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到底是什麼關係?

奇葩瞄會談


中國文學史上,最捋不清的朋友圈關係大概就是李白、杜甫關係了。從宋代野史筆記到現在的今日頭條,他們之間糾葛不清的情感關係、生活關係史,一直都是一批又一批的吃瓜群眾必點的談資。

他們的結識,在天寶三年。是年初夏,東都洛陽,二人初次相遇。那年,李白44歲,名滿天下,“帝賜放還”,斯人憔悴;杜甫則還是30出頭的無名小卒,一腔熱血,滿腦理想主義,兩人一拍即合,遂成“忘年交”,拉上同樣落魄的詩人高適,一起窮遊數月。登吹臺,遊梁園,狩獵嘯歌於孟諸野澤,牽黃賦詩在齊梁荒原,慷慨懷古,“飲酒觀妓”;完了,兩人接著又是一趟東魯之遊,“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可說彼此欣賞,方寸無間,既是文章知己,又有兄弟師友一般的情誼。這應是對他們關係的正確理解法。

人紅是非多。後來,歷史上漸漸有一種雜音傳出,猜測他們之間是“塑料兄弟情”。直接也是唯一的證據在於,齊魯一別,二人此生便再無相見之日,杜甫不斷地寫詩懷念白老,而老李的文集中卻很少有回應,杜老師完全一廂情願,李大師愛理不理,所以有“貓膩”。

對於這場曠世公案,圍繞歷代爭議的幾點,不才也稍微做點辨析。


首先,僅據現存文集,李白也並非不寄杜詩


李杜二公交誼所以備受質疑,是因為好事者指出,在二人的詩歌裡,杜甫思念或提及李白的作品有15首,而李白卻不曾有想念杜甫的詩作,這對所謂的兄弟,純粹只是老杜單方面的情感投入。

這當然是不對的。一方面,李白現存詩歌文集、詩歌、詩題中,確實極少直接點明和老杜交遊的;但另一方面,除去一些偽詩,現存李白文集中還是有一些詩作,是可以明確或查證是寫給杜甫這位老弟的。比如《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還有《送友人》、《沙丘城下寄杜甫》、《秋日魯郡堯祠亭上言別杜補闕範侍御》等詩作共存四五首,據歷代學者解讀,毫無疑問都是寫給老杜的。其中,像“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等等類似辭句,完全可以看出李白對於杜甫是同樣懷著深情厚誼的感念的。

所以,風傳中李白大仙對杜甫的熱情愛理不理,是以訛傳訛的誤傳。


其次,關於李白取笑老杜的詩,歷來都被認為是偽作


關於李杜貌合神離的推斷,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和證據,是說李白曾經寫過一首題為《戲贈杜甫》的詩,對老杜極盡嘲諷。

該詩全首如此寫到,“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很多人認為這首詞存在諷刺。首先如此說法的,是唐人孟棨在其《本事詩》中的說法,認為李白此詩是嘲弄老杜作詩拘束不敏,而後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推波助瀾,以至於人們普遍認為李白是在戲謔杜老師作詩缺少靈氣,甚至是“譏甫齷齪,而有飯顆山之嘲誚。但是有更多的說法可以辨駁其謬。

一者,此詩自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以來,歷來都被認定為偽作。後來學者著名如

仇兆鰲等注杜詩,也有明確說明此詩之偽。此點,歷代學人都有詳細的考辨。

二者,即便該詩確實為李白所寫,我們只要讀一讀全詩,也不難發現這只是好朋友間開的玩笑,詩題中“戲贈”二字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並沒有看到嘲諷的表達,說李白心存惡意,顯然是過度解讀。這一點,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一書有過精闢的辨析。他說,此詩類似於打油詩,並非李白嘲語,更不能說李看不起杜,這詩是朋友間的遊戲文字,謔而不虐,反倒表現了李白對杜甫的知己與關愛。


最後,即便李白不寄杜詩,也並不代表李杜友誼的緊張或斷裂


而且,即便是李白真的懷念杜甫的詩較少,也是一點都不奇怪的。根本無法說明他們友誼的破裂或名不副實。

(圖:成都杜甫草堂內的杜甫雕像)

一者,正如歷代不少學者所推斷的,因為文稿的散失,導致更多寄杜詩不見集中,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李陽冰在李白去世後給他整理的文集《草堂集》序中就已說的很明白,“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八九”,也就是說,即便在當時,李白的詩歌作品就散佚很多了,以至於只留存了十之一二。

二者,李杜分別後,不久就遇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在這場變革前後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且戰後李白因為參與李璘案,至死都處在入獄、遭貶謫等狀態中,他的境遇和心態都是極為暗淡的,這些人生劇變使得李白無心也無詩寄贈杜甫,也是不難相見的。

三者,李白年長杜甫11歲,是文壇前後輩的關係,在當時的地位也不同,杜對於李是仰慕,而李對杜更多的是欣賞,這是不一樣的感情,二者互贈詩歌數量上不完全對等,以人情常理而論,不也是正常的事情嘛?

