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成为继炒股炒房炒币之后新崛起的新玩法,你会加入其中吗?

财金大仙


炒股是炒题材所以叫炒股,炒币是因为发行数量有限加上区块链概念,所以叫炒币,炒鞋我真的不明白是因为什么,炒股和炒币都有唯一的相同属性,就是不可复制性,股票你不可能出现假股票,而区块链更是防止造假的,但是鞋子是最容易被复制的,从材料到设计全都是可以被复制的,那么炒鞋就是一个纯炒作了,这种炒作只会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谁最后接力谁倒霉,就和现在的房地产一样,供大于求后面就是谁接盘谁倒霉,其实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真的很难理解,难道说衡量一个成不成功要看他穿什么鞋子吗一个没有收入的人或者说一个收入不多的人穿着几千元钱的鞋子,除了能代表他爱慕虚荣,还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的炒鞋热情被点燃以后,很多资金进入其中,大资金的炒作是很厉害的,营销模式无非就是让那些想做兼职的人进去,然后有人带你,让你买一双,先炒炒看,国家已经说了炒鞋的风险,而那些平台上的价格又是谁定的,涨价的原因是什么,这后面都有大资本推动的。

本来这就是造鞋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后面找一些人配合,扩大宣传,然后就出来了年入几百万,几千万的炒家,而这些炒家都是经销商,这么一宣传就有人开始要从他们手中买鞋了,一个人卖一个人最后一个接力的人就真的只能做收藏用了,既然是炒就要做好赔钱的准备,因为没有价值。

我相信很多出了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是不会参与炒鞋的,因为不知道这个炒作逻辑,但是肯定也有很多想赚钱的人参与其中,最后的收益怎么样自己心里都应该有个数了,这个世界一个人知道的是机遇,10个人知道的是行业,100个知道的是生意,1000个人都知道了就是接盘侠了,尤其网络上的东西传播速度有多快大家都应该知道,如果炒鞋真的是进去就赚钱,我估计也不会连国家都提醒风险了吧。

大家要记住,当你有一个新的项目或者新的想法的时候,如果你这个想法或者项目被大多数人反对或者排斥,那么你的成功率或许会超过百分之50,如果大家都觉得你这个很好的话,失败的概率也就超过百分之50.


未来很近


网络上盛传这样一个段子,“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币,而95后选择了炒鞋”。

“炒鞋”已然成为最近一段时间各方媒体关注的焦点。

据《今晚报》报道,8月12日,天津全城正严阵以待超级台风“利奇马”,而就在这天早上,和平区一群年轻人排着长队等待买鞋,有几位甚至是在凌晨2点就开始排队,一直到下午6点才能凭号抽签,进而获得购买资格。

真的是对一双鞋的信仰支撑着他们无视台风来临吗?或许,他们中的一些人,只是看中了这双鞋背后的“炒鞋”市场。

7月份,据英国《卫报》报道,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双1972年的耐克运动鞋以43.75万美元(约合301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出,打破了运动鞋拍卖的世界纪录。

曾几何时,买鞋已经成为“炒鞋”,成为承接2018年“炒币”之后的热门话题。

本期前瞻经济学人APP“明知故问”栏目,为你剖析“炒鞋”的根本前提与基础,并从买方、卖方及平台方三个角度,全面解读“为何炒鞋火了起来?”

前提 --- “炒鞋”能赚钱

“无利不起早”,这句话几乎可以解释任何商业行为,“炒鞋”也不例外。

2018年,著名说唱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和耐克旗下Air Jordan合作,一双售价1299元人民币的球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直线上涨至8000元。

更早的2017年9月,Air Jordan和国际潮牌OFF-WHITE合作,推出OFF-WHITE·Air Jordan 1,每双售价1499元,很快便被炒到12000元人民币。

当然,这些转手即到的利润在这双世界上最贵的鞋面前,都只是个“弟弟”,下面这双Air Yeezy2(Red October),以1700万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成交。

