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世界盃冠軍的含金量真的不如公開賽嗎,你怎麼看?

張聰捷


懶得起名,實際你也不敢起名,看你那點水平還敢起名嗎,說什麼世界盃,不如公開賽,世界盃,可是各大州的冠軍來參加比賽,怎能比不上公開賽,世錦賽冠軍,亞洲盃冠軍,這兩個冠軍還低嗎,總比表演賽,公開賽冠軍高多了。


火龍果215955703


我個人不贊同此觀點,很多人覺得世界盃冠軍含金量低主要因為這兩個原因,一是參賽人數只有20人,每個協會最多兩人,二是這20人裡面水平差距很大,很多人和國乒沒有對抗性,不能代表當今乒壇最高水平。

首選我們要承認這一點,乒乓球世界盃的影響力與世乒賽和奧運會相比肯定會略遜一籌,而且從嚴格定義來說,乒乓球世界盃只是一場商業比賽,被稱為三大賽更多是沾了這個賽事名字的光。

但從含金量來說,世界盃的含金量並不低,因為世界盃是邀請制,世界盃的邀請原則是世乒賽單打冠軍直接獲得資格、各大洲盃賽冠軍和成績靠前的選手獲得資格,從這個條件來看,像中國的陳夢及日本的伊藤美誠都沒有拿到過亞洲盃的冠軍,孫穎莎明年才有參賽資格,所以雖然很多高手不在邀請範圍之內,但就世界盃入場券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是在其他大賽登頂的運動員。

而且今年決賽在劉詩雯和朱雨玲之間進行,比賽過程十分精彩,這場女子單打決賽也代表了當今乒壇的頂級水平,所以這個冠軍含金量不低,而且劉詩雯十年五冠,不僅代表劉詩雯世界盃打的好,也是其他入圍賽事登頂才能在世界盃奪冠。




博文乒乓


首先要明確一點:世界盃是世界三大賽之一,公開賽不是。

判斷二者含金量高低用什麼標準?如果以比賽規格為依據,肯定是世界盃含金量高,如果以奪冠難度為依據,則世界盃又不及公開賽。

一、世界盃規模太小

男女單打世界盃總共只有20名選手,分兩個階段進行一一小組循環+淘汰賽。前8號種子不參加第一階段小組賽,9一20名分四個小組爭奪8個晉級淘汰賽的名額,然後抽籤與前8號種子打淘汰賽,經過四輪角逐(1/8、1/4、半決賽和決賽)即可產生冠軍。

公開賽白金站男女單打通常都有256個席位,除我國乒高手太多不能全去外,其他國家頂尖好手幾乎悉數到齊。前16號種子不參加資格賽。男女單打資格賽要打四輪,衝出資格賽並不容易,進入正賽後還要連過五關才能奪冠。

二、前十高手大多缺席世界盃

中國女乒只有劉詩雯和朱雨玲參加了今年的世界盃,孫穎莎、陳夢、王曼昱、丁寧統統被擋在外面。

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世界盃為邀請制,每個協會最多隻能有2個參賽名額。劉詩雯是憑今年世錦賽女單冠軍身份受邀,朱雨玲則是憑今年亞洲盃女單冠軍身份受邀。日本女乒只有石川佳純和平野美宇受邀,伊藤美誠同我國乒四大主力一樣也沒有參賽機會。

儘管世界盃邀請的都是高排位選手及各洲冠軍,但排名前十的高手大半無緣參加。

三、“宇宙公開賽”冠軍和世界盃第五冠

劉詩雯18年卡塔爾公開賽奪冠歷程:

①資格賽,4-0勝隊友武楊;

②資格賽,戰勝新加坡的林葉;

③第一輪,4-2勝頭號種子朱雨玲;

④1/8決賽,4-3勝隊友陳幸同;

⑤1/4決賽,戰勝日本的佐藤瞳;

⑥半決賽,4-1勝日本的石川佳純;

⑦決賽,4-2勝隊友王曼昱。

劉詩雯接連戰勝七大高手,其中有五位都是世界冠軍一一武楊、朱雨玲、陳幸同、石川佳純、王曼昱。

賽後採訪,劉詩雯戲稱卡塔爾公開賽為“宇宙公開賽”。

劉詩雯19年世界盃奪冠歷程:

小組賽一一輪空;

①1/8決賽:4:1陳思羽(中國臺灣);

②1/4決賽:4:0鄭怡靜(中國臺灣);

③半決賽一一4:0張安(美國);

