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歌有沒有標準?你所認為的標準是什麼?

第七天空侯瑛


詩詞與吾

記得,兒時“少兒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有一種懵懂的感覺,有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記得,李白“夢遊天姆吟留別”帶我到神仙的境地,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身臨其景,美哉美哉。

記得,身為孕婦的我,沐浴在“花腿殘紅青杏小,……”的春天裡,賞花賞詞,不知青杏已爬滿枝頭,嘴裡直流酸水。

記得,八月十五的夜晚,吟誦“明月幾時有,……”的老公,深情而動容,相思淚悄然垂下,思念在軍營的兄弟。

記得,“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牽掛與愛戀。

記得,“風一更,雪一更,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對詩詞有了新的認識。

……

每一首裡,有你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感悟,對人、事、物的懷念。在心的深處,留下一段段美好的回憶。

詩詞伴我,我愛詩詞!






心智巧


夢中冰冷的故事真的真的無法忘記, 雪花飄飛的村莊模糊又清晰, 感謝那個歲月讓我認識了你, 從此愛就消失在那個白樺林裡。 你的溫柔曾貼近我的胸膛, 你的微笑曾鼓起我生存的勇氣, 就在那個時候,我默默地告訴自己, 拉著你的手,才能走出冬季。 千頭萬緒的往事,不知不知從哪講起, 雪花飄飛的村莊模糊又清晰, 浪跡天海角,不忘的只有你, 記憶的那片白樺林,永遠永遠抹不去, 秋的落葉飄落的雖然沉重, 歲月輪迴我再一次忘情地去尋覓,因為很久以後, 我還在感受著自己,放開 放開你的手才發現故土難離, 才發現故土難離,





榮昌萬事通


好的詩歌當然有個標準,本人雖然畢業於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但是我把古人的格律詩沒有學好,特別是平仄、韻腳把握不準。今天回答這個問題,我就從現代詩的角度,說說寫好詩歌的標準。我個人認為寫好詩歌的三條標準是:


1,詩言志。

詩是抒情的藝術,情緒和情感是詩的基礎。與其他文體相比,詩更能充分地顯示詩人的品格和情懷。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的“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一句詩,表達了毛主席“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革命思想,還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表達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定解放全中國的必勝信念!


2,詩要有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詩作中所創造的一幅畫面,這幅畫面凝聚著作者獨特的情思,它是讀者獲得審美趣味的基石。

例如胡適先生在新詩《鴿子》中寫道:“雲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氣。有一群鴿子,在空中游戲,看它們三三兩兩,迴環來往,夷猶如意。忽地裡,翻身映日,白羽襯青天,十分鮮麗。”

大家看,在碧藍的天空中,有鴿群飛舞,這是多麼美麗的景觀,胡適先生抓住鴿子飛翔的動態,使詩歌具有意境的恬靜優美,讀後給人以審美的快感。


3,詩要講究修辭手法。

詩歌不像散文平鋪直敘,它的好壞在於修辭手法用的好,修辭手法就是比喻,誇張等。

(1)關於比喻

舉例來說,像著名的朦朧派女詩人舒婷的《致橡樹》,是一首優美而深沉的愛情詩。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作比喻,讓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樹為對象,採用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坦誠、開朗地傾訴了自己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表達了愛的理想和信念。


(2)關於誇張

再舉例來說,毛主席的《七律.長征》中寫道:“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主席在詩中多次運用誇張的手法,特別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一句詩,誇張貼切、形象、生動。把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隊伍,表現了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寫到這裡,我覺得毛主席不僅是偉大的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偉大的詩人。


百花亭雜談


“好詩歌有沒有標準”?客觀地說是應當具有的,但這種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歷史的發展、社會的演進、人類社會各民族審美追求的取向而俗定約成的(永恆不變的東西是沒有的,衡量詩歌的標準也是這樣)!

