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立非亲生的刘弗陵为太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这一年,刘弗陵年仅8岁,而刘彻已经70高龄。

仅仅过了2天,汉武帝驾崩,结束了54年的皇帝生涯。

与汉武帝刘彻漫长的统治生涯相比,刘弗陵被选为太子的过程,太过仓促,以至于很多人发出这样的质疑:刘彻是否死于谋杀?年幼的刘弗陵能够继位,会不会是个阴谋?刘彻为什么不选个长君(年长)继位?

这些质疑之外,甚至还有人怀疑:刘弗陵是汉武帝亲生的吗?

汉武帝一共有6个儿子,但是在选择继承人时,已经有三位过世,分别是太子刘据、次子刘闳、五子刘髆。如此,汉武帝只有三个选项,便是三子刘旦、四子刘胥,还有最幼的六子刘弗陵。

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迫起兵造反,最后兵败自杀。

在此之前,汉武帝的二子刘闳也因病去世,三子刘旦就成了众皇子里最年长的一位。根据“立长不立幼”继承惯例,刘旦是最有可能的太子人选。

于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动,刘旦主动向父皇写了一封“家书”,这封家书的中心内容只有一个:快把我调回长安吧,如此,万一你扛不住了,我可以快速接班呀。

汉武帝看了这封家书,大怒!

心想:你这话什么意思?爸爸还没死呢,你就想当皇帝?这皇帝之位,爸爸可以给,但是儿子你不能抢!

因此,当刘旦的信被汉武帝看了之后,他就没有争夺皇位的机会了。

刘旦虽然被刷掉了,四子刘胥呢?

《汉书》记载:刘胥长得人高马大,从小骄奢淫逸,喜欢到处游玩,力气大的能扛起一尊大鼎,有事没事儿还喜欢跟熊搏斗。由于在先秦时期,有一位君王被鼎砸死,还有一位君王被熊打死,汉武帝非常不待见刘胥,便没把他考虑在继承人之列。

如此,便只有幼子刘弗陵是最合适的人选。

汉武帝之所以会在死前2天才敲定继承人,则与五子刘髆有关。

刘弗陵出生之前,刘髆(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的父亲)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因此,汉武帝格外疼他,在刘髆很小的时候,就封他为昌邑王,还让当时最有名的大儒夏侯始昌担任他的老师。

可见,如果没有意外,刘髆最有可能被选为继承人。不过,这一切,都在汉武帝死前一年发生了改变。

公元前88年,刘髆因病去世。

刘髆的死,无疑给汉武帝一记重磅炸弹!为何这么说呢?

且不说老来丧子是人间三大不幸之一,汉武帝在太子刘据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从中缓过劲来,好不容易想通了“刘据虽死,还有五子”,转眼间自己马上就要入土了,五子却先自己而死!

刘髆死后,能够继承皇位的合适人选,只有六子刘弗陵了,而刘弗陵当时才7岁啊!

主少母壮从来不是什么好兆头,更何况,在汉初,已有吕后专权之先兆。汉武帝考虑的是,如果自己死后,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像吕后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汉武帝找个借口将钩弋夫人处死。

汉武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钩弋夫人之死,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储态度。

次年,即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刘弗陵继位,也就是汉昭帝。

刘弗陵以8岁的幼龄继位,自然引起他的两个哥哥的不满,尤其是三哥刘旦。

从刘弗陵继位那天起,刘旦就想着如何将篡位。

为此,刘旦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造谣刘旦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另一方面,暗中勾结其他宗室子弟,密谋造反。(后来被平叛)

而这,恰是刘弗陵“是否亲生”的由来。

可叹,汉武帝雄主一世,临死不仅要为选择继承人而头疼,还被儿子扣上绿帽子。不知汉武帝泉下有知,又该作何想?


记者李满


首先说结论:刘弗陵百分之百是汉武帝的儿子,绝对不容怀疑。

其实根本用不着分析62岁的汉武帝是否有生育能力,也用不着分析钩弋夫人是否怀胎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我只相信一件事,当事人的判断能力。



汉武帝是谁啊?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鼎鼎有名的西汉最著名的皇帝,没有之一,一生创造了无数功绩。

汉武帝15岁即皇帝位,23岁就敢跟调整国策与匈奴开战,在位54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深入匈奴腹地与匈奴作战的中原皇帝,第一个将西域纳入华夏领土的汉朝皇帝,第一个将朝鲜半岛归入华夏管辖,第一个开创丝绸之路的汉朝皇帝,第一个将汉民族声威远扬的汉朝皇帝等等。



这么一位皇帝,会把自已的江山传给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果你真这么问,还是不懂历史和华夏传统,自从尧、舜、禹开启禅让制,到禹的儿子启结束禅让制,开启血缘传承继承制之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传承都是血缘传承。



不仅是血缘传承,而且还有嫡长子继承制这样的宗法制,这些制度是不可能改变的,一旦改变,天下必定大乱,汉武帝也不例外,他是绝对不会将自已的帝位传承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这个人是谁。

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汉武帝自身的态度来看,汉武帝都认定了刘弗陵是他的亲生儿子,并且安排了辅政四重臣给刘弗陵辅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难道你会觉得自已比汉武帝聪明?汉武帝被人骗了,却没有察觉吗?



