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李元吉帮助,有李渊撑腰,有后妃拥护,李建成为何还会失败?

历史一书生


玄武门事变发生前,李建成拥有的政治资源优势明显,不仅有父皇李渊、兄弟李元吉的支持,同时还拥有朝廷内大部分开国元老的支持。但玄武门事变发生后,李建成被杀身亡,实力相对弱小的李世民脱颖而出。实际上是因为李建成优势明显而放弃了冒险。



唐初政治格局

公元617年,李渊被隋炀帝任命为了太原留守,掌握了这一地区的军政大权。当时隋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于是李渊在此招降纳叛,准备起兵。

同年七月,李渊起兵反隋,命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率军向关中进兵。此时李建成、李世民二人配合默契,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便攻下了长安。当然两个人在进入关中之前,军功相当,也在伯仲之间。



李渊入关之后,首先拥立了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杨侑封李渊为唐王,封李建成为唐世子,并且给予了李建成开府建制的权力。

公元618年,李渊自立为帝,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从此李建成基本告别戎马生活,留在了长安城内管理内政,并且一直担任尚书令。而李世民则负责对外征战,平定天下。

这样一来,整个唐朝的政权逐渐倾斜到了李建成手中,而军权则倾斜到了李世民手中,大体上形成了李建成掌政,李世民掌军的格局。



李建成优势突出

李世民在外征战,战功随着时间在不断地上升,李渊也因此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允许了他开府治事。从此之后,李世民成为了独立于李渊、李建成之外的第三大势力。

有实力就有野心,这是一件亘古不变的事情,李世民也不例外,他逐渐对李建成继承帝位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因此很多人建议李建成先发制人,除掉李世民,这其中就包括魏征和李元吉二人。



然而多次考虑之下,李建成依然没有下得去手,原因有二;

第一、天下趋于平定,父皇李渊的天平已经倒向自己,并且开始打压李世民的势力。加上李渊年事已高,只要自己小心翼翼的熬到李渊驾崩,便可以顺利继承皇位,到时候除掉李世民的势力便不费吹灰之力。

第二、以暴力方式除掉李世民,造成兄弟相残,这在儒家法理之中便失去了帝位的继承权。当时天下尚在李渊手中,政变也有可能会失败,倘若失败,即便是除掉李世民,以及也有可能丧失继承权,为其他人做了嫁衣。

综合考虑之下,既然优势明显,不如稳中求胜。所以无论是李元吉,还是魏征的劝说,李建成都没有对李世民动手,从而浪费了多次机会。



反观李世民方面,劣势明显,必须要出其不意的搞政变;

第一、李建成太子地位稳固,况且人家还有5个儿子,所以李世民以正常方式继承帝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必须是以武力夺取。

第二、既然以武力夺权,必须要在李建成登基之前。一旦李建成登基之后,那就等于弑君篡位,不但难度增加,而且在李建成登基之后,很可能很多中立派,以及自己的幕僚会归顺新皇。

李世民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长安城内李建成拥有2000勇士,300精兵,而自己仅拥有800士兵,所以出其不意的发动了玄武门事变。



此次事变,李世民行动迅速果断,而且做了充分的事前准备。事变之后不仅处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且还迅速处死了他们的儿子,并且控制了李渊,最终顺利的夺取了大唐最高权力。


我是越关


因为李建成没有听过一句话:“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新五代史 安重荣传》。

除去兵强马壮,其他的如李渊及后妃、李元吉的支持,都是镜花水月,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主席评价,自古能军者莫过李世民,帝王中军事能力排第一。在李唐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册封秦王。

李世民之与李渊相当于韩信之与刘邦。但李世民可以与韩信一比,李渊却与刘邦差远了。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被李渊册立为太子。李渊退位后,李世民正式即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李世民虚心听取群臣意见。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如此功业,后世帝王有几人能及!!!!


大家好,我是“风雨的学习号”,如果大家感觉我写的有道理,请关注我吧!


