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国有企业亏损很严重却一直没有破产倒闭?

空天


我们火电厂虽然盈利空间少,但大部份没亏损,要知道近二十年煤涨了多少倍,其他原材料涨了多少,人力工资漲了多少,环保脱硫脱硝又增加了每度电的成本,而电价尤其是民用电近二十年从未涨过价,这是国家在这控制,否则哪能不涨价呢,不管水电火电核电风电都不会在城市,过去没有跳槽的机会,学校毕业一干就是三四十年,老工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愿到偏僻的地方,干一辈子,凭什么说国企都亏损呢?国企在人性化管理比私企强,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堪,国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过去效益好的时候很有向心力呢!


手机用户63202261359


国有企业一直给人的印象是生产效率低下,机构拥肿,人浮于事。最典型的就是一二把手并不是从下面员工中择优选拔,而是从别的国企中抽调过来的空降干部。所以,国企不管你是垄断或是非垄断都不如民营企业有创新力、有发展潜力,能够保持不亏损就算不错了。

当然,我们很多百姓都看到了,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了亏损状态,却一直没有允许其宣布破产,还是继续由国家财政给予拔款输血,以防止其倒闭。那么,这些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为啥会一直没真正的破产倒闭,退出历史舞台呢?

首先,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存留着大量的工人,而这些企业往往又在历史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至少曾经都是纳税大户,现在由于经营不善,而面临亏损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考虑一旦让这些国企破产倒闭,不仅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大量工人下岗失业,社会影响实在不好,所以,宁愿财政对其予以补贴,勉强维持生存。也不会允许其破产倒闭。

再者,有些国企只是历史包袱重了一些,只要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还是有望扭亏为盈的。那么,当地政府就不会允许其倒闭。尤其是在过去,学校、医院、分房等福利,都是由国企来承担的。在这样的沉重负担下,让国企去参与市场竞争,确实有点勉为其难。所以,现在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卸去国企之前的包袱和过重的负担。这样的企业虽然现在亏损,未来还是有望救活的。

最后,也有一部分国企虽然经营不善,出现亏损,但是其债务率很高,如果让其存活下来,还有通过借新偿旧的可能性,不如果真的让这些欠着银行巨额债务的国企都倒闭了,那么国有银行的不良率和坏账率都会快速上升。因为,过去银行喜欢把钱借给国企;所以国企很容易就能从银行那边借到钱,现在国企亏钱了,银行也只能允许其延期偿还,否则国企倒闭,银行日子也不好过。

当然,上面我们说的是能够挽救过来的国企一定要救过来,但是对于那些扭亏无望、效果低下,处于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中的国企那一定要将其淘汰出局,绝不能让其继续消耗国家财政资源、浪费银行信贷资源。


不执著财经


谁说国企亏损严重?现在的国有企业,大都是大而不能倒的大型垄/断/性企业,一般都是中字头,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资金优势,人家活得好好的,亏损严重不知从何而来。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国企都是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很多人没在国企工作过,不了解国企,别人怎么说,也就跟着人云亦云!可是别人为什么这么说,你们想过深层次的原因吗?是什么人总是鼓吹国企亏损严重呢?你们分析过吗?他们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你们思考过吗?

其实,国企哪有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堪!我在国企工作过,客观地说,国企的管理水平还是不错的,起码比一般的私企要好的多。而且,现在的国有企业,全国也没剩下多少了。该破产的都破产了,该归私人的都已经归了私人。剩下的这些,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防安危,社会资源和信息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都是巨无霸级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摇钱树,怎么会是亏损大王呢!难道要把这些摇钱树也要送给私人老板吗?

