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各大高校抢着外国留学生,一个高校留学生多少对高校有什么影响吗?

祥哥遛记


题目中的“外国留学生”的正式名称是“来华留学生”。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政策和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初创期(1949年—1956年)、改革探索期(1957年—1965年)、停滞期(1966年—1976年)、复苏发展期(1977年—1992年)和规范发展期(1993年—至今);生源国从单一走向多元;教育层次从学历教育发展为学历教育+普通进修(非学历教育)。

一、来华留学生政策服从国家战略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大背景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我国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对知华、专业合格的各国高素质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来华留学生(尤其是高素质留人才)既具备熟悉本国情况的优势,又具备政治、法律、文化等多方面优势,在有些场合和环境下发挥的作用是我国自己的人才所不可替代的。另外,来华留学生发挥着文化交流和友谊使者的传统作用,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通过招收不同生源国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了大批“知华”“友华”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对华认知的壁垒,让更多的人进一步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纠正了对中国的误读和曲解,回击了对中国的丑化和妖魔化,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知名度和吸引力。

尤其是倡导“一带一路”以来,我们既要让企业和资本“走出去”,也要让国外(潜在)人才“走进来”,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势及大局,从而达到“美其美携手发展,美人之美共赢发展”。而来华留学生政策正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倡议,促进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招收和培养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来华留学生正是贯彻这一政策的具体举措,同时,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来华留学生数量是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

在对高校的评估审核中,“教育国际化”是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教育国际化的评估指标通常有 5 个一级指标、16 个二级指标、40 个三级指标,而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即“学生构成国际化”)是最直观最关键的一级指标。

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为高校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随后制定的配套文件《留学中国计划》中,要求到2020年将来华留学人员提升至50万人。在贯彻落实中,因为显形的“数量”指标比隐形的“质量”指标更容易达到,也更容易成为“政绩”,逐步形成了“规模优先”的趋势,在“扩大规模”和“保证质量”中,前者成为优先发展的指标。另外,招生来华留学生可以“置换”输送本校学生出国学习的“指标”,这是各大高校“争抢”来华留学生的原因之一。

其次,留学生的数量也影响学校在大学排行榜的国内和国际排名。如目前比较权威和知名的US News、泰晤士、QS排行榜,积分依据的数据数据包括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声誉评价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转化成数值,并赋予一定权重,由此计算出大学的分值和名次。其中“国际学生比例”的赋分比重毕竟高,一般在2.5%-5%左右,这个数值与留学生数量有关,与生源质量无关。

三、我国高校教育现状决定了必须“主动出击”

纵向对比,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但是横向对比,我国高校的整体教育水平与国际强校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既缺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又缺少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无法进入国际学术核心。

这种现状也意味着不能坐等留学生前来报名,也不能像欧美强校一样提升报名和录取标准。因此需要根据招生形式适度降低“门槛”,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待遇。具体到各高校,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标准。如在入学标准上,除了获得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的学生有统一的入学标准以外,其他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入学标准均由学校自行决定,学习考核指标和毕业标准由各高校自行拟定。为了争取生源,所谓的“不同标准”也大多是降低标准而已,这就形成了“争抢”的趋

势。

而相比正常入学的本国学生来说,尤其是山东、江苏、河南等高考大省的学子来说,来华留学生享受着入学“超国民待遇”,而且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待遇和考试标准也得到大幅度的政策倾斜。因此,来华留学生的政策也逐步受到质疑和非议,有人质疑“国人十年寒窗,不如洋人一纸国籍?”尤其山东大学“学伴事件”舆情爆发后,几乎所有招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都被指出存在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有三个,一是“超国民待遇”,二是“重数量,轻质量”,三是“宽进宽出”。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教育界对留学生制度的重新审视,也促成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制定和实施,从“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在升级培养理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评估体系、强化数据管理等方面实行“供给侧改革”,这也意味着争抢”留学生的情况虽然可能还会短暂存在,但是最终来华留学生的管理逐步进入法治、规范和内涵发展的轨道。