舉個例子,李白與孟浩然的關係,就很類似李杜之關係。李白在當代詩人中,最崇拜孟浩然,是孟老的超級粉絲,但是孟要比李大上十來歲,是前後輩。所以,當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贈孟浩然》),也不間斷地寫詩給孟表達仰慕之意時,孟浩然就很少有寫詩回贈李白。我們也不會根據這種失衡,只是從贈詩的多少,去武斷地論定李厚於孟,而孟薄於李對不對?李杜關係也同理。

總之, 以現存詩歌的數量,來衡量李杜感情的厚薄,信口開河斷定杜厚於李,而李薄於杜,不過就是皮相的見解,甚至是謠言罷了。朋友,您以為呢?

2018,7,23,午間,閒敲

感謝閱讀。會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兩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人物看法、影視評論等。歡迎關注本號、點贊鼓勵,若有其它看法,也歡迎大家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劉愚愚


我來說說李白和杜甫這對CP之間的故事,肯定很多人不知道。

先從之前網上一張很火的圖說起:

一下子就有好多人噴李白,這麼無情地對杜甫大大。

渣!

其實比起朋友,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更像是:

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迷弟(杜甫)和他一路追逐的偶像(李白)。

所以,你們去問一個大偶像,對你的迷弟這麼無情良心不會痛麼?

他當然會回你一句:

故事要從公元719年說起,也就是大唐開元7年的某一天。

7歲的小杜甫在家作了第一首詩——《鳳凰》

父親驚為天人,逢人就誇:我家杜甫7歲能做詩......

杜甫對自己的未來特別有信心:

終於在公元735年,也就是杜甫24歲的時候,他信心滿滿到洛陽參加科舉考試。

一放榜,落選。杜甫很失落。

所以落榜後的他選擇去齊魯大地遊歷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望嶽》

很長一段時間裡,李白和杜甫的關係就是新聞主角和圍觀粉絲的關係。

如果不是有唐玄宗這個神助攻,他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交集。

於是公元773年,李白被唐玄宗踢出御用文案組。

偶像很硬氣,頭也不回就離開,連補償費都沒要。

也就有了後來他們倆河南陳留相遇:33歲的杜甫終於見到心中的偶像——44歲的李白。

據說中年男人的基情友情認真起來,就像天雷勾動地火。

後人聞一多曾經形容這段相遇是:太陽和月亮的相逢。

後人總喜歡為一些事情賦予一些意義,其實在當時不過就是三個失業青年,過上了遊山玩水、騎馬狩獵、狎妓飲酒、打打殺殺的快意人生。

具體玩什麼,杜甫是並不在意的。畢竟和唐朝第一網紅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該抓緊時間發朋友圈啊!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兩工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譴懷》

於是,他們從秋天玩到春天,又玩到了秋天。

兩個人的基情友誼迅速升溫,以至於洛陽八卦頭條都忍不住報道。

醉眠秋空被,攜手日同行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李白甚至公開寫詩回應:杜甫你這傢伙太瘦了,我心疼!

一度李杜cp黨都以為他們要公開了。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李白《戲贈杜甫》

事實上,飯顆山之後,兩人就再也沒有見過了。

據洛陽八卦頭條分析,可能是因為時局動盪。

更可能是因為:李白大紅人忙著約汪倫,約孟浩然,約王昌齡…

杜甫只好默默寫詩@李白: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春日憶李白》

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冬日有懷李白》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

幾乎所有誇讚李白的名句,都是杜甫寫下的。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即便如此,杜甫的@依然淹沒在紅點裡…幾乎沒有被回應

如果故事就在這裡結束,杜甫不過就是李白生命裡有過一點交情的小粉絲。

一個連v都沒混上的詩人…(連當時流行的主流唐詩集都沒收錄他的作品)當個迷弟都如此尷尬…

首先,當然是一直勤奮地寫詩:

想李白,寫詩!

