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凶,也打不垮讀書人

作者/甜十七

2020年2月10日凌晨2點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在啟用的第一天,在記者無意拍攝的鏡頭下,出現了一位與眾不同的年輕人。


大多數感染了新型肺炎的患者,難免都會有著各種的焦慮以及不安。


可是,鏡頭下的這位年輕人,卻給了很多人,相由心生的片刻安寧。


儘管環境如此嘈雜,又是幾十人的大通間,卻依然沒有打亂他關於生活的節奏。


他依然淡定自若的戴著口罩,翻看著厚厚的書。


他不由讓人感覺到:“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疫情再難,也打不垮武漢人。”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魯迅先生說: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疫情襲城,慌亂無益,若書籍能療心,願它是一劑良藥。


這句話用來形容這位正躺在病榻上的年輕人,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都說年少不懂魯迅,再懂已不再少年。多麼慶幸這位年輕人看著還是少年模樣。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後來根據記者採訪,才知這位年輕人姓付,今年39歲,老家在孝感市漢川,後隨父母在武漢生活他從武大博士畢業後去美國深造,目前博士後,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書。

他這次本是回武漢探望父母,卻沒想到自己和家人都被感染。


他的爸爸大年三十開始發燒,在家觀察一個星期沒有緩解,最終確診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當時他也有些咳嗽症狀,發燒,後來經確診也是新型肺炎,便一直在隔離。

於2月5日晚上才作為第一批患者轉到方艙醫院。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轉入方艙醫院的他,也便既來之則安之,一直都喜歡看書的他,回到武漢就特意買了一些書,包括他在病床上看的這本。


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而這位在病床上的付先生,便是如此,體內的病毒不可預知,可是他仍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他除了看書,他還鼓勵著他人要有信心。


他對記者說:“醫護人員每天忙進忙出十幾個小時,他很心疼他們,同時也相信,只要配合治療,一定會好起來。”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中國當代青年作家蔣方舟說:一個人如果不讀書,那她的價值觀就只能由親朋好友來決定。


為什麼呢?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因為你的親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會告訴你,你應該找一個怎樣的男朋友,嫁一個怎樣的人,並且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


他們會告訴你,要賢惠,也許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去照顧家庭,去相夫教子。


因為她們就是這樣過來了,她們會把她們一輩子所認定的理念以及價值觀灌輸給你。


也許,因為這些灌輸,你放棄過曾經那個還不夠有錢,卻深深愛你的男人;也許你也因為她們的眼光,也放棄過儘管掙錢還不夠多,卻是自己熱情的事業。


可是,你不知道,人生真的不只是一種活法。而那成千上萬的書籍就會告訴你各種各樣的價值觀。


就像看完《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你會知道一個女人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一生比嫌棄一生坎坷,最後慘死在幾個小孩手中。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可是當你看完亦舒筆下的《喜寶》,你又會知道,另一類女人是如何手握一張好牌,然後打出王炸的,她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

要麼擁有好多好多愛,要麼擁有好多好多錢,這些她都實現了。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她們兩形成強烈的反差,松子的一生讓人沮喪,喜寶的一生雖然擁有了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擁有了愛擁有了健康,但也不值得被推崇。


因為她們兩個的人生都不可取,但是她們身上又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像松子,她就算跌倒谷底,跌倒塵埃,她也都會讓自己爬起來,重新風生水起,這也是值得學習的。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而喜寶,雖然她的做法讓人鄙夷,但是你不得不心生佩服的是她有主意,是個能挑得起擔子的人,她讓自己26歲成為了一個女富婆,既有來自底層,早早被社會打磨的韌勁,也有視金錢如糞土的氣度。


她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她願意為此付出代價。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當然,我們看書,並不是要去重複他人的人生,可是不可否認的是,書看多了,我們會從那千千萬萬的書裡,那千千萬萬的故事裡,人生裡、經歷裡,價值觀中。


慢慢總結出自己的判斷以及價值觀,從而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


有句老話說: “翻開書,滿眼都是帝王將相;合上書,身邊全是柴米油鹽。”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裡面一段對王石的描述,令我印象深刻。


