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呢?

紫薇花69503090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个俗语可谓是老少皆知。它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形容人不知好歹。

那么这句俗语的故事是怎样的,真得是一只狗咬了吕洞宾这样的事吗?它到底有什么典故?别急,有书君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其实这个典故是发生在荀香和吕洞宾之间的故事。

传说中吕洞宾是八仙之一,在他还没有成为神仙的时候,吕洞宾是一个财主家的孩子,所以吕洞宾的家里很有钱。当时他有一个好朋友叫荀香,他们俩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但是荀香家里很穷,生活的很苦。

天有不测风云,荀香在十几岁的时候,父母便都去世了。荀香一下子成了孤儿,没有人管了。这个时候吕洞宾说,“你干脆来我家里住吧,我家供你吃喝供你念书。“荀香确实也没有地方去,也就住到了吕洞宾家。

荀香天资聪明,书读的真不错,眼看就要举办科考了,吕洞宾也觉得荀香一定能考上状元。

但在这个时候,荀香有一个远方亲戚来找荀香,说荀香也老大不小了,该成家了。他给荀香介绍了一门亲事,让荀香马上成亲。

这个吕洞宾一听非常不赞成,他认为荀香这个时候应该是用功读书的时候,而不应该被任何事分心。

但是荀香不这么想,他正青春年少,听说对方也很知书达理,长得也漂亮,就觉得不错,于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吕洞宾见阻扰不了荀香,也没有办法。但是他在荀香成亲在那天,用剑抵着自己的脖子说,你结婚的彩礼是我出的,你的婚礼是我给办的,可以说你的媳妇是我给娶的,所以我要求先陪你的媳妇三夜。在这几天,你先去西厢房去读书学习去。如果不这么做,我就抹脖子了啊。

荀香看到吕洞宾提出这么无理的要求真是很气愤。但是他是自己唯一的好朋友,而且又资助了自己这么多年,所以一咬牙就同意了。

到了晚上,新娘子满心欢喜的等待荀香来掀红盖头,但没想到这个“荀香”在旁屋读了一晚上书,而新娘只能一个人委屈巴巴地和衣而睡。

等新娘醒了,这个“荀香“早就走了。而且一连三天都是这样。

三天过后,荀香回到屋里见到了自己的新娘,可新娘却一脸的哀愁。她把这几天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荀香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吕洞宾并没有进屋碰自己的妻子,而是在旁屋看了一晚上书。

吕洞宾不让自己这三日与妻子在一起,是为了他的前程着想,怕他因为女色而耽误了学习。

知道了吕洞宾的苦衷后,荀香更加努力的读书了。几年后,荀香最终考取了状元,与吕洞宾挥泪作别去上任了。而后来吕洞宾家里竟然发生了火灾,家中的财产可以说烧的几乎就没有什么了。

他的一家老小也只能搭一间茅草屋居住了,这个时候吕洞宾想起了荀香,于是他就千辛万苦地跑到荀香家,去求助荀香。

在吕洞宾说明了来意后,荀香倒也没有说什么 ,他只是好吃好喝地招待吕洞宾。吕洞宾在荀香家呆了一个月,见荀香丝毫没有救助之意,觉得他特别忘恩负义,一气之下就走了。

等到吕洞宾回到家后,远远地他看见自己的家盖了新房,但是他家的大门却贴着白纸。这是怎么回事呢?吕洞宾赶紧进门去看究竟,结果他看见他的妻子正在一个棺材跟前痛哭。

吕洞宾赶忙问妻子怎么了,妻子见到他吓了一跳,知道原因后才告诉了吕洞宾实情。原来在吕洞宾走后没多久,就有人过来给他们盖房子。

后来前两天,又有送来了棺材,说是吕洞宾在荀香家生病去世了。

吕洞宾一听当时就生气了,这荀香玩的是什么把戏,竟然敢戏弄我的家人。他生气地找来斧子,把棺材给劈开了。劈开之后,只见棺材里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放着一封信。