风雨的学习号


李建成也是一个人物,失败的原因;在我认为就是太大意了,没想到自己的弟弟这么无下限,在李渊还在的时候就动手,说明其政治手段一般。

李建成本来就对李世民有防范之心,李建成被封为太子,并不像电视剧那么无用,而是一是因为其长子身份、二是因为其在唐朝建立立功不小。所以李渊非常看好李建成,不会动摇其太子地位。

李建成在京城有绝对的权利,不仅仅有弟弟李元吉的支持,同时还掌握着御林军,而李世民手里只有亲军。而且李建成性格宽厚,不忍杀死自己的弟弟,虽然李元吉再三劝说可其就是不忍动手。

当时的朝臣一分为二,政治上李建成有魏征等文人的支持,一般不犯什么大错都没什么大事。

后宫对于其支持,当时晚年的宠的妃子,经常在李渊枕边提起李建成的功绩,从而打压李世民,可以说这一切能成就李建成,也是他放松了警惕。

李世民手里战将无数,智囊很多,再加上其策划已久,面对太子的强大的实力,秦王发动政变是临危不惧、指挥得当。下手狠,一举拿下了李建成。


爱历史的小蜗牛


之外,李建成还有一批朝中老臣的支持,比如裴寂。



而李建成为什么最终失败了呢?我认为大意失荆州。

李渊之妻为窦氏,生四子一女,个个了不得。女是位巾帼女英雄,至今长城娘子关的名字由她而得名。儿子中,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霸。

公元618年,李渊长安称帝,也在这一年,李建成被立太子。之后,李建成在文,李世民在武,虎牢之战,灭王世充、窦建德集团,一举奠定李世民的地位——被封天策府上将。



天策府上将是李渊迫于无奈所封的。当时已经是无官可封了。所以独创这一官职,整个大唐朝,也唯有李世民一人。天策府相当于一个小朝廷。

于是,整个唐朝成了老大李渊、老二太子李建成、老三天策府上将李世民。老大居中,调度平衡老二老三。

李建成知道这一局势,李世民也知道各自的打算。这时,李建成优势为,

  1. 合法性。唐建立以来的皇太子;
  2. 四弟李建成助力,这是先锋;
  3. 后宫支持,这是内应,起码知道点李渊边上的消息;
  4. 朝中一帮老臣支持;
  5. 李渊不想废太子;
  6. 李渊年纪大了,五十多岁;

得这么大一个优势,是我的话,我坐等李渊崩猝。天时地利人和具在,何须担忧什么?只要不出格,躺着就是皇帝。



李建成是这种心态,但大意了。李元吉不断上跳下跳,攻打李世民。李渊也乐于见成。而李世民很清楚自己的形势,

  1. 和老大老四关系不融洽;
  2. 自己功高盖主;
  3. 自己只是有点权势的臣子;
  4. 老二永远是老二
  5. 舆论上不占优势,李渊在利用自己

最后一点,有人来向李世民告密,李元吉、李建成两人谋划除掉秦王。之后,秦王暴猝,李建成当上皇帝,李渊是太上皇,李元吉是皇太弟。



这时,杜如梅、房玄龄被解职,驱逐回老家。然后就是玄武门之变。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李建成从后宫得知消息,李世民已经举报了二人污秽后宫这件事。今天是要一起来算总账的了。

李元吉建议,“拖病不去,统率府兵,伺机而动。”

但李建成反对,“去,不去怎么能晓得消息?”

没想到,刚到临湖殿,突然情况变动,李世民射杀李建成。李元吉逃跑,最终被尉迟敬德杀了。

综合来看,李建成的优势明显大于李世民,但大意失荆州,所以最终失败。而李世民明白自己的形势,所以“狭路相逢勇者胜”。从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来看,李世民不愧果断。



当然了,还有一点,李世民手底下人多。以及李世民的人格魅力,高超的用人手段(侧面说明李建成斗争水平不高)。

前站靠他们得皇位,后站和他们开贞观之治。


三叔小记


在实力面前,再多的支持都是枉然。

当然,李世民就是有实力的那位。

整个隋唐战争,完全参与进来的李家并不是李渊,而是他的得意儿子:李世民。

自隋唐第一次战争开始,到最后大唐帝国法制的完善,处处都有李世民的影子。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世民在军队中的威望简直逆天。

一个皇子,能够掌握军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极为可怕的事情,尤其他还不是皇太子的时候。

李建成决定要拔掉这个眼中钉,他开始慢慢谋划,通过手中权力不断地砍掉李世民身边的亲信。

只不过,李建成忘了,玩政治、玩军事,他都不是个。哪怕是自己的父亲李渊,李世民都有一战的勇气。

凭什么?大唐是我打下来的,给这个废物不说,还要抢走我的一切?

