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临终前发生的三件异事,两千年来无人能解,是野史杜撰的吗?

鄺小希


三件事都出自《史记》,是正史的记载,不过很多是传说,小道消息,甚至谣言。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荧惑守心。火星用肉眼观察,忽明忽暗,像萤火,行踪飘忽不定让人迷惑,它在心宿附近停留。这是一种天文现象,没什么灵异,但古人把它和人事联系起来,要么死皇帝,要么死太子,要么死大臣(丞相),比如汉成帝死前三个月就出现荧惑守心,他就让丞相代替他死,称为“移祸卿佐”,结果赐死丞相萧望之,但汉成帝还是死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天降陨石。有星坠落东郡(治所今河南濮阳县),至地为石,有老百姓在上面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了,就派人调查,没有结果,就把陨石附近的人家都杀了,把陨石烧了。陨石常见,在上面刻字也可能,但是把它烧了就有点傻,把字凿掉就可以。用木材烧石头,能把字去掉吗?不是什么灵异事件。

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沉璧再现。有使者出使回来,有人手持玉壁拦住使者说:“请替我把它带给滈池君(水神)。”又说:“明年祖龙死(暗指秦始皇)。”使者想问明缘由,这人忽然不见了,玉壁放在了地上。使者献给始皇并详细报告了这件事。始皇沉默了好久,说:“那个山鬼只能知道一年之内的事情。”退朝之后又说:“祖龙指的是先祖。”他让御史查看这玉壁,御史说这是二十八年出巡过长江时祭祀江神所沉下的那块。于是始皇使人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皇帝出巡与百姓搬迁会吉祥,于是始皇又把内地的百姓三万户迁到了今内蒙古境内的黄河榆中一带地区,给被迁的男子赐爵一级。第二年秦始皇就出游了,死在路上。总之装神弄鬼,放到今天基本没人信。如果有人信那也是厉害,科学教育都白费了。

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


猪猪大师


始皇赢政,13岁继位当了秦王,21岁时便掌握大权,29岁时,他即灭掉韩国,此后,又相继灭亡魏、楚、燕、赵、齐等五国,当他38岁时,在中国这块古老又神奇的土地上建立起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一一秦朝。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驾崩,时年49岁。然而,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在他去世前几年,发生过3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第一件:十星连珠

历史上的帝王,他们对天象极其重视,因为他们认为天象代表了天意,这也是古代帝王喜好占卜的重要原因。在秦始皇三十二年时,岭南出现了十星连珠的天象。所谓“十星连珠”,其实是指位于狮子座的金星、位于天秤座的月亮和火星、处于巨蟹座的水星、处于白羊座的木星和土星、位于摩羯座的天王星与海王星和位于天蝎座的冥王星,形成不大严格的十字形状,称为“十星连珠”。在古代的传说中,“十星连珠”是灾难即将到来时的象征。这当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十星连珠”最后一次出现是在19 9 9 年 8 月 1 8 日。

第二件:陨石坠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颗陨石坠落在了东郡,附近百姓在这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字。始皇听说后,残忍的他把在石头附近的人株连九族,并且烧毁了这块石头。自此以后,始皇闷闷不乐,他还让博士创作《仙真人诗》,来为自己祈福。“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句话,透露出来的信号也是极为明显的,其意思是说,秦始皇一直追求的一统,很可能会在他死后化为泡影,这也是秦始皇闷闷不乐的原因之所在。

第三件:玉璧诅咒

某天夜晚,秦始皇派出去找仙丹的一位使者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突然间出现了一个怪人他把使者拦了下来,并且把一块璧玉交到了使者的手中,而且还特别托付使者,让他把这块玉交给秦始皇,并用低沉的声调说“今年祖龙将死”。说完这句话,这位怪人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使者稀里糊涂的带着玉璧回到咸阳,并将玉璧交给了秦始皇,并向秦始皇汇报了他所知道的情况。秦始皇听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位怪人说的“祖龙”就是指的自己。秦始皇命人把玉璧拿到御府去鉴定,鉴定出来的结果也是令人匪夷所思,这居然是十年前祭祀水神时,被投入江中的那块玉璧。

