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疫情發生後的疾控中心,檢測人員“連軸轉”


探訪疫情發生後的疾控中心,檢測人員“連軸轉”

新型冠狀病毒是怎樣被檢測出來的?疑似病例樣本怎麼被送到市疾控中心的?發現確診患者之後怎麼辦?為了解開這些疑惑,2月7日,記者來到抗疫一線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地探訪。

  自1月26日我市全面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整座城市開始變得安靜,而市疾控中心的大樓裡,卻一直緊張和忙碌。

  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微檢測實驗室是我市唯一具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實驗室,全市各縣(市、區)和定州市、雄安新區所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例標本,都會送到這裡進行檢測。從1月20日開始,實驗室已經連續運轉了近20天,一支12人組成的檢驗隊伍以實驗室為戰場,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尋找病毒蹤跡,保衛全市人民的安全。

實驗室24小時無休,檢測員工作“連軸轉”

  “實驗室每天進行兩次檢測,分別是凌晨1點和中午1點開始,病毒檢測主要有核酸提取、體系配製、核酸擴增三個主要步驟,之後再通過分析數據判定結果,過程細緻繁瑣,檢測時間也要根據樣本數量,大約需要6小時左右。”微生物檢驗科副科長李娟娟介紹說。80年出生的她是河北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疾控中心PCR檢測專家,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團隊的技術負責人。

  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原本分為病原微生物檢測和衛生檢測兩個組,為了應對此次疫情,疾控中心又抽調4名業務骨幹,共12名檢測員分成兩組,每組連續工作24小時,截至2月6日下午,市疾控中心已經檢測病毒樣本2000餘份,所有陽性標本經省疾控中心複檢,複核一致率達100%。

  市疾控中心11樓,是病原微生微檢測實驗室所在的樓層,記者看到一部專用電梯負責運送病毒樣本,門口有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對送來的病毒樣本接收登記。

  通過視頻監控,可以看到實驗室內3名身著防護服、護目鏡的檢測員,正在操作儀器檢測。面對最為可怕的傳染病毒,他們卻毫無畏懼,用自己最專業的手法仔細辨別,不放過一例可疑樣本。

全市疾控系統織密網,病毒樣本運輸全封閉

  病毒樣本怎樣轉運?病毒檢測後如何處理?

  據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毒株運輸包裝分類屬於A類(對應的聯合國編號為UN2814),包裝應符合國際民航《危險品航空安全運輸技術細則》的PI602分類包裝要求,各縣(市、區)疾控中心負責本區域內定點醫院的樣本收集,按照《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用專用的三層密封包裝箱,專人專車統一運送到市疾控中心。

  市疾控中心開闢了“樣品專用通道”,大樓西側車位全部騰空,並設置路引指示牌、單獨出入口,轉運電梯直通11樓檢驗室,接樣人員24小時值守,徹夜不休隨送隨收,樣品登記、樣品箱消毒後移送實驗室。

  在實驗室門口,記者看到了運送樣本的密封箱,透過實驗室們的玻璃,還能看到放置實驗廢棄物垃圾箱有專人負責清理。為保障實驗室生物安全,內外環境每日兩次消毒,同時對廢棄物進行消殺處理。

  除了檢測人員,市疾控還有20餘人的專業隊伍負責實驗室消毒、收集樣本,信息溝通和試劑採購等,保障抗擊疫情工作嚴密有序。

流行病學調查,阻斷病毒傳染路徑

  病例樣本一旦檢測出陽性,疑似患者的樣本將送到省疾控中心進行復查,在此期間,流行病學調查也同時開展。

  在市疾控中心2樓,應急辦和傳染病防治科,集結了全中心所有應急隊員聯合辦公,工作人員正在電腦旁,對我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動態進行分析、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彙總、網絡直報和溯源信息篩查。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崔立周介紹,流行病學調查是疫情處置的首要環節,需要調查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對疑似感染者開展面對面地流行病學調查,目的是確定患者的行動軌跡,判斷密切接觸者,儘早把潛在傳染源隔離,防止疫情進一步發展。目前,市疾控中心打破原有科室界限,全員動員,成立了7個調查組,與各縣區疾控協調聯動,全面開展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調查排查工作。截至發稿時間,市疾控累計應急流調處置31起,出動142人次,各縣(市、區)550次,出動人員1321人次。

  1月23日凌晨,市第一中心醫院上報1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市疾控中心實驗室連夜檢測,凌晨反饋檢測結果為陽性。調查員國紅娟第一個接到通知到崗,和同事們趕往醫院開展調查。

  國紅娟等人穿戴好全套防護裝備,與病人面對面詢問,摸清病人一個月出行史、接觸史,不疏漏任何環節,完成了我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流行學調查報告,應對疫情阻擊戰的流調戰役自此拉開序幕。

舍家在崗,關鍵時刻顯擔當

  這個春節,註定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難以忘記的。

  從去年臘月廿六到今天,他們全員在崗在位,一天都沒有休息過,放棄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

  蘇明,50歲,微生物檢驗科副科長,經歷過“非典”、H7N9、手足口等疫情處置的檢驗任務,我市第一例確診病例檢驗檢測就是由蘇明、金朝、張亮檢驗小組確認完成。

  鄭麗偉,40歲,實驗室技術骨幹,有一天她從中午1時穿上防護服連續檢測到晚上10時,長達9個多小時的工作讓她幾近虛脫。

  樊江平,孩子三歲,丈夫在一中心醫院ICU工作,夫妻倆已定好回江蘇老家的機票。疫情就是命令,夫妻倆毅然退掉機票,把孩子送到婆婆家,雙雙進入防控疫情一線。

  金朝,30歲,黨員。從過年前到現在的十幾天裡,和自己的孩子見面不過幾分鐘,在媽媽面前她是“狠心”的女兒,在女兒面前她是“狠心”的媽媽。

  史倩,28歲,是檢驗組年齡最小的一位。她原本打算一家海南過節,接到任務後,馬上退票。“一切行動聽指揮”,這位90後女生2月4日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譜寫著青春的華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