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媽媽”,孩子整天黏著媽媽,真的只是孩子的問題嗎?



我先來分享我自己的故事:


我的兒子今年2歲,很懂事,因為我和先生都在上班,而我也是一位週末媽媽,因為工作地方離家比較遠,只有週末的時間才跟兒子見面互動,先生還好,晚上下班都會回家帶孩子。


我們上班的時候,兒子很乖,乖乖跟奶奶吃飯睡覺,誰問起他爸爸媽媽呢,他會說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乖乖跟奶奶在家。


但是,只要我週末回家,帶他的時候,他就會變得特別的粘我,做什麼都要媽媽陪,就算不小心摔倒了,都會哭著喊媽媽抱。


其實剛開始,我真的覺得自己太不耐煩了,兒子整天叫媽媽、媽媽的,我真的要被煩死了。


到後來,婆婆說,你沒有在家的時候,孩子很乖,因為孩子想跟你在一起,所以就會粘著你的!


我想想也是,也看了一些育兒書,其實孩子正在尋求的是一種安全感。


許多媽媽,可能也跟我一樣很困惑,特別是全職媽媽,平時忙著家務料理孩子已經很累了,面對身邊一個粘人的孩子,說實話,肯定會非常不耐煩。


其實這也不是孩子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只要媽媽和孩子一起去克服就好了,那麼,我的經驗是這樣的:


1. 給孩子更多的擁抱,告訴他媽媽一直很愛他。平時我很不吝嗇對孩子的擁抱,因為愛他就要多抱他,讓他感受媽媽懷抱的溫暖。


2. 及時回應他,讓他知道到媽媽一直都在。孩子叫媽媽的時候,媽媽要及時回應,讓孩子知道媽媽一直在他的身邊,陪伴他。


3. 多鼓勵孩子,轉移注意力。愛孩子,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媽媽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孩子,一起看書學習,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有你的陪伴,他不斷去領略其他的美好。


孩子是我們最好的禮物,他們的到來是給我們開心的,媽媽要用心回應孩子,認真的告訴他,你喊媽媽的時候,媽媽一直都在。

我是多媽,愛好分享親子育兒知識,喜歡的請關注我@多媽成長日記。


多媽成長日記


孩子總是粘著媽媽, 不是離不開媽媽, 而是你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我認識一個朋友,她的兒子特別粘她,無論去哪裡都要跟著她。只要媽媽遠離他一點,他就會叫媽媽:“媽媽,你去哪裡?”“媽媽,不要丟下我好不好,我會乖乖聽話的。”

想一想,一個五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別人覺得這孩子很乖。可是朋友聽起來,很心痛。

朋友說,在孩子三歲之前,因為工作經常去外地出差,根本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以至於讓孩子以為朋友不要他了。所以,孩子才會這般討好媽媽,在媽媽的身邊一直小心翼翼。

有時候,朋友要去上班,孩子不讓去,說出的理由讓朋友直接淚奔。孩子說:“媽媽,你別上班了,等我掙錢養你,在家裡陪我好不好。”

孩子到底有多缺乏安全感,才會這樣祈求自己的媽媽。做這樣的事,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但是媽媽的一些無心話,卻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坤一:我兒子快6歲了,可他還是很粘人。他就只願意跟我在一起,小朋友叫他出去玩,他也不去,就像個跟屁蟲。有時真的很煩,會忍不住說他兩句,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或者不喜歡你了。

@希憶:我家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就很調皮。講道理,不聽。我只好把門打開,把他拎出去,說不要你了。他害怕,要回來,然後就聽話了。

你是不是也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呢?“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你真的好煩”……總是因為孩子的糾纏,無意說出這樣傷孩子的話。說出來之後又後悔了,可是說出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已經收不回了。

做父母很難,但是一個愛父母的孩子是不難做的。因為愛,所以不捨得傷害。世上並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慢慢學習,相信能與孩子很好的相處。

誰都有暴脾氣的時候,也都會說出沒有經過大腦的話。所以適度的原諒自己無心的傷害,慢慢的改變,慢慢的學習。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置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活蹦亂跳小松噓