以上这三件事,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秦始皇临终前所发生的三件奇怪的事情,两千多年来,一直无人能解。

这些事情被传的很邪乎,甚至跟史前文明联系在一起了,其实或许是人为的,只是我们觉得很神秘而已。


风尘素人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据传说,秦始皇临终之前发生了三件非常怪异的事,而且有些还被记载于正史之中,至今都无人能解。究竟是什么事情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所谓的“三大怪异事件”:

  • 怪异事件一:十星连珠,就是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连成一条直线,加上太阳就是十星连珠;

  • 怪异事件二:陨石诅咒,公元前211年,有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后留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 怪异事件三:玉璧诅咒,还是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巡游过程中出现一个怪人,他向巡游使者说“今年祖龙死”,然后交了一块玉璧给使者后消失了。

以上就是所谓的三件异事,到底这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后人撰写,或者是有人搞鬼呢?我认为都有!

首先说十星连珠事件,这就是现代人编撰的一个故事。古代最早观察到的行星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地球也就六大行星,天王星是1781年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的,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秦朝时期没有天文望远镜,又如何发现“十星连珠”?

其次是陨石诅咒,这个是记载于《史记》卷六的《秦始皇本纪》中,原文如下: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验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秦始皇36年的时候,有流星坠于东郡,落地为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后大怒,派御史前去查验和询问,结果大家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秦始皇把陨石附近居住的人都杀了,还销毁了陨石。

这个事件看似怪异,其实就是有人搞鬼!我们都知道陨石是“天外来物”,是流星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剩余的物质。如果陨石上面有字,肯定是人为刻上去的,而且秦始皇发现的这块陨石或许就是假的,是有人故意找一块普通石头刻上字摆在那里。

最后是玉璧诅咒,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位怪人,他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帮我赠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正要问他怎么回事,却发现怪人已经消失了。

使者拿着玉璧去见秦始皇,把怪人的事汇报了一遍。秦始皇接过玉璧细看,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这竟然是自己9年前渡江时候遗失的玉璧,记得当时已经深入江底,为何如今又重新出现了?

“玉璧诅咒事件”也是记载于《史记》之中,但这件事让我联想到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就是《宋书》所记载的“外星人事件”:永安二年的时候,东吴边境将士们携带家属一起守疆土,有天突然来了一个怪小孩,说了一句:“三公锄,司马如”,然后又说:“我非人,荧惑星也。”说完就消失了。

这两个事件非常相似,都是通过一个怪人前来传递某一种信息,而这个信息都关系到朝代的灭亡!我认为,这就是有人故意制造谣言。

怪异事件背后,谁是幕后黑手?

秦始皇时期的三大怪异事件,除了“十星连珠”,另外两件都记载于史书中,而且都有可能是人为制造的事件。那么谁是幕后黑手呢?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我认为是赵高集团,或者说是胡亥集团。

他们制造了这些怪异事件,就是为篡位做好铺垫,让大家认为秦始皇的死是天意,这样就可以掩盖他们篡位的恶行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我给大家主要介绍下期中之一,徐福带走的大队人马至今未归。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队人马在泰山封禅刻石,又浩浩荡荡前往渤海。抵达海边,秦始皇登上芝罘岛,纵情浓览。只见云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尤令秦始皇心驰神往。这种景象,本来是海市蜃楼,但方士为迎合秦始皇企望长生的心理,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他本人也在此留连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来的只是徐福空手而归。徐福自称见到海神,海神以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对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师、谷物种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则不肯离开,一直等候3个月,不见徐福消息,才怅然而回。

其后几年中,秦始皇又派燕人卢生等入海寻求仙药,也是一无所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来琅琊。当年徐福入海寻找仙药,已经九年过去,一直未来归报。当即派人传召徐福,徐福连年航海,耗费很大,担心遭到重谴,奏告秦始皇:"蓬莱仙山确实有仙药,出海时常遇大蛟鱼阻拦,所以不能到达。请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见到大蛟鱼用连弩射击。"秦始皇下令入海时带足渔具,自己也准备了连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数十里,经过荣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认为此后当可无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药。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讯了。当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今河北世鹿东南),而徐福"得平原广译,止王不来,"一去再也不回了。

