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沧浪好景”,透过我国唐代诗词,谈“水”在诗词的意象表达

“无限沧浪好景”,透过我国唐代诗词,谈“水”在诗词的意象表达

一.水在唐诗宋词中的应用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博大而丰富。这其中, 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壮之水, 有“淡烟疏水画屏幽”的柔媚之水,有“无限沧浪好景”的隐逸情怀,也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英雄之泪,有“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的思乡之情

一.水意象的道德内涵

1.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词的上片写“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湖面,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湖水自上而下都是明亮而清澈的。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自己整个人从外到内也被照的光明而透亮,“肝肺皆冰雪”。作者以湖水之澄澈比喻自身人格之高洁,境与心会,妙不可言。

下片写自己以广大宇宙为家室,

以世间万象为宾客,不以得失为念,不以宠辱介怀,放怀高歌,遗落世事,表现出物我两忘 的冰雪情操,以及敝屣尘世、孤芳自赏的高洁人格。

由于隐士人品的高洁,水意象也往往被用来比喻隐逸之士。水体之清澈,比喻隐士的高洁人品;水流之自由,比喻隐逸生涯的自由自在。水意象中的“江湖”和“江海”这两个水意象都 具有隐逸的象征意味。譬如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表达在做出一番丰功伟业之后,退隐江湖的意愿。

崔涂《春夕》:“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表达自己想要隐居江湖却又身不由己的苦闷心情。 “江湖”又称“五湖”,典故出于范蠡功成身退后泛游五湖的故事,是与“朝廷”相对的一种归隐意象。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都是说自己有归隐的志向。

“无限沧浪好景”,透过我国唐代诗词,谈“水”在诗词的意象表达

范成大的 《朝中措》:“逍遥放浪,还他渔子,输与樵夫。一棹何时归去,扁舟终要江湖”;晁补之的《满江红》:“便江 湖、与世相忘,还堪乐。”也都是表达归隐的意愿。

二.从诗词中看情感内涵

1.水的流逝性,单向性和一去不返,象征某些逝去的、无法重现、无法挽回的事物

水意象具有流逝性、间阻性、流通性,常常被用来 象征对某些已逝事物的惆怅与惋惜,对某种情志受阻 的幽怨,对某种情志沟通的愿望,以及对某一对象无尽的追求与思念。

水的流逝性首先被用来象征时间和历史。李白的 “前水复后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更把流逝的江水用来比喻滚滚滔滔的历史洪流,由此引入对历史人物的追怀。

辛弃疾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同样也是由滚滚的江水勾起对历史往事的深沉回忆。欧阳炯《江城子》的“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感慨六朝的繁华景象已经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无法重现。

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说:“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该词也是感叹六朝的繁华如流水一样一不回,登临怀古,作者找不到一丝过往的遗迹,徒留无限惆怅。

“无限沧浪好景”,透过我国唐代诗词,谈“水”在诗词的意象表达

除了历史,流水意象还常常被用来感怀无法挽回的往事和旧情。如李后主的《浪淘沙》中的“流水落 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感怀往事如梦,昔日的帝王生涯 再也回不去了。

还有许多诗词是借水流的一去不返比喻两人爱情的消逝,“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李白《代别 情人》)广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恩共漳河水,东流无重回”(沈佳期《铜雀台》),用覆水难收、东流水无法倒流比喻两人的感情已不可挽回。

2.水意象的阻隔性,常用来象征某种情志 的受阻,以及这种阻隔带来的苦闷和忧伤

水意味着阻隔,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国风·周南•汉广》中的“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用江汉的阻隔,表达主人公对心仪的对象追求不到的苦闷与忧伤。

《秦风 •兼葭》中的“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水意象的阻隔性营造出凄迷如幻的意境和虚幻飘渺的伊人之形象,表达出作者在追求爱情或理想的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隔,以及对爱情、理想执着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

用水意象的间阻性来表达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障碍,这在唐诗宋词中是很常见的。顾况的《悲歌其二》, 开头连用四句来表达因现实的困扰,令自己的追求难以如愿。杜甫的《寄韩谏议》中的,用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人,比喻自己触摸不到的理想。

