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初年婁敬獻計與匈奴和親,南宋初年秦檜主張的與金議和,兩者有什麼異同?

夜航船水手


和親是加強改善漢匈關係,促進民族融合之舉。同時,通過和親避免了戰爭,有利於人民;秦檜議和以割地賠款為主,是以犧牲大宋領土完整和人民幸福為前提的,典型的喪權辱國行為。


行在山水間


漢朝初年婁敬獻計與匈奴和親,南宋初年秦檜主張的與金議和,兩者有什麼異同?

對於這個問題,最簡潔的回答:一個有心驅敵,一個無意復國,這便是二者的區別。

  • 漢初的和親制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還要從漢高祖劉邦說起。

根據《漢書·婁敬》傳記載,匈奴冒頓單于曾率騎兵攻入山西,漢高祖劉邦親自帶兵迎擊,但眾所周知,劉邦不擅領兵,當初那些能征善戰的大將又被他殺的殺、囚的囚,導致戰鬥力不足,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被圍困七天七夜。史稱“白登之圍”。

在白登被圍之前,婁敬曾勸劉邦不要去打匈奴:

“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胔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

但此時漢軍已經集結準備出發,劉邦完全不聽婁敬的忠言,大罵:

“齊虜!以舌得官,乃今妄言沮吾軍!”

意思是,你這傢伙就只知道賣弄口舌,還敢壞我軍隊士氣?立刻把婁敬下獄,想等回來之後再收拾他。

結果,漢軍大敗,一回來劉邦立刻把婁敬從牢裡放出,趕緊道歉:

“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已斬先使十輩言可擊者矣。”

劉邦為人雖然狡猾,不講信義,但他也有優點,不固執,非常懂得尊重那些比他聰明的人才,向人求取意見的時候,身段放得極低。

既然血淚事實證明婁敬的意見是對的,劉邦便繼續向婁敬問對付匈奴的對策,這時,婁敬提出和親制度,立刻便被採納。

  • 那麼,漢初的和親制度具體如何呢?

“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單于,厚奉遺之,彼知漢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何者?貪漢重幣。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使辯士風喻以禮節。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外孫為單于。豈曾聞孫敢與大父亢禮哉?可毋戰以漸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彼亦知不肯貴近,無益也。”

如果僅看這段,大家覺得漢朝的和親與宋朝的納歲幣似乎沒有太大區別,都是用重金買和平,花錢保平安。唯一不同在於,宋朝只給錢,不給人,而婁敬比較陰損,要求劉邦給人,還是要給出自己的長女,目的則是為了嫁過去立威、教化。

按婁敬的說法,不能夠用宗室女或是後宮中人詐稱公主,因為匈奴單元不傻,肯定能知道實情,到時候因為“公主”不夠尊貴而不親近,就完蛋了。

劉邦採納了這個意見,但到具體實施時,遇上難題:呂后不同意。

“呂后泣曰:妾唯以一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

最後,劉邦拿自己老婆沒辦法,只得“取家人子為公主,妻單于”。

也就是說,漢初鬧得轟轟烈烈的和親,其實一開始就是以假公主為開端的,婁敬設想得不錯,讓公主們嫁過去,美女的糖衣炮彈軟化單于意志,最後還可以傳播文化,點燃文明火種。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漢朝這邊,不時用假公主唬弄,誠意不夠;匈奴那邊,對錢糧的興趣更大,美女則興趣缺缺,加上草原生活環境惡劣,許多漢朝的女子嫁過去後,不出幾年便香消玉隕,濺不起什麼浪花。但沒關係,一個公主倒下去,千萬個公主站起來,漢朝有的是公主和宗室女,再選幾個嫁過去,效果一樣的。

到漢武帝時期,這位年輕的皇帝野心勃勃,想要改變苟安的狀態。

他先後派出多路軍隊,長途奔襲,直搗匈奴老巢,霍去病“封狼居胥,禪於姑衍”,把匈奴人祖傳寶地都給佔了。

這已經不是被動防禦,而是吐氣揚眉的主動進攻。

相比六十年前的憋屈,武帝時期,漢朝人無疑是鬥志昂揚的,雖然這是傾全國之力為支撐,也是漢初幾十年休養生息的積澱。

這個時期,匈奴是被徹底打服了,就像民歌裡唱的: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連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嫁婦無顏色。

