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从什么时候开始改称“皇上”,不再叫“陛下”?

日系车达人


中国皇帝从清朝时候开始改称“皇上”,不再叫“陛下”。

在清朝以后大家都称皇帝为“皇上”,因此我们在看清朝电视剧和电影的时候经常看到有的大臣和皇帝称“皇上”在其他朝代一般都称皇帝为“陛下”。

其实“皇上”感觉没有“陛下”那么正式,从秦始皇始,秦始皇又称始皇帝。天下一统之后,三皇、五帝的皇、帝称谓秦始皇表示已经看不上了,于是首称皇帝,意思是千古一帝。从那时起,皇帝自称朕,而臣子称皇上为”陛下”。

为啥叫“陛下”呢,有两个意思,第一:“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第二:陛下”原来也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也就是说当臣子向皇帝进言时,或者和皇帝说话的时候不能直呼天子,要想和皇帝说话你得和他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然后告诉他想和皇帝说话,然后给转达,才可以和皇帝交流。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陛下”还有层意思,就是表示不敢抬头,只能看到皇上脚下的台阶表示尊重。

“皇上”的称呼应该是最常见的了,在清朝出现,只是没那么正式罢了,当时满清入关以后,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皇上脚下的台阶的意思,还认为“陛下”没气势,觉得加个“皇”字显得气势点,因此改称“皇上”。

当然之所以清朝改称为“皇上”,还有一层含义,就是“皇上”的意思有天地万物之主,至高无上的意思,因为在清朝时期,皇帝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皇帝可以直接越过中央政府插手地方上的管理。可以说是真正到达了“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个“上”就是指皇上。

虽然皇帝从清朝时期开始改称“皇上”,不再叫“陛下”可我认为“皇上”称呼没有“陛下”威风,“陛下”更有气场和内涵,你们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小聪历史客栈


中国的皇帝,从秦始皇开始,就称为“陛下”,那么,为何要称呼为“陛下”呢?

其一,“陛下”的“陛”指皇宫大殿的玉阶。

其二,“陛下”原来也指的是站在台阶下伺候的太监或者下人。如果臣子想要向皇帝进言,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假借太监之口转达。久而久之,“陛下”一词就成了与帝王面对面时的敬语。表示下属不敢抬头仰视,只能看到皇上脚下的玉阶。

直到满人入关,建立清王朝后,才开始改称为“皇上”,不再叫“陛下”了。之所以改称为“皇上”,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他是拥有天地万物的共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因为在清朝时期,封建皇帝的专制统治到达了巅峰,天下诸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这个“上”就是专指皇上了,也有无上的意思。

但是,满清朝时并没有完全废止“陛下”的称呼,而只是更多称呼“皇上”罢了。

个人感觉,“皇上”好像更像一个口语的称呼,一点儿都不正式,也不威严。





文史不假


“皇帝”一词源于秦王嬴政,御宇内,扫六合,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嬴政自诩“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皇帝”就由此而来,成为天下最高同治者的称号。

“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

至于“陛下”一词不再兴起而改为“皇上”,应该是满清王朝建立以后的事情。

毕竟满族和汉族的文化存在差异,如果清朝要想长久立足下来就必须要和汉文化融合。但融合的过程自然会有的东西保留,有的东西删除。

因而“皇帝”依旧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不过大臣对皇帝的称呼却发生了改变。与皇帝对话时都大臣常常说:“皇上啊!皇上啊!皇上啊!”意思是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

在历史悠悠的长河之中,很多东西多在改变,因此这就是学习和回顾历史的价值。

作者:安夏丨history。关注不迷路哟!


安夏丨history


谈及皇帝的称呼,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皇上”,在前几年的影视剧,不论什么朝代,只要是古代,对皇帝都统一称呼“皇上”,其实“皇上”这个称呼出现得有点晚,远不如“陛下”要早。

众所周知“皇帝”这个称呼是秦王政创立的,统一六国的秦王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同时建立了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制度的一大核心,就是“皇权至上”。

为了表彰自己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秦王政结合“三皇五帝”的称呼,创立了“皇帝”的称呼,他是第一个皇帝,即始皇帝!

“皇帝”这个称呼是有讲究的,皇为上天,有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上古有三皇;帝为大地,生物之主,“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上古有五帝。皇为上,帝为下,始皇帝合二为一,意指天地是万物之主,而皇帝则是天子。

创立了新称呼,始皇帝顺便也改了其他规矩,比如皇帝自称朕,不过始皇帝没改别人对他的称呼,仍然是陛下。

“陛下”中的 “陛”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战国策·燕策》载:”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讲的就是荆轲刺秦时,秦舞阳拿着地图匣走到秦宫台阶下,而秦王的护卫和近臣也在台阶下。

君主威严,群臣进谏时不敢直接称呼君主,就说一声”陛下“,请台阶下的近臣代为转告,久而久之,陛下就成了对君主的称呼。

另外还有一个称呼跟“陛下”几乎同时,那就是“上”,“上”也有表示君主的意思,《吕氏春秋·察今》载:“上胡不法先王之法。”“上”是国君的意思,因为这时候还没有皇帝。

到后来有皇帝了,“上”就成了皇帝的称呼,从秦朝至清朝,“上”的身影跟“帝”差不多密集。

而“上”逐渐变成“皇上”是在明清时期的事情,在明朝时,“皇上”成为一个非正式的称呼,用以在私下称呼皇帝,当面仍然称呼“陛下”。

满清入关后,“皇上”逆袭“陛下”,成了皇帝的主要称呼。


平沙趣说历史


一,先要搞懂,何为陛下?

“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蔡邕《独断》

当臣子与皇帝交谈时不敢直呼天子,须先把话传给台阶下的内侍,再由内侍告诉皇帝。

故称天子为陛下,意思是卑微的臣子向高贵的皇帝进言!


二,陛下是一种称呼,皇上是官方头衔。

简而言之,臣子当面向天子陈述时称陛下、圣上、万岁皆行。

而文字表述时,称皇上或皇帝。

再举个例子,比如

某公司的负责人,见面了肯定不会称其为某CEO,一般都是以某总敬称。

三,天子名称的来源。

周立天子;汉称陛下;唐始有万岁,五代十国至两宋,都称其为官家;明清才有皇上一称。



喜欢小编的话记得加关注哦!😜有什么疑惑或不解的问题发私信哈!😊


小小历史学


乍一想,秦始皇几乎脱口而出。

只不过稍加思索,事情并不是酱婶儿的。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但是,他自称为朕,而不是皇上。

在五代十国,南北两宋时期,也只是尊称为陛下。

皇上这个词语,明显的口头化、随意化了些。

在明清时期,皇上这两个字才真正意义上运用开来。

所以,当看大秦帝国或古装剧时,某些扮演天子的人张口闭口就是皇上,是极不严谨的。

【新人不容易,尤其是历史频道的新人,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小生在此谢过。每天持续更新头条问答,不负大家所望。】


虾仁儿谈历史


没这回事,一直都是陛下,雍正时期,翰林院庶吉士的徐骏在奏折里把“陛下”的“陛”写成了"狴”,证明那时雍正还是认可“陛下”的,所以即使有这回事也是雍正之后的皇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