即便真有亏损严重的国企,也是不能轻易破产的。比如军工企业,都是国企。现在在和平时期,军工任务肯定不饱满。但是,无论亏损多少也不能破产,更不能让私人老板控制,这是战略需要。总不能现在不打仗,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吧。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这些企业都可以立刻恢复生产。如果成了私人企业,行吗?肯定是不行的!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和点赞一下,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关注本号阅读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研究人员,我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可以讨论,但非喜勿喷。

大家都知道,国企和民企之间,有许多相异之处。大家往往只顾批评国企,但却很少去关注与肯定国企做出的特殊贡献,而这些贡献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民间资本不愿意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具体到国有企业为什么长期亏损,也不破产退出,我说两点,供参考。

一是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属性,决定了它必须承担大量非经济责任,包括维持经济平稳发展,进行重大技术与项目投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基于这一特殊性,所以有些国企即使再亏损,也必须持续经营者。有不少国企,从创立之初,就决定了其必然亏损,它的经营责任就是以尽可能少的亏损,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出或服务。

二是各级政府寄希望于通过输血,维持亏损国企的存续,以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和稳定当地经济,尽管这样做可能并不合适。对于这类亏损企业,原则上还是应该尽快让它破产退出。


刘兴国


为什么一些国有企业亏损很严重却一直没有破产倒闭?国有企业亏损很严重却一直没有破产倒闭,这就说明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的不同,也充分说明了国家要开展清理“僵尸企业”的必要性,给予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同样的市场地位、同样的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亏损很严重却一直没有破产倒闭”的原因有二点:

一是政府救助。经过多年的国有企业改制,现有国有企业都是集中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行业,如铁路、航空、通讯、石化、电力、银行、烟草、煤矿、钢铁、有色金属等,他们虽冗员多多、资源占有多多、亏损多多,但属于国家经济的基础行业、对稳定国家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国家给予诸多优惠,在他们了困难时国家会给予“救助”,不使他们破产倒闭。

二是融资环境宽松。国有企业处于经济基础行业、有的还是垄断性行业,虽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们仍具有诸多民营企业难遇比拟的优势,金融机构对他们融资条件相对较为宽松,不至于“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100%还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原因。而民营企业一旦主要经营指标出现下滑,就会被银行“断贷”、“抽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占用大量的信贷、电力、土地、人才等“资源”,但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反而“挤占”优秀民营企业的发展、生存空间,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同一环境下“自由竞争”,才是促进国民经济该质量发展的出路。


你对我的回答还满意么?如满意请加关注、点赞!如不满意请留下评论,咱们再进一步探讨、交流,


失败者的思考


国企亏损严重而不破产,原因很多,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国企亏损有许多历史原因。必须肯定,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在民营企业没有发展起来前,国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就业、居民收入提高、社会公共福利建设、国防安全、社会治安、居民生活保障等。没有国有企业的坚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可能如此稳定。

也许有人会说,发展民营企业不是一样吗?当然一样,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国企的历史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也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其二,国企的负担十分沉重。很多人觉得,同样是企业,为什么民企的运行成本低很多,而国企却运行成本很高呢?毫无疑问,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国企承担的社会职能远大于民企,尤其是前些年,学校、医院、后勤等,都是由国企来承担的。在这样的沉重负担下,让国企去参与市场竞争,确实有点勉为其难。所以,必须通过改革,通过社会职能剥离,减轻企业负担。纵然如此,过去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负担,也够国企消化很长时间的。如果轻易破产,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

第三,国企的债务很多。多数国企,都有大量的债务,且负债率很高,如果破产,这些债务大部分会悬空。对银行来说,就是不小的风险。所以,必须通过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债务负担,化解债务风险,逐步解决国企的历史问题,而不能一蹴而就,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当然,国企效率低下,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矛盾,也是存在的。尤其是适应市场的能力,需要通过改革才能解决。所以,只要不是到了非要破产的时候,尽量不要破产。相反,对僵尸企业,则要毫不犹豫地予以破产,不能让其继续消耗资源、浪费资源。


谭浩俊



多营936


企业除为股东带来收益外,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尤其是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它存在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利润,而是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社会民生。为国家为人民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它的经营亏损,所以国家不会轻易让它们破产。

