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如果传位给扶苏,扶苏会带领秦朝,开创一代盛世吗?

蒋华浪


扶苏生为太子,因为一封“伪造”的秦始皇遗书自杀在边疆,我们无从考证这封遗书中秦始皇到底希望谁继承他的江山,但是,我们从秦始皇的角度想,在秦时代并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即一定要传位给太子,所以秦始皇一定会把自己打下的基业传给最信任最看好的人,到底是胡亥还是扶苏呢?最后秦二世是胡亥,是否如秦始皇所愿?

如所愿,则会继承秦始皇创建的制度:以法治国,甚至延续秦始皇的残暴。如此一来,胡亥跟随赵高学狱律法令,在《秦始皇本纪》和《蒙恬列传》均有明确记载,况且胡亥的残忍手段与秦始皇不相上下。秦始皇的本意应该是二皇子胡亥。可是胡亥缺少忠臣辅佐和政治方向感,使农民起义揭竿而起,造成秦的灭亡。

反过来想,倘若是扶苏治国,是秦始皇的本意吗?扶苏治国的理念不能使秦始皇满意,可是他会开创一代盛世,延续秦的生命么?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则矣。此中每一个字,都有扶苏的影子。

朝闻“道”

孔夫子说的“道”,即仁义之道,孔子周游列国,推崇仁政,苏的仁,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中有所显现。秦始皇以法治国,属于将法家学派作为一国的正统学派,“法”意味着摒弃“情”的感性一面,取代为完全的理性,理性就说明有些事情如果逾越了界限,则必须接受应有的处罚,这是由法衍生出的逻辑关系。由此,法的弊端展现在所谓的对错与否以及冷酷无情上,这与儒家学派提倡的主要思想“仁”,以仁治国,背道而驰,儒家学派的思想逾越了法的界限,定有必然的处罚,纵使残忍至极,在秦始皇看来这符合“逻辑”,所以焚书坑儒。

严酷的事件里,朝廷上或许有人遵从法之道,支持秦始皇的行为,或许有人认为残暴却懦于反抗,不断压抑自己,可是扶苏这两种人都不是,他勇敢,直言不讳,成为这件事中唯一谏言者。他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惟上察之。意思说:秦王打下天下没有多久,这里仍然遍地儒家师生,如今马上用法律制裁,我害怕天下大乱,所以上奏,这句上奏确实有道理,可是找打。

焚书坑儒事件使人们对“儒家”两字谈虎色变,唯避之恐不及。扶苏怎么敢当面提出来维护儒家呢?看来扶苏明显有涉儒的嫌疑——这是大讳,秦始皇怎么可把皇位交给与自己想法相悖的皇子,百年大业岂不是毁于一旦。

夕“死”则矣

“死”即是儒家学派牺牲精神。在秦始皇因扶苏上奏一事生气时,似乎感到了危机,所以将扶苏找个理由支走了,“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当李斯送来伪造的秦始皇遗书时,扶苏看见毫无三思,当场就要自杀,蒙恬把他拦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已经这样苦口婆心的劝诫,扶苏反而“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这正贴合与孔子的思想中的“孝”与“义”,典型的儒家作风,所以,扶苏的死意味着一个尚儒人设的牺牲。

另一边,《史记·李斯列传》中提到了胡亥的想法: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九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与扶苏“以仁为道”不同,胡亥则是一个非常拥护秦始皇治国理念的人,这必定得到秦始皇的欣赏,因此胡亥继位的可能性极大。

综上所述,扶苏继承皇位的可能性的确不大。倘若扶苏继承了皇位,他一定会用他的理念治国: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仁当道,不会乱杀无辜,的确会受到百姓的爱戴。

可是,这正是秦始皇根本无法想象的原因:秦始皇花费一生整顿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但统一的事物上的货币,文字,度量衡等,这些全部是在“法制思想”之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已经普遍接受适应这种社会制度,可以说是必然的历史进程。扶苏的儒家思想贸然闯进,会突然改变这个社会已经接纳的动向,必然有法制受益者的反抗,必然会再次惹起不小的争议,更重要的是扶苏的仁,略显仁慈,这是一国之君的忌讳,他面对百家争鸣的局面,没有强制的措施,会让很多势力见缝插针,达到孔子的“大同社会”状态,成功率十分渺茫。