既然没有谈判的可能,那就只能打了。

轰轰烈烈的玄武门之变就此展开,李世民登上皇位,一脚踹开自己的哥哥和父亲。


虾仁儿谈历史


有李元吉帮助,有李渊撑腰,有后妃拥护,几乎躺赢的李建成为何还会失败?

李元吉如何帮助李建成

武德六年,李元吉的野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曾在军中和心腹说:只要除掉秦王,夺取太子之位易如反掌。很显然,他帮助李建成实则是为了自己。并且,从反面可以看出,李建成真得很菜,李元吉根本瞧不起他。

李元吉变得这么霸道,全仰仗李渊对他的宠溺。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李元吉的府上,李元吉听说此事后高兴得不得了,于是让府中死侍藏好伺机杀掉李世民,但最后却被李建成阻止,因为这样一来李元吉豢养死侍一事就会暴露,而豢养死侍是要面临死罪的。这里不得不说李建成是个好人,处处为队友考虑。但从反面看,正是他的这份好心和处处为帮助他的人考虑而错失杀掉李世民的一次机会,李元吉获罪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李元吉见李建成总是这般婆婆妈妈,就直接到李渊面前请求除掉威胁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不过,李渊没有答应。李元吉太心急,竟唆使父亲杀死自己的儿子,这不是猪干的事情么?

从上面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李元吉给予李建成的帮助,都是负面的,说得难听点李建成就是搭上了一个猪一样的队员。

李渊又是如何给李建成撑腰呢?

那么,李渊是否又是真心在帮助李建成呢?

武德七年,李世民被李建成邀请至东宫饮酒,回来后吐血不断。李世民派人去宫中报李渊说李建成要谋害他。然而李渊仅仅是对李建成说:秦王不能喝酒,以后不要再请他喝酒了。这明显是在袒护李建成,李渊也看清楚了他的三个儿子已经争得不可开交。随后,为了避免再次伤害,便派李世民去镇守洛阳,而李建成又担心他占洛阳而独大,于是李渊作罢。很显然,这时候李建成是李渊心中的继承人。

为了防止李世民再受到伤害,李渊找机会缷了他的天策上将。武德九年,还让秦王府谋士充了秦王府,还把房玄龄和杜如晦赶回家种地了,而这些李建成的所作所为,李渊是知道他的目的的。而李渊的想法也很简单:李渊以为李世民没有权利了,李建成就不会加害他,这样一个儿子当了皇帝,一个儿子的命也保住了。看似两全其美,实则一步一步加深了兄弟之间的仇恨,直到爆发。李渊的确是在真心帮助李建成,但这种一边保护着敌人一边给他撑腰的方式,还不如不要?这样注定了李建成是个悲剧。

后妃拥护也变成了畔脚石

尹德妃和张婕妤是李渊晚年最宠信的妃子,最早是李元吉勾搭上她们,使得她们天天在李渊面前说齐王如何神武之类的话,让李渊过分宠溺李元吉。随后,李元吉又把这两位妃子介绍给了李建成,但她们并没有在李渊那儿夸赞李建成如何好,仅仅除了说李元吉威猛外,剩下的就是李世民的种种坏话。而尹德妃和张婕妤这样做也是为了日后能稳固自身的政治地位。

看似和李建成站成一条线的尹德妃和张婕妤,实际是李元吉的棋子。然而,她俩的出场逼得李世民诬告李建成秽乱后宫,从而让李渊对李建成又有了新的看法,使得李渊在这场宫廷斗争摇摆不定。这种所谓的后妃拥护也变成了阻挡李建成的畔脚石,激发了各种矛盾。

所以,李元吉的帮助,李渊的撑腰,后妃的拥护,其实都是在助长李建成失败。


读名家名著


玄武门之变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有争夺皇位骑虎难下的兄弟二人,不管是谁掉下虎背都会粉身碎骨。

太子李建成,所依仗的就是李渊的偏心,李元吉的相助,后宫妃子“枕头风”,是这一切相对于李世民身边形成的利益集团,都不堪一击。

唐高祖李渊,这位唐朝的开国皇帝,虽然没有后人所说的那么懦弱无能,但是唐朝的天下有一大半都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平阳公主李秀宁打下来的。

