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里的“大智若愚”,与“俗不可耐”如何解释?

古董一尊


真正的大智若愚,其实,就是少言寡语,不撩能,不显摆,跟普通人一样,没什么特别。唯一独特的就是,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却能有独到的见解和作为,也就是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让人刮目相看。而俗不可耐意思是指庸俗的让人不能忍受,俗:庸俗;耐:忍受。形容某事物或人很庸俗粗俗,趣味低下,没有内涵,多用于评价事物,含贬义感情色彩,指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书法中大智若愚意指真正的书法家他是不会显摆的!他们通常惜字如金!而俗不可耐的书法家水平不行还时不时在众人面前臭显摆,以显示其高超的书写技艺!但俗不知自己水平确十分拙劣!实让人忍受不了!



山里人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书法里头的大智若愚,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拙”的风格;而俗不可耐,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馆阁体”的书体。

大智若愚者并非真的愚蠢,而是其拥有大智慧,表外的是一种愚者的形象。

拿书法来跟他做比较,就像你已经精通了笔法以及对各种书体风格了然于胸,然后结合自身的性情与审美,而所书写出来的字形表现了一种拙朴的形态。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弘一法师的作品来。

而俗不可耐,就是一种乍看亮眼,但不耐看,越看越觉得乏味,如同嚼蜡一般。

这种风格就是宋代所称的“院体”,明代所称的“台阁体”以及清代所称为“馆阁体”。本来像这一种书体,它们是先学习严真卿,再学习柳公权,再学习欧阳询,最后学习赵孟頫。这四大楷书大家的楷书融合,所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

问题是这一种新的书体,字若算子,千篇一律,墨色统一,毫无变化,乍看亮眼,久看乏味。越看越是觉得俗不可耐。

现代人对田楷的批评也是出于以上所讲的对馆阁体类似的观点。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不管是艺术还是人生都崇尚天人合一,没有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事物,因此书法的学习不单单要学好其本身的技巧,还需要对思想品德、精神境界方面要求有所提高。


书法有云


书法尽然还有“大智若愚”的销魂招数?孤陋寡闻的我实在是不知道还有如此高深的书法“秘密”。

书法中的“大巧若拙”本人不但知道一二,而且还会装逼玩耍,把好好的《金文》写的更为破旧,看上去更有铜锈斑驳效果的“金石味”。明明可以写的干干净净,却偏偏故意搞得像个“出土文物‘’。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拙”是建立在“大巧”之上的产物,而没有“大巧”本领的“拙”,就意味着“呆傻”了……

“俗不可耐”就不仅仅指书法本身了,这其中还包涵了书写内容。本人恰恰是个大俗人,时不时的还会干这种“俗不可耐”的事情取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