Hello翻译官


虚名而已 来我国留学的除非清华北大 其他大学的留学生基本就是学渣 回他们本国后也无什么太大作为 基本上就是出钱出力出女人不讨好 人家本身来的目的也是混日子 当免费旅游


名扬肆虐


咱们的大学 这么作践自己 自己人挤破头 外国人来了还发钱 还配女生陪读 连清华北大都免试 我要是外国人我都看不起这样的大学 丢人啊 臊的慌


甲丨乙丨丙丨丁


招留学生的数量有一个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重点高校国际影响评价!量化的说明一个大学的国际影响力!所以,优秀的大学自然有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希望跨入第一梯队的大学理所当然的十分看重留学生数量!它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一样,倍受大学的垂青!在初始阶段,大学在推进这一过程中,多数是赔本赚吆喝,那也干!实际上,大学的国际声誉取决于它的办学历史和科研水平,也就是辐射能力,你是久负盛名的国际一流大学,自自然然有很多留学生到你那留学!当然,专门和语言类大学稍有例外。


用户4371874437019


留学生对高校有没有什么影响我不知道,但作为曾经在政府工作的人来说,各个高校确实是抢着要留学生,我来说一个我看到的一个现象吧。


当时我知道的一所学校(985、211名列,就不点名了),为了增加自己的学校知名度,给还没有入学的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每年会举办夏令营冬令营这样的活动,欢迎其他学校的学生过来参加。


来参加的学生主要分为两个阵营,其中一个阵营就是全国一流名校的学生过来参观,这些学生过来参观都是免费的,包括呃,住宿费都是免费的,他们每天的伙食预算是40块钱一天。


其次。还有一个阵营便是邀请留学生过来参观,然后留学生过来参观,差别真的太大了,光是伙食费的预算,一天都是200块钱,整整是我国一流名校高校学生的5倍。所以以前我就特别喜欢陪留学生到处参观,因为可以跟他们是一样的伙食享受一样的待遇,想吃火锅吃火锅想吃烤肉,吃烤肉,完全不用担心经费的问题,只需要担心怎么把经费用完就行了,有时候确实非常古老,因为经费实在太多了,慢慢就用不完,只能买各种各样的礼物赠送给这些留学生,而高校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的经费很少,每天还要绞尽脑汁去想哪里,既可以容纳这么多人吃饭又可以比较便宜,想来想去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带他们去吃特色的美食,只能带他们去吃食堂了。


从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确实高校对留学生的需求是更大的或者是更稀罕的。至于留学生会有什么影响?我想可能在对外看来这个学校更加国际化,更加有面子吧。


之了老师讲会计


我们学校,把三个蹲坑厕所改造成有一个坐便器的厕所。

关键是,这个厕所加了锁,不给国人用。说是给外国人专用的。哈哈,果然是外国的屁股更值钱。

最后,我再透露一个小秘密。这个厕所用密码锁才能打开。不过,扫厕所的师傅,从来不用密码开门打扫。他就把厕所灯关掉了,一个密码锁就没电了,直接就打开了。笑死我了。。。。。。。。


guocax


本科四年,8人一间宿舍,有些室友打游戏很吵(人多难免),导致很长时间睡不好,差点抑郁。而听说留学生公寓(主要是东南亚学生)两人间,空调洗衣机什么的样样服务周到,当时那个心酸,唉。有种自己不是妈生的,是抱养的感觉,不然怎么会不疼自己的孩子呢。如果硬要拿住宿费说事的话,留学生不也住的差不多免费?