提到亏损企业,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5万亿,国家年年财政补贴。试想,如果没有铁路总公司,会有青藏铁路吗?会有我国西部铁路网吗?私有资本是租赁的,如果仅有私有资本,我国铁路网可能仅会覆盖经济发达地区,投资后无法取得收益的项目,私有资本是不会有动力投资的。

再如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的大飞机项目。如果是私人资本,将很难接受如此长的投入期,而且投资风险极大。

如公交、地铁这类公司,如果是私人资本,那我们的出行成本将会很高。

所以,关乎民生的、国家战略的 即使国企长期亏损,国家也不会让它们破产。而一般的长期亏损的国企,国家放弃的已经很多了。


财经平平


国有企业亏损严重不破产,有国家资金支持吧

我想说国企为什么会亏损呢?

拿高薪的人多,坐办公室的人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企业管理不善,捞油水的人多!

这些和私人企业是没法比的,国企市场肯定没话说,就这样还亏本,应该找找原因!


义良8


国企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题,目前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国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有部分国企甚至处于严重亏损,常年入不敷出,但是这些国企却可以长时间的存在,并没有倒闭或者破产。

而之所以有很多国企一直处于亏损,却没有破产,这里面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市场的角度去分析国企,而是要从多方面去看待。

如果单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些国企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早就被市场淘汰了,但是现在很多国企基本上都是依靠财政补贴来维持生存,所以即便长期亏损但仍然坚持经营,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这里面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就业问题

在很早之前,国企一直承担着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责任,很多人都是在国企里面上班。最近几十年随着国企的不断改革以及民营企业不断崛起,现在国企承担的就业已经大幅减少,目前国企真正解决社会上的就业人口比例估计不足20%。

即便这个比例很少,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所以国企承担的就业人口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就算按照8亿就业人口来计算,那么20%也是1.6亿人的就业体量,如果国企倒闭了,那么这么多人如何就安排就业呢?短期之内社会是不可能提供这么多就业岗位,所以即便有些国企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但仍然在坚持经营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上的一些就业人口。

第二、债务问题

很多国企都有一个弊端就是经营效率低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所以经营状况一直不太乐观,甚至有很多国企目前背负了巨额的债务,如果允许国企破产,那么这些债务就要打水漂了。如果短期之内有大量的国企破产,导致债务违约,那么势必会对我国的金融业产生较大的冲击。

所以在巨额债务压力之下,有些地方政府即便知道国企一直亏损,但仍然坚持给予输血就是希望这些国企有朝一日能够扭亏为盈,把社会上的债务还清,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民生及安全问题

通过多年的改制之后,目前留下的国企其实已经不是很多,很多国企都已经改为混合所有制或者私有制。目前真正留下来的一些国企基本上都是关乎民生以及社会安全问题的一些领域,比如水电、燃气、交通设施,能源,国防军工等等,这些领域都是涉及民生问题以及国家安全问题,所以不可能进行改制,更不可能破产。

比如水电这些国有企业如果允许改成私有制,万一私有企业私自涨价,那最后为私营企业利润买单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一旦这些关乎民生的产品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那是有可能会引起较大影响的,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护民生的发展,很多重要领域的国企即便亏损也仍然会坚持经营。

第四、很多国企表面亏损实际上并没有亏损

大家都知道,经过多年改革之后,目前真正留下来的国企一般都是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企业,那些没法垄断,而且市场竞争激烈的国企基本上已经通过改制完成了转变。

既然国企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那么他们就不怕赚不到钱,所以目前很多国企从表面上看是亏损,实际上到底有没有亏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大多数大型的国企基本上都不会亏损的,关键看的是他们财务报表如何做。比如两桶油每年赚的钱很多,但是前几年他们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实际上他们真的亏损吗?我认为不是,而是因为他们赚到钱后花在其他地方上去了,所以才导致财务报表上出现了亏损。对于这些赚的钱花到哪些地方,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