“好詩”的標準是什麼?對此,見仁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才疏學淺更難服眾。冒昧講講自己的膚淺看法而已。

我認為:好的詩歌,概括地說它應當具有進步、純潔、健康的思想感情以及與之相統一相融合的藝術形式(即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能充分體現出詩歌的藝術特徵。

那麼詩歌具有哪些與其它的文學樣式(散文、小說、戲劇、影視等)不同的藝術特徵呢?

@詩歌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因為詩歌是用來抒情言志的,它不是一種以敘事寫人為主的文學樣式。毛詩大雅敘說得十分清楚:“詩者,志之所置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衷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又云“詩言志,歌永言”。從《詩經》、《楚辭》、《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乃至近現代當代詩歌的創作實踐看,無不彰顯了這一本質的特點。

(b)從內容上看,好的詩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寥寥數語或幾個詩行可以展現出某個歷史階段、某一社會的生活面貌。例如曹操《蒿里行》中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僅十個字,把漢末戰亂頻仍、農村凋弊、民不聊生、百姓流離、田園荒蕪的景象概括得淋漓盡致)!杜甫的《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把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社會貧富懸殊、尖銳對立的社會情狀描繪得歷歷在目!毛澤東同志的《七律.長律》僅五十六字,就把一場史無前例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壯舉概括得既生動形象又全面深刻,至今讀來仍令人讚歎不已!“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凡。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可謂是一部濃縮的工農紅軍長征史!

〈C)好的詩歌,大都具有結構形式上的跳躍性。詩人的感情是時起時伏的,畫面的轉移、時空的變換,都會形成結構上的跳躍:忽而天上,忽而人間,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裡都在詩人想象和編織的詩行之間!只要你讀一讀屈原宋玉的辭賦、李白李賀的詩篇、東坡稼軒的詞章,你就會深深地悟到這一點!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的典範,這個特徵也彰顯得尤其明顯。如《七律.送溫神》、《沁園春.雪》、《蝶戀花.答李淑一》等。

(D)好的詩歌,大都具有畫面的形象性和生動性,是詩情與畫意的完美統一。誠如東坡評價摩詰之畫一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與畫意的融合,形成完美的藝術境界。為什麼聞一多先生稱讚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詩中之詩”?就是因為這首“孤篇蓋全唐”的詩達到了詩情與畫意的完美統一!

(E)好的詩歌,還應當具有優美的音樂性: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鏗鏘閱耳,便於記憶,便於流傳。毛澤東主席關於詩詞創作的幾封信對這個問題闡述得十分明白。他說:舊詩可以寫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它束縛思想,又不易學。新詩創作應當走民歌發展的道路,押大致相近的韻,讀起來順口易記,也就大致可以了。我們讀詩經、楚辭、樂府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寫的古風,都會深切的感受到這一點。現當代一些優秀詩人的作品,如艾青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阮章競的《漳河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何其芳的《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郭小川的《團泊窪的秋天》、舒婷的《致橡樹》、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裡?》……都彰顯了這一鮮明的特點!總之,強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結構的跳躍性、畫面的情景交融性、優美的音樂性,它們的和諧統一共同構成成了優秀詩歌的本質特徵。這些特徵為詩歌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鑑!(由於時間和編幅限制,未能詳細展開詮釋,不盡人意和不妥之處,還請網友們諒解、點評、指正!)



湘浦凡夫


有!

只有一個標準:

驚人!

就是讓讀者看到後感到驚訝——想不到還可以這樣寫!

杜少陵說“語不驚人死不休”,李易安說“學詩謾有驚人句”都在表達一個意思,就是“驚人”!

詩,不在於你寫什麼,而在於你不寫什麼?把相思比作紅豆,只有王維那首精當,可為什麼精當,因為他是第一個用的,納蘭容若“哪將紅豆寄無聊”讀起來就沒有FEEL。

詩好寫麼?好寫!會認字就會寫詩!

詩難寫麼?難寫!難到心如死灰,萬劫不復。

你長得真美,像花兒一樣。

你才像花,你們全家都像花兒!沒有任何一個女孩子聽到這話會春心翻湧,情不能已。因為太俗,太爛,太臭。可是我們想像一下,如果說話的場景放在三千多年以前那個第一個把女人比成花的人呢?女人當天就會以身相許吧?