这封信中写道:“我荀香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房子和金银都是给你的。当年你让我妻子独守空房三日,今天我就让你的妻子哭上三天。”原来这也是荀香给吕洞宾开了一个玩笑,也算是惩戒当年吕洞宾对自己新婚的做法。

这就是两个人的故事了,那怎么是狗咬吕洞宾呢?原来当时人们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但当时人们书写都是用墨,所以时间长了你传抄他传抄的,抹来抹去,有的字就不清楚了,荀香的荀少了一横,变成了“苟”。

而香呢也因为传抄少了一横,变成了“杳”。就这样“荀香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变成了“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谐音”狗咬“,所以后来时间一长,人们就都口语传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原来这句话原来的意思,并不是狗咬吕洞宾,而是苟杳吕洞宾,只是苟杳与狗咬二字谐音导致的。

到了现代人们则常挂在口头上将它当作了骂人的话,去讥讽那些不知好歹,反而恩将仇报的人。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的确在现代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比如遇见发生口角的,有些人就会出于好心去劝阻。

但是有些当事人就不领这个情,反而连带把好心劝阻的人也给骂了。还有打架的,有时候激动的把劝架的也打了,这不是狗咬吕洞宾是什么。

其实人在低落或是情绪激动的时候,的确很难控制自己。但是不管怎样,有人帮助了,就应该静下心来理一理思绪,好好听别人的劝解。

这样事态才不会越演越烈,才能让每一个人都彻底冷静下来,去细想这件事的得失。要是发疯地沉浸在事件中,受伤的到最后只能是自己,而且弄的帮助自己的人也不愉快。

别人帮助自己了,不管结果如何,也要有感恩的心,因为这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

而对帮助自己的人不管不顾,反而恩将仇报反咬一口的,真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因为这个行为不仅伤害自己不说,也伤害了帮助自己的人。

这样以后,谁还会有好心在你落难的时候帮助你呢。

所以但愿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的事发生少一些。给自己多留点时间去思考,给提供帮助的人多一点礼貌和感恩,这样才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好模式。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典故出自清代神怪小说《八仙全传》,作者无垢道人,书中章节83回,目录:桃花山犬祟王小姐,夏口镇狗咬吕洞宾。故事描述吕洞宾修道途中,陪同高僧知圆和尚,前往夏口镇王员外家收伏妖精。妖精纠缠王员外的女儿,使得王小姐疯疯癫癫,神智不清,无奈之下,王员外请来知圆降妖。知圆和吕洞宾心里清楚,这个妖精来历不简单,是二郎神的哮天犬,趁主人不注意,溜下凡间祸害王小姐。临阵之前,知圆取出一幅画来,交给吕洞宾并叮嘱道:把画打开,待发现有狗冲进画中,立马卷起,让它化为灰烬。接着,知圆作法,开始降妖伏魔,妖狗招架不住,往门外逃窜,只见眼前有山有水,还有一片树林,好隐身,于是朝前扑去,一下落入画中,吕洞宾卷了一半,心想,既然知道是二郎神的宠物,不如放一马,也好日后有交待,意念之间,手一松,画展开了,随即一条恶犬从画中跳下,见有人挡在面前,猛地朝对方腿上咬一口,吕洞宾哎呀一声闪开,恶犬快如闪电,逃得无影无踪。根本没料到是吕洞宾救了自已,反而咬伤人家,于是,人们感叹道: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就是典故的由来,回答完毕,欢迎留言评论,谢谢大家。


湘土日记vlog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用来骂人不知好歹,典故有三。

其一。

灌口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祸害人间。当时吕洞宾刚开始出家修道,便奉钟离权之命,拿着一件名为“布画”的法宝去收服。哮天犬被收入法宝,吕洞宾担心它被困在里面会化成飞灰,于是心生慈悲,把哮天犬放了出来,缺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向吕洞宾的小腿咬了一口。

