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为何放过李建成老婆呢?

吴晓普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凭借老成的手段在乱世之中开辟了一个大一统的唐王朝,他立了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准备在自己退位以后,让李建成继承大统,成为下一任唐朝皇帝。然而,李渊这样的做法虽然符合立长不立幼的古老标准,但是却让李建成的弟弟李世民极为不满,因为李世民自认能力和功绩都不比李建成差,这个皇位应该是他来继承。

李渊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李世民,反而一直帮助李建成打压李世民,让李渊和李建成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居然做出了杀兄弑弟的事情,凭借自己的军中的威望,利用手中的屠刀杀害至亲,夺取皇位。

玄武门事变骤然发生,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这一场战斗中被早有准备的李世民所杀,最终李渊被逼无奈,选择了退位,让李世民当了新一任的皇帝。

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做了一件事情让很多人惊讶,也让很多人愤怒,但是李世民不管众人的看法,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这件事情就是李世民居然在杀了齐王李元吉后,又娶了他的妻子杨氏。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虽然得位不正,但是能力却很强,为何极富文治武功的李世民,竟然成了好色的糊涂蛋呢?如果他真的是好色,或者是想要羞辱李元吉,他为什么不把李建成的妻子郑氏也收入怀中呢?

从人性角度来看

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年轻貌美,史料记载“玉貌雪肤,眉目如画”。面对如此一个美人儿,任何一个男人都会怦然心动,李世民也不例外。不过,李建成的妻子郑氏此时也只不过才28岁,即便是在古代,也绝对是一个女人味十足的年龄,李世民为什么能克制住对郑氏的强烈占有欲呢?

首先,在李世民时期,他娶弟媳纳嫂子,其实都不算是道德问题,毕竟李世民有这胡人的血统,而胡人有兄死弟及的传统,也就是说,李世民无论是娶杨氏还是纳郑氏,在道德层面都没有压力。

在杨氏和郑氏之间,虽然她们都是年华正好,相貌姣好的娇媚女子,但是在其他方面,郑氏却与杨氏有天差地别的区别。首先,李建成娶郑氏的时候,李世民和李元吉的年龄还小,古代有说法“长兄为父”,自然也有“长嫂为母”的沿袭,李世民和李元吉由于打小缺乏母爱,一定会在郑氏身上得到一些补偿。所以,李世民对郑氏的感情和对杨氏的感情绝对天差地别,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第二,杨氏自从嫁给了李元吉,从来未生一子,但是李元吉却多10个以上的子女,说明杨氏并非是李元吉的挚爱,李元吉另有许多新欢,即便是李世民杀了李元吉,杨氏与李世民也不是不共戴天的死仇;但是郑氏不同,她生育了6子,其中一子早死,其余儿子全部被李世民杀死,最重要的是,李建成与郑氏二人极为恩爱,不是李元吉和杨氏可比,也就是说,郑氏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有机会报仇,她一定不会手软,李世民再贪图美色,也没必要将这样的女人放在自己的卧榻之上。

从大局角度来看

李世民虽然是一个男人,是一个儿子,但是你不能忘了他最重要的身份,他是一个帝王,而帝王做事,又怎么可能只因为一己私欲?所以,他的私事也是唐朝的国事,娶杨氏,让郑氏守寡,没那么简单!

郑氏能嫁给李建成,背后的势力自然不容小觑,她出身于“荥阳郑氏”,是“山东士族”的重要代表。这样的门阀世族,无论在哪一个朝代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和社会资源。表面看去郑氏是一个女子,其实那是一个北方士族的代言人,代表着“荥阳郑氏”的利益,在李建成被杀这样的敏感时期,郑氏背后的力量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在观望,看李世民会怎么做,一旦有不利于“荥阳郑氏”的事情发生,他们不介意来一个鱼死网破。