产生影响

《史记》中称,徐福为"齐人"、"方士",燕、齐海上之方士。这些海上的方士精通航海知识并具有丰富航海经验。像战国时的燕国宋毋忌、羡门子等高等方士,都能亲自驾船远航。

《史记·封禅书》说:"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这里所说的"三在夷蛮"的名山,便是所谓的"三神山"。这是战国方士们都极其向往的地方,曾争言之于皇帝,这当然也是皇帝所求之不得的好事。

徐福东渡,在2000多年前是空前的壮举。但由于徐福第二次扬帆东渡一去不归,致使这个航海事件带有神秘色彩。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这位一心想传位万世的皇帝在"南登琅邪"、"留三月"的海上巡游时,接到了齐人徐福等方士的上书,说海中有"三神山",于是,秦始皇便"发童男女数千,入海求仙道"。秦始皇派出了一支多达三千人的庞大船队,去探求"三神山"。

徐福首次渡海的出发地,是在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琅邪是当时的一个古港,早在春秋时,这一带的航海家们就从这里出海,航达朝鲜半岛,而后顺半岛沿岸航行,经过对马岛到达日本九洲。

徐福第二次出海的始发港,由于尚没有找到史书详细记载而说法不一。徐福村人(赣榆)传说是农历的十月十九日,从他的家乡赣榆下海。另一个说法是在山东崂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徐福第二次出海走的仍是第一次的航线,也是在琅邪。这是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而得知的。因为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第二次航海时,诈称仙人索取"百工之事",遂"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如据此推断,徐福有可能走的仍是上次的旧航路。不仅如此,而且也由此我们得知徐福二渡日本,带去了古代中国的"百工之事",如汉字、中草药和水稻种植等许多文化和科学技术。

徐福东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那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徐福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为此,徐福自然成了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农神"和"医神"。这是随着考古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逐步被发现和发掘的。近年来,在日本福冈县板付的考古遗址中,又发现了碳化米粒遗存,经碳十四测定,与在朝鲜半岛釜山金海地区发现的碳化米为同一类型。说明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日本人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开始使用青铜器和铁制生产工具以及丝织品等,而且开始有了文字。所有这些,都与此前的日本绳纹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日本学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字为什么和汉字相似的缘由。

弥生文化起源于日本绳纹文化之后,由于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名。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至公元三百多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在弥生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铜铎、铜铎等。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铎则大多在九州。日本学界认为,加工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术来自中国。日本学者八木奘三郎说,中国山东省有类似铜剑、铜铎的器物出现;梅原末治等学者说,"铜铎之见于日本,无疑意味着中国秦汉人的东渡"。此外,在弥生町遗址中,还出土了中国古钺、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日本人喜欢葫芦都与中国入海的方士有关。

日本学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赞中国稻米传入日本的重大意义。他说:"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无论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谢。米与牲畜、贝类不同,可以长久贮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国家。"稻米的传入,结束了日本的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那么,日本始终把徐福奉为"农神"和"医神"当在情理之中。

近年,据统计,在日本的徐福遗迹有五十多处。清代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莱别有天。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诗,并注有"日本传国重器三:曰剑、曰镜、曰玺,皆秦制也。"

日本新宫有徐福墓,还有1071字的墓碑。新宫市内更有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药"、"徐福寿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内,陈列着徐福所用过的鞍、蹬等物。新宫蓬莱山内还有"徐福神龛",被称为"徐福之宫"。每年都有"御船祭"、"灯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动。传说日本还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故里考证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出山的时候,秦始皇登基前后,李斯的时代。

徐福故里据考证在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根据当地地方志,徐阜村在明清两代均称徐福村,至今还流传着徐福率童男童女浮海东渡之事。另一种说法认为徐福故里为今山东省龙口市。