吕洞宾的混元八卦道袍虽不怕水火,不畏兵刃,却抵抗不了修炼成万劫不坏之体的哮天犬的牙齿,无意中经它突然咬了一口,大喊一声,痛得晕扑于地。

其二。

吕洞宾出家修道前是个读书人,由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中举,于是放弃读书,依靠祖辈留下来的家产过日子,到处会客访友,游山玩水,逍遥快活。

他有个同乡叫苟杳,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十分同情他,除和他结为金兰,把他请到家中居住读书之外,还帮他娶了媳妇。不过,吕洞宾想了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厚道的办法来劝诫苟杳莫要贪那鱼水之欢,勿忘刻苦读书——先要苟杳应允他,成亲之后,新娘要先陪他睡三宿。然后自己连续在新娘屋内的桌前灯下埋头读了三天书。三天后,自觉无脸见人的苟杳进屋见新娘子,才明白吕洞宾的良苦用心。终于,几年后,苟杳金榜题名并做了大官。

一晃八年过去,有一年夏天,吕家失火,所有家产化为灰烬。吕洞宾只好用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屋,带着妻小在里面艰难度日。于是,夫妻两人商量后,决定去找苟杳救济。吕洞宾历尽千辛万苦到了苟杳府上,说明来意,苟杳也表示对吕家大火非常同情,并把吕洞宾留在府上,热情地招待了他一个多月,只是一分钱都没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苟杳忘恩负义,一气之下就回家去了。

没想到,回到家中,才发现苟杳也给他开了个大玩笑——先派人去帮他盖好房子,然后抬进一口里面装满金银珠宝的棺材,跟他妻子说吕洞宾在苟家病死了,尸体在棺材里面。妻子信以为真,就披麻戴孝,对着棺材嚎啕大哭。

棺材里面还有一封信,写着“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本已羞恼成怒的吕洞宾看完信后,方如梦初醒。

这个典故的俗话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后被误传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其三。

吕洞宾成仙后,有一次经过河边,看到一名男子淹死在河里。他就把死尸捞上来,顺便杀了路边的一只狗,把它的心脏挖出来救活了那男子。怎知男子不领情,对着吕洞宾破口大骂:“我本想死,为何要救我!”

随后,吕洞宾又用泥土捏了个心脏,把狗的心脏补上,让狗活了过来。没想到,狗活过来后却追着他咬。

第一个典故,吕洞宾好心却害了自己,哮天犬不知好歹;第二个典故,苟杳和吕洞宾都曾因一时误会而不知好歹;第三个典故,吕洞宾好心做坏事,救了不该救的人,杀了不该杀的狗,所以他被男子痛骂、被复活的狗咬也属情理之内。


倚斋听风雨


在蓬莱传说八仙里有个吕洞宾,他原是读书人,但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从 此以后,他就再不读书,而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 自在的日子。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很 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 后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吕先生,我想把愚妹许配给苟杳,你看如何?」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后便动心了,就对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吕洞宾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既然主义已定,我也不拦阻了,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听不禁一愣,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牙答应了。苟 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干脆躲到一边不见面。晚上,洞房里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这时,吕洞宾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哥哥用心,可谓太狠心啊!林小姐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苟杳说明经过,夫妻两个才双双欢喜起来,齐声说道:「吕兄此恩,我们将来一定报答他!」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产,化成一堆灰烬。吕洞宾只好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十分艰难。夫妻俩商量,决定去找苟杳帮忙。吕洞宾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并热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一连住了一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回了家。

吕洞宾回家一看,原来家里盖了新房,很是奇怪。他刚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惊,慌忙走进屋内,见屋内挺着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吕洞宾愣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娘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问:「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呢?」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吓死我了!」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已在苟杳家病死了。吕洞宾一听,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他走近棺材,气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开两半,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和「狗咬」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爱车管家小冯


