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了之后,物价会否大涨?

一生无悔林


会涨,但不会大涨!

有国家的强大托底,有社会主义铁拳在,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能够发国难财!

受制于运输成本和囤积生活物资的需求,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会有30%-50%左右的涨幅。

房价小阳春是没有了,会迎来一波小低谷,手里有资金的刚需买家可以准备好资金抄底了,5、6月份左右,祝各位好运,共勉!


胡布思


疫情过后,要看是哪方面的物价,如果是食品的物价,耐储存的食品大概率不会上涨,而且还会有下降的可能,耐储存的食品比如方便面、榨菜、火腿等。其它的物价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不至于暴涨。

主要是我国经济会在这次疫情解决之后有补偿性上涨,也就是说疫情结束之后短期的增长可能突破6达到7的可能。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消费会在疫情以后集中发生,而GDP的计算,有一项就是和消费有关。

因此,疫情以后的集中消费会带来物价的上涨,但是这是短暂性的,由一时的稍微的供不应求导致的。上涨的商品可能是电器和其它普通日常用品等。由于疫情期间很多人不能出门,还有线上网购减少,在这段时间都把消费压制了。疫情之后,需求就会释放。

但是,耐储存的食品价格不会涨的可能性大一点,甚至还会有大概率下跌的可能,比如榨菜。

同样的道理,就是因为这段时间不能出门,很多人都在家里储存了大量的食品,特别是容易储存和能长时间储存的食品。相信很多人都吃了不少这方面的东西,估计疫情过后,很多时间都不会再买这类东西了。


投资社论


疫情这段时间物价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最近公布的一月份CPI更是到5.4%,看着这么高的物价上涨,很多人都在说去超市感觉比5.4%更高,所以也在担心接下来的物价会何去何从。

小墨在疫情期间过了两趟超市,一趟是在春节期间,一趟是在昨天。

春节期间北京人已经很少了,物流快递都没完全上班,超市的场景吓我一跳,调料不全,奶制品很少,面包架子基本空的,菜都是歪瓜裂枣还贵。

昨天再去超市,发现货架上已经摆满了商品,上次没有买到的这次都买齐了,虽然平时习惯打折的奶制品不再打折也卖的快,但我相信随着货物进货通畅、工人复工,物价很快能恢复到春节前的状态。

所以,小墨认为,疫情过后,物价可能在一段时间持续相对高价以后还会回归到正常价位,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好处,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这段特殊时期工厂、物流大面积休息,供货量跟不上需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过了特殊时期,工厂、物流大面积复工,供货量大于需求,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不过,这次疫情也的确给不少人敲醒了警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普通人还是得做好资产配置,留够足够的资金,才能在遇到突发状况以后,从容应对物价上涨。


墨非鸣


物价不可能有较大幅度变化。

我判断疫情过后菜市场的一些果蔬摊位,可能会淘汰一批。因此摊位租金可能会下降。

外卖小哥队伍可能会进一步壮大。外卖小哥靠批发与零售的差价,可以免费送货上门。

外卖小哥的收入也可能增加。因为送菜和送饭不在同一时间段,他们的工作时间会更加爆满。


金中鸟


物价的涨跌是有其背后原因的,简单来说,就是依托两大逻辑,供求和货币,我们可以来逐一分析:

一、供求关系,这个很好理解,市面上东西多了就跌价,东西少了就涨价,物以稀为贵嘛。那疫情过后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呢?我们来罗列一下可能影响供求的因素。

推升上涨的因素

1.生活恢复正常,前期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得到集中释放。你现在去问四川人,他们走出家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估计十有八九是:吃顿火锅!