當時的匈奴人,經濟和生活都受到重創,這些都是南宋時期比不了的。

  • 再來看南宋秦檜議和的背景。


當時南宋並非沒有與金國一戰之力,所謂偏安一隅並不準確,抗金將領如岳飛、韓世忠等人一直在擴大戰果,甚至一度打入金國腹地,對其造成威脅。

然而,南宋仍稟承著趙家祖宗重文抑武的思想,抗金的非常時期,不得不大力提拔武將,一旦日子好過一點,便又開始盤算如何削弱武將的權力。

要削權,自然需要與金國議和,沒有敵國威脅,才能放心大膽將屠刀轉向自己的大將。

這一時期,金國的實力並不像表現出來的那麼強勁,幾次大戰失敗,加上蒙古人逐漸崛起,金國已經呈現出兵老氣衰的跡象。

而反觀南宋,新興將領正躍躍欲試,頗有一爭雌雄的銳意。

這種背景下,南宋要議和,金國自然答應。

幾次談判下來,金國開出條件:

1、南宋向金國稱臣,金國冊封宋康王趙構為南宋皇帝;
2、南宋每年向金國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3、重新劃定宋金疆界,秦嶺-淮河以北的原北宋轄區全部歸金國所有。南宋與金國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二州及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
4、金國放回宋高宗生母韋太后,歸還宋徽宗和鄭皇后的梓棺。

還有附加條款,殺掉抗金名將岳飛。

如果說稱臣,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服軟,最要命的條約卻是重定疆界、割讓國土,這使得之前的各種努力化為泡影,自毀長城的殺掉己方名將,更讓將士寒心。

每年金國使臣來催收貢品,都百般刁難,除了條約上寫的,南宋還要額外付出很多錢財,國力衰弱,稅收入不賦出。戰爭結束之後,朝廷不僅沒有減稅,還大規模預借賦稅,老百姓負擔更重了。

“預借之稅,今尚未免,且預借之弊,折納太重,近於重斂。”
“自檜再相,密諭諸路暗增民稅七八。民力重困,餓死者眾,皆檜之為也。”

由此看來,南宋議和只為苟安,能拖一日便是一日,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卻自斷手腳、白白拱手河山。這樣的議和,與漢初休養生息而和親的做法,當然不能相提並論。


元二使安西


同樣是主張和親或議和,漢朝初年婁敬的策略奏效,而秦檜的政策則是喪權辱國的賣國主張,收效甚微。


一是形勢背景不同。漢朝初年,劉邦征討匈奴在白登被圍困後,陳平及時獻計,巧妙化解了白登之圍。匈奴未能與漢軍正面交戰,不知漢軍實力強弱。故對漢軍抱有忌憚之心;而在北宋後期,金國入侵,已經與宋軍交戰多年,已經知道宋軍實力不足,乃至後來攻佔了汴梁,擄走了宋徽宗和宋欽宗,佔領了淮河以北廣大地區。相比西漢初年的匈奴,金國已經具備了豐富的鬥爭經驗;


婁敬像


二是議和的策略和條件不同。漢初,劉敬認為,對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冒頓殺了他的父親自己做了君主,又把他父親的許多姬妾作為自己的妻子,他憑武力樹威勢,是不能用仁義道德說服的。只能從長計議,讓他的子孫後代臣服漢朝。提議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給冒頓作妻子,給他送上豐厚的禮物,他知道是漢帝皇后生的女兒,又送來了豐厚的禮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愛慕而把大公主作正妻,生下的兒子必定是太子,將來接替君位。因為匈奴貪圖漢朝的豐厚財禮。漢朝一年多次撫問贈送,順便再派遣能言善辯的的人用禮節來開導啟發他。冒頓在位,就是漢朝的女婿;他死了,漢朝外孫就是君主。哪曾聽說外孫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禮的呢?——劉敬提出用財物、親情、禮儀,循序漸進感化匈奴。


而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主和派,一直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這政策不僅屈辱,而且難以滿足金國貪得無厭的胃口。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背盟,又分四路入侵,河南、陝西等地相繼淪陷。