先说明一下,俗语说“狗咬吕洞滨,不识好人心”。这个典故在民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板本,史料中却无从考证。但这个俗语流传下来却是个不争的事实。真实的吕洞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留下的故事大多充满着神秘性和传奇性,据说他还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还是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吕洞滨,名吕岩,字洞滨。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人,(今山西省内)。道教主流全真派的祖师,(后人称吕祖)40岁时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八仙之一的钟离权传丹法,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的铁拐李之邀,在著名的仙宛石笋山聚会时加入八仙之列。

话说吕洞滨成道后,云游四方,济困扶危,施仁布道。显神通结善缘。所以他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有一天吕洞滨云游到了一位林姓的朋友家里,恰巧林姓朋友的另一王姓朋友正好在他家,因有这次巧遇王姓朋友就与吕洞滨有了一面之缘。

王的家庭比较殷实,也喜欢做一些布施的事情,当地有些人就管他叫“王善人”。

这王善人一听来者是吕洞滨,肃然起敬,加之王善人以前就对吕洞滨很崇拜,想学他的仙法。今天一见,就向吕洞滨表白愿意布施一部分家财,求吕洞滨传授他仙法。

吕洞滨当即就表示推辞,说和道友相邀有约,时间有限,传仙法的事以后再说,有机会会登门造访,并教王善人以后要多行善事,遇事别欺心,可用自己的家财去做些济困扶危的事情,这样做才会更加有希望得到仙法。

这王善人回去后就按照吕洞滨说的去施行,一天天地敖着日子,等着吕洞滨的到来。直到有一天,王善人从林姓朋友那里打听到,说这两天吕洞滨可能会来造访。这王员外一听就忙碌起来了,为了表示自己的尊敬和虔诚,吩咐仆人洒扫厅厨,置酒买菜,张灯结彩,要用隆重的礼节来迎接吕洞滨。等到了中午时分也没见到客人来,这时却从村头来了一个又脏又臭的乞丐,对王善人说:我已经饿了一天没吃饭了,给点吃的吧。王善人说,我家今天要来的是贵客,客人没动筷子,我们怎么能先吃饭呢?先忍忍吧。

就这样等到了晚上也没见客人到来,但王善人家晚上的灯还亮着,王善人还吩咐仆人隔一会就出来看一下有没有人过来。就这样敖着夜。

再说王善人家的狗多半是夜晚喂,夜已很深了,王善人亲自拿着狗食过来喂狗,看见那乞丐还在那坐着,于是就把狗食分了一半到乞丐碗里,另一半留去喂狗。让乞丐吃了快走,吩咐他明天就不要再来了。免得明天让来的贵客看到了不高兴。

第二天,王善人早早起来准备好了饭菜。打开门,一眼就看见那个又脏又臭的乞丐还在那里,于是对乞丐说:昨晚上就叫你走,怎么还没走呢?乞丐说,昨天只吃了那么点,还饿,还给点吃的吧,吃了就走。这王善人昨天闹腾到半夜,心里本来就有点睹,听乞丐这么说,就挂不住了,心想该来的不来,该走的又不走,一早出门一个臭乞丐还敢顶嘴,火就窜上来了,就朝乞丐吼道:滚!滚!看到乞丐还是那幅无动无衷的样子,更加气恼,就放出大黄狗去咬他。

这时,只听那乞丐口中说道:设筵待洞滨,挨饿到三更,狗咬吕洞滨,不识好人心。连说三遍后,就见那乞丐已慢慢地飘起来腾在空中,再慢慢地飘然离去,把那个看的呆若木鸡,后悔莫及的王善人留在了门前。

各位师友,你们说王善人是有机会求得仙法的,是什么原因让他失去了这个机会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闲话红尘


吕洞宾是八仙之一的上八洞神仙。据说,吕洞宾心怀慈悲,喜欢用自己的良药普济众生,经常身背药葫芦、脚踏祥云云游四海,一边欣赏名山大川的美丽风光,一边广施神奇医术为民除病。

