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农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说去“大队”盖个章而不是说去村委会盖个章呢?

情缘直说


习惯而已。然,其实也不尽然,有的地方,交通闭塞,很多旧名词,旧习惯,仍在沿用。与外部连通了,慢慢的就好了。


zhangwanhe


三级所有,队为单位,人民公社是建国以来翻身农民对共产主义社会最朴实、接地气教育的结果。一个公社,辖十多个大队,每个大队辖10~20余个生产队,社员是集体中最普通、皆平等的一员。农民共同拥有土地,做了土地的主人,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推翻三座大山最直接受益人,也是翻身农民由衣不保暖、食不保腹进入到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有医疗保障的起始阶段,问题矛盾都可在大队部得到解决,农民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时农民也是最懂得感恩的阶层,所以公社、大队部、生产队(现乡镇、村、组)的叫法都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了,是中国农民感恩毛主席、感谢共产党的必然结果。


金四123


大队是新中国成立,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道路后,一个村庄或者几个自然村的行政和生产管理组织的名称。根据村庄人口的多少,又分为若干个生产小队。旧社会的乡公所没有了,改成了人民公社,一个公社有若干个生产大队。大队的道路就是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是一把手,大队长二把手,大队会计保管印章是三把手,那时候,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本,农民外出住宿要开证明,登记结婚要开证明,离婚也要开证明,集体派人外出有事要开介绍信,农村人在外当兵,当工人,或者当干部,要来老家调查家庭情况,都要大队会计写好材料,盖上大队这个公章,这个公章是相当重要的。

所以,社员到大队开证明盖章是经常事,同时,社员的衣食住行都和大队息息相关,干活由生产队长安排,粮食靠生产队分发,大队和社员是一个紧密的联合体。那么大队这个词在社员脑子中就根深蒂固了。

大约八几年吧,生产大队改成村委会了,生产小队改成村民小组了,人民公社改成乡(镇)政府了,但因为分田到户了,各人管各人,什么乡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这些词在农民脑子里没什么影响,谁和谁一个组都不清楚,村干部一年也见不了几面,乡干部更不知是张三还是李四,乡里在农村的包村干部也没有几个人认识。有些事村干部在大喇叭上一喊就了事了。

所以,农民有事要盖章,脑子里还是大队这个词。就是说要到大队去盖个章。




华月一牛


很简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说明群众喜欢这一称谓,认可这个组织,叫起来亲切。

只有毛泽东时代,走集体化道路,才能平整土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工、农、林、牧、副、渔等全面发展,造福子孙后代。集中力量办大事、要事、急事,才能有红旗渠这样创造历史记录、世界纪录的奇迹!

结语: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断就难。团结就是力量!


云开日出322


大队这个称呼不仅对乡下人亲切,就是对当年我插队的知青也是刻骨铭心的,就连我写过的知青故事都是大队大队的。那个年代的农村几乎天天有活动,而活动处处离不开大队,大队有村支书一人,会计一人,老贫协,下分小队几个。大队有队部一间,大礼堂一间,大队部是开小会的,当年我在那个昏暗的房间油灯下给大家读了一个冬天的报纸,大队部是开全村大会的地方,一个小讲台上面能唱样板戏,开批斗会,更使我一生忘不了最后一次大会,全村社员们的那一声吼,我被第一个通过改造成功的知青,第一个离开了三年的村子返城了。四十三年后我又一次重返乡下,但大队部拆了,我的知青屋拆了,当年教育我的人都永远的走了,但村里的年青人们(当年的小屁孩们)还认识我!使我惊呀万分,四十多年了啊!


小西147004677


过去大队离百姓近,联系多,和大队小队干部见面也多。盖章的事也多,比如从外地汇个邮包来,汇点钱等都得大队盖章邮局才取给,孩了升学,孩子在校入团,孩孑在部队入团,入党,都要大队盖章,子女结婚,办出生证,生孩子报户口,俩口子离婚都要到大队盖章开伩。太多了记不全了,

现在呢真不知那些事还需盖章!不过盖章代价也大了,得先找村委负责人在跑到乡府,因为各村的公章都在乡里放着!在有就是村委会的干部离百姓远了,一般百姓没什么事一年也见不到村干部。乡政府的书记乡长在这里干几年百姓一般见不到面!他有点事就在扩播上说一下完事。常年也不开个群众会,当然也开不起来,村里听懂开会的人没几个!真有不少老人不知道现在大队叫什么。都说村里管事的!


和平174978866


人民公社是人民由社会主义奔共产主义应走的正路!


孙斌837


是的:毛主席竖立起来的红旗人民公社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础,公社,大队,生产队,人民改不了口,所以我们也说大队,和公社,


燕子50321


从毛主席时代过来的人,他老人家光辉思想在每个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烙印永远难以磨灭。“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都是在他英明领导下命名的。改革开放前从小到大,已叫了几十年,已养成了习惯。一会半会改变 不过来。我估计毛泽东时代的人到死都改变不了原来的称呼。


随心所欲56417719350


当下,在农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说去“大队”盖个章,而不是说去村委会盖章呢?

这是因为50岁往上的农民从集体走过来的习惯叫法。生产队这个名词,也深深留在过去受苦受难的人挥之不去的印记。


生产队是由我国最初的农民高级社渡过演变而来,之后进入大跃进时代的生产队组织,那时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食堂组织最有代表性,农民每天到生产队上班,在生产队食堂吃饭,农民劳动是不记报酬的。那时人们向住追求的是共产主义集体生活。生活虽然很苦,但是,人们每天都能保持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62年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对农村实施“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推行没有成功,后来生产队变为农民基层生产单位和行政编组。

1980年广西省宜山、罗城两县农民自发成立以农民自治为目地的村民委员会,这个最低层的农民自治组织被中央认可。82年国家宪法确认了村民委员会的合法地位,并在全国推广。

大队这个名词从1958年开始产生,到1982年国家确认村民委员会,经历了近漫长的30年之久,也让过来的人们脑海里打下深刻烙印。

现在很多人叫大队,也是一种怀旧的心里,是对过去人没有私心,生活没有压力,人的思想正能量,乐于过集体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也是因为大队,让我们有资格回顾走过了的艰苦生活,艰辛劳动,能走到今天,确实不易!


也是因为大队,让他告诉我们,千万珍惜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忘记过去那就等于背判!让大队铭记在心里,当做留下美好的回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