历史评价

最初提出徐福东渡日本的是五代后周和尚义楚。称:"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义楚称这一说法来自日本和尚弘顺。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认为徐福东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驻日公使黎庶昌、黄遒宪等人,都参观了徐福墓,并诗文题记。而徐松石在《日本民族的渊源》中说,战国先秦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民众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领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队,"徐福入海东行,必定真有其事。"香港卫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国考》,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开国者神武天皇仲田玄,并认为他是颛顼之后徐驹王29世孙。台湾学者彭双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书,进一步充实卫挺生的观点。

至今日本保存着不少徐福活动的遗迹,如和歌山县徐福和他的传员七人墓、徐福宫,九洲岛佐贺县"徐福上陆地"纪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有些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日本只是传说,找不到可靠的历史文献来证明。更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日本10世纪左右的产物,并非最先由中国人提出来的。徐福当时到的只是渤海湾里的岛屿,他在日本的事迹、遗迹、墓地,均属后人虚设。另外,又有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是历史事实,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回为徐福东渡的时间与美洲玛雅文明的兴起相吻合,而日本与中国大陆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费巨资,数年才能抵达。人海茫茫,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山里有座庙


据传说,秦始皇临终之前发生了三件非常怪异的事,而且有些还被记载在了《史记》当中,2000年来都无人能解。

这三件怪事半真半假,又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一起看看吧。

十星连珠

所谓的十星连珠,就是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连成一条直线,加上太阳就是十星连珠。

可以确定的是,这是现代人胡编乱造的一个故事。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什么时候这么牛逼了,居然可以观测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了??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加上地球也就六大行星,都是外国人最新发现的。如天王星是1781年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的,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

秦朝时期没有天文望远镜?怎么可能发现“十星连珠”呢?

所以这事当然是胡扯的,后人杜撰的。

陨石诅咒

公元前211年,有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后留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关于这个陨石诅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原文如下: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验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大意是说秦始皇36年的时候,有流星坠于东郡,落地为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后大怒,派御史前去查验和询问,结果大家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秦始皇把陨石附近居住的人都杀了,还销毁了陨石。

这个事件看似奇怪,实际上是有人故意搞鬼!众所周知陨石是“天外来物”,是流星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剩余的物质。如果陨石上面有字,肯定陨石落地以后,有人给刻上去的,甚至可以推测秦始皇发现的这块陨石根本就不是陨石,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是有人故意找一块普通石头刻上字摆在那里。

故而这事虽然存在,但却是人为的。

玉璧诅咒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路上遇到有人拦住巡游队伍的去路,他拿着一块玉璧,跟官员说:“帮我赠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官员正要问他怎么回事,那个人转眼就不见了。

官员拿着玉璧去见秦始皇,并把事情回报给了秦始皇。秦始皇接过玉璧细看,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他9年前渡江时候遗失的玉璧,记得当时已经深入江底,为何如今又重新出现了?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

这件事被记载于《史记》之中,不过真的有那么神吗?很大可能是有人故意这么做的。历史上这样假借怪人怪事而制造事端的事情,时有发生。如西晋灭吴之前,东吴边境将士们携带家属一起守疆土,有天突然来了一个怪小孩,说了一句:“三公锄,司马如”,然后又说:“我非人,荧惑星也。”说完就消失了。

很显然,这也是有人妖言惑众,制造东吴即将灭亡的讯息。

再回到玉璧事件本身,当然是有人刻意制造秦始皇将死的讯息,进而接管秦始皇的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


袁卫宇


秦王赵政成为秦始皇之后,发生了很多比较奇怪的事情,而且这些都是记载于史记的,并非是野史杜撰的,那都有哪些事情呢?