在民间,吕洞宾广受欢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俗语在民间极为流行,耳熟能详。不过,在胶东,这句俗语的说法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

对比两种说法,无论从语法上还是从语义上,我更喜欢后者。

从语义上说,别说狗识不了好人心,就是人又有几人能识得了人的内心;倒是好人、赖人还是很轻易区别的。

关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俗语的来历可以自行百度。

在我的老家农村,这个俗语的典故很简单,说的是:吕洞宾喜欢上门为人看病,结果总有狗不识好人、赖人,见人就狂吠,见了吕洞宾也一样。百姓见此,心里总是过意不去,就自嘲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


威海纪事儿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话自小就听说了,对那些好坏不分,恩将仇报之人,常会用这一句话说之。这是形容比喻一个人不了解内情,不知真实情况,不辨好坏优劣忠奸正邪,就先对人不利,刁难怪罪于人,不知感恩,还恩将仇报,开口伤人。

吕洞宾是“八仙“之一,八仙有多故事,就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故事也有多种版本,种种说法不同。吕洞宾是仙,有仙术,他心怀慈悲,悬壶济世,普惠众生,云游四海,为民除民病,是很得民心,受人爱戴敬仰的仙人。

一个版本是说,吕洞宾领命去收服下凡作恶多端的哮天犬,吕洞宾不忍心哮天犬被诛灭而私放了哮天犬,哮天犬不但不感谢感恩吕洞宾,还猛扑上来咬吕洞宾。一个版本是一个叫苟杳(谐音狗咬)的人,得吕洞宾帮助后考取了功名,却不知道感谢感恩吕洞宾,还责怪吕洞宾的点点不是,成了苟杳(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个版本是吕洞宾为一财主治好了病,后吕洞宾化作乞丐上门乞讨,财主将一碗喂狗的食物给了乞丐,乞丐吃后再求财主给口水喝,财主不但不给,还放狗咬了乞丐,乞丐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后财主才明白乞丐是医好自己的仙人吕洞宾,后悔不已,自此之后,一改心性,再不敢欺负穷苦人,更不敢欺负乞丐了。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古时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徒,现在也还有不知感恩,还恩将仇报之人。因而这话还很有市场的。



树德汉硕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很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後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吕先生,我想把愚妹许配给苟杳,你看如何?」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後便动心了,就对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吕洞宾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既然主义已定,我也不拦阻了,不过成亲之後,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听不禁一愣,但思前想後,还是咬牙答应了。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乾脆躲到一边不见面。晚上,洞房里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这时,吕洞宾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著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哥哥用心,可谓太狠心啊!林小姐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待苟杳说明经过,夫妻两个才双双欢喜起来,齐声说道:「吕兄此恩,我们将来一定报答他!」

几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产,化成一堆灰烬。吕洞宾只好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十分艰难。夫妻俩商量,决定去找苟杳帮忙。吕洞宾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於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并热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一连住了一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回了家。

吕洞宾回家一看,原来家里盖了新房,很是奇怪。他刚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两旁贴著白纸,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惊,慌忙走进屋内,见屋内挺著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吕洞宾愣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娘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问:「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呢?」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吓死我了!」原来,吕洞宾走後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著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

吕洞宾一听,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他走近棺材,气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开两半,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信後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和「狗咬」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小K趣影视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典故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现在多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明白别人的真情实意反而怪罪刁难别人。

其实我们最多也是最常接触的,就是狗不明白吕洞宾的好心肠,反而去咬他,这是来自神话故事,是说吕洞宾奉命收服下凡为害一方的哮天犬,但是吕洞宾不忍心哮天犬被法器所灭,因而放了哮天犬出来,结果哮天犬不仅感谢吕洞宾,反而咬了他。