孩子整天粘著媽媽,其實就是因為全程參與辛苦勞累地帶著孩子的人是媽媽,所以才會出現孩子愛粘著媽媽的現象。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也總是愛粘著我,我希望孩子爸爸一起照顧孩子的時候,孩子爸直接說媽媽有乳汁可以哄孩子,等孩子3、4歲時再帶著孩子去釣魚;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我又提醒孩子爸一起記得帶著孩子一起出門玩,帶他去釣魚,孩子爸說那些一起坐著聊天的人有很多都抽菸,不適合帶著孩子一起在那兒吸二手菸,去釣魚又有太多的蚊蟲叮咬,更加不適合帶孩子去;

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希望孩子爸一起分擔陪孩子做作業的任務,孩子爸說我更會輔導,我輔導會對孩子更好。


孩子出生之後夜裡都是和我起睡,他不粘我粘著誰去?其實,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大人有關係,怎樣才能更好地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一、從小讓孩子多接觸其他人。

我們大人都知道朋友多了路好走,其實小寶貝也是一樣的。當孩子從小就願意多接觸其他人時,儘管將來要自己獨自面對一個人的孤單,他也可以勇敢的面對。

要是孩子一直只接觸少量的人或者一個人時,當帶他的人離開他的周圍時,他會覺得焦躁不安,他可能認為被拋棄了。我們要鼓勵孩子從小多接觸其他人,並且告訴孩子,和其他人起做朋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二、必須出門辦事不得不離開孩子時,不能夠偷偷摸摸離開。

在鄉下工作了十幾年,我接觸的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很多時候當大人把孩子送到活運室時,如果遇到孩子有哭鼻子、鬧情緒的情況,大人總是趁著孩子的不注意而偷偷摸摸離開,其實這更加加重了孩子的分離焦慮感。他會認為家裡人把他送到幼兒園是一種受罪,因為家裡人帶在身邊。

有些父母又或者親人不得不出門去幹活兒時,The孩子會鬧情緒,但是當父母也要和孩子打招呼,告訴孩子自己離開了,並告訴確切的歸途時間,這會讓孩子的歸屬感得到滿足,也就不會讓孩子感到家人的離開是“拋棄”、“不要我了”……

孩子愛粘著媽媽,說到底還是夫妻之間、家庭之間對養育孩子工作的分工不合理,所以才會出現孩子只追著一個人跑的現象。


暖心秋媽


早上好,5歲的先寶媽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家先寶也是從出生開始就是我一個人親自帶他的,早期會有這種現象,在我們老家這邊,這種現象叫做“認生”,就是除了媽媽以外的任何人,孩子都不要!但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外界的人和事物多了,有了小夥伴一起玩耍,就慢慢好了,我來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幫助我家先寶度過這段時期的!

1、心理方面!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對於媽媽有一種特別的依戀心理,這是屬於正常的現象,因為剛來到這個世界,只對媽媽的氣味,媽媽的聲音熟悉,所以有一種安全性依戀心理!那麼,寶媽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爸爸或是爺爺奶奶,經常和孩子互動,和媽媽一起帶孩子去公園或是廣場活動啊,遛彎啊,曬太陽啊,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接納其他家人一起照顧他!

2、照顧孩子分工問題!如果只是媽媽一人親帶的寶寶,都會任何事情只要媽媽一人參與,別的家人參與寶寶就會不開心,發脾氣,那麼,從小開始,照顧孩子就要分工合作,比如白天媽媽可以陪孩子吃飯,玩耍,洗澡由爸爸來陪伴,爺爺奶奶可以帶孩子出去玩耍,這樣形成了一個固定模式,孩子就有了一個習慣,才不會過分的依戀媽媽,也可以減輕寶媽的負擔,一家人共同撫育孩子!

3、小夥伴的陪伴!小孩子是特別喜歡玩的,尤其遇到新鮮的事物,特別喜歡和人分享,可以在孩子早期,經常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夥伴一起玩耍 ,寶媽們一起把寶貝帶出去,一起做遊戲,一起去遊玩,這樣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又讓孩子學會了如何與別的小朋友交往,學會分享與幫助,孩子就不會過分的依戀媽媽!

