區房”

有時候在街上走,會遇見樓盤銷售來塞廣告,只要一看見樓盤介紹裡標註了n多個名校在樓盤周邊,我基本可以確定這家開發商在忽悠。

一般來說,一個學區內,教育部門只會分配一所公辦學校(雙學區試驗區除外),除非生源爆棚。所以,你在廣告上看到的n多學校,只有一所是真的屬於你的。

即然房地產與學區房的利益如此關切,那開發商也可以下本為業主造校舍,再通過各種關係引進優質學校,那麼這就很考驗開發商的公關能力與經濟實力了。不然學區房的海口跨出去,業主的孩子入不了學,將來的麻煩大了。

這種案例不是沒有,身邊的寧波、杭州都發生過。寧波當年某樓盤,號稱對應某學區,結果老百姓扎堆買房,生源大大超出學校上限。無奈,一個樓盤學區被一分為二,有一半孩子只好繞遠讀書。杭州這邊某樓盤曾稱業主子女可優先入讀附近某知名民辦小學,結果若干年後,民辦小學不認賬,即便業主找到了當年房開商和教育部門的協議,也沒用。

如今,我們看到的比較現實的問題是,有口碑的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虹吸效應愈演愈烈,優質生源越來越集中,佔據了中考、高考前端的絕大多數。如果這一情況不改變,學區房顯然不會成為最危險資產,而且會在較長時間內,繼續在房產中保持堅挺的價格。


當然了,作為學區房投資者,依然要對國家對推動實施“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分配”這一原則性思路保持關注度,如果這一天真來了,畢竟不是壞事。


醒韭客


個人觀點:學區房未必是最危險的資產,但是風險的確很大。

有一位國內的朋友懷孕後,她在朋友圈裡告訴大家,已經買好了昂貴的學區房,是幼兒園、小學、初中三學區,準備給未來的寶寶鋪好成長的道路。

大家在祝福的同時也為她有些擔憂,其實,投資學區房的風險非常大。

1、 有關學區規劃的政策會調整。

根據戶籍和房產所在地進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本來是科學合理的措施,可是因為學校之間有著顯著差異,導致名校的學區受追捧,薄弱校的學區被嫌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差距很大,才有了學區房身價暴漲的現象。

國家公辦教育的發展方向是教育資源均衡化,改革基礎教育上的各種不公平現象。就拿學區的劃分來說,很多地方是每年都有微調,有的地方進行了強弱校混合,多校區劃片,租售同權,這種變化雖然不大,但卻是發展的方向。

2、 國家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投入,縮小校際之間的差異。

為了促進教育資源的平衡,國家採取很多方式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投入以平衡各校間的師資力量與教學水平;有的地方採取了集團化辦學,名校合併弱校等方式,逐步降低學校之間的教學水平差,也就是是說,今天你花高價買名校的學區房,等到孩子上學時,名校可能名變成普通學校。

3、學區房現象是不合理的存在。

在美國也有學區房,各學校的教育投入取決於當地居民交納地產稅的數額,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味道,經費很透明,所以沒有什麼爭議。

但是,中國的教育是由政府出資,是全體市民的共同投入,不應該出現各地區之間不平等的現象。近些年,人們從很多地方已經看到了教育水平平衡發展的趨勢。

“學區房”是房產開發商設下的誘餌,學區熱的降溫勢在必行,從長期來看,一旦學區房的優勢不再,房子的價格將會大幅回落,因此,投資學區房是有很大風險的。


遠方老師在美國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想說一句,伴隨教改,“學區房”越來越像一個傳說。至於是否是最危險的資產,那要看大家在哪個價位接盤。如果僅僅是為了投資,那麼,要有強大的心臟接受未來那些不確定的現實。

所謂“學區房”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案例,它利用人們重視子女教育的焦慮感,來實現了房屋銷售的增長,非常聰明的做法。但是,對於購買學區房的人們來說,這個話題卻值得仔細思考,謹防被忽悠。

以北京為例,“學區”的說法是最近幾年才有的,是北京市教委進行教改的一個舉措,即,將強弱校混搭,劃片設置,就近入學。隨著北京戶籍學齡兒童的數量減少,很多小學被撤併,一些保留下來的學校獲得了更多資金,得到了快速發展。現在大多成為所謂名校,而十幾年前,也就是普通學校而已。

真正讓“學區房”火爆起來的是開發商配建的那些小區裡面的學校,這些學校通常都掛著知名學校的名字,為開發商的樓盤銷售助力。前些年,還屢屢發生因為買房業主的子女無法進入小區配建的名校就讀,而發生糾紛的案例。藉著這樣的勢頭,那些帶著入讀名校資格的老房子開始煥發新生,價格一路走高。其實,稍微瞭解情況的人都知道,通常名校接納的此類因為房產和戶口原因就讀的學生很少,不到百分之一。通過其他途徑進行擇校的學生,構成了所謂名校的學生主體。可是,沒辦法,房產營銷的力量太強大,以致於太多人相信了買房就可以保證子女就讀名校的說法,“學區房”幾乎成為了所有人均認可的硬通貨。

