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私人書信如何傳播,郵書課又是怎麼一回事?


漢代私人書信如何傳播,郵書課又是怎麼一回事?

千里音書孤枕夢,六時功課一編詩。開篇依然要提醒一句,出門一定要注意防護呀。本篇依然是郵驛相關,來看看郵書課與私人書信的傳遞。

漢代郵驛機構需要按時向上級機構遞交匯報材料,有的材料是每月遞交,有的是每年遞交,或者換句話說,上級機構要對郵驛機構進行考核,以此來保證郵書傳遞的安全、準確、及時。而郵驛機構上交的材料就被稱為“郵書課”、“郵書刺”、“郵書驛馬課”等。

比如“建始二年十二月甲寅朔甲寅臨木候長憲敢言之謹移郵書課一編敢言之”,從這個漢簡可以看出郵書課的一些書寫標準。首先要寫上“建始二年十二月甲寅朔甲寅”這樣的時間,接下來是“臨木候長”這樣的官職,也有些漢簡中提及燧長,“憲”就是這個候長的名。

其實這只是郵書課的開頭,郵書課的同樣屬於文書,也要寫上郵書相關的信息,比如前文提到的發文者、收文者、郵書的傳遞者、發送時間、簽收時間、郵書種類、郵書數量、郵書傳遞方向等內容。同樣需要寫明“中程”或者“不中程”。

“軍書課”、“驛馬課”等材料也都是通過郵驛機構傳遞的,驛馬課就是要上報驛馬的情況。“郵書課”是需要向上級彙報在本時間段內傳遞郵書的信息記錄,比如這個時間段內送了多少郵書,都是從哪些方向來的,發文者是誰,收文者是誰,是否中程,所用時間等。以此來作為考核的依據,或者在追究責任時便於逐級查找。

當然也有在既定時間段內沒有送郵書的,這時候郵書課的內容中就會寫到“毋郵書過界中者”,也就是表明這段時間內就沒有郵書可送。又如“始建國天鳳元年正月盡十二月郵書驛馬課”,“始建國天鳳元年”是王莽時期,說明這一時期同樣有郵書課、驛馬課。

所謂“課”指的是考課,東漢名臣胡廣就提過“課第長吏不稱職者為殿,舉免之”,這是要考課在職為官者。至於三國時期,杜畿jī、劉廙yì、劉劭等人都有討論過考課事宜,當然這不一定和郵驛相關了,只是漢末三國時期可能依然延續了東漢的郵驛制度。

再來看看私人書信的傳播,漢代一般有三種途徑:傳口信、找人捎帶文書、利用職務之便。傳口信就不必多說了,能記得多少就是多少了。找人捎帶文書,可能是熟識的人比如張芝,也可能是走路較快者,即所謂的“健步”,在三國時期毌丘儉、諸葛誕、田豫等人的記載中都有提及。再者就是使用朝廷的郵驛機構,本來是隻送公文的,但依然有人會明知故犯。

“不遣使者,健步齎書,使以兵付樂綝,此必綝所為”——《三國志·諸葛誕傳》注引《世語》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