同样的道理,春节本应是释放心情的时间,而今年却被双重压抑。这种补偿心理,释放出来的能量是难以想象的。由消费终端而带动的各种材料的集中供应必然产生瓶颈,促使短期价格上涨。

2.由于疫情的影响,与很多国家的跨国贸易受到阻滞,原材料与商品的进口受到削减,势必导致相应产品供应短缺,推升价格上涨。

3.各个工厂的生产已经逐步开始恢复,但这期间有个过程。很多工厂即使复产都面临着人员、原材料等问题开工不足。使得产量需要逐步恢复,市场供应也有一个递增过程。

4.春节期间该花的钱没花出去,一切正常之后花起钱来应该会比以往大方很多。这是物质和心理因素的双重叠加,价格会成为消费考虑的次要因素。

促使下跌的因素

1.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大多数产能都是超出需求的,生产的全面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2.受到市场消费需求暴增的刺激,工厂一定会创造条件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3.外贸的恢复一定迟于国内消费的恢复,

在此之前所有商品都会着力拓展内需市场。

4.春节期间有大量商家会事先囤积商品,以应对消费高峰,这个消费高峰在有些商品品类甚至占到全年销售额的1/4。春节档计划落空后,除了有保质期的商品,库存产品会集中投放市场。

5.可以想象当生活恢复正常后,商家尤其是线下商家都会不遗余力的投入促销活动中,以期望把损失补回来。

综上所述,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物价应该是一个短期上涨长期向下的走势。

二、货币增量,钱多了,东西的价格也会被推着上涨。

春节期间的这场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一定是非常深重。按2019年的统计,春节消费金额首超1万亿,而今年集合餐饮娱乐旅游住宿等线下商业损失,起码在5000亿以上。

同时还有外贸、制造、物流这些方面的损失叠加,数字一定惊人。目前已经开始实施"防疫+复工"的双重点模式,相信疫情之后,会有一系列促进经济消费快速恢复的措施出台。

为了促进疫情后的经济恢复,金融端加大投放,通过投资拉动是比较快捷有效的方法。可以预见市场的流动性不会短缺,这会让通胀率温和放大,物价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非典时期的参照

非典时期的食品价格走势,显示出短期先快速上涨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

非典时期的CPI也显示出温和上涨的曲线。

价格的涨跌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左右,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大可以吃个定心丸。我们身处一个蓝星最牛的制造大国,又有从困难中快速恢复的无与伦比的能力,这早已被无数次证明过了。

疫情之所以后,即便物价会有些波动反复,但从长期看,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冲击和影响。

我是 ,商业地产20年运营,头部金融企业合伙人。

严肃财经,有趣分享


玄同商道


今年物价肯定会有涨幅,现在已经看到迹象了。但是应该不会大涨,到底我们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制在那里,他们会看好最后底线的。如果放任不管的话,那肯定是大涨。

1.今年的资金面是极其宽松,不断的降准(3个月内2次降准),不断的央行逆回购操作(已经释放了超过2万亿资金),未来还可能有降息的政策公布。这样今年的资金面还是很宽松的,市场中的钱是足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是会逐步下降的。在2月LPR的下降力度可能超过前几个月。按照经济学规律,在此情况下,各类商品的物价会有所上浮,否则如何吸收多投放到社会中的货币资金?

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社会经济大数据中,我们的CPI(物价上涨指数)就上浮了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6%,影响cpI指数上涨约4.1%。其中因为两节(元旦和春节)的影响所导致,那么还有应对此次事件的正常市场无价反应。未来月份应该不会有这么高的上涨指数,但是估计全年的上涨指数可能会同去年持平。官方宣布2019年全年同比涨2.9%,但实际素质应该还会更高一点。那么2020年应该也维持在2019年的水平上。

3.那么从衣食住行等,关系到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商品价格来预测,这方面的物价上涨应该是幅度最大的,就同2019年一样。例如猪肉,自去年大幅涨价之后,好不容易经过政府的努力管控,价格开始回落。但经过此次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又一次价格上涨,参考去年的管控过程,最少还得经过大半年才有可能回落。

4.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房地产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2019年有很多城市的房价还是有了明显上升,虽然也有很多地方在下降。但这个城市价格分化趋势在2020年会更显著。