以上這些,就是我當時幫先寶過渡依戀期的一些經驗,一定要讓孩子有安全感,每次寶媽離開孩子時,一定要先和寶寶說清楚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必須在約定的時間回來,這樣寶寶才會心安,不要偷偷的不和孩子打招呼就走,這樣會讓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覺得媽媽不要我了,從而更加依賴媽媽!手工碼字,你的每一次點贊,每一個關注,都是我不斷成長的動力!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分享育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先媽育兒


我覺得回答大多數說的都有點問題,孩子粘媽媽個人認為是父母給的安全感不夠導致的,而不是因為孩子天天跟媽媽在一起,相反,是因為父母陪伴缺失,孩子心裡沒底,總害怕媽媽消失。。我自己孩子三歲半,基本不會粘著我,我是個全職媽媽,我出去之前跟她說好了什麼時候回去,出去幹什麼,就算一整天她見不到我,也不會哭鬧,回去看到我也會非常開心的迎接我,平時我做家務,她自己玩玩具看書,一個人玩上一個來小時也正常,無聊了來找我,她來找我,我會立馬放下手裡的事情陪她玩一會兒。她剛上幼兒園,基本是班裡唯一一個不哭鬧的孩子,只是有兩次午睡起床,老師說她流眼淚了,說太想媽媽了,回來我就一直抱著她說,媽媽在家也特別特別想她,想媽媽是正常的,想哭也沒關係,第二天又高高興興的去了~


ying07790


我覺得這也不只是孩子的問題!

就拿我家來說,我女兒從出生都是我一個人帶,因為孩子爸爸每天上班,寶寶白天接觸的人都只我。有時候看起來孩子比較粘我,但只要爸爸下班回來,她就開始粘她爸爸,因為爸爸喜歡逗她玩,喜歡跟她做遊戲,所以她覺得跟爸爸在一起很有趣。

而白天跟我在一起,我除了要照顧她,還要做家裡的一切家務,而她就只能一個人在一邊玩,她會覺得很無趣,自然她就會比較粘她爸爸一點。

禮拜天我們一起出去玩也是同樣的,什麼事都找她爸爸,不會粘我。

如果是我單獨帶她出去玩的話,遇到一點小問題,她也會跑過來找我。那我就會跟她講:這是你跟小朋友之間的問題,你需要自己去解決,你自己去跟小朋友商量!時間久了她就會學會自己處理一些小麻煩。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小事情,她現在兩歲半,比如自己脫褲褲尿尿、自己穿褲褲、自己洗手、自己刷牙,這些她自己的簡單的小事情她已經能自己解決了。

這些都跟大人的教育方式有關,所以父母不要擔心寶寶會做錯事情,會做不好事情,只有你放開手,他們才會成長。如果什麼事情大人都幫他們做好,那他們都永遠只會依附於別人,遇到事情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一旦離開大人就舉足無措,所以才會那麼粘人!


辣媽說甜寶


孩子整天黏著媽媽,那媽媽是怎麼樣的狀態呢?這,很關鍵。

媽媽是非常開心的和孩子互動,陪孩子一起遊戲、玩耍,還是皺著眉頭,

“又來了,能不能讓我休息一會,一看不到我就找我,真煩!”
“這孩子怎麼回事,連上個廁所都在門外拍門叫,我真的要崩潰了!”
“全家這麼多人,爸爸奶奶爸爸都不要,就只要我,我是忙完工作忙孩子,忙完孩子忙家務,家務沒幹完,娃又叫開了。”


相信,有以上情況的媽媽們,真的不少,我們就來說說,孩子為什麼總是黏媽媽呢?

一、為什麼孩子總要找媽媽?

這個要以3歲為界。3歲以內的孩子,黏媽媽是有其合理性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說:“幼兒的最初的焦慮莫過於他感到將會失去他所愛的人。”所以你才會覺得孩子黏人。

孩子把媽媽當成自己的安全基地,一旦受挫就需要找到媽媽尋求安慰。有研究表明,幼兒會每隔幾分鐘就會尋找媽媽,看到媽媽在身邊就會繼續玩。

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媽媽在身邊也能玩得很好,有的則不行,他需要在媽媽的注視與陪伴下活動,一有風吹草動立刻返回“安全基地”。

如果過了3歲,孩子還表現得非常黏媽媽,往往是有這樣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2、對一些事物感到緊張;
3、被媽媽批評後害怕媽媽不要自己;
4、媽媽總是會無緣無故的消失,所以要看緊;(下面我會解釋)
5、害怕某些事物,或者是怕黑;

大家可以看一下,是否會存在這樣的情況。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二、對於黏媽媽的孩子,媽媽這麼做

1、與孩子約定,切忌一把推開

有些媽媽對這麼黏人的孩子很是牴觸,當孩子再一次來找時,往往會強硬的拒絕,或者是粗暴的推開,這種做法不僅解決不了黏人的問題,還會引起孩子情緒,更加強化的黏人的問題。