④決賽一一4:2朱雨玲(中國)。

劉詩雯斬獲世界盃第五冠總共只打了四場比賽,其中只有朱雨玲是世界冠軍,也只有這一場球競爭較為激烈。前三場總共只丟了1局,所贏12局打到10平的只有1局。

通過比較不難看出,劉詩雯18年卡塔爾公開賽奪冠比19年世界盃奪冠困難多了。

【結論】

儘管世界盃規格高於公開賽,但公開賽奪冠難度遠大於世界盃。

如果用賽事規格高低來判定含金量大小,當然是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公開賽。

如果用奪冠難度來判定冠軍的含金量,那麼公開賽金牌含金量高於世界盃。





李家慧說排球


客觀說世界盃單打冠軍的含金量確實沒某些巡迴賽冠軍的含金量高。所謂冠軍的含金量我們是按整個比賽裡高水平選手的水平和數量來衡量的,其實也是選手獲取冠軍的難易程度。如果選手的水平都很高甚至都是頂級水平,選手人數也多甚至囊括當今世界現役高手,那這次比賽產生的冠軍含金量絕對是極高的,因為選手要獲取這次冠軍難度很大;反之,選手的水平不高,選手數量又少,產生的冠軍含金量自然就低,因為選手獲取這次冠軍的難度不大。所以冠軍的含金量高低有2個要素:參賽選手的水平和參賽選手的人數。我們拿世界盃單打賽和巡迴賽按這2個要素進行對比,顯而易見世界盃人數遠遠少於巡迴賽,世界盃單打比賽高水平選手也少於巡迴賽。當然也有某些巡迴賽高水平選手不多——中國隊沒參賽。表面上世界盃單項比賽邀請的都是各協會的優秀選手,整個比賽都是高水平的。但實際上每個協會最多隻能有2名選手參加,中國國際排名前10的就佔了半數以上,所以世界盃單項比賽很多真正高手被拒絕參與。其實世界盃單項比賽是照顧了相對比較落後的協會,其目的不同,自然含金量不很高。有人說,打國際大賽比打國內賽容易,就是說國內高手太多。全錦賽冠軍含金量高於任何國際賽事的含金量是有道理的。巡迴賽有多位國乒主力的參與,自然含金量就高了。


體育音樂人體科技


這種說法就是個笑話,乒乓球世界盃冠軍的含金量,遠遠超過任何一次公開賽冠軍。

含金量的說法比較籠統,各有各的看法,個人認為,含金量主要體現為:賽事的級別、榮譽獎勵、參賽陣容和奪冠難度等因素。

從賽事級別的角度來說,乒乓球世界盃排名僅次於奧運會和世乒賽,三者並稱世界乒壇三大賽,奪冠者是貨真價實的世界冠軍,公開賽與之完全沒有可比性。

從獎勵的角度來說,世界盃冠軍有2550個世界排名積分,僅次於奧運會和世乒賽的3000分,與總決賽並列第三,獎金也遠遠高於任何一次公開賽。


而認為世界盃不如公開賽的唯一理由,就是參賽陣容不夠強大,奪冠相對容易。

這個理由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世界盃有參賽名額限制,每個協會最多隻能派出兩名選手參賽,而且必須是獲得了世乒賽冠軍和洲際盃排名靠前的運動員才會受到邀請。

考慮到國乒實力強大,頂級選手遠遠不止兩名,會導致不少高手缺席世界盃,參賽陣容也就大打折扣。

比如說今年的世界盃單打比賽,國乒男隊派出的是樊振東和馬龍,而許昕、林高遠、梁靖崑等主力缺席;女隊派出了劉詩雯和朱雨玲,而陳夢、孫穎莎、王曼昱、丁寧等人,以及日本選手伊藤美誠都沒有參賽。


這樣的比賽陣容,整體實力上確實可能會不如一些公開賽,但必須有一個前提——這些公開賽要在亞洲進行,而且最好是白金公開賽。

因為按照國乒一貫作風,通常只有在亞洲進行的白金公開賽才會派出全主力出戰,普通公開賽則要看具體情況而定,比如說香港公開賽,國乒就經常派出替補陣容參賽。

而在歐洲進行的公開賽上,哪怕是高級別的白金公開賽,國乒通常也只會派出部分主力,要是普通公開賽的話,甚至經常主力全體缺席,只派一群替補進行鍛鍊。

這樣的參賽陣容,整體上還真未必比得上世界盃。

更重要的是,世界盃一年只舉辦一次,完全沒有容錯性,輸了就只能明年再來,而公開賽一年就有12站,奪冠機會多的是,難度和稀缺性完全沒有可比性。

目前現役乒乓球選手中,獲得過世界盃單打冠軍的男女選手加起來只有區區不到十人,除了曇花一現的平野美宇,全是當今世界乒壇超一流選手的存在。

而僅僅是2019年,至少獲得過一站公開賽冠軍的選手,就有十三人之多,其中不乏一些年輕的後起之秀,比如說香港站女單冠軍王藝迪和捷克站男單冠軍林昀儒。


你說哪個難度更大?