但是另外一个说法是,并且考取了公民。是吕洞宾的朋友,读书人,想考取功名但是想娶吕洞宾家中一个客人的女儿,吕洞宾为了让苟杳能够安心读书,告诉他如果想娶这个女孩子,结婚的前三天必须和吕洞宾同房。苟杳心中虽然不爽,但是得依靠吕洞宾家中的财力,还是答应了。


吕洞宾并没有真正的对苟杳的老婆做什么,而是在房间中安安静静的看了三天书。后来苟杳和他老婆明白了吕洞宾的用心,十分感激吕洞宾,并且考取了功名。后来吕洞宾家中遭难,求助于苟杳,当面并没有答应帮助吕洞宾。


吕洞宾回到家中,发现老婆正在给自己办丧事。非常气愤,才知道是苟杳告诉吕洞宾的老婆吕洞宾已经去世了。并且还送来了一口棺材,吕洞宾非常生气,用斧子劈开了棺材。结果发现一棺材都是金银珠宝,还有一封书信。上面写道:狗瑶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盖家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从此以后,吕洞宾和狗瑶的情谊更加深厚。这就是所谓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结果因为苟杳和狗咬同音,被误传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趣鉴历史


吕洞宾成仙得道之前,原是个读书人。他的好友中有个同乡叫苟杳。苟杳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为人忠厚,是一个老诚君子,读书又很勤奋,吕洞宾很赏识他,与他结拜为金兰兄弟,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材,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想把妹妹许配给苟杳。吕侗宾深怕苟杳贪恋床第之欢误了锦绣前程,连忙推托。没料到,苟杳本人听说林家小姐貌美,执意要应允这门亲事。吕洞宾思索良久同意了,他对苟杳说:“贤弟既然主意己定,我不阻拦,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听了大吃一惊。寄人篱下,怎得不低头?再说,婚礼的一

切花费都得仰仗吕家,谁让自己一贫如洗呢?思前想后,还是咬咬牙答应了。

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跑前跑后张罗一切,而苟杳却无脸见人,干脆躲到一边。到了晚上,送走了宾客,吕洞宾进了洞房。只见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吕洞宾不去掀那红盖头,也不说话,只管坐在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了。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回头再说苟杳,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一连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顾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起头来一看,更是惊诧莫名:怎么丈夫换了个人?半天,夫妻俩才恍然大悟。苟杳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啊!”林小姐也是心中欢喜,对吕洞宾充满了敬意。夫妻俩都说:吕兄此恩,将来一定要报答。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而去。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财化为灰烬。吕洞宾和妻小只好在残砖破瓦搭就的茅屋里寄身,不用说,日子过得是够难的。吕洞宾只好出门去找苟杳帮忙。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上了苟杳府,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非常同情,热情接待了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吕洞宾一住几个月,一点银子也没拿到。吕洞宾仰天长叹:“人情薄如纸,一阔脸就变,滔滔然天下皆是也!”一气之下,不辞而别。

回到家乡,吕洞宾老远就见自家的破茅屋换成了新瓦房,大为诧异:自己远离,子幼妻弱,怎能大兴土木?及至走近家门,更是惊得三魂走了两魄:大门两旁竟贴了白纸。家里死了人?他慌忙进屋,见屋里停着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陶大哭。吕洞宾愣了半天:她为哪个戴孝?轻轻叫一声:“娘子。”娘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娘子怎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娘子端详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吕洞宾回来了,说:“哎呀!当真吓死我了!这不会是在梦中吧。”原来,吕洞宾离家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了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帮人抬来一口棺材,说是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妻子一听,天塌地陷,哭得死去活来。今天正哭着,不想吕洞宾竟回来了。

吕洞宾心下明白:都是苟杳玩的把戏,他操起一把利斧,狠劈棺材。“咔嚓”一声,棺材劈开了,里面竟全是金银财宝,还有一封信。吕洞宾展开信读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如梦初醒,苦笑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与“狗咬”同音,传来传去竟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