虽然钩弋夫人出身神秘,史书对其描写也颇有神话色彩,比如钩弋夫人的手从出生到遇见汉武帝之前都是紧握的,没人能打开,除了汉武帝,这些神秘事迹只不过是为了增添神秘色彩而已。

史书说刘邦是他妈和龙生的呢,史书还说刘邦到哪里,就有一股白气跟着他到哪里的,这些都当不得真,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有些解释不了的事情,用神话代替是非常常见的,哪怕是出现在史书中。



而钩弋夫人所谓怀胎14个月也不过是为了增添自已的神秘色彩,为将来的皇帝之位作铺垫的,要知道当年汉武帝他妈生他的时候,还说梦到肚子中有太阳呢,这些不过是为了增添神秘色彩,以及天意所为。

我相信汉武帝的选择和判断力,况且汉武帝又是唯二的当事人之一,对于自已62岁有没有生育能力,汉武帝会不清楚吗?虽然晚年的汉武帝有过糊涂的时候,比如巫蛊之祸,但汉武帝还没有糊涂到连自已能不能生儿子都不知道。



再说了,汉武帝原本没有打算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因为原本就有个太子刘据,这是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了,如果没有巫蛊之祸,根本就不存在换太子的意图,而且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而死,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并且在刘据去世之后,首先被考虑立为太子的,也不是这个刘弗陵,而是汉武帝其他的儿子们,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考察,到最后,都不争气,汉武帝才考虑这个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立为太子。



再说了,如果没有血缘关系,满朝文武百官也不会答应,如果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立为皇帝,将会天下大乱的,而汉武帝其他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绝对是第一个起兵造反的。

汉武帝为什么会立刘弗陵为太子呢?

简单的说,就是刘弗陵最聪明,汉武帝觉得刘弗陵像自已,再加上其他儿子不争气,于是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的长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自杀身亡,汉武帝的次子刘闳18岁就去世,三子刘旦在刘据去世后,主动上书到京城,有逼汉武帝立其为太子的意图,被汉武帝削地处罚,也失去太子之位。

汉武帝的四子刘胥因为喜好玩乐、搏击,没有法度,也被排除太子之位,汉武帝的五子刘髆因为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密谋立刘髆为太子,并且赌咒汉武帝,而受到排斥,再加上刘髆舅舅李广利投降匈奴,因此也不可能立为太子。



考察来考察去,只有汉武帝幼子刘弗陵有资格又有能力被立为太子,于是刘弗陵就被立为太子,同时汉武帝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为的就是防止母壮主幼,外戚干政,太后淫荡的事发生,汉武帝是绝对的冷静和高超的政治能力。

这样能力出众的汉武帝会弄不清楚刘弗陵是否自己亲生儿子吗?这真是对汉武帝的污辱啊!宫中有众多的御医告诉汉武帝生理常识,朝中有众多的耳目告诉汉武帝钓弋夫人是否有阴谋,这些汉武帝是绝对能判断的。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刘弗陵就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至于怀疑汉武帝62岁没有生育能力的人,可以去补习下生理常识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公元前141年,

十六岁的刘彻登基成为大汉朝的皇帝。

公元前87年,

七十岁的刘彻在五柞宫驾崩。

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是仅次于康熙、乾隆皇帝,在位时长排行第三的皇帝。

汉武帝一生文治武功可彪炳千古,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子嗣稀薄,准确地说所生的儿子少,就六个: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

汉武帝为什么子嗣少,用现代医学分析原因可能有两点

一、汉武帝早年孜孜不倦地求仙问道,估计被方士们忽悠没少吃什么玉屑、汞炼成的丹药什么?损伤了机体。

二、汉武帝即位之初,窦太后掌权,皇位没做稳之前,需要依靠阿娇皇后和长公主嫖,阿娇不会生育,四处寻医问药,据说光花的药钱就上百万,这期间汉武帝的身体和心理不可能不受影响,因此他喜欢微服出去狩猎,甚至有龙阳之好,也就顺理成章。

关于刘弗陵是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其实是存在争议的。

第一,刘弗陵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二了 ,六十二高龄还有生育能力吗?