最後得出結論,乒乓球單打世界盃除了參賽陣容與公開賽各有千秋之外,在賽事級別、榮譽地位、奪冠難度是都完全碾壓後者,含金量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三巴迷


當然不如某些公開賽的含金量高了。

世界盃採用的是邀請制,而且每個國家有名額限制,所以,能夠參加的並不一定是最厲害的或者說不是綜合來看最厲害的球員。這從日本和中國參賽的球員可以看出,真正的高手並沒有參加,如日本的伊藤和中國的孫穎莎,陳夢等。

而某些白金公開賽,各路高手雲集。而且沒有人數限制,如果要想奪冠,難度更大,必須戰勝各種類型和打法的對手才能奪冠。


懶得起名懶得起名


世界盃雖然是邀請賽制,但邀請的人都是高級別的,可以說是世界頂尖級別的,成績平平的人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有,就和奧運會一樣,一共才允許報名兩個人單打,可這兩個人都是最頂尖級別的人物,奪得冠軍也是很難的,所以含金量是有的,大家認為這種賽事含金量不高也是有原因的,必竟參賽人數有限,競技體育比賽有很多偶然性,如果參賽人數多了冠軍旁落別人不是沒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還非常大的,畢竟世界乒乓球高手如雲誰得冠軍都正常,所以大家還是認為公開賽的冠軍含金量高,大家認為世界盃和奧運會這些賽事含金量低的主要原因但也確實如此,我從來不反對這種說法的,只有人員更多的勝出才是最珍貴的,比如世錦賽是最有含金量的,可以說是高出所有賽事,我認為奧運會冠軍的含金量並沒有那麼高,也不要把它看的那麼重,打好公開賽和職業巡迴賽多賺點獎金最實在,還有直通賽的選拔賽獎金一百萬多實惠呀?所以呀!不管什麼賽只要錢多就很很的打,既為國爭光還為自己賺錢,多好啊?不要把眼睛都往奧運會上盯,我覺得直通賽的選拔賽錢給的錢最實惠,比所有的賽事都值得贏。[呲牙][呲牙][呲牙]


帶刺玫瑰8105


世界盃分量明顯強於公開賽。

一、世界盃是大滿貫的組成部分

運動員只有世界盃、世錦賽、奧運會單打項目都奪冠,才能成就大滿貫,從這個角度說,公開賽的分量是不足的。

二、世界盃機會少

世界盃一年一次,而公開賽一年多站,從這個角度看,也是世界盃分量更重。

三、參賽運動員水平高

世界盃採用國際乒聯邀請制,原則上邀請當年度各大洲冠亞軍參賽,涉及範圍廣、平均水平高。從這個角度看,也是世界盃分量更重。


環球乒乓


首先明確一點,乒乓球世界盃的含金量遠比公開賽要高。世界盃無論是它的歷史地位受關注度,還是它的獎金積分都要比公開賽高出不少,而且參賽權的取得要遠比公開賽更難,咱們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先說一下世界盃的歷史地位。乒乓球世界盃作為大滿貫三大賽事之一,它在乒乓球界的地位僅次於奧運會和世乒賽。奧運會是全球綜合賽事,更多的代表國家榮譽,而世乒賽作為乒乓球項目裡最大的單項比賽,是乒乓球競技最高的比賽。而且世界盃的冠軍被稱為世界冠軍,而公開賽不行。

其次,它的受關注度更高。世界盃作為乒乓球全球性賽事,各大洲都有參與,球迷關注度很高,賽事都有轉播。而公開賽就差了很多,有些公開賽排名靠前的選手不參加,參與度低,賽事轉播也少,推廣力度遠不如世界盃。

再次,世界盃的積分和獎金也高於公開賽。世界盃的冠軍積分是2550分,而白金級別的公開賽冠軍積分為2250分,常規級別的公開賽冠軍積分為1800分。世界盃單打冠軍的獎金為60000美元,而白金站裡獎金較高的中國公開賽單打冠軍44000美元。從積分和獎金上看,世界盃的含金量也要高於公開賽。

最後,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世界盃的歷史地位受關注度積分以及獎金都要高於公開賽,所以世界盃的含金量更高。


跨過山河迎來日出


說世界盃不如公開賽含金量高的都是傻逼!就好比走路,前面有座山,山頂上的路很平坦,但你必須要爬上山才能走平坦的路。世界盃是好打,但你得有能去打的資格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