儒家思想感性思想的代表,法家思想是理性的代表。这两种思想各有优缺。扶苏的“文”或许会带来盛世局面,但是未必长久;胡亥的“武”也仅能维持秦朝不久,结局是过分压迫,百姓造反了。

秦始皇希望是胡亥继承他的皇位,目的是继承他的法制思想。扶苏继承皇位,儒家思想便会凸显出来。可是只使用单一的思想,无论是法是仁,根本不能使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甚至出现盛世局面。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是治国大计。


史论纵横


我认为能。

始皇下了一盘很大的棋,他把扶苏下放到了军队。

大臣们认为扶苏失宠了。要是作为一个接班人的话,不会放到军队,而是辅佐秦皇处理熟悉政务。

可是始皇最后指定的接班人是扶苏。

我感到了这穿越时空的期望与父爱。

让我想到了朱元璋与朱标。朱元璋清理朝中权重大臣,就是想要温和的朱标继任时,群臣感受到他的仁慈,能够更加侍奉于他。

始皇把蒙恬与五十万军队交给了扶苏。

这是大秦的战争机器,最伟大的力量。

对这个缺少磨砺的接班人,始皇给了他机会,抱着不为人知的期望与爱护。

沙场归来的扶苏,掌握了大秦的军力,获得了蒙恬的效忠。加上他自身的温和,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扶苏与始皇的性格是不同的,治国方略也会不同。在始皇严苛的治理下,换成扶苏宽容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下,这个帝国会变成一个更加团结的帝国。

人们会效忠于扶苏,帝国会越来越强大……

男人一生只允许一个人超越他,那就是他的儿子。

如果扶苏能即位,做的比他更好,作为一个父亲,是该有多么欣慰。


简一记


我觉得不能。因为扶苏就不具备一个合格君王应该有的心性和能力。



  • 扶苏有仁德的贤名,主要来源于曾经反对父亲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举措。秦始皇这一举措目的是消灭所有反对自己的声音,妄图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加强自己中央集权的统治。

  • 坑儒这个儒的水分很大,多数都是方士术士一类更近于江湖骗子的投机知识分子。焚书确实是秦始皇的暴政,他使用粗暴蛮横的方式摧毁先秦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使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到毁灭性打击,就此遗失成为中国文化历史上最大的遗憾。

  • 他的这种倒行逆施可谓得罪了所有知识分子有识之士。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对此深恶痛绝。所以明确反对暴政的扶苏自然受到褒扬称颂,他的无辜被害更得到所有人的同情叹惋。


但贤德仁爱是扶苏高洁的品性,跟成为合格优秀的君主并没有直接关系。

  • 扶苏将自己置身于秦始皇施政方针的对立面,因而遭到贬逐流放。秦始皇愤怒的是儿子不理解自己的政治意图,说是惩罚,其实存的是磨炼其能力、加速其成长的心意。把他放在心腹大将蒙恬的身边,完全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苦心,一可保证其安全,二让扶苏掌握军权,三让扶苏得到最快的成长。完全是对扶苏寄予厚望的。

  • 可扶苏天真简单,完全没有领会父亲的良苦用心。根深蒂固的认为父亲恨自己,惩罚自己。就因为一封难辨真伪的遗诏,毫不犹豫选择结束自己生命。何其愚蠢!更像是对父亲的报复,做儿子的自戕,给皇帝父亲留下杀子不仁的罪名,恰恰是最大的不孝!

  • 蒙恬手握三十万边军,对始皇帝忠心耿耿,对扶苏忠敬有加。质疑遗诏的真伪,并提出让扶苏亲自确认后再作打算。如果扶苏是个有担当的英主,无论如何也不会不做任何努力而甘心就戮。被区区一个使者再三威逼自杀,可见扶苏毫无志向心胸,说是个孬种软骨头不为过!