“學區房”的概念是個舶來品,根本就與中國的實際情況不符。國外的學區,是區域內房屋業主用自己繳納的房產稅來維持的。美國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原來居住的學區,平均房價高達百萬美元以上,同時,這個學區的房產稅也是水漲船高。但是,沒有人有怨言,因為這些稅收大部分都用於該學區的教育領域,維持了學區內學校的高質量和好口碑,惠及學區內所有繳納房產稅的業主子女。用法律思維來解釋就是,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而中國的學區卻不是房屋業主納稅來形成的,它只是行政命令的產物。把哪個學校確定為重點校、示範校,通常都不是當地居民能夠了解的。就像現在,東城、西城、海淀、朝陽、豐臺等幾個區,相繼出臺政策,倡導“教育均衡化”的原則,不僅推出多校區劃片,而且進行強弱校聯合、增加學位、弱小學對口強初中、增加優質校比例等方法,讓更多孩子有機會進入條件較好的學校就讀。

還有一點要特別說明,不管學區房的價格怎麼高歌猛進,都和學校老師沒半毛錢關係。這和美國的情況完全不同,因此,大家花費巨資購買了學區房之後,不要以為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要求老師也要提供和學區房等值的教育服務哦。老師們自己是買不起學區房的,他們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夠進入名校就讀的。大家都在江湖上混,將心比心吧。

因此,大家想想,如果提前六年或者三年購買了學區房,而等到孩子該入學的時候,也許政策就變了。那時候,才叫冤呢。況且,那些名校給當地居民帶來的鉅額房產增值收入,也沒有回饋全社會。可對這些名校的教育撥款可是全社會掏錢啊,最終卻僅僅是給當地有限的居民帶來收益。因此,如果某一天,政府改弦更張,讓教育均衡化,讓學區房變得親民,也沒有什麼奇怪。剝離房屋上的附加福利,現在來看,是大勢所趨。

我說的這些東西,已經不是新內容了,可是,卻還是有很多人嗤之以鼻。沒辦法,人各有志吧。我也不強求,我只是覺得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與其花費巨資購買學區房,不如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陪伴。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哪個學校都強,因為孩子首先是父母的孩子,而並非學校的孩子。

我的頭條號(穎想法律)經常會發布法律常識和理念的文章,希望大家關注,並樹立法律思維方式,遇事冷靜客觀思考,讓自己的生活平安快樂!感謝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分享我的法律文章!


穎想法律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學區房一直是中國最堅挺的資產,沒有之一。北京的學區房,一次次用高成交價衝擊著人們的眼球。

2016年時,北京市西城區大耳衚衕29號院一條寬1.5米長約7米的過道,僅供院內其他住戶進出,不能住人,但在某購房網站上標價150萬。一條過道為什麼能賣到單價15萬?原因是這條“學區過道”對口的是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

2016年2月份,中國最大房產中介—鏈家的網站上刊登出一則房屋出售信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衚衕一間二手房,屬於北京實驗二小的本部學區房,且臨近地鐵站。該房報價380萬元,面積只有6平方米,單價為612904元/平米。

另外一個就是今年四月發生的,北京市西城區地下室賣出1050萬元,買主竟稱非常划算。

不得不說,貧困真是限制我了的想象力。買主一般認為,自己現在買完學區房,孩子將來可以上重點小學,等畢業以後再把房子賣掉,不僅不會虧錢,往往還會賺一筆,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買學區房真的沒有風險嗎?恐怕不是的。

1、學區房最大的風險就是學區調整,因為學區房最大的價值在於房子上附帶了教育資源,一旦學區調整意味著教育資源不再存在,那麼學區房變為普通商品房,價格自然會下降。

2、學區房的第二個風險是教育資源的調整,即使學區不變,如果教育資源被更多向其他小學傾斜,那麼意味著削弱了學區中附帶教育資源的價值, 學區房的價格同樣會下降。

3、房地產價格本身具有波動性,如果房價出現下跌,學區房的價格同樣也會下跌。

但是教育存在馬太效應,優質的學校會吸納更多的資源,教學實力會越來越強,優質小學的門票價格只會越來越高。另外現在的租房入學等制度,依然是把教育資源與房子捆綁,並沒有改變現狀。

並且目前我們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轉為寬鬆,房價繼續下跌基本沒有可能了。

所以我不認為學區房的風險會被觸發,學區房仍然會是一項最堅挺的資產。


首席投資官


誰說學區房會成為最危險的資產的?那你說什麼才是最安全的資產?