李世民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当然也希望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但是他不能这样的做,因为山东士族一直都是李建成一派,如今他立足未稳,自然不愿意得罪“荥阳郑氏”这样的势力,所以他没有继续难为郑氏,而是让其守寡,表明了敌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安抚了“荥阳郑氏”。

有人说,娶了郑氏与山东士族结好不是更好的选择吗?表面看来确实如此,李世民登基后如果能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那肯定会如虎添翼,但是李世民不能这样做,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娶杨氏的原因。

李渊一直支持李建成继承大统,其实也是在扶持山东士族,一旦李建成登基成功,那么山东士族,“荥阳郑氏”将是整个朝廷“最靓的仔”。这样的局面,“关陇集团”自然不愿意看到,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一旦山东士族上位,自己一方必然会受到打击,不甘心坐以待毙的“关陇集团”开是支持李世民,最终获得了成功。

李世民登基之初,自然希望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但是此时此刻,他更需要得到“关陇集团”的支持,所以他为了表示对“关陇集团”的宠爱,他娶了自己的弟媳杨氏,因为杨氏出身弘农杨氏,弘农杨氏又是“关陇集团”的核心。


由此可见,李世民的一娶一守寡的安排,表面看可能是男欢女爱之事,背后却隐藏着几方势力明争暗斗的汹涌波涛!看懂了这一层的深意,不禁为李世民的做法拍案叫绝,真不愧是一代盛世之君!


野史日记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原因有两点:一是年龄,二是仇恨,三道德。

一年龄<strong>

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年29岁,大哥李建成38岁,而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应该在35岁左右,差不多已经人老珠黄了,而且还生育过数个孩子,这样“饱经风霜”的女人自然少了人惦记。自古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纵然邓观音再怎么国色天香,最多也乘下一点鸡肋的丰韵了。反观李元吉,他比李世民小了五岁,他老婆杨氏比李世民小几岁就不言而喻了,即便李世民在若干年后才纳杨氏入后宫,杨氏也不过是信花之年的俏女子。所以,年龄是李世民做出不同选择的重要原因。



二仇恨

据记载,李建成一共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而这几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嫡出,也就是说母亲是太子妃郑观音。而就在玄武门之变的第二天,李世民处死了10个小侄子,其中大哥李建成的五个,四弟李元吉的五个。这样一来,做为母亲的郑观音怎么可能忘记这笔血海深仇,李世民有怎么可能腆着脸向自己的嫂子献殷勤呢。所以,尘世太多的痛苦,让郑观音最终皈依佛门,也算是她最好的归宿。而杨氏正好没有生育的记录,有可能是李元吉纳的小妾,被处死的孩子也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从心理上讲,杨氏也能接受李世民。如果她不从李世民,入寺庙为尼就是她唯一的出路。如此一来,杨氏也不会甘心沉沦,让大好的青春年华付之东流。所以,李世民与杨氏的结合看似也不可取,但是具备关键可行的因素。



三道德

<strong>国人固有“老嫂为母”的观念,而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在公元613年已经去世,因此从情亲上讲,李世民更接受郑观音一个母亲的形象,而不是往返于床榻之间的风月女子。如果李世民强纳了嫂子,必会遭到道义上的谴责,世人的嘲讽。反观李世民纳杨氏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因为当时玄门之变的阴云已经散去,没有人太在意一个女的归属。即使有人非议,也不会如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因此,无论是在纳李建成妻子,还是李元吉妻子这件事上,李世民必须要在道德上做到避重就轻。




总结: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存在与发生都有它的道理和客观的依据,有些事情可以拐弯抹角的去做,而有些事情即便改头换面,但它的内在东西不会变。普通人都懂的道理,做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更清楚。不过,李世民在美色面前并没有免俗,也许是杨氏太漂亮了,不然的话,他不可能一直念念不忘。归根结底,只要有机会,多半的男人都会战战兢兢地游走于美色的边缘。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国史春秋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处死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在此之后,他们的家人也没有幸免于难,李建成后人与李元吉的后人都被李世民斩草除根,只留下了他们的女儿与夫人。李建成的夫人郑观音出自名门望族郑氏,李世民对她礼遇有加,把她安置在长乐门,一直活到七十八岁才逝世。