图为:Nike Air Yeezy2(Red October) 来源:网络

巨大的利润空间,让“炒鞋”具备了“炒”的价值。

基础 --- "炒鞋"有真实需求

谈及“炒鞋”,很容易就从批判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其背后的真实需求。

“前瞻经济学人APP”认为,“炒鞋”热潮不是突然爆发,而是蓄积已久。

根据多方媒体的持续观察,“炒鞋”的参与者,多是Z世代,即在1995至2010年之间出生的人群。对于Z世代来说,“炒鞋”,或许只是他们爱鞋的衍生品。

Z世代成长在1995年之后,经历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产业腾飞的时期,独特的个性、鲜明的社会角色和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让他们的消费决策更加偏向于情感与认知价值,而非功能价值。

“现代人都需要一种身份认同”,这是鞋圈知名人士answer824的观点,在他看来,鞋虽然贵,但能够带来身份认同,甚至具备社交属性。

这种认同感,在炒鞋热潮之前已经出现多次,星巴克的猫爪杯、优衣库 x KAWS的联名款T恤,都受到疯抢,而后出现在朋友圈的分享中,接受来自各方的称赞与羡慕。

在Z世代年轻人的观念中,鞋子已经不仅是商品,而是一种文化符号,即使出现了超乎正常品牌溢价的附加价值,Z世代所产生的犹豫也要小得多。

元璟资本高级投资经理张罗认为,“在必须品的消费上,95后的消费习惯没有大的改变,而在个性化消费上却更舍得花钱。一个热爱旅游或虚拟偶像的年轻人,会把钱都花在这上面,而其他地方却省吃俭用。”

这种现实的需求基础,让以球鞋为代表的运动鞋市场蓬勃发展,根据Statistic数据,2016年,全球运动鞋市场规模已达到1126.3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8%,远高于同期运动鞋服市场增速;2018年该市场规模预计可增长至1213亿美元左右。

:

图表1:2010-2018年全球运动鞋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具体到中国的运动鞋产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运动鞋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运动鞋市场规模已达605亿元,此后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预计2018年中国运动鞋市场规模达到1134亿元。

图表2:2013-2018年中国运动鞋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简而言之,正是因为Z世代消费观念的转变,让“炒鞋”具备了需求基础,让鞋可以“炒”起来。

造势 --- 买方、卖方与平台的搅局

能赚钱,有需求,只是说明“鞋”的生意可以做,但真正让鞋能够“炒”起来,还在于买方、卖方与平台方的“共同努力”。

“前瞻经济学人APP”认为,鞋类销售一般都是厂家生产,然后通过下沉到各渠道的零售店面进行销售,买来就穿,穿坏了再买,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但对于“炒鞋”来说,情况截然不同。

买方 - 专业“炒鞋”。

网红茶饮的排队盛况屡见报端,但买一双潮鞋的排队盛况,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6月30日凌晨3点,安徽合肥一家阿迪达斯店,数百名消费者排队抢限量球鞋,现场一度失控,有人摔倒在地,有人破口大骂,一度引来警察介入。

当然,自己花时间排队还只是初级玩家,专业“炒鞋”的高级玩家自己不下场,而是远程操控。

在投中网在一次采访中,有专做“炒鞋”生意的圈内人表示,线下品牌店排队的浩荡队伍里,500个里有300个可能都是代人排队,即使是商家采用线上抽签、摇号的方式,头部“炒鞋”者也可以养上万个号来应对。

就这样,原本就数量有限的联名款、限量款鞋子尚未进入正式流通阶段就被一扫而空,最终进入“炒鞋”的大市场中。

卖方 - 原厂与莆田系的联合造势

在买方的积极运作之下,作为卖方,也加剧了这场热潮的涌动。

一般来说,卖方可以分为原厂与莆田系。

原厂就是我们最熟知的耐克、阿迪、李宁等。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运动鞋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全球运动鞋行业集中度较高。2016年,全球运动鞋市场中,仅耐克和阿迪达斯两个品牌的运动鞋营收规模就占全球比重的29.64%,彪马、李宁、安踏等品牌占比较少。

图表3:2016年全球运动鞋市场营收占比格局

而根据“前瞻经济学人APP”的观察,目前被“炒”的品牌也主要集中于耐克、阿迪达斯、Air Jordan(耐克旗下子品牌)。

根据《今晚报》的分析,“炒鞋”纵然不是正常市场行为,但客观上提升了产品的品牌价值,在消费者心中进一步巩固了其有别于一般品牌的高端印象。既获得了漂亮的销售业绩,又打造了高端的品牌形象,厂商乐见其成。