理论上有,但是毕竟少。

第二,刘弗陵是怀胎十四个月生下来的,用现代科学技术解释,这显然不符合科学逻辑。

第三,燕王刘旦起兵讨伐。

汉昭帝初立,皇帝的继位诏书发布给诸侯时,燕王刘旦不服,说诏书的玉玺盖的比平时小,是伪造的。

说自己身为汉武帝长子不被立,大臣却拥立一个八岁的小屁孩,重蹈吕后乱政覆辙 ,提出“立者疑非刘氏。”还四处散布刘弗陵不是汉武帝儿子——“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

燕王刘旦还勾结上官桀和盖长公主谋反,最后被镇压。

第四,有人冒充卫太子。

昭帝在位第五年,夏阳男子张延年跑到未央宫北阙,自称是卫太子,冒充已经死去的太子刘据,在皇宫门前堂而皇之的叫嚣,最后以诬罔罪,被腰斩。

当然,我相信汉武帝应该是笃信这个孩子是自己亲生的骨血,老年得子,汉武帝对刘弗陵的疼爱可想而知。

而且,汉武帝之所以那么喜欢小儿子,决定宁可弃长君而立幼子,我本人揣测汉武帝应该还有一重因素在里面。

那就是,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怀念,对霍去病的儿子怀念。

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岁。虽然他曾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但他却留下一个儿子霍壇。汉武帝非常疼爱这个孩子,让他承袭霍去病的爵位,把他抚养在身边,根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在泰山举行登坛祭祀时,身边除了宦官,还带着霍壇,仅就霍壇。似乎比亲儿子还亲。

可是就在泰山祭祀完,汉武帝到海边求仙时,霍壇却暴病而亡,从生病到死就一天时间。

当时刘彻汉武帝的心情应该悲痛不已,原定的行程也做了大的调整,即便他一生再冷酷,但是霍壇的死,肯定给他造成巨大的心里伤害,而这个时候刘弗陵出生,也许在他内心,汉武帝刘彻把刘弗陵当成了霍壇再世,把刘弗陵当作是上天的一种恩赐。

这种情愫下,汉武帝对小儿子的感情自然不一样。

当然也可能是钩弋夫人在汉武帝身边,知道他对霍壇夭折,有太深的不舍,想法子生一个儿子,当然这也不是她想有就能有的,但是,宫廷里,每个人都在为权力算计,不排除有人挺而冒险。

但是,这不过是一种揣测,之于刘彻来说,他一定是笃信这个孩子是他的血脉,并郑重其事传位给自己疼爱的儿子,将其托付给几个倚重的顾命大臣。

说刘弗陵不是武帝所生,后人就是不嫌事多~大家姑且随意一听,纯属笑谈,别当真哈

不然汉武帝该冲你瞪眼了~


开涮历史


这话从何说起?

首先,刘弗陵肯定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

刘弗陵是公元前94年出生的,那一年刘彻62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刘弗陵不是刘彻亲生的,七、八十的老太太可能不能再怀孕,但七、八十的老翁依然具有生育能力。

尤其重要的是,刘彻虽然年纪大了,智力并没有退化,疑心病比年轻时还要重,就因为他的疑心,才会有“巫蛊之祸”。

倘若刘弗陵的身世有半点存疑的地方,刘弗陵别说当太子了,他们母子必死无疑,这种混淆皇室血脉的大事,刘彻不会姑息,肯定宁杀错不放过,帝王威严不容冒犯。

老虎老了,依然是老虎,我想也没有人敢给刘彻戴绿帽子。

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就算喜欢小年轻,也没有出轨的机会,宫禁森严,她见到的男人只有刘彻,身边环绕着太监宫女们,想发展新恋情难如登天。

钩弋夫人很神奇,据说她天生握拳不能伸展,见到皇帝后才能伸开手,掌中各握有一玉钩,因而得名“钩弋夫人”。

这是真事吗?不见得。用现代眼光去看,这就是一起成功的营销案例。

也就是说,钩弋夫人的使命是取悦皇帝,洗脑时间久了,估计也不会有别的花花心思。

其次,刘彻一开始并不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他看中的继承人就是刘据

虽然刘彻晚年疑心很重,对太子刘据也不是那么放心。但是,公平来说,他没有过换太子的念头,最多只是想借巫蛊之祸压一压儿子,让他不急着上位,对自己保有敬畏之心。这是老年皇帝们的通病。

何况,国赖长君,幼主继位就等着被权臣或母后控制吧,对于好不容易才亲政的刘彻来说,绝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继承人皇权旁落。