所以,不同的形勢背景和策略條件,決定了婁敬的和親主張是富有成效的,而秦檜提出的一系列賣國屈辱政策,是偏安而無效的。


學習聖賢智慧


婁敬和親,使得大漢休生養息,邊境安定,國家發展,以大漢之國力,平息開國之混亂,超越並且越來越強,時間問題。和親還能增加友好。所以婁敬是上策、為公,與國與民有利。秦檜議和,割地賠款,資敵行為,苟且偷安。金得宋地,宋人心未服,金實際上消化不良,無力再戰,議和實際上給金整頓消化成果時間。所以說秦檜議和:’是資敵行為,僅僅是苟且偷安幾年,是敗勢。而秦檜本人滋潤的當宰相。’秦檜殺岳飛,常有甩鍋給趙構的,其實迎回二帝,還是趙構皇帝’。趙構小屁孩,真真當家的是秦檜,會忽悠的也是秦檜。秦檜是當了俘虜逃回來的,能逃回來嗎?!那是被馴服放回來的。所以最怕二帝回來的是秦檜,他那嘴臉,金人一定讓他表演給二帝看過的。所以製造岳飛造反讒言是秦檜。有人造謠常事,宰相坐鎮中樞,謠言至於智者,若秦檜無害岳飛之心,狀元出身的秦檜應該是分的清真假。造謠者害大將,得真憑實據才行,豈能’莫須有’?!只有宰相夥同他人,才能矇騙小屁孩趙構,有人造反,再笨的小屁孩,也要將他拿下。所以趙構只能是昏君(太難為小屁孩了,被人忽悠蒙的糊里糊塗,不昏還能明白不成!)秦檜被稱成漢奸。


亮羽飛雲99



清河叟1


漢時的婁敬提出和親也是無奈之舉,在今天看來是心酸的,甚至有點屈辱,對於國家而言捨棄至親骨肉換來國家恢復國力的時間和戰略空間不失為一種好辦法,開創了後世漢王朝包括滿清樂此不疲的經典外交政策,婁敬和親是國家大義不摻私心,是愛國之舉利國利民值得肯定,而秦檜議和是賣國行為是私利,損失國家民族利益而保全狗命於亂世的卑劣行為,兩者不在一個層面,天堂地獄,不能相提並論。


高原藍天47753621743


婁敬的建議可以說是非常符合當時漢朝國情。當時的匈奴正處於強盛時期,匈奴單于頭曼的兒子冒頓在弒父上位後,對匈奴進行了軍事和政治兩方面的改革,創立了二元體制完整而嚴密的軍政管理體系。在匈奴的歷史上,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強大帝國。向北擊破了渾庾、屈射、丁零諸部,控制遠達貝加爾湖。向西趕走了曾經強大的月氏人,使樓蘭等西域26國臣服。向南征服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奪取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匈奴佔據的國土比當時的漢朝還要遼闊,可以調動的軍事力量更是遠超過漢朝。



而當時的漢朝還處於剛剛建立時期。經過艱苦卓絕的秦末戰爭,百業凋零,國力式微,不管是民間還是朝廷對連年的征戰,都已經疲憊不堪。“和親”雖然是一種綏靖政策,但卻換來了漢朝高祖之景帝60多年的休養生息。為以後的對匈作戰,做出了時間和空間方面充足的戰略準備。

“和親”本屬於無奈的政策發明,卻給枯燥無味的民族交往史平添了一抹玫瑰色。也引發了許多或美麗或悽慘的傳奇故事,從此以後進入史書的女人不再只有皇后、妃嬪、公主,也有了許多的冒牌公主,比如解憂,細君,昭君,文成等。


而秦檜據說在被俘時已經投降匈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大間諜。他的所有目的就是諂媚宋高宗,不讓欽宗回朝,並瓦解宋朝的統治,事實證明他也做到了。明明是在不斷戰勝的局面下停止作戰,簽訂恥辱的“紹興和議”,向金國稱臣納貢和親。。。最後落得一個萬人唾罵遺臭萬年的結局。

我是阿紫海南,請關注。一起穿越時空的迷霧,找尋真實的歷史。


阿紫海南


婁敬沒有主張漢高祖接受匈奴冊封、對匈奴自稱“臣邦”,沒有主張割地給匈奴,沒有為了表現議和誠意找罪名殺死自家大將,沒有讓匈奴規定漢朝任他為終身宰相獨攬大權,漢朝也不需要避匈奴皇帝、太子的諱……夠不夠?<strong>


代牧益州閻文平


和親政策,古代常用的和平相處之道,雙方勢均力敵,不分上下,和則兩利,戰則兩敗,因此彼此通過聯姻關係互為牽制,和解邊界爭端,達到長期的國泰民安,國家穩定繁榮的局面,消除了外部的不穩定因素。所以婁敬的和親建議是出於公益,用聯姻方法阻止戰爭,保證本國在和平環境下發展而強大。而秦檜的議和是出賣國家利益換取個人性命和利益。兩者能等同的嗎?


金龍638144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