但是李渊想要在分享利益果实的时候,将李世民排除在外,将一切都交给太子李建成,这不仅是损害了李世民的利益,更是连李世民麾下的,在乱世之中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开国大将也全都是得罪了。

太子李建成最大的失误,就是让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是李世民功劳太大,封无可封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一个仅次于皇帝、太子的职位。多亏“功高盖主”亲儿子李世民,换作任何一个将领都逃不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

当然,这些全都是李世民在战场上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杀出来的,不是李渊、李建成可以抹杀的。

天策府的成立,让李世民可以随心所欲的与麾下的将领沟通交流,始终保持联系。

太子李建成对李世民身边的将领动手是另一个巨大的失误。

尉迟恭、程咬金是李世民身边的绝对亲信,也是天策府的绝对核心,这些将领的身家性命已经于李世民牢牢地绑在了一起,除了曾经一起浴血厮杀的李世民,再也没有人能够信任他们,也没有人能够得到这批骄兵悍将的信任。

李建成显示想要拉拢尉迟恭,拉拢不成就要派刺客刺杀,结果尉迟恭每天敞开大门窗户睡觉,都没有一个刺客敢下手,绝世猛将的气魄与威慑展露无遗;接下来又要讲程咬金外放康州;房玄龄、杜如晦被逐出秦王府。

接二连三的阴谋、算计,彻底触动了这群骄兵悍将的杀心,于是下定决心团结起来支持李世民发动政变

可以说,玄武门之变已经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事情了,它决定着天策府所以人的身家性命与战场上杀出来的荣华富贵,整个大唐都被扫平了,区区李建成、李元吉如何抵挡着滚滚潮流?

所以,只要整个天策府下定决心,李世民上位就已经没有悬念了。李世民杀害自己的兄弟,李渊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这群骄兵悍将怎么办?

所以,李渊退位,根本不用李世民操心,他的一大群手下就会办的极为妥当。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狭路相逢勇者胜”,李世民深得其中的精髓,并运用得当,所以李建成看似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整体实力又强于李世民数倍的攻防体系,在一个“勇”字面前不堪一击。

李建成的失败,就是因为他的防御网太过宠大,以致于漏洞百出,结果让李世民有的放矢、一招制敌。
(李渊剧照)


首先李元吉的帮助是一种利益关系,并不是手足情深,或是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因为李建成曾经答应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李元吉,所以李元吉信以为真,才站到了李建成这一边。同时我们也可看到李元吉的幼稚和天真,如果与这样的队友为伍,何尝不是一种悲哀。话说回来,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如果李元吉有一天发现自己被忽悠了,照样可以和李建成反目成仇,所以兄弟俩看似同仇敌忾,其实各怀鬼胎。

其次,李渊在两个儿子争位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因为李世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又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以致于李渊不止一次给过李世民当太子的信号。甚至到最后还打算让兄弟二人分道扬镳,李建成占据长安,李世民驻守洛阳,无形之中鼓励二人公开决裂。如果李渊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李世民很可能知难而退,他的觊觎之心也不会极速膨胀。

再则,自古女人干政就是乱上添乱,更何况这些女人都是李渊的爱妃,这就注定她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稍有不慎就会伤到自己。其实,最终坏事的还是这帮女人。事实上,李建成应该果断的和她们保持距离,因为从礼制上讲求尊卑有顺,从道德上更注意纲常伦理,而李建成恰好把自己陷入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是非之地。


(李世民剧照)


而李渊应该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后宫的所作所为,早该有所耳闻,只是没有人捅破这层窗户纸,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起了糊涂。李世民正好利用了李建成和后妃们纠缠不清的关系,反告他们淫乱后宫,如此一来就等于把李渊置于火上烘烤,出于皇帝及父亲的权威他再也不能无动于衷。因此,李世民成功利用父亲急于维护尊严的心理,实施了一条引蛇出洞的计谋。李建成本就做灾心虚,尽管怀疑其中有诈,但是皇命难违,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果不其然,李建成一出家门,就注定他迈入地狱之门。