所以,已经长大的刘据和幼小的刘弗陵之间,刘彻也许更喜欢幼子,但要是托付江山,选的肯定是刘据。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刘据竟会如此刚烈,宁愿自杀也不受一点侮辱。

此后刘彻悲痛万分,一直没立太子,直到去世前两天才立了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由此可看出,他对刘弗陵并不是那么满意。然而其他儿子更有问题。

刘据去世后,刘彻还有皇三子刘旦、皇四子刘胥、皇五子刘髆、皇六子刘弗陵。

但是,刘旦智商堪忧,见太子大哥死了,上书说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这和公然请求立他为太子没什么两样,处于丧子之痛中的刘彻勃然大怒,削其三县,刘旦出局;

刘胥是刘旦的同母弟,奢侈无度,不堪为君,刘彻没考虑过他;

刘髆各方面还不错,他母亲李夫人也很得刘彻的宠爱,但他舅舅李广利太急了,勾结左丞相刘屈氂,诅咒刘彻,妄图直接立刘髆为帝,事发后刘屈氂被腰斩,当时李广利正在和匈奴打仗,闻讯直接投降了匈奴,刘髆出局。

所以刘彻立刘弗陵为皇太子,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喜欢刘弗陵,而是各方面比较下来,刘弗陵已经是最合适的人选。为了保障刘弗陵当个合格的皇帝,刘彻还先弄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总之,所有儿子中,刘彻最看重的是嫡长子刘据,只是刘据意外丧生,刘彻只好从矮子中拔将军,选中了相对较好的刘弗陵。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关于刘弗陵是不是汉武的的亲生儿子,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有人说钩弋夫人是在汉武帝六十多岁了时生的刘弗陵。但是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汉武帝六十多多岁时早就没有了生育能力。而且说刘弗陵是钩弋夫人怀胎十四月才生的,按理说是不可能的。除非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为了给刘弗陵增添神秘色彩才故意这么忽悠汉武帝的。而另一方面有的人却说汉武帝雄才大略,不可能连刘弗陵是不是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但无论怎样,汉武帝在他病重后,立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在太子被废,汉武帝病重之时,除了刘弗陵,当时并没有更好的人选,所以无论刘弗陵是不是武帝的儿子,要想天下能够在刘家继续流传下去,也只能将皇位传给刘弗陵。为什么会这么说,难道武帝没有其他儿子了吗?

巫蛊之祸发生的第四年,汉武帝刘彻病重,在卫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只剩四个儿子了。三子燕王刘旦,四子广陵王刘胥,五子昌邑哀王刘髆,小儿子刘弗陵。

先说刘闳,刘闳是汉武帝的次子,哥哥刘据早早被立为太子的情况下,刘闳被汉武帝封为齐王。后来在公元前110年,刘闳因病早亡。

刘旦是汉武帝的第三个儿子。刘据死后其实刘旦成了事实上的老大。按照传统他应该被立为太子。只要这个家伙沉下心来,其实皇位早晚都是他的。但刘旦错就错在操之过急了。太子刘据刚死写,刘旦就派出了使者,请求能进京侍奉父皇。没想到刘旦此举惹怒了汉武帝。于是武帝将刘旦的使者关进了监狱,以此来警告刘旦不要有非分之想。后来刘旦又因为藏匿罪犯,被朝廷处罚,剥夺了封地。从此刘旦彻底失去了武帝的欢心,也失去了皇位候选人的资格。

刘胥是汉武帝第四子,他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高。他穷奢极欲,,喜欢游玩,举止轻浮,毫无法度,所以汉武帝一直都不喜欢他。因此刘胥早早的就被排除在立储之外。不过刘胥活的时间却挺长的,据说活了七十多岁,是一位长寿的王爷。这点倒是遗传了汉武帝。

昌邑王刘髆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刘髆的舅舅李广利出征匈奴的时候,汉武帝知道了李广利曾经和左丞相刘屈氂诅咒汉武帝、谋立刘髆为帝。于是将刘屈氂处以腰斩,将李广利家属投入了监狱。李广利知道后,就投降了匈奴。汉武帝知道后更是怒不可言,所以武帝是不可能立刘髆为太子的。

几个哥哥被排除在地位候选人之外,所以也只剩刘弗陵了。传闻,武帝在托孤时,已经知道太子之孙流落民间之事,于是武帝临终指定了四个辅政大臣——大司马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名为辅佐,实则监视。据说后来霍光查明刘弗陵并非武帝亲生的儿子,于是就把他杀了,而当时的刘弗陵只有二十一岁。

刘弗陵究竟是不是武帝的亲生儿子。刘弗陵究竟是不是霍光杀的,千百年来,莫衷一是。也许,这些谜底只有等后人来揭晓了。

(欢迎大家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教。)