秦始皇到湘山拜祭的时候,遇到了大风,所以就不能上山去。秦始皇就问:湘君是什么神?有人就说: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也就是娥皇、女英),死后葬在此地。

秦始皇因为上山受阻很生气,就让人把湘山的树都给砍光了,然后露出了红色的土壤。

秦始皇派卢生去海上寻找仙人,以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卢生从海上回来了,带了一本书,书上写着“亡秦者胡”,秦始皇认为这里面的胡肯定是指胡人,所以就让蒙恬率三十万北击胡人,殊不知,其实是指胡亥。

发生了荧惑守心,这个又是什么呢?荧惑是指火星,而心是指中国古代二十八星之一心宿,荧惑守心就指火星进入了心宿的区域,这个预示着国家会有厄运或者大祸。

有一块陨石掉到了东郡境内,有人在上面刻着几个字,说秦始皇死,而地被分。秦始皇就派御史去查附近的人,可是没有人承认,秦始皇直接将附近的人都杀了,然后将这个陨石销毁。

有个使者到了华阴,有一个人拿着一块壁跟使者说:请帮我送给滈池君,这个滈池君又是什么呢?滈池君是一个水神,而西周武王是定都于镐城,所以滈池君是指周武王,而武王伐商,也就是说,秦始皇无道,似商纣王,将伐之。

这个人还说了一句话:今年,祖龙将死。然后说完就不见了,使者将这个壁玉交给秦始皇,并将这个人说的话都告诉了秦始皇,秦始皇一看,这个壁玉,不就是之前投入水中的那个壁玉吗?

秦始皇又想,这个祖龙,不就是说我吗?难道我今年就要死了吗?

秦始皇做了一个梦,梦见与海神交战。没多久,秦始皇就生病了。


历史简单说


秦始皇临终前的一年时间里,竟连续发生了三件怪异事,并且都明明白白地记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确不可思议。

咱们一件件来说。

第一件怪异事:荧惑守心。

作为“天子”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异乎寻常地重视,天象在他们的意识中象征着天意,决定着皇权的兴衰存亡。

为了明视天意,维护皇权,历代帝王都要设立占星官,占卜各种天象,以求趋吉避凶。

在占星官认定的众多天象中,有两种是最受关注的,一是象征大吉的“五星连珠”,一是象征大灾的“萤惑守心”。

“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大星排列成一条直线,象征着雄主出世,顺应天命,主宰天下。

汉高祖刘邦继位的第二年,就曾出现过“五星连珠”的吉象。有意思的是,现代天文学家利用计算机推算,还曾推算出两次未被历史记载的“五星连珠”,一次是吕后称制之时,一次是武则天称帝之时。

史书不记,大概是因为女主顺应天命颠覆了基本的皇权逻辑。

象征大灾的“荧惑守心”在天象上要稍微复杂一些。在中国古代,“火星”被称作“荧惑”,二十八宿中“心宿”被简称为“心”。“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天蝎座”,主要有三颗星组成,在古代,天蝎座三颗星中最亮的一颗代表皇帝,旁边的两颗,一颗代表太子,一颗代表庶子。

顾名思义,“荧惑守心”就是火星运动到天蝎座三颗星附近后,停滞不动了。

《史记·天官书》记载:“火犯守角,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也就是说,出现“荧惑守心”的天象,轻者天子失位,重者帝王将死。

关于秦始皇遭遇“荧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明确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一般情况下,帝王得知有“荧惑守心”的大灾天象时,会用诛杀重臣的方式来消灾避祸,但秦始皇没这么做,因为他遭遇的灾祸异事不止这一件。

第二件怪异事:陨石坠落。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郡。东郡这个地方十分特殊,象征意义很强烈,它是秦始皇即位之初,吕不韦主政时期攻打下来的,此郡当时是齐、秦两国的交界地。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块坠落的陨石上居然刻着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陨石上刻着恶语,这很像是有人在公然诅咒秦始皇以及他的大秦帝国。秦始皇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他立即派御史到陨石坠落地,逐门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

秦始皇一怒之下,处死了陨石坠落地附近的所有人家,并立即焚毁了这块刻字陨石。

但不管怎么说,这第二件怪异事,总感觉是人为的,可紧接而来的第三件怪异事就不同了,神秘宿命的色彩十分浓重。

第三件怪异事:沉壁显世。

这一年秋天,大秦帝国一位走夜路的使者从东经过华阴,突然有一神秘人手持玉璧将其拦住。神秘人对使者说,请你将这块玉璧送给滈(hao)池君,完了又说了一句极可怕的谶语——今年祖龙死。

