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王羲之書法人人都知道好,但好在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道出緣由。筆者試論一二,權當拋磚引玉。

首先,任何事物的發展離不開同一時期政治的發展,藝術作品本應“當隨時代”而具有時代之美。

魏晉時期的書法藝術蓬勃發展亦與當時的政治發展密切相關。東晉王朝是一個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社會大動亂之後暫時安定的王朝。當時從中原南遷的士族階級及其制度極為腐朽沒落,統治階級主觀上已無心於國家的重新統一,更沒伐北的客觀實力。因此,老莊思想、佛學、以及玄學開始大行於世。這種玄學思想有別於先秦道家的“無為”思想,它主張超越有限去追求無限,強調個性,追求自然、自由的境界。這個在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的時代,造就了王羲之書法風格。同時,少年王羲之隨家族南渡,也間接影響著王羲之的書法風格取向――崇尚風神,靈和飄逸,明淨自然。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是朝廷選官吏的主要制度,這造成了士族大家左右朝政的門閥制度盛行。朝廷權利的弱化和分散,反而是朝廷淡化了對藝術的控制,即為文化的自由發展提供了條件,因而空前活躍的魏晉學術思想形成了。此外,魏晉時期造紙術的改進及紙的批量生產,也為書法從實用向藝術過度提供了物質條件,紙的廣泛應用,使書法產生了質的飛躍。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魏晉玄學相關課程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漢代造紙工藝流程


魏晉玄學是在老莊思想基礎上融合道家與儒家學說而成的一種哲學思潮。道家崇尚自然,主張寡慾清心、返樸歸真;重視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玄學崇尚清淡,提倡“聖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於山林之中。”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竹林七賢圖

當時王羲之深受玄、道思想的影響,他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追求自由、放蕩不羈,同時這種思想傾向深刻影響著王羲之的書學思想及其書法風格。如:王羲之在《書論》中說:“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側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偃”與“仰”,“側”與“斜”,“小”與“大”,“長”與“短”皆言用筆變化自然之態,同時體現著老莊的“自然觀”思想。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汲取前任書法精華,獨創一家,其書法端秀清新,“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王羲之《姨母帖》

以王羲之的行書為例,具體而言有如下三方面特點:

其一,他的書法雄逸,具有矯健美。梁武帝贊王羲之說道;“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其二,他的書法具有妍麗美。張懷瓘在《書斷》中批評王羲之草書“有女郎才,無丈夫氣”。這個說法不侷限於他的行書,其楷書和草書也具有妍麗的特點。

其三,王羲子的書法具有中和之美。中和美是中國古代美學的最高理想,是中國文化的核心。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王羲之《上虞帖》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王羲之《遠宦帖》

在解讀王羲之書法特點的過程中,我逐漸地認識到了欣賞書法要有一定的藝術想象力,要防止以實論實。中國的書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線條、筆畫、結構而組成的,對於這樣特殊的藝術,如果就僅僅以實論實賦予一點想象就體味不出來其中的妙處。所以,歷代的書法家們總是以豐富的想象力賦予書法藝術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橫”、“豎”兩畫分別比喻為如“孤舟之橫江諸”,“若春筍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蕭子的書法為“書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荊可負劍,壯士彎弓,雄人獵虎,心胸猛烈,鋒刃難當”;比喻蕭思話的書法為“舞女低腰,仙人嘯樹”,就這樣把兩種藝術風格截然不同的書法十分形象的描繪出來了。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局部


書法和美術是緊緊相連的,書法作品中也同樣具備美學之美。首先,書法上的這種美學風格具體落實在用筆、結構、佈局等層次上。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王羲之 章草《寒切帖》紙本現藏天津巿藝術博物館


諸如點畫上的長短、方圓、肥瘦、粗細、乾溼等;在用筆上有輕重緩急、藏鋒、露鋒、轉折、偏正等;在結構上有大小、斜正、疏密、虛實等變化。每種技巧的運用,無非是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在互為的兩個極端之間進行調節而取其適宜的行為,並在同一層次的各種技巧之間又有相互協調合作的關係。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王羲之《快雪時情帖》


其次,在用筆、結構、佈局三個層次之間,也應遵循“固中致和”的法則。張紳《書法通釋》雲“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

終篇結構:首尾相應,起伏隱顯,陰陽向背,皆有意態。

至於用筆、用墨,亦是如意;濃淡枯瘦,皆要相稱……行款中間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疏不至遠,如織綿之發,天地之間,須得要耳。”這就是說,只要每一筆點畫、每個字和整幅的佈局達到所謂相稱相應相宜的最佳程度,這三個層次才能達到協調統一。這樣,整幅作品也就達到了“中和美”。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王羲之《行穰帖》


王羲之十分注重書法中各種對立面的關係,他的各種書論論及了諸多相至對立的要素,如:大與小、平與直、高與低、疏與密、快與慢、遠與近、方與圓、寬與窄、粗與細、短與長、緩與急等等,為了調和書法中的各種矛盾,王羲之用了“折中”的方法。我們都知道,儒家以“中和”為審美的最高標準。後世評論只有王羲之的書法才具有“中和”之美。唐代宗李世民曾在(《晉書—王羲之傳》題後)中說“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孫過庭《書譜》)中說“思慮通審,志氣平和,不激不歷,而風規自遠。”相比較而言,王羲之的書法更具有“自然”之美,他的書法的妍美、灑脫、沖淡等風格特徵也正是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晉韻。”王羲之既是一個實者,又是一個虛無者;既懷理念,又高蹈出世,是一個典型的儒道結合論者。在魏晉玄風的直接影響下,王羲之的書法美學既是推崇“中和之美”,又倡導“自然”之致。王羲之以他的天才創造把這兩種書風完美地融合。從而把中國古代書法藝術推向了高峰。


如何欣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美

王羲之《遊目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