三七的历史书屋


刘弗陵是刘彻的儿子应该无疑义,之所以引出这个疑问由于二个问题存在,一是刘弗陵十四个月出生,二是武帝六十多岁才有这个儿子,加上后来燕王有意误导而成。怀胎十四个月可能为后宫夺宠假孕,或误诊。而武帝登基之后,一直因为不能生儿子而造成人心惶惶,其舅父太尉田蚡曾因此暗中勾结淮南王刘安,直到二十九岁时,卫子夫才为他诞下长子刘据,破除了他不能生男的谣言。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刘闳刘旦等五位儿子先后出世。生育晚从而比常人生育年龄更长是可能的,并不能证明刘弗陵不是他亲生的。

刘弗陵之立,得益于之前各位长兄的揣摩上意失策,刘闳早死,刘旦在刘据死后,自以为论长也该轮到他当太子了,就在燕国上书武帝,请求入宫宿卫,这是亲近皇帝,随时可以登基的距离,武帝看出他的用心,大怒,立斩来使,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国三个县邑以示警告。四子刘胥力能博狮虎,可惜作风散漫,难以承担重任。五子刘髆机会最大,可惜犯了武帝大忌,有强力外援左丞相刘屈氂和舅父李广利,而二人也不安于位,暗中图谋拥立刘髆。因左丞相刘屈氂诅咒汉武帝事发而被疏远。

这样一来,刘据死后四位可以上位的兄长一一落选,刘弗陵成了唯一合适人选,因其幼小,尚没有做事和犯错的能力,倒成为武帝心中的首选。而对于幼君的问题,武帝应该也有深思熟虑过,就是让霍光等辅政,执行他后期的治国方向,主要目的是改弦更张,更改用武国策,转为文治。

刘彻刘据父子反目,事起巫蛊之祸,深层次却是父子治国理念的交锋,武帝以少年登上帝位,雄心勃勃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先后出击匈奴,打得北敌远遁,汉朝也因此大耗国力,逐渐民不聊生,等到卫青霍去病死后,后武帝时代依然崇尚武力,远征西域,继续攻打匈奴等,弄到国库空虚,民变四起。太子刘据多次规劝无效,父子二人的理念冲突,在卫青生时尚能调和,至此裂痕扩大,朝臣中反战派系以太子为中心对抗武帝的拓边国策。武帝掀起一次次政治大清洗的同时,也起用酷吏如江充苏文等,进行横征暴敛,支持征战。在此过程,无意中在扩大化的巫蛊之祸中把太子牵入,弄至不可收拾,杀妻杀子。后来虽有悔意,已是无力回天。但武帝的开边国策也在此产生转折,随后出台的轮台罪己诏等,都可以看出他改变国策的心意。

刘弗陵出生时,汉武帝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特别宠爱并对他抱有很大期望。结合上述诸子的落选,和国策后续等原因,刘彻最终选定了幼子,却把执行他命令的希望放在辅臣身上,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还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助。这些人中,无疑是以霍光为主的,后来霍光在推行武帝改变国策的遗命时,还受到极大的阻力,便召开盐铁会议,让贤良文学与桑弘羊当廷辩论,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评估,才真正完成转武为文的国策,达到让国家休养生息的目的。


南方鹏


汉武帝刘彻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立别人的孩子当太子呢,这都是以讹传讹的谣言,真正的刘弗陵是汉武帝地地道道的亲儿子,但是刘弗陵不是嫡出,而是宠妃赵婕妤,即钩弋夫人所生。

刘弗陵

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这一年心情不错,身体也不错,当时的汉武帝已经62岁,他出去溜达溜达,先是到了甘泉宫,又去了东海郡,在东海郡他遇到了一个怪事,捉了一只赤色的大雁,让他感觉很惊奇,认为这是祥瑞之兆。随后,汉武帝刘彻又走了几个地方,然后返回了长安。

到了长安之后,惊喜连连,一个大宝贝来到这个世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弗陵。刘弗陵的出生,让刘彻深感高兴,因为之前捉了红色大雁,回家后刘弗陵就出世了,而且刘弗陵怀孕14个月才出生,天生异象,这样的事情和大尧的情况一样,汉武帝刘彻对刘弗陵极为看重。

其实,不光是刘弗陵异于常人,她的母亲也是一位奇女子。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没嫁给汉武帝之前,她的手从来没有展开过,一直都是攥着拳头的状态,在和汉武帝结为夫妻之后,才展开了她的手,手中有一个玉勾,汉武帝极为惊讶,对赵婕妤也非常喜爱。

汉武帝其他儿子

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了,在刘弗陵之前,还有五个儿子,其中包含了最早的太子刘据。刘据作为太子,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汉武帝对他也很器重。