什麼是破詩?就是重複!

翻來覆去都是古人玩剩下的詞彙,紅楓,燕子,春心,相思,寂莫,紅顏,秋水,小樓這些爛到生痔瘡的詞彙。寫得再好,也是破詩。

唐宋詩詞加在一起得有數十萬,現代詩加在一起得有上千萬,可以我們記得來的有多少?

為什麼記不起來,因為寫得屎!為毛屎?因為不夠驚人!

感動自己算個屁本事?感動相關人算個屁本事?親朋好友點贊轉發不是因為寫得好,只是因為面子上過得去。

感動陌生人,才是衡量詩歌水平的第一標準。而感動陌生人簡化為兩個字——驚人!

古代沒有微博沒頭條沒自媒體,寫一首詩如果得不到陌生人的讚許,怎麼可能傳到天下皆知?陌生人沒有傳誦的義務,更沒有點讚的需求,如果不是寫得讓他驚豔,讓他心歎服,讓他想不到可以這樣寫,人家吃飽撐的為一個不相識的人做推廣?

文無第一,哪一個文人沒有幾分傲骨?可是偏偏就心甘情願地轉發,印刷,如痴如醉的點評或註釋,甚至放在枕頭邊上動不動就讀一遍,讀到淚流滿面。

無親無故,無恩無惠,憑什麼?

我不認識你,但你感動了我。

你驚到了我!

唯有驚人,方能傾心!


亦有所思


好詩歌,包括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都有個簡單標準,那就是“好上口,有意境。”可以說這六個字包羅萬象也不為過。

先說“好上口”。一首詩歌,如果讀起來彆彆扭扭,不能朗朗上口,就談不上是好詩歌。要做到“上口”,就必須有平仄交替,有節奏感,讀起來有抑揚頓挫的感覺。這也是詩歌,特別是近體詩的格律要求。此外,押韻是詩歌的基本要求。有一些近代白話詩,既無抑揚頓挫乏感,又完全不押韻。讀起來如同嚼蠟,純粹就是一篇大白話,一篇斷成長短句的散文!至於古體詩和近體詩,更是有專門的押韻規律,出韻亂韻都是不允許的。

再說詩歌的“意境”。既然是詩歌,當然不同於口語大白話,當有一定的藝術加工。用在詩歌裡的詞語,要有意象,有意味,使人讀起來能掩卷沉思,餘味無窮。這就需要作者有豐富的詞彙積累,能用借代、比擬、象形等方法對詩句藝術加工,使之與口語和大白話有區別。當然也不能生拉硬拽,別出心裁地把詩句寫得故作深奧,生澀難懂,這樣的藝術加工是要不得的。

當然好詩歌還要是正能量的,否則寫得再上口再有意境,也是談不上好的。


武漢零仃洋


詩歌的好壞當然是有標準的,不然全唐詩數萬首詩,為什麼廣為人知的就那麼幾十首,真正出名的詩人就那麼幾個?


判斷一首詩的好壞,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第一重要。詩歌最重要的是韻味,言有盡而意無窮,短短數語,就能引發人無窮的遐想。比如:”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而不是瓊瑤劇中臺詞的咆哮體:“我就是想你,想你想你,就是想你!”


又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短短兩句,就將安史之亂之後,長安城一篇破敗蕭瑟的景象描繪得歷歷在目;同時將作者悲涼的心情烘托得無以復加。


第二要看立意。唐代詩人王維本來也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有人甚至提出要把他與李白和杜甫並稱,最終之所以覺得他略輸一籌,不是說他才學不夠,而是立意不足,做人不夠大氣,有些避世,抒發的都是個人情緒,不太夠大氣。所以自古都沒有評價他為“大家”,只是給了一個名家。


第三重要看情感。說到底,詩歌是表達情緒的工具,辭藻再美,如果不餓能達到這個目的也是枉然。好的詩歌往往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就像杜甫的詩歌,驚天地泣鬼神,喜時滿園春色,痛時天地同悲。