作為不動產,個人認為學區房是非常安全的投資,尤其是在一線和大中城市。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發展,大城市還是承載著主要的人口壓力,孩子教育是關係到每個家庭的現實問題。

對子女教育的關注,必然產生對學校的選擇。雖然國家在倡導教育均等化,但優質教育、重點學校在短時間之內很難改變,或者說,利益階層也不會徹底改變現有的教育結構。

學區房是被地產綁架的特殊商品,學區房衍生了系列社會問題。但同就近入學這一簡單考量教育均等化的標準來講,學區房的功能還是無法替代的。

縱觀世界各地,學區房也普遍存在於各個國家,學區房價格高於同等地段,也是正常現象。在中國,要想取消學區房,另外設置一套入學標準,是不太可能的。

當然,某些學區房確實存在一些投資風險。比如,重新劃分學區、教師資源調整等。這就應了一句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如果是剛需,學區房還是早買早受益;如果是投資,那就響應國家號召,相信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有閒置學區房,現在出手也不失為好的時機。

反正,我是剛買了一套學區房。


入青0601


回答這個問題,就用我自己身邊的例子來說明吧。

實例

我身處南方二線城市,近年來房價穩定在1.6-3萬之間。普通房價在1.6萬,學校好的學區房在2萬左右,如果是雙學區房一般在2.4-2.6萬。

我是09年上的大學,當時我們這邊市一中算是數一數二的初中高中部。但是當我13年大學畢業回來才知道,市一中已經是中流的學校,而當年最差的中學則一躍成為首席初中高中部。

自然而然,當年最差的中學附近學區房水漲船高。

解釋

從上面的實例我們完全可以看到,僅僅4年不到,一流的學校變成了中流水平,而墊底的學校反而成為了頂尖水平。

而下一個4年?8年?12年呢?誰知道哪個學校會一飛沖天呢。況且每個地區的師資力量完全是未知數。每年都會進行學校間的抽調,用以平衡各學校之間的師資力量,教學水平。而社會越往後發展,學校之間的教學水平差將會縮短,長期來看,學區房的優勢不再,價格回落。

總結

學區房投資之所以危險就是因為完全是一時的,並不是長遠之計。如果為了近期子女上學那是沒辦法,如果單純是投資,那麼需要時刻關注學校師資力量動態。


宏洋智慧


學校主要看生源。我讀的原來是一個鄉村小學,由於我爸這群恢復高考第一屆大學生的孩子到了入學年齡,我們這群機關子弟大量進入,導致學校一部分農村子弟,然後一大部分機關子弟的局面。由於父母教育程度較好,驅動力很強,我這種離異家庭沒人管的孩子也會被同學帶動。畢竟我同學說自己在讀青年近衛軍,戰爭與和平的時候我也不好意思讀太low的,所以小學我書房已經三百多本書了。我們同年級某同學後來在愛情公寓裡獲得關注,拿了金雞百花,你永遠想象不到我們讀的小學最初就一個土廁所,還到處都是蛆。而我最後也逆襲拿到全校小升初第一名。所以我是得益於這種優秀生源的。我覺得我收到很多學生都是讀所謂學區的優秀小學,但是優秀的不多,就是因為相比機關子弟,這些孩子沒有很強驅動力,父母受教育程度也不如我當初同學父母。我班男生當時開玩笑都是拿張玉鳳來開,這還是一群小孩子,但是很明顯體現了父母的取向。

所以學區房倒不是很危險,因為市場上不懂教育依賴學區的家長偏多。但是讓我自己選,我傾向公務員子弟扎堆的學校。


brilliantgreen


隨著人們的錢包越來越鼓,房地產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火爆。同時在人們對於孩子教育越來越重視的今天,學區房就成為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的投資對象。給孩子一個好的學校,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對於孩子今後的升學和發展有著指導性的影響。



不過,對於學區房而言由於其價值直接與學校掛鉤,所以也是一種最危險的房產!

那麼對於學區房的危險到底是來自何方的呢?

對於學區房存在的危險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學區房於學校掛鉤

毫無疑問,房產的價值主要是附加值的體現,地段、學區、交通、環境、服務這些都是可以提高房屋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對於學區房而言一個好的學校就是房屋增值的根本原因/

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對於學校而言一般都是50年的教育地產,如果不是規劃發展的需要是不會搬遷的。就算搬遷也要在原地附近重建的。所以說,學校在一個片區的穩定性是有保障的。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如果該學校由於規劃原因要調整或者搬遷的話那就慘了。房屋增值的根本因素被打破,學區房的噱頭也就沒有了降價就是自然的了。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學區房單位劃分有浮動性,如果將學區房浮動出學區房的片區那也會讓學區房的價值大減。