因此,在近两个月有关“炒鞋”话题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少见厂商出面对“炒鞋”带来的价格与市场扭曲发声。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原厂本身就是“炒鞋”热潮的推动者,联名款、限量款、复刻款,这些都是原厂发售新品的典型行为,而这些款式也多是“炒鞋”的核心款。央广网曾点评道,“现在的球鞋市场形成了一个厂商搭舞台,鞋贩子唱戏,众多买家、散户在上面买单的现象。”

出货量上的限制,对“炒鞋”热潮起到核心推动作用,而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莆田系的快速成长。

“炒鞋圈”有个小段子,某一款球鞋,全球限量 15双,而国内就要出售5万双。自然,这多出来的49985双,都是造假的,业内多称之为“莆田系”。

据业内人士描述,“莆田系有一条相当完整的造仿鞋和销售产业链。品牌商新鞋上市之后,就能迅速产出原料和工艺相仿的鞋,逼真度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呢?你去找厂家验证,厂家也没有一个百分百能辨清的办法。”

根据中新经纬在几位莆田系制造商中了解到的信息,被炒至万元的椰子鞋,高端仿货售价只需要二百多,而数千元的AJ,在高仿商手里1/3的价格也可入手。

莆田系的入局,让原本数量有限的球鞋市场猛然扩大,市场玩家更多,“炒鞋”热潮持续扩大。

平台 --- 多方入局

平台,也就是指搭建球鞋交易的线上电商平台。在这轮“炒鞋”风潮中,风头正劲、收益最大的,就是平台方。

在海外,Stadium Goods、Grailed、StockX、GOAT 等组成的头部平台梯队已逐渐稳定,其中,美国球鞋平台StockX在2019年6月完成C轮1.1亿美元融资,估值超10亿美金。

而在中国,球鞋、运动鞋服类线上平台在资本的加持下也迅速成熟。

4月,国内最大的球鞋平台“毒”,完成来自来自DST的亿元美金A轮融资,估值达10亿美元。

6月,国内第二大球鞋平台Nice也完成D轮数千万美元融资。据相关VC透露,投后估值已经接近6亿美元。

“炒鞋”热潮的持续高涨让资本和创业者加速涌入,赛道也变得异常拥挤,毒、Nice之后,还有get、UFO、斗牛、切克等等。

这些平台的快速发展,便捷球鞋买卖的同时,更是极大丰富了球鞋市场的玩法,客观上也助推了“炒鞋”热潮。

比如“毒”和“nice”都在推的电子化交易,用户可以在APP内看到这双鞋的价格分时图、挂单买卖K线等以往只存在于专业金融炒股上的展示方式。公众号“交易门”认为,实物交易电子化,无疑进一步放大了球鞋炒作的氛围。

图为:某平台球鞋价格走势图 来源:交易门

此外,某些平台还支持“云买鞋”模式,即鞋子放在平台寄售,A买家买入该鞋子之后,旋即可以继续寄卖,B买到之后,再度转手寄卖,如此一来,便可以实现无论多少轮交易,鞋子最终还是在平台,和期货一样,炒的只是一个拥有权。

这类“鞋买不穿”的“云买鞋”的行为,除了一轮高过一轮的鞋价,也给了平台方一些操作空间。

早前“鞋圈”出现过一次大讨论,某平台上Yeezy 350 Boost V2 “Static Refective”满天星卖出了4584双(这一数字一度超过5000双),而这款鞋全球限量就5000双。

图为:销量存疑的“满天星” 来源:网络

这种操作虽然无从证明其动机,但至少说明在“炒鞋”热潮之下,原本只是提供信息展示和购买渠道的平台方,有着超乎想象的腾挪空间,只要平台方有意识,就可以为“炒鞋”热潮助势。

结合以上分析,“炒鞋”热潮能够兴起,有钱可赚是前提,球鞋爱好者的真实需求是基础,而在“专业炒鞋者”、原厂与莆田系的造势以及第三方平台的助推下,原本只是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已经演化成为一种类金融产品。“炒鞋”市场的未来究竟如何,“前瞻经济学人APP”也将持续关注。