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秦始皇得知此事后,彻底慌了,尤其是听到“今年祖龙死”这句谶语的时候,他先是沉默,进而苍白地解释说,山鬼至多知道一年之事,言下之意,你们千万别信这句谶语。退朝后,秦始皇又进一步向左右解释说,祖龙指的是人的祖先。言下之意,我不是这句谶语里的祖龙。

使者奉壁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读到这些,可能有人会说,此事人为的嫌疑还是很大,但如果说明这块玉璧是何物,感觉就大不同了。

秦始皇派人将使者拿回来的这块玉璧送到御府察验,鉴定的结果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巡游渡江之时,祭祀水神而投到江中的那块玉璧。

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么会突然被一个神秘人送还回来,是为了证明那句谶语不容置疑吗?

因连续发生三件怪异事,为了避凶就吉,秦始皇举行了占卜,得出的结论是始皇出巡并迁徙百姓才能趋吉避祸。

于是秦始皇下令迁移三万户到北河、渝中两地,并且给每个迁徙户赠了一级爵位。

跟着便是举行始皇第五次大巡游。

第五次巡游,从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发,到第二年七月,前后长达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秦始皇南到浙江钱塘,在会稽祭奠大禹,刻石颂德,然后又北上到达琅琊。

然而,当巡游到平原津时,秦始皇突发重病,但巡游的车队并没有因为秦始皇的病危停滞不前,而是继续西行。走到沙丘平台时,渴望长生的秦始皇驾崩,这一年,秦始皇实际年龄只有四十九岁。

关于秦始皇究竟是怎么死的?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累死的,一个被胡亥、赵高、李斯谋杀的。

累死的说法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但在民间,秦始皇之死却始终充满了神秘而宿命的气息。

举两个例子。

《渊鉴类函》中说:秦始皇东巡,到孔林,发孔子墓,看到墓冢内写着:“后世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堂,跃我床,颠倒我衣裳,行至沙丘亡。”

《异苑》中说:秦始皇,何强粱。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唾吾浆。飧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

总之,不得民心,灾事多——


黑句本


是不是野史杜撰不重要,那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被忽悠很正常。但是,作为现代人,继续传谣,就有点丢人了。

一、生个儿子叫老大嘛?

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儿子。叫啥?叫我儿子、叫儿子。绝不可能管他叫老大,或者大儿子。

只有生了第二个儿子后,先生的叫老大,后生的叫老二。或者叫大儿子、二儿子。

这是基本常识。

二、赢政叫皇帝

皇帝就是皇帝,没有始皇帝、二世皇帝之说。皇帝是秦始皇的首创,在当时是唯一。

当赢政死亡,胡亥继位当皇帝的时候,才有可能称赢政为始皇帝,胡亥为二世皇帝。赢政没死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一个皇帝,自然不存在始皇帝的说法。

三、始皇帝死而地分

承上。“始皇帝死而地分”,能也只能发生在赢政已死、胡亥已继位为皇帝的情况下,才有始皇帝的称谓。所以,这句“始皇帝死而地分”是胡亥继位之后才出现的说法。

诅咒秦始皇死是有可能的,但这样的表达,却笃定不是当时人所为,而是胡亥继位之后的人所为。而这时,秦始皇已经死了。胡亥的继位了。秦朝人、汉朝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太假了----诅咒一个已经死了的人会死。

综上:

1、这句话很可能是距离秦朝已经比较远了,世人大多数已经不知道赢政、胡亥的事了。于是,别有用心的、而且比较弱智的,才发明了这句话,参杂在史书中。

2、中国“史书”上这样的记载,根本不新鲜。比如孟姜女哭长城,一个同样低智商编撰的故事,写成了穿越故事。假的让人恶心。


沧桑短笛


謝邀

秦始皇临死前三大预兆:荧惑守心丶陨石坠落丶沉壁重现,楼上都多次介绍过了,本文不再赘述事件经过,只谈谈对三个事件的个人看法。

一,这三个事件并非野史杜撰,是白纸黑字记载于巜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那么记载于正史之中的事件就一定是真有其事吗?我认为司马迁不会无中生有去胡编乱造,也不会道听途说在史记上乱记一通,起码这三件事是真真实的发生过。但是把这三件事与秦始皇的死联系起来,认为这是秦始皇死前预兆,这就是司马迁的看法了,是否符合事实那就是后人要解开的迷团了。