他說:“在南方小鎮深圳,一位叫王石的27歲文學青年正枕著一本已經被翻爛的《大衛·科波菲爾》睡在建築工地的竹棚裡。


他在後來的自傳中寫道:“1978年4月的深圳,怒放的木棉花已經凋謝了。路軌旁拋扔著死豬,綠頭蒼蠅嗡嗡起舞;空氣中瀰漫著牲畜糞便和腐屍的混合臭氣。我正在深圳筍崗北站檢疫消毒庫現場指導給排水工程施工...."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當年,王石一個工廠裡面的每個月工資42元的排水技術工人,發展成為後來的地產大亨,除了他的聰明才智,也確實離不開,他平時養成的這些好習慣,比如看書。


儘管當時的工廠的環境那麼惡劣,廣東的蚊子光欺負他這個外省人,蒼蠅密密麻麻佔據滿整個晾衣裳,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


他在自傳裡面寫到:“工作之餘,我總會捧著一本書,在晚飯後獨自一個人關在房間裡做讀書筆記,直至凌晨。”


所以,我不管王石現在為了他那小嬌妻整容還是拉皮,我都記得那個在惡劣環境下,仍然熱愛著生活,讀著書的王石。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那個睡在建築工地的竹棚裡,枕著一本已經被翻爛的《大衛·科波菲爾》的27歲文學青年,會一直是我對王石最深的印象。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當年,毛主席在病危時,全身佈滿了各種的監護搶救器,但是他當時仍然在讀《容齋隨筆》。


他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就像方艙醫院看書的年輕人告訴我們的一樣,就算是在最絕望的日子裡,也都不能知識的渴求抹去,對生活的希望抹去。


在武漢封城的第20天裡,我想說,讓我們用書香守望希望,與病毒作戰。


聽鍾南山院士的話,不要出門,不要出門,不要出門。如果實在無聊,就看看書吧,也許它能給我們,對抗孤獨的勇氣,對抗命運的底氣。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十七推薦書單


1、《活著》餘華:豆瓣9.4分,排豆瓣榜單第5名,是餘華經典之作,電影版由葛優和鞏俐主演。如果覺得生活苦,也許是你不知道,有些人想要活著就已經是拼盡全力了。


方艙醫院看書的留美博士告訴你:病毒再兇,也打不垮讀書人


2、《圍城》錢鍾書:豆瓣8.9分,排豆瓣榜單第8名,錢鍾書的作品就不用多介紹了,這本《圍城》是他最經典的作品,大家都知道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3、《許三觀賣血記》餘華:豆瓣8.8分,排豆瓣榜單第22名,對,還是餘華的作品,這是我2019年最喜歡的一本書,看著讓人會不自覺的笑。原來拼盡全力活著的人,也能讓人看到活著的希望,那是用嘴炒上一盤爆炒豬肝就能滿足的幸福感。


4、《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豆瓣9.0分,排豆瓣榜單第20名,這本應該看過的人比較多,三毛和荷西有一段特別經典的對話。而《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寫她和荷西的故事,讓人最最喜歡的一本。


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個有錢人。
三毛: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
荷西:說來說去你還是要嫁有錢人。
三毛:也有例外的時候。
荷西:如果跟我呢?
三毛:那隻要吃得飽的錢。
荷西思索了一下:你吃得多嗎?
三毛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三毛:“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5、《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豆瓣8.9分,這個上面提到過,是一本比較壓抑的書。“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不是嗎?但是一旦長大,沒有一件事會遂自己心願。”


6、《皮囊》蔡崇達,這是一本散文集,一般沒有故事的散文集,其實我是很難看進去的,可是當時卻很喜歡這本書,以及故鄉之於人的那種情感。我記得是劉德華和韓寒寫的序,也許是愛屋及烏吧,不過看完確實沒有失望。


6、《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圭吾:豆瓣8.9分,排豆瓣榜單第6名,前段時間大家應該都看過爆紅的《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裡面女警官最後說:“沒有一個人會為了另一個人犧牲自己的所有。”

男警官說:“我們是不會,但是他們會,因為他們是少年!”


都說孩子只做選擇題,成年人權衡利弊,可是這本小說裡面的中年男人石神比少年小北更心思縝密的準備好了用生命奉獻愛情!原來真正的愛,無關年齡,無關利弊,就是可以做到如此這般的犧牲!


楚天都市報:《在武漢方艙醫院裡讀書的“清流哥”找到了...》,

吳曉波:《激盪三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