出去玩,寫詩!

自己苦逼,寫詩!

大家苦逼,寫詩!

據記載,杜甫一生中寫了1500多首詩。幾乎記載了唐由盛而衰的歷史。故他的詩被稱作詩史。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有網紅捧。

在杜甫去世很多年後,某網紅元稹偶然發現這一千多篇作品,大吃一驚:“這簡直就是神蹟!”

於是人人開始讀杜甫。

最後,韓愈給出了最終的結論:杜甫是和李白一樣666的存在!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一個粉絲,就算做到後援會會長,在偶像眼裡,也還是一個粉絲而已。

可當你有朝一日能和愛豆站在同一個舞臺上,愛豆才能認真欣賞你。


【喜歡作者的清奇腦洞,歡迎關注:朕說】


朕說


李白與杜甫的交往總體上有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以天寶三年之春開始到天寶四年之秋結束。這一階段杜甫先後與李白一起,在河南洛陽,開封,商州以及山東的兗州一帶,經歷了兩年時間,四次主要的陪同旅行。大致來說,天寶三年兩次,一次是春季,一次是深秋,這次高適也應李白要求,一起遊歷狩獵,非常開心,但是,大家都感嘆這只不過就是一次窮開心罷了,杜甫的《贈李白》一詩寫道:“飛揚跋扈為誰雄”,把他們的遭遇寫得淋漓盡致。


第二年的春夏之季,杜甫與李白又有一次在兗州相見,不久分別。然後這一年的秋天,他們再次相見甚歡,最後於石門分別,並有李白贈杜甫詩。

李白與杜甫石門一別,是他們永遠的相別。一直到李白死了四年,居住在四川夔州的杜甫還以為他活著,並且有些抱怨李白說,這位老哥哥只管自己“煉丹砂”去了,卻不管小弟已經快要“朽骨”了。


縱觀杜甫與李白二十多年的交往,其特點一是從遊,二是神教。

杜甫與李白天寶四年以後,不但再也沒有見到李白,而且連李白的一書信紙也沒有接到過。

但杜甫對李白的尊敬沒有遠去,對李白的懷念沒有遠去。

根據杜甫的詩歌考察,至少杜甫去世前三年(大曆元年)仍然在思念李白,並且希望能夠實現年輕時代“煉丹砂”的願望。

與李白分別以後的這二十多年,是杜甫與李白最重要的二十幾年,在這二十幾年裡,杜甫真正完成了對李白深刻全面的認識,這也是杜甫與李白友誼的第二個階段,神交階段。


許許多多學者研究李白與杜甫的關係,但是都沒有很好研究杜甫的詩歌作品是如何反映他們之間的交往的。

趙小立先生在《杜甫的馬詩與唐代畫馬》這一著作之中有五萬餘字的考證文章,《杜甫與李白的從遊與神交》,對杜甫與李白的友誼關係有深入細緻的研究。他指出,杜甫與李白就是從遊和神交的關係。

杜甫根本沒有收到過李白的書信,也沒有保存下李白的手稿,李白死了四年了,杜甫依然以為他活著,杜甫的詩歌作品《七月一日》就是證據。

至於李白與杜甫友誼的議論,主要是後世的推瀾助波。當然,杜甫對李白的敬仰之情和無盡的思念是真誠的,這就是杜甫對友誼最偉大的實踐,同時,李白也只有對杜甫有過“宿親心”的真誠,杜甫才會報以沒齒難忘之情的。


千千千里馬


杜甫的思想,非常先鋒前衛。

他一生遭受的災難與痛苦,成就了他的偉大。因為他從自身的痛苦推己及人,體察到他人與社會整個時代的痛苦,思考怎樣擺脫危機與災難,思考人的命運、人生的價值、文化的價值。他飽嘗人間痛苦,卻由這痛苦思考提煉出動人的詩篇,讓人們從他的詩看到友誼、親情、忠誠、正直、善良、堅毅、勇敢、創造、和平、仁愛這些人類精神文明的永恆價值。這樣,杜甫的詩歌具有了超越時代和地域的意義,具有了永恆的價值和意義。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他的生命第一的和平思想,即人文主義思想,在今天也是最先進的思想。

