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方面的写作,可以去哪里找素材?

博士大叔爱读书


如果你是大牛,那么请你忽略这个回答。如果你是兴趣爱好者,那我们可以聊一会儿。

正史

这里的正史是指二十四史加清史稿。上下五千年的树干和绝大部分的枝丫都在里面。可以做写作的基础素材。

可信的古人文献

比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就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靠谱文献,在写作宋代相关的内容时,除了参考《宋史》、《辽史》还可以参考《长编》。

可参考的古人文献

除了正史和大家比较认可的靠谱的文献之外,还有些古人写的文献能拿来参考佐证或者是提供思路,比如《契丹国志》和《续资治通鉴》。注意,《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清朝人写的,可以作为参考,不如《长编》靠谱。

像是《宋会要辑稿》《建隆遗事》都可以看看。

其他野史旁印

这部分纯粹就是花边新闻,可以看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发散一下。但是写出来也只能做个引申探讨而已。

类似于现在微博上天天写的乱七八糟的事儿,真真假假都不好说。开头就是“我朋友”、“我同事”之类。纯粹是骗流量的,智商检测的好方法。

今人论文

今人的论文更多不是探讨史实这块,看的是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结论和观点。毕竟视角不同,掌握的资料丰富与否,都会产生的不同的视角。

这几年有好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明清小冰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也有人从贸易制裁的角度分析吕后对赵佗的制裁,这也很有意思。

论文获取的渠道也比较多,比如知网之类,平时没事儿可以看看,对丰富自己的创作会有帮助。

不建议以下面的一些内容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比如电影、电视剧、网络搜索标题党等等。这种看看就行,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看也看他们的艺术表达手法。图个乐。为的是让自己的创作能够用很好的方式,引人入胜。毕竟,创作一方面是为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给人看的不是?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历史创作,也是本事。


贝壳兔兔


【据实回答每一个问题】

这样问,让人不知道怎么去回答,才能真正帮助到你。如果可以具体点,就比较好了。比如说,你想研究项羽为何会失败的原因,要怎么去搜集写作素材?

01.搜集素材的渠道之一:利用好百科类的网站

现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如此一来,对于从事内容创作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百科类的网站,比如某度百科、某狗百科等等。如果只是新媒体式的写作,一般来说,利用好这些百科类的网站,就足够了。

当然,如果要写的是学术论文,还是建议去大学里的图书馆,去搜集相关的素材。大学的图书馆,它的图书种类很多,甚至有很多的内容,都是只能在大学图书馆里才能找到的。

大学校园里,也有专门从事历史领域研究的学者,可以多多请教他们。

02.搜集素材的渠道之一:头条上的话题

今日头条上面,有很多类型的内容,并且每一个类型的内容,都有专门的话题。比如历史频道的“历史”类话题、“历史上的冷知识”类话题等等。

在这些话题的下面,都有很多的历史素材。老爹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经常逛逛这些地方,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的历史素材。

除此之外,头条上的微头条,也是一个搜集素材的好地方。在微头条的内容频道里,有很多的历史爱好者们,无私的分享他们所搜集到的素材。

03.搜集素材的渠道之一:专家学者的著作书籍

关于这点,也是老爹一直在坚守的创作原则:要有一颗责任心,尤其是内容创作,必须要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能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那就是:注明来源和出处。

这样一来,读者也可以自主判断,你所创作的内容,它的可信度有多少。

另外一点,专家学者的著作书籍,至少在权威性来说,是有一定保证的。老爹到现在,都还一直坚持着读书的习惯。

总结:

无论是历史内容的创作,还是其他领域的创作,在搜集素材的环节时,一定要找到那些可信度高的素材。也就是说,内容创作一定要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进行。


参考文献:老爹自己平时都在用的方法。

老爹有话说


其一、丰富的影视资源

其实,现在很多古装剧的素材都是依据历史改编而成的,它就会反映历史,也会升华历史。所以通过观看影视素材,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我们需要的创作源泉

其二、借鉴他人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自媒体app,去关注一些网络历史领域的权威大咖,看他们发表的文章,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素材

其三、博览全书,积累知识

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观看专业书籍,我们可以积累我们的知识储备,丰富我们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自己在历史领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其四、收听专门的电视频道