而李元吉的夫人杨氏却是另外一番遭遇,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几年后,把杨氏纳入后宫,成为了他的妃子。杨氏还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曹王李明。李世民对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宠爱有加,在长孙皇后去世后,甚至还想立杨氏为后。由于魏征的阻拦,这才没能成功。



兄嫂与弟妹为什么李世民的态度如此不同?这就得说说二人的区别了。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已经二十九岁,李建成是三十五岁,其夫人年纪也很大,人老珠黄,且又为李建成生了数个子女。且古人认为长嫂如母,李世民不会为了一个女子放弃名声。


而杨氏就不同了,玄武门之变时,杨氏正是青春年华,花容月貌,深深吸引着李世民。并且杨氏只是李元吉的妾,没有为李元吉生下一儿半女。李元吉死后,杨氏无依无靠,除了归顺李世民,她一个妇道人家还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杨氏是隋朝宗室血脉,隋朝虽灭,可隋朝宗室力量还在,李世民凭借杨氏可以获取他们的政治支持,巩固皇位。


麦地传奇


李元吉的正妻杨氏,民间称巢剌王妃。杨氏出身名门,据说容貌非常动人,且没有生过子嗣,在李元吉被杀时,她不超过20岁,这是李世民收继她的原因。

至于李建成的正妻郑观音,为何没有被李世民收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郑观音年龄偏大,容颜已老;二是她为李建成生过六子,而五子被李世民所杀。

李世民不是霸占齐王妃,而是一种收继婚

在具体阐述原因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唐代的收继婚。说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这是对唐代收继婚制度不了解的表现。收继婚流行于鲜卑,后被唐继承。

由于李唐皇室与鲜卑通婚,中原也受到了胡人文化与习俗的影响。唐世祖李昞的独孤氏、唐高祖李渊的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氏,她们都是鲜卑人。

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被杀,他的五个儿子也被处死。李元吉的妃妾杨氏被李世民所收继,后来还为李世民生下了十四皇子曹王李明。

李世民不但把弟弟的妻子收继为侍妾,还想将其封为皇后,最终未能成行。李世民的行为,与普通的收继婚是一样的,他在收继的同时,也履行立嗣义务。

这种平辈收继婚在唐代不足为奇,就连长辈收继婚在唐代也很盛行。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李世民的行为不能用霸占来形容,这只是一种婚姻形式而已。

同理,李世民没有收继嫂子郑观音,并非是出于道德或宗法原因,而是有不能收继的一些因素。不是不能,而是没有达到收继的条件。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原因一:郑观音年龄偏大,没有过人的容颜

郑观音比李建成小十岁,比李世民小一岁,她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郑观音在十六岁时嫁给李建成,四年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郑观音被封太子妃。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这时的郑观音二十七岁,已为李建成生下六子三女。史料中记载她是“贵盛无比”,没有提到她容貌如何。

从联姻的角度来看,郑观音的容貌可能比较大众化。由于李世民收继杨氏的时间史料中没有记载,因此郑观音当时的年龄只能通过李世民儿子年龄来推测。

虽然曹王李明的出生日期也没有记载,但可从李世民第十三子赵王李福的生年推测,李明最早生于贞观八年(634年)。杨氏被收继的时间应是634年之前。

由此可知,当时的郑观音应该已经34岁了。这个年龄对1400多年前的女人来说,早已是人老珠黄,容颜不再,况且她是生过多个孩子的人,只能寂寥一生。

郑观音是生过多个孩子的大龄妇女,这是李世民没有收继她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郑观音心中有仇,李世民内心有愧