二,三个事件,“荧惑守心”和“陨石坠落”属于天上发生的事件,是天意;"玉壁重现”属于地上发生的事件,是神灵。表达的意思就是天意和神灵告诉世间秦始皇死定了。其实这都是胡弄人的:

原因(一),古代帝王降生必有祥瑞,帝王将死必有凶兆,这是统治者骗人的惯用伎俩。比如,炎帝是母亲天龙天降绕其身怀孕而生;朱元璋降生家里红光冲天;汉武帝降生,农田麦子一茎九穗等等,用意只有一个"君权神授”,帝王是天子,谁敢再垂涎三尺?这些骗术跟秦始皇死兆属异曲同工而己。(二)再说秦始皇,他以暴君著称,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等等,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百姓困苦不堪,恨不得秦始皇快死。朝廷内赵高恨不得秦始皇快死,扶持幼小的胡亥上台,达到自己独揽大权的野心,或借天上发生的奇怪现象,或制造人间的"玉壁重现"事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三,最后再说司马迁,作为史官记录宫廷发生的事是他的本职,但怎么去记述,是带有主观意识的。他记录这件事要告诉后人什么?这取决于史官主观认识。你想司马迁处于那个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在他思想里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在《史记》中把秦始皇死前的三件事和秦始皇的死联系起来,也是有情可原的。


本昌谈历史


秦始皇临终前,准确的说有四件异事,都不是野史的杜撰,全部记载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里。

解答这个背后的秘密其实并不难,但由于古人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未知的事情无法理解,就把精神寄托于鬼神。再加上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愚昧民众智慧,左右社会舆论,甚至成为自己反抗统治或者谋私利的工具。把这些事情神秘化、复杂化,导致后人难以科学系统的理解。


下面来说一下这几个事件。

第一件事情:荧惑守心

《史记》(始皇帝)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荧惑是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为“荧惑”。荧惑守心指的是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的现象。

如图,心宿是中国古代神话二十八宿之一,其实就是夜空中的一片区域。火星突然间大亮并且停留一段时间,是因为天体运动。火星每两年有两个月接近地球一次,由于火星轨道较地球扁平,所以每15年到17年才有大接近。接近的时候亮度增加,这根本就不是啥稀奇的事情。比较罕见的是2016年8月24日出现的“三星一线”就是上图的土星、火星、天蝎座恒星“心宿二”形成的天文现象,30年才发生一次。

但是由于古代认知的有限,天文学往往和神话相结合。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如果按照我的理解啊,他就是古人朴素的世界观。比如我是古人,突然有一天看到天空中平时没有的红星。我不理解,这是上天在给我们传递一些信息吗?它是血红色的,不是好兆头啊。紧接着我就联想到,战争死人这一类的(血光之灾)。假设火星是别的颜色,就不会有这方面的联系。这是古人朴素的世界观。

为啥秦始皇临死前赶上了呢?凑巧呗,秦始皇从当上秦王的那天起,一共在位37年。这个概率赶上也不稀奇。话说回来,2016年那次罕见的我们都赶上了,难道是我们点背吗?哈哈!

第二件事情:陨星坠落

《史记》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黔首是战国和秦朝对平民的称呼,所以史记已经写的很明白了。是有一个陨石坠落在东郡,然后有的百姓就在石头上刻字,这就是煽动人心的举动。

东郡就是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战国时期是魏国的区域。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后,一直靠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民。这和之前战国(制度上较宽松)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的制度。再加上秦始皇统治后期,多次发动战争,大兴土木,严重损害了百姓利益。

这个陨星坠入东郡大概也是始皇帝三十六年之后,咱们把时间线拉近,看看有没有损害百姓利益的国家政策,以至于他们冒死写株连九族的话。

史书记载秦朝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迁徙大量囚徒,开发边疆,并且鼓励一些民众居住边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不知道下面的官员具体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任务,总之一定用了非常手段。因为秦法很严,完不成任务,他也会受很严重的惩罚。