不过在刘据没有接班之前,发生了一件事情,是一件在古代极为严重的事件——巫蛊事件。当然了,刘据并没有弄什么巫蛊,本就是太子的他,没必要弄这些事情。他是受到了以江充为首的人陷害,最终百口莫辩之下,刘据为了保命,铤而走险起兵造反,最终兵败自尽身亡。

因为江充陷害了太子,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江充和钩弋夫人有奸情,而刘弗陵正是江充的儿子,他们一起编造了怀孕十四个月的谎言,骗取了汉武帝的器重,最终让刘弗陵登上了皇位。

当然了,这种民间的传说没有什么证据,做不得真,在正史中的记载,没有一人提到刘弗陵是江充之子的事情,都是民间茶余饭后的猜测,而刘弗陵是刘彻正儿八经的亲生骨肉。有的人说汉武帝都62岁了,要孩子的概率很小。其实不然,男子60多岁要孩子几率可不小,而且就算几率小,还能比刘弗陵在腹中十四个月出生的几率小吗?奇人自然有异像。

除了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外,还有二儿子齐怀王刘闳,这位齐怀王,命运多舛,最终早夭,令刘彻伤心,令旁观者痛惜。

三儿子燕刺王刘旦,这个人有点本事,喜好结交游侠,有谋略,善言谈,本来挺聪明个人,但是行事起来就有点犯二,在太子刘据死后,燕刺王刘旦觉得按照排序也该排到自己当太子了吧,于是燕刺王刘旦急三火四的上奏刘彻,请求宿卫京师。汉武帝刘彻虽然老了,但是燕刺王刘旦打的什么算盘他心里明白得很,面对这样急功近利的儿子,刘彻有点反感,于是拒绝了燕刺王刘旦的请求,还罚他管辖的区域中减少三个县邑,燕刺王刘旦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老四广陵厉王刘胥,这小子属于一个莽夫,每天就知道玩,依仗他自己力大无穷,每每和野兽搏斗,他干的那点事儿根本拿不到台面上去,自然也不是接班人的材料。老四广陵厉王刘胥如果只是如此而已,那也能潇洒一生,打不了不理政事,每天潇洒快活也挺好。

但是广陵厉王刘胥想不开,昭帝即位后,他不乐意了,每天诅咒刘弗陵。等刘弗陵英年早逝之后,他更来劲儿了,每天诅咒新登基的宣帝,最后事情败露,自杀身亡了。

昌邑哀王刘髆,是汉武帝第五子,这小子更厉害,直接密谋造反,但是他的本事不行,事情很快败露,他也失去了争夺帝位的资格。

汉武帝的选择

汉武帝最终选择了8岁的刘弗陵作为继承者,也是没有办法,也是对刘弗陵很喜爱,毕竟他的这几个儿子没一个成器的,反而这刘弗陵确实是一个人才。

在汉武帝归天之后,刘弗陵继承了皇位,事实证明汉武帝刘彻没有选错人,这位刘弗陵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在位了十三年,让人惋惜!



野史日记


首先,请允许我纠正一个错误,尽管有说刘弗陵出生前在娘肚子里呆了十四个月(有可能是他母亲故意制造的谣言)。但,没有任何资料说明刘弗陵不是武帝的亲生儿子啊!

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他执政期间,加强了西汉中央集权,倡导并推行独尊儒术,进行了币制改革,而且敢为人先首开丝路,还征伐四方,开疆拓土,为大汉建立了赫赫威名,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


但这位文武全才的皇帝,相对中国古代其它封建帝王来说子嗣较少,一生只有六个儿子:

1.长子刘据,为卫子夫皇后所生,是嫡长子。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自己姑妈的女儿陈阿娇,这个陈阿娇是金屋藏娇的女主角,她没有为武帝生下一儿半女。卫子夫以歌女的身份被带进宫后,在武帝28岁时给他生下 了皇子刘据。武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即立刘据为太子。后来,由于奸佞江充等人蛊惑武帝,刘据死于巫盅之祸。

2.齐怀王刘闳早夭。

3.燕王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子,他与广陵厉王刘胥是一母同胞,母亲是李姬。征和二年(前91年),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起兵失败后自杀。刘旦获悉,以为自己年岁居长,便开始觊觎太子之位。在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病重期间,刘旦要求进京宿卫,武帝洞察其急于谋取储位的心理,削去了他三个县的封地。立储君自然没戏了。