以上就是本期前瞻经济学人“明知故问”栏目对“为什么“炒鞋”火了起来?”这一问题的全部解答。文中数据图表部分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运动鞋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此报告及更多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可在前瞻经济学人APP内查阅获取。好问千金,一答知新,更多明知故问,就在前瞻经济学人APP。


新研智库


炒鞋作为一种新的玩法,也只能玩玩而已,很难跟股市和楼市相比较

依然记得比特币刚进入国内的时候,资本为之疯狂,不少年轻创业者投入其中,尤其是那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富二代疯狂进入这个领域。为何会如此?说白了还是为了挣快钱,毕竟比特币的收益太可观。有过这样一句话相信多数朋友都听过: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这句话原本是说资本家,不过实际情况来看只要是人(尤其是资本)在这么大利润面前都很难保持冷静。不过不要忘记我国的特色,几点愚见:

第一、比特币在最火热的时候被我国央行已经提出了自己的态度,尊重区块链技术跟“炒币”完全是两码事,相信“炒鞋”热也很快会过去。资本市场创新一直在进行中,但是不得不说到如今为止几乎所有国家的资本主要去处就是:股市和楼市。比特币、鞋,未来甚至会是帽子或者其他所谓“奢侈品”都会成为炒的对象,大家习惯就是了。

第二、无论是炒比特币还是炒鞋都小众人可以参与的游戏,普通朋友做个看客挺好。无论是比特币还是炒鞋,这个圈子基本都是我们所谓的“有钱人”在玩的游戏。只不过从刚开始的“玩”到最后认真起来了,认真起来后就需要大量的“韭菜”去割。这个时候普通人进去了,那就是被切割的对象了。

随着90、00后开始成为社会主流,其消费和投资观念确实发生了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个性化、小众化,对于品牌的依赖度不断降低,敢于打破传统等特性在90和00后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时代特点未来在投资市场上是否会成为主流?值得观察。

第一、相比于传统的股市、楼市投资来说,比特币和鞋等所谓投资品的门槛更低,(看似)回报率更高。就以比特币为例,刚进入我国的时候币值不过10美元左右到如今的7400多美元,这个回报率已经达到了700多倍(最高到1000多倍),你说资本市场不疯狂都不可能。包括今天流行的炒鞋一样,单单从成本来说一双质量最好的鞋也不过千元左右,图上所示有些鞋子的价格已经被炒到十几万,随即流行的炒娃娃机、炒衣服等,其说白了都是想学习比特币的套路。他们的观念中有一个最简单的比较,一个虚拟数字货币都能被炒到天价,更何况本身就有价值的鞋子、衣服等呢?

第二、“炒”本身是中性词,但是似乎贬义属性越来越多,劝大家不要跟风的好。炒币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是其某种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下资金”流入;鞋子等之所以被炒,其实也是一帮人想要借助炒的风,吸引普通的投资者进入而已,等大家进入的时候就是他们撤出的时候。这个套路跟传统的炒股和炒基金的手段一样,只是换了一个标的物而已。小学的一篇课文《皇帝的新装》真正敢于说实话的其实就是局外人。

无论是炒什么,都是为了挣钱,但是聪明人都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生活中不少朋友都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迷失了自己而不自知,但是终有梦醒的一天。很欣赏马云的一句话:我不在乎钱,但是我享受花钱的乐趣。这才是一个真正会挣钱而且会用钱的人该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够真正体会其意义。几点愚见:

第一、炒什么都行,挣钱并不是唯一目的,普通人还是不要跟风。中国人喜欢用炒来形容投资,炒一个字就体现出了国人急躁心理,投资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介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原因,导致了国人对于投资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这种思想遍布各个行业,各个上市公司。

第二、慢下来不仅仅是GDP,更应该是大家的步子,稳才是目的。实现伟大祖国复兴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可能几代人就能实现。2019年第三季度国内GDP增长6%,很多学者朋友都跳出来说国家会不会出台类似于短刺激的政策。个人觉得还是不要的好,不以GDP增速论英雄应该成为一种共识。慢下来不仅仅是GDP增速,更应该是我们的心态,如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过去几十年来走的太快的原因。