现在,为了让历史更好的亲近民众,许多电视台就专门推出了关于介绍历史的频道,比如cctv10的百家讲坛,这些频道对于寻找历史素材益处颇多


ZzzC说史


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6则历史典故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历史典故:赵氏孤儿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2、历史典故:司马穰直

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是一个信守军规的军事将领。有一次国君的亲信庄贾视察军队,不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军营,司马穰苴依军令要将庄贾斩首。国君派人为庄贾求情,这个人未经允许就将马车驶入营门。司马穰苴就杀了此人的仆人和驾车的马,以示惩戒。这种不畏权贵、信守军令的作风,使司马穰苴树立了威信。打仗的时候,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最终打败了敌人。

3、历史典故: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4、历史典故: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在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从铁杵磨成针,李白想到了做学问。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做得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学问就一定会有长进和建树。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他每天苦读诗书,终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5、历史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6、历史典故: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

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历史回放机999


关于历史方面的素材太多了,先说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漫延这么久的年代,可写的范围、可写的题材简直多了去了。

不知道你想从哪个角度去写?现下比较流行的很多网络玄幻小说很多就是以历史中的“先秦时期”以前为切入点,比如我们现在历史书上说的“神农尝百草”当中的神农氏被有的玄幻书家写为以提炼百草精髓来修真的“修真者”,穿插着先秦历史以前的神话故事,变开始了跌宕起伏的玄幻故事!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想以“正史”为切入点写的话,那题材更是有的是咯。单是历朝历代的“宫斗”题材就多的数不清,典型的有“唐代后宫才人武则天奋斗逆袭史”、“清朝末期的叶赫那拉逆袭史”[抠鼻]……若是想写王朝霸业建立史先说我们汉族的“汉高祖斩白蛇”、“光武草根成霸业”“一个和尚的完美逆袭--朱重八”[捂脸]。少数民族的

比如:“女真族的成长系列、衰败系列”、“蒙古的兴盛与衰落”。这又是一种选材。

其三还可以写历朝历代的皇权争斗。这又是一种很宽泛的题材,如唐朝的“玄武门的定鼎”、宋朝的“烛光灼影”、元朝的“长子西征”、清朝的“九子夺嫡”光我们中华文明就已经写不清了,再加上外国史呢?那就更多了,最主要的还是书家本人最喜欢哪种题材,还是要先定准题材、然后再锁定朝代,再确定事件,最后决定是写正史加正史解读还是以史为岗开始玄幻[可爱],以上观点供书家参考。[灵光一闪]


江东六郡


我也很喜欢历史,个人觉得得看你想写成什么类型的了,如果是小说类的,自由度还是好多了,重点看二十四史,参考同时代其他稗官野史也可以,比如金庸和古龙的历史小说就不一样,金庸注重尊重史实,古龙一般只放历史背景不在意细节。

如果是想写正史书籍文章的话,那就有些麻烦,我一个哥是大学教授,我看他写书之前先确定主题,即细分领域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一块去图书馆,网络等查找权威研究大家,阅读经典以后再逐步扩展到相关领域著作,与大的社会背景结合到一起,整个过程很注重学术的严谨性,也非常艰辛,一本历史类书籍的完成需要至少两年以上,好一点的就更长了。希望有用哈😊


仙庄侠影


历史方面的写作,还是参照历史书籍史料为准,像是《二十四史》,《史记》之类的书籍,这些可到图书馆里的历史专区里寻找,再者,如今网络发达,可以上网搜查一些话题,再找到一些专业学者的学术论文,结合自己的思考。


栖小七


个人认为应该多阅览一下关于历史记载的书藉,还可以去参欢一些地方的名胜古迹,都会有对名人及重大事故的记载


刘何辉


历史方面的写作,首先应该从史书上来,知历史才能写历史,你想写哪一段时期的历史就看哪一段时期的史书。其次,若是关于某方面的历史,你可以查询一些关于你想写得历史的文献记录和名家点评,比如一些关于历史问题的论文,这是最权威的历史佐证,可以去知网,维普等等去看看。


历史优选


寻找历史方面的素材,方法有很多。首先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现如今网络技术如此发达,不管哪个历史时期的素材都可以查到,如百度、腾讯、搜狐等各大网站,什么样的历史素材都应有尽有,非常全面。我们也可以查找历史方面的书籍,在全国各个城市,乡镇都可买到,也非常的方便。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去图片馆查阅,全国各个城市,各大中、小院校都有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