李世民经一夜周密计划,早是在玄武门恭候多时。

李建成刚到玄武门就被早有准备的李世民一箭封喉。

尉迟敬德杀死了李元吉之后,东宫人马才冲了出来,结果秦王府人寡不敌众,被杀的节节败退,秦王府危在旦夕。于是尉迟敬德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才呵退东宫兵马,之后劫持李渊,逼出军权,李世民控制局势。

所以,从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李建成的实力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他没有李世民那份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果断和魄力,所以最终命丧黄泉。
(李渊与李建成剧照)

皇权的争斗即不会同情弱者,也不会顾及亲情,成王败寇才是永恒的真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李建成作为嫡长子,作为当朝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皇位收入囊中,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李建成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以求稳为主,对李世民采取打压而不是简单的武力诛杀。

题目也提及了李建成的优势,有父皇李渊撑腰,有后妃拥护,有弟弟李元吉帮助,这代表三股政治势力支持李建成。李渊代表皇权,后妃代表内宫外戚势力,李元吉代表皇族势力,再加上魏征等一批拥护宗法祖制的大臣,李建成以泰山压顶之势完胜李世民。

李世民反败为胜的唯一生机在于武力政变。李世民为李唐南征北战,周围围绕一大批贤臣武将,甚得军心,在军方的势力明显大于常年坐镇后方长安的李建成。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李世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没有引颈待戮,而是奋起一搏,险中求生,败中求胜,“玄武门之变”一战定乾坤,成功加冕,成为唐太宗。

李建成求稳,李世民行险,归根到底还是二人的地位、势力、长短优劣所决定的,所以李建成的做法没有错,李世民的做法也很对,只是皇位争夺攻守的胜利者只有一个人,而这个人恰好是李世民。


月亮之上有爱


当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权力时,可以说它在正确的时间处于正确的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他在有李元吉的帮助,他的父亲李渊撑腰,他还有后妃的拥护,可以说他是一个未来的皇位继承者了。


原则上,击败李世民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李世民最后一个发动玄武门变革并摧毁他的家庭?说李元吉的帮助意味着李建成被宗室认可。李唐家族的人认为,建成亲王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李渊的支持是由于李建成在建国战争中的贡献,和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负责文官管理做出来的贡献。

此外,尽管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多次表示建成是不对的,但李渊不想更换太子。即使李世民后来诉诸谋杀,声称李建成与唐宫的后妃关系暧昧,却仍然选择调解。这表明李渊一直支持李建成。



说李渊的后妃支持李建成,这是因为李渊的后妃,多次在李渊面前说李建成的好话,所以李世民使用了接下来的三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手段,说这些后妃和李建成、李元吉有不清楚的关系。


这说明李建成很有可能赢得这场战役。然而,李建成在这基本上通过躺下来赢得了胜利,最终失败了?李建成想要为权力而战,想要瓦解李世民的权力。但是他的方法似乎很愚蠢。例如,他想拉拢尉迟敬德,瓦解李世民的武官集团,所以他派了一辆载有黄金、白银和珠宝的车送去给尉迟敬德。

明显可以看的出来他没有对人性进行着重的调研和解析。尉迟敬德最大的特点是忠诚和勇气。当他在刘五洲的时候,李世民想要他,并且对他很有帮助,但是他一再拒绝。只有在刘五洲被土耳其人杀害后,尉迟敬德才跟随李世民。这样的人,怎么会因为一辆金银珠宝车,失去他的原则呢?



此外,为了瓦解李世民的公务员队伍,李建成要求李渊将方凌轩和杜如辉移交给政府。他认为,这样一来,方凌轩和杜如辉就不敢与李世民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就不能给李世民出主意。然而,通过这种方式强行将他们分开,他们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而方和杜有更多的信息来帮助李世民。


李建成做的所有这些事情都是非常愚蠢的。李建成想赢得李世民,很多时候他都吓了一跳。包括他选择了尉迟敬德,以及他从方凌轩和杜如辉的转变都是令人震惊的行为。除了这些开始,他还说服李渊将李世民的军队转移到李元吉和手中,以攻击土耳其人为借口接管军队,从而削弱了李世民势力。

李建成的所作所为对普通人来说很容易想到。结果不是削弱李世民,而是提前唤起李世民的警惕,让李世民恐慌,最后采取绝望的步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