在杜甫活著的年代,人們只是把他當做一個比較優秀的詩人,在他死後幾十年,人們才認識到他的偉大。元稹認為,從有詩人以來,還沒有誰像杜甫這樣偉大,中晚唐詩人白居易李商隱等人都是學杜的。宋代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等都極力推崇杜甫,認為杜甫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人。

所以杜甫與李白的關係,就是真誠的,可以作為千古典範的詩人之間的友誼,對於李白,他是善良忠誠的。這種善良忠誠,出於偉大的人格,出於世代奉儒守官家庭的教養。

須知,杜甫和杜牧的共同遠祖是明朝以前唯一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文武雙全的晉朝杜預,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甫甚至認為“詩是吾家事”。

最可嘆的是,李白因為“附逆”大罪被流放甚至死亡之後,杜甫一直掛念著這位倒黴的朋友。

能夠這樣忠於友誼的,一定是人中聖人!




大悔憶智冰


李白和杜甫是忘年之交的真摯朋友,是唐代偉大的詩人,兩人合稱“李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朋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本是襄陽人,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李白和杜甫是"宿命"相遇,"忘年"之交。天寶三載(公元774年)春,李白已四十四歲,因不為權貴所容而被唐明皇賜金放還,離開了長安,開始漫遊到了東都洛陽。而比李白小十一歲的杜甫,則在十年考進士不第,已經三十三還未進入仕途,就一直遊歷四方,正好這個時候也游到了此地。兩人相識相交,這真是前世的命運安排,讓兩人結成“忘年之好"。杜甫在詩中描寫當時的情形是:“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兩人可謂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在梁園相會,並同遊孟諸、齊州等地。第二年夏,兩人又在東魯會面。這年秋兩人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後,南遊江東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懷念杜甫寫下了《魯君東石門送杜二甫》的詩篇。

李白與杜甫相識時,雖已丟掉了御用詩人的寶座,卻仍然是欽定的桂冠詩人,"天下無人不識君"。而杜甫還是默默無聞。李白的聲名才氣使得杜甫對他的仰慕如長江流水,奔湧而出。杜甫能與這位著名大詩人相交,其受寵若驚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也格外珍惜這段友情。他們經常舉杯暢飲,攜手同遊,談詩論文,議論時事,兩人談得非常投機,再加上又都是酒國中人,歡飲達旦中各顯出一番天真來。

患難見真情。天寶十五載,李白參加了永王起兵與肅宗爭奪皇位的行動,被唐中央王朝所疾視。此時的李白是孤獨而落魄的,在眾人對其避之不及的情況下,但杜甫對李白的認識和崇敬並沒有隨著朝中的輿論而改變。他寫詩為李白打抱不平,為其剖白辯護。真可謂用心良苦,可見杜甫與李白患難見真情。

李白與杜甫相互尊重,交誼深厚。雖然後來兩人各奔東西,但有詩互相寄贈。


言勸


李白和杜甫到底是什麼關係??我的回答是四個字:"千古至交!"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屈原雖然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但是因為楚辭年代較遠、艱深難懂,故屈原對普通民眾的影響力遠遠低於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甚至可以說是整個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兩位偉大的文學家。

天寶三年(公元745年)春,這兩位必將在中國文學史上發生深遠影響的偉大詩人,在洛陽相見並開始了為期兩年左右的漫遊,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和事件。

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這本書中極力貶低李白和杜甫的偉大友誼,尤其是以杜甫懷念李白的詩有二十餘首,而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僅僅三首,其中一首«戲贈杜甫»還充滿了諷刺,來說明李白對杜甫並沒有多少感情,杜甫只不過是剃頭挑子___一頭熱罷了。

郭沫若的這個分析既不客觀,也不公正。

首先用李白的狂熱追星族、粉絲、也是唐代詩人的任華的話說,李白的詩"十喪其九\

雲湧千山


詩友關係。二人都是唐朝詩人。李白(701~762)一個浪漫主義者大詩人;杜甫(712~770)一個現實主義者大詩人。二人相見在洛陽都覺一見如故,在一起遊玩作詩暢談時事。於774年秋分手。半年相會成忘年之交。


團圓83


李白長杜甫十五歲,兩人有過交往。杜甫比較崇拜李白,在詩壇地位兩人差不多。都是屬於天才級的詩人。杜甫是比較勤奮,李白是有感覺時才寫詩。一個是現實主義詩人,一個是高度浪漫主義詩人。在仕途上,兩人都是屬於不得志的。袞袞諸公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