所以說,學區房於學校相掛鉤的因素使得學區房本身就存在隱患。

第二、學區房於戶口掛鉤

這個問題的表現主要是由於現在局部地區出臺的“租購同權”導致的。

由於以前的學區房認定是必須要有房子和戶籍才可以上學。但是現在“租購同權”的背景之下只要租房子就可以落戶,只要租房子就可以享受就近入學。所以說,這項政策也使得購買學區房的人減少。從而導致學區房有價無市。

不過,“租購同權”的出臺也可以促進學區房周邊的租金上漲。但是對於房產的價值來說就沒有太大的幫助了。


所以說,在學區房的價值全靠學校和戶籍政策保證的情況下,一旦發生變故學區房的價值就會一落千丈。


房產老J


有人認為學區房會成為最危險的資產,這個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為什麼呢?一是劃片入學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的基本國策,在劃片入學的背景下,學區房已經沒有價值了,再買學區房,如果父母的其他的條件不屬於某個劃片,買了學區房也沒有用。現在學區房也是一對多劃片,不能保證你的孩子能進入你購置學區房的本片區就讀。

二是私立國際學校在大中城市的興起,私立國際學校的成本比學區房低,更重要的是私立的國際學校學費雖貴,但是教學質量確實比公立的學校高,有條件的大中城市小孩上學選擇私立國際學校的越來越多,再也沒有人去買什麼所謂的學區房。私立國際學校學的知識多,人性化教育,班級孩子少,也比公立學校的老師更負責任,公立學校人太多,老師也管不過來,老師的收入低,教學也不負責任,結果是公立的學校小孩都要到外面去上各種補習培訓班,否則,根本跟不上,在外面的各種補習培訓班的費用也不低。其實在發達國家最好的學校都是私立的學校,公立是國家的免費教育,教學質量差點是正常的,家庭條件好的都去上私立國際學校,根本沒有必要去買所謂的學區房。

三是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所有的政策都在打破教育的不公平,打破教育的不平等,學區房許多在城市已經成為歷史,已經沒有意義了。

四是學區房被地產商和房地產中介狂炒,成了世界上泡沫最大的房地產,根本不值錢的所謂學區房,把房價炒到高於當地房產價格的好幾倍,現在學區房沒有價值和市場了,當學區房回到正常的居住功能時,學區房的房價就會大幅暴跌。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說學區房是最危險的資產,這個得分地區來看。

先來看看什麼是學區房。學區房一般是指房產所在地對口學區內重點小學初中,按照目前“就近入學”的原則,房產所有人子女可直接報名入學對口的重點小學初中,這樣的房產被稱為“學區房”。

學區房的出現,是人們對子女教育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出現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上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由於我國實行的是“就近入學”的原則,學校只招收所在地周圍劃定學區內的學生,許多父母為此購買重點學校學區內的房產,以獲取入學資格。於是重點學校學區內的房產便被人們冠以“學區房”的稱謂。

由於“學區房”的附加功能,導致學區房比周邊房產的價格往往高出一倍多。如果“就近入學”的原則維持不變,“學區房”是當然的優質資產,價格雖高,但是能入最好的學校,將來出售也同樣能賣出高價。

但問題和危險恰恰出現在“就近入學”這個原則上。

考慮到“學區房”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教育部也在考慮實施“多校劃片,電腦派位”的方案,並且在部分城市已經在試點。這個方案的核心就是擴大學區範圍,同一個學區內有重點學校也有非重點學校,學區內的房產所有者子女進入哪所學校就讀由電腦隨機派位。也就是說,就算購買的是重點小學初中隔壁的房產,也不一定能夠進入重點小學初中。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有利於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避免重點小學初中成為富人的專屬學校,同時也有利於給“學區房”降溫。

從目前趨勢來看,“多校劃片”將是一個大趨勢。

如果這個方案試點效果良好,勢必會進行推廣。這樣,那些花高價購買“學區房”的業主將面臨資產嚴重縮水的尷尬局面。

但是,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由於人口是持續流入的,供求關係決定了房價從長期來看還是會漲,即使高價購買了“學區房”,由於政策變化,房產暫時縮水,只要不是著急出售,長期持有的話,周邊房價會逐漸上漲到當時購買“學區房”時的價格。這種情況下,“學區房”也不能說是最危險的資產。

對於二三線城市來說,由於總體上人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流出的,房產的供應也比較充足,庫存較多,房價在將來大概率是不再上漲甚至是下跌的。高價購買的“學區房”在面對政策變化後,房產價值將大幅縮水,這種情況下,“學區房”就成為了真正的最危險的資產。

所以,對於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以及省會成的業主來說,“學區房”不會成為最危險的資產,為了孩子的教育,只要經濟許可,放心的購買吧。但對於二三線城市的業主,可就要慎重考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