综上,无论是炒房还是炒币到如今的炒鞋,其实都是一个圈子人玩的游戏。作为局外人来说还是不要随便进入的好,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学习能力才是关键。投资是一门学问,不是简单的低买高卖。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喜欢记得点赞、转评。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yongtanfc):勇谈房产经济壹贰叁,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勇谈房产经济壹贰叁


先给大家说个段子:

70后希望80后接盘股市,结果80后跑去炒房了;80后希望90后接盘房子,结果跑去炒币了;90后希望00后接盘比特币,结果00后跑去炒鞋了… 一双鞋一天暴涨15倍。

虽然是段子,但也确实反映了一种现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新兴产物出现,很多事物以常理来看待是无法思考的。还没弄懂比特币的时候炒鞋又开始盛行,但是错过了比特币的我一样会错过炒鞋的市场,因为不熟悉的投资我都不做。

国内涌现的炒鞋乱象已经惊动到了央行,也警示了“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

如果说收藏鞋子当作一种兴趣爱好我可以接受,如果冠以资本的名义内心多少还是有抵触的。一双鞋子经过各种炒鞋平台的发酵,一双一千多元的鞋子可一摇身一变成为三四万的奢侈品,这还不是最让人惊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竟然还有人会接盘。

我想炒鞋比炒股更刺激,炒股日内有涨停板制度,炒鞋一天之内甚至可以翻上十多倍,这群人主要以学生为主,不得不说现在的学生学生真有钱。

我们也有看过这样的新闻,某某学生花所有压岁钱买一双AJ1,接盘的原来是这群人。

品牌方是炒鞋市场的幕后推手,以耐克、阿迪达斯最为明显,他们以限量制造或者明星加持的方式制造噱头打造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流通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高价倒卖,就看谁是最后的接盘侠了?

关于炒鞋市场的走向会不会像当年炒葱、炒蒜一样一地鸡毛,我不知道。但,对于炒鞋市场我并不看好。

巴菲特说“如果一项投资,你不想拥有它二十年,那你一刻都不要拥有它。”有些人看到什么火热就想炒什么,一会p2p,一会比特币、一会炒鞋,反复折腾,最后钱消失了都不知道亏在哪里?

做投资最重要的一点是只做自己能看懂的市场,股票交易也一样只做自己看得懂的交易机会,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50计划


一句话:鞋传不炒。

我们知道,2019年有一阵子“鞋子”炒的火热,其实也主要是局限在90后为主的部分群体之中,因“球鞋泡沫”而吸引眼球。根据相关数据,一双鞋最高峰能够炒到30倍的。所以人家说“70后炒房、80后炒币、90后炒鞋”。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于是乎,伴随着炒鞋的噱头,一大波轰轰烈烈的炒作和造势活动也不断的升级。其背后,说到底,是厂商、经销商、黄牛、中间商、各种代理、明星、炒作者、粉丝、韭菜等各种群体炒作和“设局”的闹剧,鞋子不为穿只为炒。甚至,相关的交易所和K线图都出来。

但近期因为众所周知的消息面因素(NBA),鞋圈市场开始了普遍的下跌,部分鞋子更是跌的“爹妈也不认识了”,天台再次站满了炒作者。同时,近日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了《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指出国内前期盛行的炒鞋热,实为平台“击鼓传花”,应防范风险。一针见血。

或许,现在炒鞋圈还不会彻底凉凉。但是因为消息的绝对不对称、杠杆的加码、交易对手实力悬殊、部分媒体的歪曲报道以及疯狂炒作等因素,最终大部分普通人很有可能成为那个接盘侠。

再次疾呼:鞋穿不炒!小心风险。


展风大侠hz


炒鞋,炒郁金香,炒君子兰,炒藏獒……都是一个套路。本质是“博傻”………简单说就是诈骗。

像飞刀这样的聪明人肯定不会参与。

1,炒一些稀缺标的,都是资金再作怪

一些平凡的东西,再资金的运作下,再辅助媒体助攻,把价格炒高,然后让老百姓接盘………先期投入的人赚钱离场………就这么简单。

本质是诈骗。

2,飞刀随便举几个例子

以前炒作藏獒,一条狗得几十万,说是狗中之王,能够搏杀狮子。…………现在藏獒拿来当肉狗。

以前炒君子兰,说是品种稀罕,能够治病,最高价格几十万。现在几十元一盆。

以前炒普洱茶,说是防治癌症,陈年的堪比黄金,现在也不知多少钱。

无非换了一个标的………这次是炒鞋子。

3,为什么有人去参与炒作?