2020年,如果从政府的思路来说,就是一个字“稳”。尤其是经历了此次公共安全事件之后,那么今年各项指标都会要求稳定。例如GDP保持去年水平(抢回此次受影响的损失),房价保持稳定可控,那对于物价肯定也是一样,要稳定可控。才是真正的大基调。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匀枫财技大兜底


我不认为此次公共卫生事件退潮之后,物价依然会出现大涨。

  虽然说这一次的卫生事件爆发期间,对于一些物资的购买出现了抑制,在事件退潮之后,很多人会集中购买物资,产生消费市场的短时间繁荣,这样显然会推升物价,但是不要低估了我国的生产能力,总体而言不认为物价还能够继续上涨。

  1月份公布的CPI增幅为5.4%,说实话,这说明在1月份期间,物价上涨的幅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cpI上涨的核心动力来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在春节期间,历史同期的食品价格上涨也非常的迅猛,所以我们对照可以发现这一次食品价格的上涨,更多是来自春节假期的季节性调整,而非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一方面非食品价格虽然受到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比较明显的上涨,但是背后还出现了ppi的下降,这就是说整体工业品还有一定的下行压力。按照2003年非典影响的经验,在公共卫生事件退潮之后,往往会有一波经济增长的高峰,这不光是来自于消费市场的增长动力,更是生产端的加速生产,这两方面的影响相互抵消,对于cpI的增长并不会有太多的动力。

  可以认为1月份的cpI已经是全年高点了,2月份和3月份的物价虽然仍然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总体呈下降趋势。

  有没有可能物价出现临时的短期挤兑而飞涨呢?有这个可能性,但是要相信我国政府对于整体物资供需的调控能力,物价短期的飞涨在我国很难发生。


财务老王


春节期间由于疫情以及春节的原因,1月份居民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5.4%,物价已经上涨了。

至于疫情过后,物价是否上涨,我认为物价不一定上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1月份物价上涨非常规,二是疫情过后,会回归正常。

从当前情况来看,由于疫情的原因1月份以及春节期间物价上涨较快,其中猪肉价格较2019年同比上涨116%。不过1月份CPI指数的高增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去年1月份的低基数,所导致的。二是猪肉价格同比上涨将数据整体拉高的。如果除去猪肉价格的影响CPI指数应该会降到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

其次疫情的影响也是比较致命的,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地企业复工延迟,开工延迟,这就导致工厂生产延迟,生活物质将保持紧缺,进一步的导致了供需不平衡,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可能物价仍然保持在高位,这一影响将有可能延续到第二季度。

不过重要的物质生产企业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停止生产,因此物价虽然会保持一段高位,但终究会降下来的,而且不会太久。

觉得我的回答有价值的话,请点个赞吧。


修行路上的韭菜


市场物价的规律就是绝对的涨价,因为货币是在不断的贬值,通胀一直存在,只是快慢而已。由于疫情影响的时间比较长,会导致生产的不足,库存的减少,出现供需矛盾,物价毫无疑问只能涨价,而且比一般年份涨的幅度更大。如果央行再增加货币的流动性,会促进涨幅加大。不增加货币流动性,经济就会恢复的慢,不管怎样生活物资物价飞涨是肯定的,当然固定投资肯定会减少,就业压力增大,房价会有回落。


数字彩票推演方法


大可不必担心,如果这里的物价指的是蔬菜粮食等,有国家会调控,就算是现在是特殊时期,物价没有上涨的十分厉害,老百姓消费还是没问题的,所以疫情过后这方面的物价不会涨幅太多。但是对于一二线租房可能会大幅度上涨,打工的人纷纷回到一二线城市工作创业,租房会迎来高潮,房价可能会上涨。一手楼盘销售也会迎来买房旺季,本身对于每年的6月份就是买房的高潮,加之这次疫情事情,小区封锁,拒绝外来人,让人人对于有个自己的家都有了紧迫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