4.第四子是广陵王刘胥,刘胥不能严以律己,生活奢侈腐化,喜好游乐,不尊法度。也不被武帝看好。

5.第五子昌邑王刘髆,他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所生。他的舅舅是征伐过大宛、威震西域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太子刘据死后,李广利与儿女亲家、身为丞相的刘屈氂趁武帝年迈多病,密谋造反,企图立刘髆为太子。事泄后,李广利想建立战功赎罪,兵败后投降了匈奴,刘屈氂被腰斩,第二年,刘髆撒手人寰。


6.汉武帝最小的儿子是汉昭帝刘弗陵,他出生时,汉武帝已62了,他母亲是钩戈夫人。

这钩戈夫人颇有来历,武帝在巡狩途中,路过河间国(今属河北)时,听“望气者”说此地有奇女,汉武帝便下诏寻找。

不久,随行官员便找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这个女子天生双手握成拳状,一直不能伸开。汉武帝伸出双手将这女子的手指轻轻一掰,便分开了,而在她手掌心里还有一只小玉钩。武帝将其带回皇宫,自此她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这个女子就是拳夫人赵氏。

赵氏后来晋升为婕妤,她居住的甘泉宫被命名为钩弋宫,所以也称钩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为汉武帝生下了刘弗陵。据说,这个刘弗陵和上古中传说的尧帝一样都在娘肚子里呆了十四月才生出来,于是人们称刘弗陵所生之门为尧母门。

汉武帝晚年,他早先最得意的儿子刘据死了,刘旦轻狂无知,刘胥不尊法度,刘髆有一位猪一样的舅舅破坏了自己的前程,刘闳又早夭,立刘弗陵为太子有迫不得已的成份,但他妈离奇的来历与他被怀胎十四有的传说(有可能是钩弋夫人编造的)也取了一定的作用。

弥留之际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此时刘弗陵才八岁。为防止外戚干政,武帝赐死了钩弋夫人,同时令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为辅政大臣。

刘弗陵执政期间,沿袭汉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修养休息,加强了北方戍防。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西汉王朝衰退的趋势,使“百姓充实,四夷宾服”,从而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


希望星晨58298869


大家普遍认为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大都是由于史书记载: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妊生十四月而生……

上面这段违背常理的记载,使人就觉得是个笑话,哪有怀孕十四个月生孩子的,故而都认为汉武帝被戴了绿帽子,刘弗陵非汉武帝亲生之子。这可能吗?汉武大帝,谁敢给他戴绿帽?!

然而我们若仔细分析,便可推出这"妊生十四月而生"的几种可能性。

1.医学上有一种"假孕",又称"假性怀孕",古时医学不发达,无法解释这一生理现象,假孕的症状和真孕的状态一样,月经停止,恶心呕吐,甚至还可感觉胎动,其实这有身体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大家如果感兴趣可查阅这方面的知识。远古的尧传说也是怀孕十四个月所生,如果不是存心造假,应该都是这种原因,这里的钩弋夫人(即刘弗陵的生母)可能就是先出现"假孕"状态,而后又真的怀孕了,前后加起来正好十四个月。

2.要么就是钩弋夫人存心说谎,因为她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有心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便效仿上古尧的出生假说怀孕十四个月。

以上就是分析刘弗陵是怀孕十四个月后所生,从史中可看出汉武帝是非常宠爱且看好他的。

古时都以长子为太子,而尊尚儒家的汉武帝为何偏立幺儿刘弗陵为太子呢?我们一一分析。

长子刘据,也就是最先的太子,受宫中"巫盅之祸"牵连,而被逼自杀冤死。

次子刘闳,命短,十八岁就病死了。

三子刘旦,这位王子只是太过着急,沉不住气,两个哥哥一死,他马上奏请父皇,要求进住帝都,美其名曰:保护父皇。古时的太子都是在京城居住,并任京城最高地方长官,而刘旦这一迫不急待的举动,引来汉武帝震怒,这点小把戏岂能过汉武大帝的关口,于是被训斥且削三县的封地,在一边凉快了,后来汉武驾崩,刘弗陵即位后,他打着刘弗陵不是皇室嫡出的口号造反,最终兵败自杀。

四子刘胥,这个王子荒淫奢侈,不务正业,名声狼藉,根本不在接班人之列。不过这位得以善终,活了七十岁。这世上事谁又能辩得明呢?