所以以扶苏这种既无担当,又无大志,头脑简单,没有半点明辨是非能力,轻易放弃自己的无能庸碌之人,凭什么去挑大秦的重担,有什么值得相信他有开创盛世的能力和本事?我看他还不如一塌糊涂的胡亥,至少作为帝王来说,胡亥有野心有敢于配合赵高李斯夺取大权的魄力。相比被他轻松整死的贤明兄长扶苏,强多了!


如切如磨


这只是第一层假设,其中要涵盖许多问题!

比如:平民徭役的问题,就是给天子打零工,国土面积小还好说,国土面积大就不用回去干活了,永远在路上!

再比如六国旧贵族的矛盾,他们不是没有实力,灭六国是经过战争,民众思想得不到统一,很容易被钻空子。

还有立法越趋严厉等等,大秦帝国的诞生本身伴随着巨大问题,要改善至少需要一百年。虽然说奋六世之余烈而统一,但要维持一个大机器运转一点也不比打天下容易!

以上只是举例子,还有很多问题就不必都说了!两千年太遥远了,史书有太多漏洞!华夏皇朝都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何况大秦帝国!就算不是二世而亡,也逃脱不了灭亡!


用户3214556909714


当然可以!电视剧《雍正王朝》有一段演的是康熙将所有康熙朝的重臣贬的贬,停职的停职就是为了新皇登基给他们个恩典,好笼络人心。最著名的唐太宗临死前发配李積也是这个道理。

众所周知,秦始皇时代的暴政压的百姓喘不过气,扶苏素有仁德之心,也是始皇帝倾心培养的储君。所以,扶苏登位必定会与民休息,而扶苏掌管着天下最精锐的边防军,和秦军大咖蒙氏家族的拥戴,无疑可以稳坐帝位!即使发生类似陈胜吴广的叛乱,扶苏朝的所拥有的开国诸名将强过章邯的数不胜数!而且,经过统一战争的秦朝宗庙对天下大势的把握也强过章邯之辈!处理陈胜吴广只是一个地方官吏的事!


大福读史


首先历史不能假设!如果扶苏接替始皇帝的话,可能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统治或许能维持若干年!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连年战争,经济崩溃,人口数量下降,急需休养生息。他通过强权政治改革经济,思想,文化,可有效的维持以后的统治!扶苏仁厚,简朴是个适合治理天下的人,执政后会以怀柔政策抚平战争的创伤!停止特大国家工程,让百姓恢复生产,复苏经济,提高人口数量!这样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始皇的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上伟大的进步。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适应时代的!但胡亥即位没有他老爹的远见卓识,和雄心壮志,只为了享乐,致使这一系列改革夭折,旧秩序反攻,引发大泽乡起义没几年身死国灭,历史的车轮不息,新王朝登场了!


一笑君王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扶苏未必能开创盛世,做帝王要的是综合素质,一封假的诏书就把自己逼死,只能说没有政治头脑,去看看李世民夺位再和他做个比较就能看出问题,杀伐不够果断,就会给自己埋下祸根,李世民夺位成功之后,杀了他哥和他弟所有子嗣,够狠吧,如果扶苏上位,未必忍心杀胡亥,而赵高他基本动不了,只要两个都活着他想做好这个帝王未免有点勉强,最开始没有谋划自己的势力,就算有蒙恬的支持也还不够,蒙恬只是将军,常年在外,朝内基本没势力,赵高在朝内一手遮天,很难搬得动,加上胡亥活着,自己的位置很难做的稳,加上本身政治能力不够,可能命都保不住,更别谈什么盛世了。


利弗基


如果传位给扶苏,也未必能开创一代盛世。首先说扶苏本人的性格特点,他缺乏刚觉果敢有魄力的君王气度,不够狠辣,就清除不了赵高那样的佞臣。其次,当时的历史环境,秦王朝的横征暴敛,人民群众积怨已深,徭役繁重,严刑苛法使得百姓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六国旧贵族余孽也蠢蠢欲动。庞大的帝国已是强弩之末。所以汉初才会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以定民心。扶苏个人根本没有办法力挽狂澜。


兰台蔷薇


假如秦始皇传位给扶苏,秦朝也会二世而亡了,因为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治国,属于暴政的那种,物极必反,秦始皇国家也到了顶盛了,统一了六国完成了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