郑观音为李建成生了六个儿子,其中长子早夭,剩余的五子全被李世民处死。这是郑观音与李世民心中都难以逾越的一条鸿沟,李世民不想收继一个仇人。

作为一个母亲,郑观音内心的丧子之痛是无法抚平的,她怎会再嫁给一个杀夫杀子的仇人呢?郑观音生于佛系之家,信佛的她从此心如止水,再没有涟漪。

虽然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被同年处死,但这五子都非杨氏所生。杨氏有的仅仅是丧夫之痛,这种痛楚自然比不过丧子之痛,随着时间的流逝是会逐渐消失。

郑观音心中的仇恨是无法想象的,李世民更没有脸面向嫂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李世民也很清楚,如果强行收继郑观音,这只会使仇恨增加,没有幸福可言。

而对于年轻的杨氏来说,再嫁是她唯一的选择,更别说是要嫁给君王。没有生儿育女的她不甘心就此了却一生,否则岂不辜负了她的动人容颜与美好青春。

郑观音惨遭灭门之痛,使她内心充满仇恨,这是李世民不能收继她的原因之二。

玄武门之变后,郑观音终日悼念亡夫与儿子,在极度悲痛中渡过了五十年后,于唐高宗上元三年,病逝于长乐门内,享年78岁。后与夫君李建成同葬一处。


野史也是史


太子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李世民对其十分礼遇,高寿而终。

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为其生子,英年早逝。

同是兄弟之妻,李世民为何舍郑观音而取杨氏?这跟李世民个人情感和政治因素都有关系。

太子妃郑观音,抚养幼孤,高寿善终

郑观音出身北朝望族荥阳郑氏,荥阳郑氏自汉至隋唐,一直是北方著名士族,特别是北朝(北魏北齐)和隋唐时期,荥阳郑氏的名望达到巅峰,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仅唐朝就有十一名宰相出身荥阳郑氏,当之无愧是天下郑氏最显赫的一支 。

郑观音十六岁时嫁给唐国公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后来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建成被立为太子,郑观音一下子变成了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就是将来的皇后,天下之母。

可玄武门之变彻底改变了郑观音的命运,不仅丈夫李建成被杀,她和李建成的儿子也尽皆被杀,只有她自己和女儿被李世民网开一面,侥幸逃过一死。

虽然郑观音年龄与李世民相当,且相貌“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韶姿婉娩”,是一名天生丽质的女子,但李世民对其十分敬重,并未据为己有,而是让她居住在长乐门,抚养李建成未成年的幼孤女儿,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间才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齐王妃杨氏,委身皇上,英年早逝

如果说太子妃郑观音是出身名门望族的话,齐王妃杨氏就是名门中的名门了。

杨氏出身大名鼎鼎的弘农华阴杨氏,她是隋唐观王杨雄的侄孙女,而杨雄是隋朝宗室,是隋文帝杨坚的亲戚兼亲信,正因为这个家世背景,才能嫁给李元吉为妃。

杨氏天生丽质,花容月貌,让李世民十分动心。玄武门之变后,齐王李元吉被诛,其五个儿子也被斩草除根,同样只剩下李元吉的女眷,包括杨氏、其他妃子和女儿。

面对“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的杨氏,李世民毫不犹豫将其纳入后宫,百般宠爱,杨氏后来还给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曹王李明。长孙皇后死后,中宫缺位,李世民甚至动起了把杨氏册为皇后的念头,后因魏征强烈反对而作罢,而杨氏则在三十来岁就英年早逝。

对杨氏而言,丈夫和儿子尽皆被杀,已经是人生最大悲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无人过问,能被皇帝纳入后宫并得到宠爱,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相对最好的结局了。

至于李世民之所以将杨氏收归己有,一方面是因为他对杨氏美色的欣赏和爱慕,将其纳入后宫是爱护杨氏最好的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看中了杨氏背后的隋朝宗室势力,可以笼络他们为自己所用,有助于稳定政局,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自然是最佳选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杨坚在世时,强行地把祖先安装到“弘农杨氏”的族谱之中,可见“弘农杨氏”势力雄厚之处。