卢沛公


争抢留学生以徒虚名?自己不自信也就算了,还要培养学生的不自信,崇洋媚外?最后扩展到这些学生回国,对我们的华裔高人一等?将来在国家层面上和我们博弈,也会想高咱一等,占我们的便宜。中国企业家凭自己的汗水努力,在世界上打下了国家的江湖地位,却在自己的国门内被部分不自信的领导思维意识让孩子们带着受影响的不自信的感觉与洋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真是本末倒置,真该撤换以免误国。


弱弱的平头百姓


我国在前些年曾经制定了一系列高校计划,就是要在一定期限内建立若干所世界一流等等的大学计划。这些计划制定的初衷是好的,就是要在我国多建设一些在世界排名靠前,有一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大学的世界排名有一项指标包含留学生的数量,国际知名大学受到全世界留学生的追捧,也不愁生源。但是,由于我国大学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欧美国家的大学,我国为数不多的留学生还是以亚洲和非洲等国的学生为主。现在我国政府也为非洲学生来华留学提供一定数量的名额和资金支持。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有很多的非洲学生在全国各个高校学习。总体来说,大多数非洲学生在中国还是遵守法律、热爱学习。但是,我们不否认有个别留学生素质低下,做出一些让国人不齿的行为。高校有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对于提供高校的知名度或许有些帮助,对于增加高校的财政补贴也会有一定的帮助。这是一个双赢的战略,名利双收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我想任何一个高校也不会放弃这么好机会。这就有了所有高校都在想方设法去为留学生服务好,争取更多的留学生来学校留学的现象。我们也不要一味地去骂高校,我们应该反思如何把好事做好,让制度不要出现漏洞。教育的急功近利伤害的是全社会的公平体系。高校教育的不一视同仁,伤害的是所有在校生的感情和对现状的误解。这绝对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右眼看左脑想


关于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去辩证地去看,在现实施留学生政策中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需要去进一步完善的一方面。

我们知道现行的留学生政策,已经实行了好多年。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各大学来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最初的单纯学习中文,到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大学之间的规模性的不断扩大,创一流,创国际性大学的召唤下,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的留学政策,已经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及国防建设,这就不仅仅涉及到学习中华文化,而且还牵扯到学习人文和科学知识的问题。但我们政策并没有在这个时候跟着及时改变。依然奉行着给外国留学生实行超国民待遇,以经济补贴以吸引大多数穷国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教育。

像山东大学这所著名大学对外国留学生的实行三陪政策,让民情愤怒就很明显的说明了这个问题。从山大的留学生收入与支出看,基本平衡,但支出的这部分钱是国家给的,有5000多万,用于现行的山大四千名留学生中。现在被大家诟病的是,这些外国留学生的绝大部份生源的质量并不怎么样,可因为我们也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民族自信方面还有不少问题存在,社会的阴暗面和境外强大的反天朝势力,加上西方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大陆的大篇幅的负面报道,很大层面上我们已经事实上被人妖魔了。这就是现实,不承认不行。这也决定了要正确看待留学生。毕竟想学有所成的占绝大部分。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两个害群之马。我们去发达国家学习的留学生们不也是一样吗?

这几年我们发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及其一带一路方针。其目的就是团结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通过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到华学习的方式。从中建立起未来的友谊纽带来。几十年前,米国政府和各基金会就是这样不断的赞助,北大清华等高精尖机构。从而在华获得了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并且成功培养出了唯数不少为米国利益身在大天朝人却为米国利益呐喊精英队伍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赔钱买吆喝,同样也是为了是从精神上,物质上去培养今后对大天朝继续保持友好的大多数国家的来华学习留学生们来,这也是一种有前途的财富的投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跟世界接轨,提倡国民待遇,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给这些留学生们以超国民待遇的享受。可以给他们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但在遵纪守法方面,这些留学生们应该和大天朝子民享受一样的待遇。而决不能让他们高高在上,这也是建设好民族自尊心的问题,政府对这一点特别要注意。同时这也是培养留学生后在今后学成回到各自国家后,养成一种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更好地服务于各自的国家。毕竟依法治国是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人类社会走向全面文明的根本体现。一个好的习惯养不成,并由此形成一个坏习惯,就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最终受害的还是这个国家和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