比如白居易的《賣炭翁》,此情此景,栩栩如生,就像在面前放電影一樣,即使時鐵石心腸的人,看了也會對老翁的遭遇生出幾分同情。


第四要看修辭。好的詩歌,往往有非常出色的筆法,奇妙的修辭手法就是最好的體現。比如岑參那首《白雪歌誦武判官歸京》,全詩沒有出現一個“雪”字,讓人讀罷卻有大雪紛飛之感,雪的潔白,雪的妖嬈表現得異常生動。


第五要看信息量。有些詩平平無奇,沒有多少值得品玩的韻味,感情也很平淡,修辭也不出彩,但是因為它寫出了一些特殊的人物和特殊事件,對於歷史有“見證”的價值,也會流傳下來。歷史價值大於詩歌價值,但因為題材或者說話題選的好,也可以千古留名。


詩歌是我國一種十分成熟而且輝煌的文學樣式,評價它需要有多種角度和多種標準,有時候也不絕對,上面說到的只是一些最常見的大方向上的維度。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如果你覺得說的有道理,請不要吝惜你的善意,點贊和轉發。


龍脈文化雲


從文學理論的角度來說,分析一首文學作品多從言、意、象三方面分析,言者,論也。意者,思也。象者,形也。

一首好詩,首先在語言上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或婉約,或豪放,或清雅,或敦厚。語言作為載體,能夠最直接地傳達出它的魅力。李白的瀟灑磅礴,杜甫的沉鬱頓挫,語縈口齒,餘味心間。

意為詩的意蘊所在。評判一詩之意不在於是否明確,而在於是否深遠。樂天之詩講求直白,意直顯露,頗有直趣。而多數詩歌則講求意在言外,蘊藉深厚,淡評人世,意運轉來。

象歸於形,萬事萬物,皆可入筆。我國古代產出大量詩歌意象,以象傳情,意象相融,成為當今文學研究的熱點。在詩筆下,一花一木,飛鳥蟲魚,都賦予了人情,傳達人意。象不在於用量,而在於用巧。杜甫絕句中,黃鸝翠柳、白鷺青天,意象普通,色彩一調合,生機之感躍然紙上。



tongtongline


我愛好古詩詞,雖然只是業務水平,屬於剛入門級別,真的不敢妄加評議,只能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一首好的詩歌首先應該易讀,簡單來說就是少用甚至不用生僻字,不知道為什麼,在鄙人所加入的詩歌交流群裡,經常會有人寫出的詩句裡有許多平時看不到的字,讀起來相當麻煩,還要去查字典,這次看了,下次又忘了,真的很麻煩。

其次應該有節奏感,新體詩也好,舊體詩也罷,如果讀起來沒有節奏,就不怎麼樣了,一般只要符合格律,能夠押韻,讀起來都會好一點,至於韻律,個人認為初學者可以適度放寬,不應拘泥於古人的各種條條框框之內。

然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詩歌創作應該有內涵,不管抒情也好,寫景也好,借物言志也好,一定要有所示,不能讀完之後給讀者一種雲裡霧裡的感受。

最後要說的是想要寫出好的詩歌,最好還是多學習,多看書,尤其是古人的經典作品,常讀常記,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久而久之,相信會有所突破。

一句話總結就是:好詩歌必須易讀好懂有節奏,內容不空有所指。


宕州散人


有標準,好詩歌的標準,一句話:

美詩如美人,一要美,二要動人。

如果非要再加上一條,精煉!

如秋蟬的殼,它裡面的蟬早已飛走,你也聽不到那蟬鳴,但你仍然可以透過這一層薄薄的殼,想像蟬的大小、模樣,甚至鳴叫的聲音,從而知道在逝去的夏天裡有一隻蟬來過,有許多隻蟬來過,鳴叫過。

好詩就是這樣,可以讓你通過一隻蟬蛻,去追溯整個夏天。詩人通過詩把你帶進一個美的世界,然後又抽身離開。以最精煉的語言給你無限的想像,即留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