杨氏出身于“弘农杨氏”,她与李元吉的结合,本来就是一场政治联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把他的两位好兄弟杀死,李元吉的老婆杨氏也被李世民占为己有,也不能仅仅说是李世民的好色无度,这里面同样存在着李世民为了稳住弘农杨氏的目的,杨氏再嫁也同样是一场政治联姻。


(李世民与杨氏剧照)

杨氏是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她再嫁李世民,也代表了弘农杨氏对李元吉的支持从此转向了李世民,如果杨氏侥幸地生下一儿半女,如果生下的某个皇子又侥幸地被立为太子,那弘农杨氏可赚大发了。

所以,对于弘农杨氏来说,这是一个“分则两害,合则两利”的事情,对于李世民来也同样是如此,况且那杨氏还是“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的美人呢!

在历史上,要不是魏征的坚决反对,杨氏就要被李世民立为皇后了。


(杨氏剧照)

当然,对于杨氏这等女子,她们出生世家大族,本来就是各大家族联姻的产物,儿时享尽锦衣玉食,总也要为家族做点贡献。

至于她心里是怎么样想的,我们就不知道了,女孩子的心思还是别猜了,猜来猜去也是猜不明白。

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而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又是另一个结局了。

李建成被杀之后,郑观音一人孤苦伶丁地活到了七十八岁才逝去,对于一个女人、一个老人来说,孤独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为什么李世民没有将郑观音也纳入后宫呢?有人说郑观音是李世民的长嫂嘛,所以李世民敬嫂如母,这就有点瞎扯了。


(郑观音剧照)

个人觉得,郑观音本人也不会同意,郑观音出身于中原郑氏之后,郑氏也是当时顶级的世家门阀之一。

李氏带有胡人习性,这种“蒸嫂报母”的习性,与中原郑氏正统的汉家衣冠是不可能共容的,况且李世民确实心狠手辣,连她的丈夫,儿子都杀了!

郑观音不同意,那是郑观音个人的想法,但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强行来呢?郑氏也是世家大族啊?

为什么不就此联姻呢?

个人觉得,李世民不敢把郑观音纳入房中的重要原因,肯定还是因为隋炀帝的缘故。

杨广在位14年,因为对于国家的改革太过急躁,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烈,最后死于部将叛乱,唐取代隋。

“炀”是唐朝给予杨广的谥号,按《谥号》的解释来说,“炀”就是“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的意思。


(隋炀帝剧照)

在李渊的刻意塑造下,杨广不仅治国能力不行,而且还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

杨坚临死之前,杨广还调戏了庶母陈夫人,等到杨光继位以后,还干了更多人神共愤的事情。

比如有杀父、夺权、鸠兄、图嫂、欺母、戏妹,更有甚者——让宫女穿开档裤等等。

开唐之人都这么黑杨广了,那他怎么还会去犯错呢?特别是“欺嫂”这个恶名,李世民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不会犯下这个落人口实的错误!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刚日读史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包括他们的儿子,只有他们的老婆和女儿幸免于难,夺位之争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后来李世民还将李元吉的遗孀杨氏收入了后宫,却偏偏放过了李建成的老婆,这是为什么呢?

(郑观音)



李世民纳杨氏的原因

1、李世民喜欢寡妇。李世民一共有15位妃子,其中韦贵妃和韦昭容是堂姐妹关系,两个又都曾经嫁过人。

韦贵妃先前曾嫁给隋朝尚书的儿子李珉,并且育有一女,李珉身亡后,容貌漂亮的她便被李纳入后宫,后来为李世民生下纪王李慎。


(世民与杨氏)

韦昭容就韦贵妃的堂妹了,之前曾嫁给了郑国太子王玄应,也是因为长得标致而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官。

李世民纳杨氏进后宫后,十五位妃子中就有三位是曾嫁过人的,所以相对于政治原因,李世民喜欢寡妇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君王嘛,有点个人嗜好不是正常么?