“无限沧浪好景”,透过我国唐代诗词,谈“水”在诗词的意象表达

李白的《行路难》 中的慨叹人生之路充满障碍,坎坷难行,理想难以实现。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里写湖水的阻隔,也是暗示作者渴望入仕从政而乏人接引的心声。这些都是使用水意象的间阻性的很好的例子。

水的阻隔性,也常常被用来象征某种情感的受阻,以及因情感受阻而产生忧思。欧阳修《踏莎行》的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表达因爱人分离而产生的离愁。晏殊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颛《黄鹤楼》泅故 乡的被烟水阻隔而产生挥之不去的乡愁。写分手后天各一方,烟波浩渺,音信难通,现实的阻隔使得俩人的感情更加浓烈,也使得分手更加的痛苦。

三.水意象的流通性,表达作者期望达成的 某种情志和期望传达的某种情感

水的流通性来自它源源不断的流动,这种不息的 流动又常用来比方对某种意念或情感执着不懈的追求。

李白《渡荆门送别》也有相似的构思:“仍怜故园水,万里送行舟。” 尽管故乡远隔万里,但同一条熟悉的江水依旧带来故乡的气息,连接着思念那头的故乡。看到连接故乡的渭水,希望它能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水意象的流通性也常常用来比喻男女相思之情, 水在受到阻碍后仍能绵绵不绝地流动,这与男女情爱受阻后双方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具有相似性。因此, 诗人常用水来表现别后的相思

“无限沧浪好景”,透过我国唐代诗词,谈“水”在诗词的意象表达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鹏越天》),空间的阻隔隔不断二人强烈的爱情,词人的思念之情就像这奔流不息的肥水一样,滔滔不绝,永无尽期。欧阳修《踏莎行》 有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春水的绵绵不绝比喻二人别后相思的绵绵不绝。李之仪的《卜算子》是水意象的沟通性的最好体现。

四.唐诗宋词中的楚天楚水

楚天高远,楚水浩渺,为诗人传达心绪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对于居住或游历在楚地的诗人来说,这些意象对他们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唐诗宋词中的楚天楚水意象,探讨了意象的营构艺术,以充分了解楚文化的影响。

楚天楚水在成就楚文化的同时也陶冶了诗人的胸次。当诗人在特有的自然景观中徜徉时, 雄奇的景色往往成为诗人抒发抱负、传达心绪的最佳载体。

例如,孟浩然的

《临洞庭上张丞相》这首诗起笔于洞庭之水,张扬了它的无边无际、水天相接,浩瀚云烟,撼天动地。漫天的云气是孟浩然经纬天下的雄伟抱负,欲扣关而入也是其仕途之门即将打开的写照。在楚天楚水的意象组合中,情迫而内敛,绝无低媚山

“无限沧浪好景”,透过我国唐代诗词,谈“水”在诗词的意象表达

孟浩然诗中所展示的意象是楚天和楚水的组合,柳宗元笔下的楚天意象则是单一的。如在

《溪居》中,道出了清旷楚天中诗人那颗困厄之心。楚天意象的超旷对因被贬至楚地的柳宗元而言,成为了他排遣忧愁的最佳载体。

唐诗宋词对楚天楚水意象的营构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盛唐诗人笔下的楚天楚水带有屈子、 宋玉的悲愁,但更多的是不羁、雄放和悲壮;中唐诗人笔下的楚天楚水褪去了繁华、奔放的外表, 趋于清旷、清愁。这一变化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相关,同时也与中唐诗风相关,转折点便是杜诗。 这一转变,为楚天楚水的意象营构指明了方向, 宋词中的楚天楚水意象的营构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开拓的。

唐诗宋词中的楚天楚水意象具备了屈子、 宋玉赋予的悲愁意绪,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作者的不同,也显示出了不同的意蕴,如豪放、悲壮等。 在意象营构方面,大多都是以楚天楚水的意象组 所以对楚天楚水情有独钟,传达出的感情也十分复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