总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反正“平民的命没我的命重要”。甚至栽赃嫁祸,制造冤假错案,来增加囚徒。驱赶民众,威逼利诱,迫害百姓,来完成移边的任务。这么下来,百姓家破人亡。始皇帝三十六年,一次就从内地徙民三万家至北河、榆中定居。这个内地就包括东郡,所以有人冒死利用异象来对抗秦朝统治,也合情合理了。

再说一下,陨石坠落也不是啥稀奇事,2019年10月11日凌晨约0时16分前后,就有一颗陨石坠落在东北吉林省松原市附近。这都上新闻了,但是人们也没有啥过分惊奇的,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这在古代却搞得人心惶惶,这就源于认知的有限了,用迷信来证明事物的合理性。

第三件事情:沉璧再现

《史记》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

史记中说,有个一人拿着璧玉对使者说:“今年祖龙死(祖龙是人们的首领,暗指秦始皇)”使者要问为啥的时候,这个人不见了。估计读到这里的后人,很多都会脑补“是不是凭空消失了 这是个神人啊”之类的。

但是这些话是使者传给秦始皇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只有使者知道。我觉得这个“使者”同伙的嫌疑很大,至于他为什么敢说这些话。

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秦始皇相信这些话,比如之前同意徐福寻找仙人,韩终、侯公、卢敖等人寻找仙药,他都是一而再的相信。哪怕后来侯公、卢敖说他残暴不能给他寻药并且逃跑后,嬴政也都认为只是这些儒生欺骗自己而已,并不是世间没有“神药”。所以这个使者只要不明说,说的越含糊和玄幻越好,他就越能保命。

二是别有用心的人设计的局。这个一定是朝廷的势力,否则怎么能在秦始皇的附近“来去自如”呢。再加上多年前丢失的璧玉这次“再现”了,这个恐怕只有身边的近臣才能做到。但到底是谁,是赵高?是胡亥?方士?或者其中的联合?史料有限,我没有具体的论断,可以留给大家发挥想象。

使者呈上后,始皇帝沉思很久。他让人占卜,显示:“卦得游徙吉”,于是上文“迁北河榆中三万家”的政策就是这个时候发布的。

第四件事情:梦战海神

《史记》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还过吴,从江乘渡。...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秦始皇为什么会做这个梦?很简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徐福多年没有寻找到仙人,他很害怕,就说:“仙人是能寻到的,但常为大鲛鱼所苦(鲨鱼一类的攻击),故不得至”。嬴政听到消息后,竟然毫不犹豫的相信了。

他一定在脑海里想过,“这些<strong>大鲛鱼为什么阻拦朕寻找仙药呢?是仙人派来的吗?不!这一定是考验”,所以他做了战海神的梦。紧接着他问为什么,这些人迎合他的心理说:“他们都是恶神,必须杀掉(暗示仙人没有阻拦你)”

讲到这里,大家也发现了。秦始皇因为贪恋权势,不想死。进而过分执着于追求所谓的“长生”,达到了“迷信”的状态。他以这种方式,让自己的畏死心理得到解脱。而依托于他这种心理的人,甚至发展成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案”。(悲惨的是,秦始皇越这样反而死的越早了)

比如徐福卢敖一类的方士,明目张胆的做这些东西。一遍又一遍的“折腾”秦始皇,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卢敖)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之后秦始皇就多次北击匈奴,消耗国力。还有迁徙百姓的主意,多次游行这些,都是“祸国殃民”的行为。

这些方士显然一个人是做不到的,都有互相帮助。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富贵?扰乱国家?这些方士多是六国人,齐人徐福, 燕人卢敖,韩人侯公。六国和秦国的矛盾很深的,那时是不同的国家,就像我们今天和别的国家一样,这里面一定有“爱国”的,别有用心的。正是他们这些人,在其中作祟,误导我们这些后人。

我们现在是21世纪了,一定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来看待世界。“迷信”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万物都是有道理的”。也许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未知”都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