2、第二个原因就是杨氏年轻漂亮了,以韦贵妃和韦昭容就可以看得出来,仨都是年轻漂亮的女性。



3、李世民对杨氏是真爱。请看:

据《资治通鉴》载:“明母杨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宠于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为皇后。魏征谏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

这是说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想立杨氏为皇后,因魏征的劝谏才绝了这念头。要知道李世民是很在乎后人对他的评价的,因为他曾经干扰过唐朝史官编撰史书。



章太炎写的《书唐隐太子传后》中载:“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这是清朝学者质疑“新、旧唐书”的有关方面的记载了,而且还说李世民也怕身后名声不好。据唐史另一资料《起居注》载,李渊起兵反隋里面有李建成的功劳,但“新、旧唐书”只说是李世民功劳。另外,“新、旧唐书”说李建成曾数度陷害李世民,《起居注》里却没有相关记载。

所以说这么多,是想说历史总是后人所写,李世民有篡改史料之嫌,证明他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的。既然如此,李世民冒着被后人诟病的风险,也想封杨氏为皇后,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杨氏确实是真爱。

李世民放过建成老婆郑观音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简单而粗暴了,首先能成为王妃相貌肯定不差的,先排除丑的问题;郑观音孀居五十年而逝,终年76岁,说明她是26岁做的寡妇,26-30岁这年纪不老,完全可以接受,排除了因为太老的缘故

前面说过李世民也杀了兄弟俩的侄子,按照资料所述,李建成名下的孩子,都是郑观音生的,只不过男孩都被李世民杀了。丧子之痛何止切肤,只要李世民不是笨蛋,就不会对郑观音起什么坏心思,万一郑有时心血来朝塞把剪刀在枕头底下,世民兄会不会觉得裤裆脊背都有点发凉?

这就是李世民纳杨氏为妃,却放过郑观音的原因。如果李世民胆大一点照单全收,以唐朝的奔放程度来说,也不算得是什么大事,不定会感吓幸福死了呢。


小刀刀说史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一次性干掉了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在失去了李建成与李元吉之后,李世民没有了政治敌人,顺利继承了大唐的皇位。但是随着李世民的生活逐渐走向巅峰,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的妻子等人生活的却不是很愉快,处在李世民的监视之中。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李世民娶了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却没有敢碰太子妃郑氏。这时不禁有人想问,李世民为什么霸占李元吉老婆而放过李建成老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封建伦理观念



李建成与李世民虽然后来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关系不断恶化,但是在此之间二者交好。所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在李世民尚幼的时候,李建成的妻子郑氏可谓是没有少照顾他。在这种独特的原因之下,李世民自然不敢滋生沾染太子妃郑氏的念头。

而齐王李元吉的夫人杨氏则不同,无论是辈分还是年龄都要比李世民小,虽然是弟媳,但是这样一层关系对李世民的束缚便小了很多。

二:年龄、姿色



郑氏年纪较大,当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可能已经年老色衰,对李世民产生不了吸引力了。

但是齐王妃杨氏年纪尚轻,并且尚有几分姿色,令李世民颇为心动。而日久生情,李世民把杨氏收入后宫也算是情理之中。

总结: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除掉了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等人,对于李世民来说天下的政敌已经大致消灭,但是那些门阀还尚未根除。一方面李世民想要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另一方面李世民试图维护天下的稳定。

在这种矛盾之下,李世民只能先将齐王妃杨氏占为己有,而暂时搁置郑氏。

以上为我的个人猜测,如有不同欢迎留言评论!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害大哥李建成与四弟李元吉及他们的全部儿子以后,事实上李世民不仅把李元吉的妻子杨珪媚纳入后宫,也把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纳入了后宫,只是杨珪媚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曹王李明,而郑观音没有为李世民生下孩子,因此后人往往认为李世民只霸占了杨珪媚而没有霸占郑观音。

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她的父亲郑继伯,据《续高僧传·释智越传》所载,与高僧智越深有交往,极有可能为一虔诚的佛教信徒,因此她以观音为名。