我們可以和這樣的孩子有個約定,平時能滿足的就滿足,如果需要離開,記得跟孩子說一聲,媽媽有什麼事要忙一會,你可以先自己玩,旁邊再放個計時的沙漏,告訴他,如果沙漏完了,媽媽就可以回到他的身邊。

沙漏有10、15、30分鐘不等的,用這個來提醒孩子,媽媽這個時間前就會返回,會讓孩子有期待。

2、養成及時回應的習慣

如果孩子尋找媽媽,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回應,告訴孩子,“寶貝,我在這裡。”及時的回應能讓孩子感受得到媽媽就在旁邊,沒有走遠,這樣有助於他願意等待媽媽完成手裡的事情,回到身邊。

3、玩喜歡玩的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玩自己感興趣的玩具時,孩子的注意力是能集中一段不小的時間的。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做些家務,忙些事情,也可以獲得休息。

4、千萬不要做偷偷跑路的媽媽

這就是上文所說的,媽媽會無緣無故的消失。對於孩子來說,媽媽經常會突然就不見了(實際上是上班去了,出門去了),這讓他感覺到害怕。所以需要看緊媽媽,免得一不小心“媽媽又丟了”。

解決的方法,就是主動的跟孩子說,媽媽要去上班,來,親親媽媽說再見。

剛開始孩子會哭會不適應,但再多幾次,孩子發現媽媽總是這個時候出門,再在下午或者晚上某個時間出現,這就讓他逐步習慣了媽媽的這種節奏。

所以,切忌怕孩子哭鬧,選擇偷偷遛去上班,否則的話,孩子的黏人表現會更加頻繁。

5、平時多玩這個遊戲:躲貓貓和捉迷藏遊戲

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了,對於孩子來說,這種遊戲可以讓他體會“媽媽不見了”和“媽媽又出現了”這種感覺,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玩躲貓貓真是非常好的鍛鍊,讓他喜歡這種感覺,再大些之後,還可以玩捉迷藏遊戲,這兩種遊戲對空間感的訓練,對物體的感受都有很大幫助,也是對未來媽媽離開一段時間的一種預演。

孩子會心安的等待著,就像躲貓貓時躲起來的感覺一樣。

6、黏人往往跟安全感缺乏有關

很多媽媽也會說孩子缺乏安全感,但什麼是安全感?一時間可能也說不清楚。那麼,安全感是什麼呢?

安全感,實際上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照顧和保護他的人那裡獲取的感受,他是安全的,是被保護的。

如果我們陪伴孩子少,孩子的安全感就會缺乏,越缺乏孩子就會越去尋找。於是就會出現孩子被媽媽批評,越被媽媽罵越撲過來找媽媽的原因了。

所以,多多陪伴孩子,陪著做親子共讀,玩親子游戲,多些身體接觸,比如擁抱、撫摸等等,都對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很有好處。

那麼,對於黏人的孩子,你知道要怎麼做了嗎?

寫得有點長,要是你耐心看到了這裡,那就順手點個贊吧!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庭爸談育兒



孩子整天黏著媽媽,還真不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講,孩子黏媽媽其實是一件好事,這時媽媽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這個問題,這是孩子對媽媽的一種依戀。媽媽感覺孩子黏自己,應該從孩子和自己的教育引導方式來分析。

一、孩子對媽媽的依戀

英國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被稱為“依戀理論之父”,他著有《依戀三部曲》,其中的“依戀”就闡述了孩子為什麼對父母會有依戀,也就是問題描述中孩子對媽媽的“黏”,在很多情況下,這是孩子出於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


二、孩子的“分離焦慮”

當孩子面對與父母分離而產生的情緒或行為,並以此來抵抗與父母的分離,這是孩子“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導致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原因很多,比如孩子意識到當與父母分離後,自己需要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失去了父母的幫助與支持,對孩子來講這是一種“恐慌”。

三、父母教育引導方式的影響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出現“分離焦慮”與父母的教育引導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當父母對孩子進行“過度保護”,過分寵愛孩子,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父母總是“代辦”和“包辦”,這樣做只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依耐性,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就無法培養,造成孩子什麼事都要依靠父母,離不開父母。