先期做局的人想赚钱,例如陈年普洱茶,在炒作前几年,有南方某地人暗暗收购。在市场上货不多时候,开始慢慢抬价,找媒体宣传。价格上来再卖出获利。

后期进入的人不愚蠢,只想捞一把就走。后期来的人也知道风险大,也知道可能会出事………但是赚钱,贪婪驱动下,抱着赚一把就走的心思,纷纷介入。

最后就是博傻,看谁接到最后一棒,接到的就倒霉了。

资本市场没有新鲜事,今天炒鞋就是以前的翻版………未来还会炒新的东西。

只要资金有多余,就会有人出来作怪。

奉劝大家不要有,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参与这些活动最终会赔钱,害人害己。


飞刀47号


现在盛传的就是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币、蛋蛋后炒鞋,只是时代不同,用于投资的品种更多、更新颖了,炒的背后逻辑还是有其关联性。


首先,不可否认以上的这些投资都有人得利了

炒房炒出了炒房团、炒股炒出来大户机构、炒币也诞生了很多的币圈大佬,成全他们的就是这些投资品种,炒鞋也同样是有群众基础,用资本眼光去炒鞋的炒的就是利润,利用的是人追星的情怀,像当年贝克汉姆世界杯的最后一球拍出了1亿英镑的天价,拿到球的人也没想到。



其次,渗透性能做到什么水平决定了这种投资的延续性有多强

前有阿迪、AJ,后期是否会有大量的品牌跟进?一旦多了泛滥之后会不会造成泡沫破灭?还有这种投资会渗入到多少人的群体里?炒房,房子跟老百姓的居住息息相关,炒股,中国长期保持着有1/10人口的股民数,炒币从诞生也有10年了。


对于我们这种年龄段的人而言,鞋是用来穿的,炒就不那么重要了,都是年轻人的圈子,但是年轻人口味的变化也是很频繁的,为了不要被长江后浪推前浪,最后被年轻人拍死在沙滩上,还是要量力而行。

<strong>


抄底狂人松果


加入炒鞋行业是不可能的,但偶尔在鞋市薅点羊毛还是可以的。

炒鞋市场现在有三个问题:

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

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

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很多人说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鞋,但如此火热的炒鞋平台不过就是一场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

球鞋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的过渡,经历了消费者信任从品牌商及平台向个人消费者再转卖平台转移的过程,而随着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逐渐升级,对于溢价较高的球鞋二级市场也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潜在消费者。

球鞋的价值属性在经历过炒作以后,可以说已经偏离了其实际的价值属性,更因为杠杆资金的大额入场,导致了鞋市累积了极大的交易风险。

这样的市场,没有一个安全的监管保障,偶尔趁势薅点羊毛也就算了,真的加入其中还是算了吧。


实盘股巢


首先,我是不会加入的,因为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击鼓传花的游戏。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70后想80后来接盘股市,80后却跑去炒楼了;80后想90后来接盘楼市,90后去炒币了;90后想00后来接盘虚拟货币,00后却跑去炒鞋了。作为炒作一组的新宠,炒鞋到底有多火呢?

炒鞋的群体比较年轻,有刚出入社会的小青年,有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有很一部分人甚至将炒鞋发展成了自己的主业,甚至靠着炒鞋月入百万。

一双1499的限量AJ,不出三个月,就能涨价到15000以上,至少十倍的价格,这可比炒股炒楼刺激多了,甚至现在的比特币都望其项背,为了炒鞋,甚至还有APP做出了不同鞋种的价格K线,搭建了交易平台,甚至做出了各种交易指数,什么AJ指数、阿迪指数的应有尽有,甚至为了哪些资金量少的人能参与炒鞋,发展出了类似于纸黄金的“鞋币”。这、俨然就是一个成熟的证券交易市场啊,为了炒鞋,可谓是煞费苦心。

鞋,作为我们脚下的穿戴之物,在炒鞋的圈子里面俨然成了一个金融标的。

那么炒鞋到底可否持续呢?我又为什么说它是个骗局呢?

