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争处世,为大德之行,方能配合天地之道

道德经:知退一步之法,以不争处世,方为配合天地之道。

道德经:不争处世,为大德之行,方能配合天地之道

《道德经》中说: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其意为:善于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人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正面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争的德行,这叫做善于使用人的力量,这叫做配合自然之道,是古代德的准则。

在《道德经》之中阐述了道与德的智慧状态,德是道之体现,而配合道的准则,符合的自然也是天道之治,这是天道的智慧。

而善居人下,不争不怒不强硬,以低姿态的智慧处世方为符合天道。

人的成就不是自己争来的,不是在与人勾心斗角之中夺来的,而是能够符合天道而收获的一种回报,这是《道德经》对一个人阐述的最佳处世智慧和状态。

道德经:不争处世,为大德之行,方能配合天地之道

《菜根谭》之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为人处事能够做到忍让是很高明的方法,因为退让一步是更进一步的阶梯;对待别人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在便利别人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给自己奠定了未来的基础。

很多人不甘心退让,不甘心容忍,原因就是因为太过于计较与人的利益,甚至憎恨于别人的得到,总希望自己比别人活得更好一些。

但是殊不知,当下的“退”让其实就是为了成全以后更好的自己,因为当时的“让”才能够收获未来的拥有,而现在的锱铢必较则会让自己丧失未来的多一份功利。

道德经:不争处世,为大德之行,方能配合天地之道

宋真宗年间,宰相王旦位高权重,但是他处理问题谨慎小心,细致周到,而同朝为官的另一位大臣叫寇准,刚直中正,也是皇帝的左右手。

但是寇准却对王旦特别不待见,而且心里也不服气,一有机会就在皇帝面前公开诋毁王旦,而相反,王旦觉得寇准这个人忠心正直,反而非常欣赏他,所以每次在皇上面前总是专门称赞寇准的优点。

而皇上则不理解的问王旦说:“你经常称赞寇准,但是寇准却多次说你短处,为何这样呢?”

王旦说:“我在位很久,缺失一定很多,因为职位较高,一般大臣不敢指责我的缺点,但寇准却能直接说出我的不足,可见他的忠正与坦率,这也是臣看中他的原因,有这样的大臣,也是国家之福。”

后来寇准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就万分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但是皇上却对他说:“你能当上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实都是王旦推荐的。”

寇准听了之后不仅非常羞愧,而且对于王旦的宽宏大量自叹不如。

道德经:不争处世,为大德之行,方能配合天地之道

其实宽容一个人,收获的不仅是与对方的和谐关系,在这一种宽容的背后,看到的更是自己内心的平和。

一个内心狭隘的人,他的生活是痛苦的,因为他看不得任何人活的比自己好,但是相反,一个人能够宽宏大量,容纳世间一切污秽的人,他的心态之平和,可谓是宰相之肚。

这样一种良好的修养与德行才是符合天道之本,也会在无形之中给自己积累的福报,谋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所以与人处事时,永远要记住,宽广才是成功的根本,忍让气度才有厚积薄发的未来。

道德经:不争处世,为大德之行,方能配合天地之道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味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