郑观音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4年,15岁的郑观音嫁给25岁的唐国公世子李建成。

公元618年五月,唐朝建立后,29岁的李建成被立为唐朝开国皇太子,19岁的郑观音受册成为太子妃。郑观音正当青春之年,贵盛无比,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近在咫尺。

郑观音是个温和素雅的绝色美女,李唐立国后,李渊让李世民出外征战,让李建成处理国家日常事务防御突厥,李建成身负监国抚军之责,政务繁忙,郑观音一心主内,尽太子妃之责。李建成为了拉拢关陇集团上层人物,经常组织一些宴会加深感情,所以比较奢华,但是郑观音却艰苦朴素,居安思危,力行节俭。她不爱珠宝脂粉,尤爱读书,端庄懂理。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祸起萧墙,28岁的秦王李世民骤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37岁的皇太子李建成及其五个儿子。一日之间,郑观音遭逢巨变,夫死子亡,几将灭门。时年郑观音27岁,李建成的儿子是郑观音生的年最长者应不过12岁。

事实上,作为长嫂的郑观音比小叔子李世民还小一岁,且她的相貌“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韶姿婉娩”,是一名风华绝代的绝色美女,好色的李世民既然霸占了弟媳杨珪媚,怎么可能放过同样美若天仙的嫂子郑观音。


至于面对李世民的霸占,郑观音与杨珪媚为什么不敢反抗,这很简单,李世民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如果她们敢拒绝李世民,不仅她们与女儿们的性命难保,她们的娘家家族也可能被灭门。

何况郑观音与杨珪媚在丈夫与儿子被李世民杀害以后,她们也失去了人生的依靠,如果李世民主动来“照顾”她们,她们其实是求之不得的,毕竟女人活在世上,总是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男人作为靠山,而李世民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无疑是天下最强大的男人,因此她们不可能拒绝李世民的“照顾”,投怀送抱也在情理之中。

曹操在杀害粮官以后有一句名言:“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同样,李世民在杀害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及他们的儿子以后,也对他们的妻女有照顾的义务,在“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古代,女人失去了丈夫与儿子等于彻底失去了人生的依靠。

而李世民是亲手杀害郑观音与杨珪媚丈夫与儿子的始作俑者,所谓冤有头债有主,照顾她们是李世民的责任与义务,无论是从道义的角度还是从亲情的角度。

作为天下之主的李世民并不觉得霸占嫂子弟媳是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反而觉得是对她们的一种保护与恩赐。

事实上,李元吉的妻子杨珪媚虽然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李明,李世民在长孙皇后死后也曾经想立杨珪媚为皇后,但李世民只是说说而已,因宰相魏征的强烈谏阻没有付诸实施。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见《新唐书·卷八十》

李世民最终不仅没有立杨珪媚为皇后,甚至任何嫔妃的名号都没有给她。

杨珪媚出身显贵,是隋朝观德王杨雄的侄孙女,唐初宰相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

但杨珪媚终究只是李世民的情妇,并没有获得李世民后宫的身份,杨珪媚的身份从头到尾都是李元吉的王妃,因为杨珪媚的封号一直随着丈夫李元吉的变化而变化,从齐王妃到海陵王妃再到巢刺王妃。

耐人寻味的是,李世民的嫔妃中有一个郑贤妃,但这位郑贤妃既没有生平介绍,也没有出生死亡年月,更没有子女。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个郑贤妃有可能是李世民给嫂子郑观音的封号,只是史书对她的真实身份故意隐瞒。

夫亡子死,跟仇人姘居又转正失败的杨珪媚于公元647年去世,她死时只有四十来岁,李世民哀伤不已,下诏举哀并为其举行厚葬。

公元649年,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公元676年正月,郑观音死于长乐宫内,卒年77岁。她从幼女(李建成第五女)归德县主宅第出殡,在唐朝开国皇太子李建成遇害五十年以后,郑观音得与夫君李建成归葬一处。