所以,孩子黏父母,不光是孩子出於自我保護,更多的是父母教育引導方式的影響。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可以獨立自主的成長,這樣孩子的“分離焦慮”也就得到了緩解,自然而然不會那麼黏父母了。


育兒小當家KING


孩子整天要粘著媽媽,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媽媽的問題?我們可以從親子關係的這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整天喊著要媽媽,一般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沒有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孩子缺乏安全感,這是媽媽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

01.安全感是孩子幸福的基礎。



很多媽媽對安全感的誤解太大,要麼就認為“出生就鍛鍊獨立性”,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要麼就認為“安全感就是寸步不離、有求必應”,把孩子養成黏人的小霸王。

安全感並不是寸步不離,也不是有求必應,相反,有規矩、有邊界的孩子才最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並能接受媽媽短暫的離開。

02.安全感的建立,穩定的照顧者和規律的作息時間很關鍵。



規律的生活作息會幫助寶寶形成安全感。嬰兒很討厭總是變來變去,有了每天的日常生活作息,寶寶就能預測什麼事情會發生,知道幾點應該做什麼,這就是孩子最早安全感的來源。越是進食、睡眠毫無規律的寶寶,越愛哭鬧。


03.0-3歲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剛出生的寶寶,他們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困了,餓了,尿布要換了。

每當寶寶一哭,媽媽就會前來抱著、哄著、安撫著。餓了、冷了、熱了,媽媽也時刻關注著。這讓寶寶知道,他的不舒服,會有媽媽來關心。

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是這樣建立的,寶寶也有了最初的安全感。




如果這種安全沒有建立,就會出現只要媽媽一離開,孩子就著急找媽媽,要媽媽。

總之,雖然沒有具體描述孩子多大,但是,天天追著叫媽媽這個問題,可以看出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媽媽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地瞭解到孩子情況,多陪伴,多抱抱孩子,特別是小的越小的時候,多跟孩子身體接觸,有助於這種安全感的形成。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啟發喲!

嗨!我是時光小兜。6年養娃實戰經驗,在職幼兒教師一枚。每個孩子問題行為背後都藏著一個待我們發現的成長的秘密。關於孩子成長的煩惱歡迎@時光小兜❤️

時光小兜


孩子只粘媽媽,並不只是孩子的問題,還需要從以下三個因素來考慮:

1、母親全職帶娃

現在的全職媽媽比例相對是比較高的,排除婆媳關係不合以外,更多的全職媽媽是希望珍惜孩子的黃金陪伴時期(0-6歲之間),以此來增進親子關係,同時也能讓寶寶更加有安全感。



全職媽媽帶娃好處非常多,但是我們也應該正視到,全職的陪伴雖然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但同時也會加深孩子的依賴性,所以就會出現孩子粘媽媽的現象。

2、母親的語言暗示

現在許多媽媽會下意識的在孩子面前灌輸一個理念,也就是,“媽媽懷胎十月不容易,帶你也很累,要多聽媽媽的話。”諸如此類的語言暗示還非常多,再加上可能家中確實也有不那麼靠譜的老公或者婆婆,於是寶寶對媽媽的粘性就變的更深,要最愛媽媽。



3、孩子的天性使然

懷胎十月、母乳餵養都是孩子親近媽媽的必然理由,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寶寶過了6個月之後,媽媽依然在高頻率的進行母乳餵養,這種過量的程度會讓寶寶下意識的粘媽媽,成為一種本能需求。



寶寶粘媽媽其實本質上並非壞事,但是凡事有度,過於粘媽媽也會對家庭的和諧以及寶寶的心理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粘媽媽的孩子會讓家庭的其它成員吃醋,也給了爸爸成功甩鍋的藉口,這樣媽媽更累,爸爸更清閒自在,同樣也會出現家庭問題;至於對寶寶的成長來說,孩子缺少了父親的陪伴對寶寶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如何緩解寶寶對媽媽的粘性呢?主要做到兩點:

1、母愛適當讓行,給爸爸一個表現的機會,有的時候,母愛參與的越多,爸爸能夠發揮的機會就越少,爸爸更多是參與孩子生活中的娛樂部門,如果是男孩子,3歲以後的生活起居則主要依賴於父親。

2、多帶孩子出門走走,多結交認識新的夥伴,有見識才有自我意識,對媽媽的依賴自然也會少很多。

3、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興趣愛好是形成寶寶獨立人格的重要武器,準媽媽要用好用活。

以上配圖選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