1、炒鞋不创造价值,是零和游戏

鞋的设计制造销售全流程都会产生价值,但是就是炒鞋的过程不会产生价值,所以,不管一双鞋交易了多少次,价格炒到了多么高,赚钱的人赚取的就是赔钱的人赔进去的钱,因为其不创造价值,这就和不分红的股市是一摸一样的,有人赚有人赔,但是赚取的综合等于损失的总额,零和游戏,也就是后来的人给最初的玩家利润,一棒接一帮,击鼓传花,还记得荷兰的郁金香和我国的兰花吗,巅峰时期一束花都能值几套房,但是其空有价格但是没有创造价值,最后和其惨淡。

2、其价格只被圈内认可,不被大众认可

这就要说到一个被大众所认可的关键性,为什么比特币只能是一个大家玩的数字货币,而成不了法币呢?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其价格只被圈子内的人认可,普通民众是不认可这个价格的,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只是穿戴之物,1000多块换算说的过去,几万块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其价格已经严重的背离了其价值,但是价格就像价值的一条小狗,总是围绕着价值来的,所以,现如今严重背离鞋的价值额价格,未来肯定会回归,虽然我们不知道是以何种方式回归价值,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定会回归。

3、最大的赢家只能是厂家和拥有大量资本的早期玩家

为什么厂家是最大的赢家呢?我们以AJ为例,1499元的鞋子被炒到了15000块,按理说,这时候厂家看到价格上涨了,是可以大量制造以获取利润的呀,但是厂家依然限量并且没有拉抬价格,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耐克的股票暴涨,厂商在别的渠道狠赚一笔,鞋圈的炒作也是其品牌战略的一环。

拥有大量资本的早期玩家为什么是赢家呢?早期开始玩的时候,鞋的入手价格不会很高,这也就决定了其安全边际比较高,也就是不大会亏本,而拥有大量的资本呢,由于鞋是限量的,拥有大量资本了就可以去人为的控制货源,拉升价格,惜售,哎呀,这和地产商炒楼何其相似。

中国人的炒作的稀奇古怪的东西数不胜数,现在除了鞋之外,还有裙子,盲盒都很火,时间

早一些,还炒过兰花、红木、藏獒,甚至早期的桑塔纳轿车也是炒作的对象,在那个年代一部车被炒到了20万人名币了。

综合起来我们发现,这些东西都有以上几个特征,最后也都落得惨淡收场。

所以,奉劝在炒鞋的和将要去炒鞋的,这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不会是那最后一棒,可事实呢?接盘侠还少吗?

最近,光明日报就炒鞋热发声了,希望能给其降降温,也得到了其他众多媒体的转载,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事物重新回归也是大势所趋啊。


经济观察哨


不会加入其中。

因为央行定调炒鞋本身就是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风险性极高。

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

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再加上操作黑箱化,这些炒鞋平台很可能跑路,一旦“跑路”,便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这届90后不仅带热了“炒鞋”,还带热了“炒裙子”,俨然一副万物皆可“炒”的迹象。

现在炒裙子,1000多元购买的裙子转手就卖4000~5000元,原价300多元的玩偶背包二手也要上千元。

之所以会出现价格转手就翻倍,除了这些裙子本身工艺比较复杂,出货时间比较长,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裙子圈子小众,但有一条严格的鄙视链:

买日牌的看不起买国牌的,买高价的看不起买便宜的。

买白菜款的就成了鄙视链的底层,被称为“白菜鬼”。

所以这就造成了这些裙子的炒作空间。

其实这些“炒作”其实和当年的炒红木、蜜蜡、文玩核桃、普洱茶并无太多差异,只不过现在参与进来的人年轻化,互联网化罢了。

这些炒作品都差不多有一个共通性,供给几乎可以无限,但需求却并不会同步增加。

所以一旦热度退去,这些东西的价值便可见一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