厚德载物49847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强行霸占,却放过了李建成的老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是李世民的一种报复方式,而且只针对李元吉。


李元吉是高祖第四子,出生时因为母后窦皇后厌恶于他的长相差点被抛弃,幸得侍女陈善意心存怜悯,将他秘密接回抚养,并将实情奏报给高祖,才使得李元吉没有夭折在襁褓之中。可惜陈善意的善举没有得到回报,反而因事被李元吉害死。



唐朝建立后,李元吉被封为齐王,随二兄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讨平刘黑闼,屡立战功,受封上柱国、司徒、侍中、并州都督、左卫大将军等官职勋位。也许是在与二兄李世民并肩作战过程中产生了不愉快,导致后来的夺嫡政治斗争中,李元吉选择了站队隐太子李建成这一边,并不折手段的构陷谗害李世民,最终在玄武门之变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兄弟阋墙,李元吉手段卑鄙

太子李建成是因为秦王李世民的权势威胁到自己的储君之位,所以不得不组织自己的势力来对抗人才济济的秦王党,而李元吉公然站队太子这一边,其表现出来的对李世民的仇恨、厌恶是尤其明显。



一次,李世民陪同高祖圣驾临齐王府,李元吉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刺杀李世民的好机会,于是让自己的心腹护军宇文宝提前潜伏在卧室,准备伺机刺杀李世民。李建成觉得风险太大恐不能成功,便制止了刺杀行动,气的李元吉当场愤怒的撂下一句话:“为兄计尔,于我何害!”(只是为大哥着想而已,对我有什么相干!)

另一次,李元吉和李世民陪同高祖到太和宫避暑,李元吉又对李世民动起杀机,对太子李建成说:“等我到了太和宫,就派精悍的将士抓住他。将他关进地窖圈禁起来,只开一个洞口递送食物。”这次计划又是在李建成的制止下没有执行。李元吉还经常在高祖面前诬蔑李世民,说他违抗诏令,私募死士、骄横傲慢分赏不均,结党营私树立个人恩德,反迹明显,宜速杀之。不过,高祖并没有应声,对于杀李世民,高祖的态度可谓是模棱两可,这自然让李建成和李元吉加紧了对李世民的构陷,急欲除掉秦王以解心头之忧。

玄武门之变,垂死挣扎的李元吉依然欲置李世民于死地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李建成与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发现不对劲,欲调头骑马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在前面搭箭弯弓欲射杀李世民,但因为太紧张,三箭皆不中,反而是李世民从容搭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这时尉迟敬德率领的精骑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落下马,恰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狂奔入玄武门旁的树林 里,因为马速太快,李世民重心不稳从马上跌落,倒地不起,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危极关头,尉迟敬德跃马而来喝止住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李渊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李元吉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事后清算,李元吉最惨

为了斩草除根,李世民将齐王李元吉五子并太子李建成诸子全部处死,并从宗籍除名。李世民尤其痛恨李元吉,不仅杀他子,还强行霸占了李元吉妻子杨妃。



这还没完,李世民即位之后,为了掩盖自己杀兄屠弟的大逆罪行,于贞观二年(627年)将李建成、李元吉以礼改葬,将李元吉从齐王降格追封为海陵郡王,给了个“剌”的恶谥,贞观十六年(642年),又改封为巢王,但谥号不变。后又以第十四子,即李世民与原齐王妃杨氏所生的曹王李明作为李元吉之后,这一波操作真是六六六,把对李元吉的各种羞辱发挥到了极致,李元吉若泉下有知,估计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不过,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清算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其手段都差不多,两人的儿子全被处死,李建成被剥夺了太子名号,谥号也不好。但是,李元吉生前各种使计陷害李世民,手段毒辣残忍,李世民断然不会对他留情,霸占弟媳,生下儿子之后又过继给李元吉,这番操作,已经足够羞辱李元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