五子刘髆,也是犯了心急的病,本身他的舅舅李广利投降匈奴,就是一大污点,但他却和左丞相刘屈氂勾结,妄图加害汉武帝最宠爱的幼子刘弗陵,结果也被凉在一边。后来死得也比较早。

所以六子刘弗陵年幼聪明,史书记载很有汉武帝的风格,且挟着十四个月才出生的先贤尧的不凡,自然皇位落在他的头上了。

钩弋夫人似乎如愿以尝,儿子终于成为未来国君,然而,现实残酷得令人窒息,为了防止吕后专权的先例再现,防止母强儿弱,被女人再度执政的现象发生,汉武帝赐死了钩弋夫人。

帝国之门历来残酷血腥,生于帝国的王子们,其实总在地狱之门徘徊,一不小心,灰飞烟灭。


可荣188


公元前87年,年仅八岁的刘弗陵被立为太子,旋即在汉武帝去世后即位。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之前发生了一件事,即他的生母钩弋夫人被杀了,汉武帝为了不再出现吕后干政的局面,来了一个杀母立子。这本来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但有人据此认为刘弗陵并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再加上刘弗陵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多岁了),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汉武帝并不糊涂,他怎么可能会让非亲生子成为太子,他甚至都不会允许非亲生子成为他的儿子,留在他的身边,又怎么可能把江山留给别人的儿子,他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时候,又不是没有别的儿子了,皇家血统不容玷污,汉武帝这样的帝王是不会容许那样的事情发生的,再说,刘弗陵虽然是汉武帝在六十岁之后才有的儿子,但是古代的帝王,六十岁之后还有孩子出生的不惟有汉武帝,向李渊、朱元璋等,都能做到,这也算正常。

汉武帝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嫡长子就是我们熟悉的戾太子刘据,其实我们看汉武帝时期的情况,刘据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也是未来皇帝的最合适人选,他是嫡长子,又有才干,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偏偏汉武帝觉得刘据背后的卫氏家族会成为一支强大的外戚力量,所以才有了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牵连人数如此之多的巫蛊之祸。

刘据自杀了,卫子夫自杀了,卫氏家族基本算是没了,但是汉武帝也失去了合适的太子人选。他的次子刘闳不到二十岁就早亡,第三子刘旦和第四子刘髆因为觊觎太子而被汉武帝放弃,第五子刘胥又是一个靠拳头说话的不着调儿子,所以汉武帝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最幼子刘弗陵身上。

但是刘弗陵毕竟年龄太小,当初刘据自杀的时候,刘弗陵不过才是个四岁的幼童,这让汉武帝很为难,选来选去还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选择了刘弗陵,但是,汉武帝还是怕后戚干政,说不定在他死后,钩弋夫人会和吕后一样摄政,这是汉武帝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在立这个幼子为太子之前,汉武帝决定杀了钩弋夫人,你好,在政治和权力面前,再美的美人,再亲近的枕边人,都能够放弃。

说起来,汉武帝的女人们,结局还真就都不怎么样,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氏,也就是馆陶公主的女儿,汉武帝其实认真算起来就是靠妻子上位的人,但是这个陈氏在成为皇后后并没有为汉武帝生下孩子,后来又因为巫蛊直接被废了。而第二任皇后就是卫子夫,卫子夫从一名歌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的确励志,为汉武帝生下了三女一子,但后来在巫蛊之祸中自杀。

而李夫人生下皇五子后病逝,王夫人生下皇二子,后来也早早的去世了,然后还有这个钩弋夫人,生下汉武帝最宠爱的儿子刘弗陵,同时也因为这个儿子要被立为太子,所以钩弋夫人只能离开人世。

钩弋夫人当时所犯的错实在是小之又小,但对于诚心想让她死的汉武帝来说,已经足够了。钩弋夫人死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前87年的三月份,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两天后,汉武帝去世,然后刘弗陵继位。在刘弗陵成为太子之前,汉武帝早已经为他选择好了辅政大臣。他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的图,并下遗诏让霍光辅政,于霍光一起的还有三个人。

周公和周成王的事迹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资料。这里还是继续说汉武帝和刘弗陵,汉武帝自认为做了最妥当的安排,但是他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刘弗陵会英年早逝。

孩童时期的刘弗陵身体健康、聪明活泼,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儿子,但长大后的刘弗陵身体却不怎么样,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刘弗陵去世了,而这个时候的刘弗陵还没有子嗣,于是霍光等人只能从汉武帝别的儿子的后代中选择继承人。

刘髆的儿子被扶立为皇帝,但是这位被幸运女神砸中脑袋的刘贺并没有在皇帝位子上坐多久,实际上他只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赶了下来,然后刘据的孙子刘病已被霍光选中,这就是未来的汉宣帝。

世事难料,汉武帝怎么也没有想到,兜兜转转,皇位还是回到了刘据这一支。如果他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或许在巫蛊之祸中还是不会手软,毕竟皇权历来都是用鲜血浇筑成的,汉武帝既舍不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又不肯让自己百年之后的皇权被外戚势力削弱,所以他的选择不会改变,毕竟,对于刘弗陵这样的一个孩童,汉武帝也是到了去世前两天才让他做了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