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是不好好吃飯,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食習慣?

然然媽咪育兒


孩子不好好吃飯,很多和吃飯時的環境有關,許多家庭都允許一邊看電視一邊玩,一邊追著喂孩子。要想改變孩子的習慣,家庭氛圍首先要改變。

第一,定時定點吃飯。每次吃飯,要做到差不多的時間,相同的地點,相同的位置,讓孩子一進去特定的環境中,就把生物鐘和注意力調整到吃飯上。

第二,讓孩子參與到吃飯活動中。孩子七八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允許孩子上桌,準備個小碗小勺子給孩子,無論孩子用勺子,還是用手抓,都允許。這樣的話,首先孩子有參與感,每到飯點就吃飯;其次,刺激孩子感覺統合系統的發展。

第三,儘量少的讓孩子看電視,尤其是吃飯的時候,直接關掉電視。千萬不可電視從早上開到晚上,擾亂孩子神經系統發育。

第四,堅決不追著喂孩子,要讓孩子明白,過了飯點就沒有飯吃了。

第五,飯前飯後不吃零食,更沒有垃圾食品。

第六,鼓勵孩子運動,掃地,擦桌子,收拾玩具,放有節奏的音樂跳舞等等,運動促進消化,肚子餓了才有食慾。

第七,吃好就好,不要硬塞,讓孩子反感。


忠萍媽媽課堂


我家孩子一開始吃飯也是不好好吃,現在每頓吃飯都不用管,吃的很香。我覺得孩子吃飯問題,主要看父母如何引導。

  1. 注意飲食的豐富性,有一段時間天天早上喝小米粥,然後孩子看到小米粥就反感了,就不願意吃了,現在早餐豆漿,八寶粥,玉米糝,各種稀飯輪流著做。
  2. 吃的適量,不貪多,有一次我家孩子吃大蝦一次了吃了一二十隻,因為孩子愛吃,大人就讓著他,讓他吃,結果吃的好幾天都不咋吃飯,吃的傷了脾胃了。
  3. 適當的不吃飯,有時候孩子不想吃飯,就不管他就不吃,這樣餓到一定地步了,不讓他吃零食,他自然老老實實吃飯了
  4. 吃飯的時候不要過多幹預孩子,比如有的家長在吃飯的時候,要給孩子說你先吃這個,先吃那個,應該讓孩子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想吃啥吃啥。
  5. 家長做好榜樣,家長吃飯的時候,可以故意吃的誇張一點,吃的香一點,孩子也會覺得很香吃。
  6. 平時可以吃一些補脾胃的食物,比如山楂,山藥粥。

樂樂愛玩具


以我的經驗給出以下建議:吃飯是孩子的天賦,是孩子天生的本領,餓了就會要吃的,從來不會讓自己餓著,但是,當我們家長養育孩子時,逼著她追著她,端著飯跟著她餵飯,孩子就跑著鬧著哭著不吃,這都是家長包庇代辦以後,把他的本能弱化了,所以家裡老人追著孩子餵飯的時候,孩子就跑,其實孩子不是不想吃飯,是不想讓你這樣,但是孩子不會表達,他只能這樣反抗,孩子一歲時,他邊吃邊玩,有人會把飯放到他嘴裡,到了三歲時,他還邊吃邊玩,有人還會把飯放到他嘴裡,慢慢的,吃飯就不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就成為別人的事情了。

應該從小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從小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飲食,不要評價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如果在這個時候加以分別,孩子就會偏食。

想要讓孩子專心吃飯,家長也要專心吃飯,而不要抽出精力來去管孩子吃飯,所以從一歲時就自己吃自己的,好的習慣就能夠養成了。

按時吃飯,比如說早飯中午喝晚上,都是幾點,固定下來,孩子就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腰溫和而堅持,家長在吃飯的問題上也要嚴格要求。希望能夠幫到你


家庭教育心法


孩子不好好吃飯想必是很多家長比較頭疼的問題,家長一定要知道原因,不能一味地責怪孩子,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家長要從根本解決問題,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進餐習慣,家長可以試一試一下幾個小妙招。

1、身體不適

有些孩子年齡比較小或性格比較內向,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家長就會責怪孩子,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主動與孩子溝通,問問孩子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孩子的消化系統比較弱,可能會發生積食的情況,長期下去孩子會食慾不振,更容易生病,所以要幫孩子改善消化功能。

2、飯前飯後吃零食

現在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吃零食,甚至自己也經常吃零食,所以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這種行為,如果孩子到飯點不吃飯,告訴他現在是吃飯的時間,現在不吃飯,只能等到下一頓飯,並且不可以吃零食,也不會因為你不吃飯或吃飯慢就不收拾,讓孩子養成飯點吃飯的好習慣。

3、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有的家長會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或玩手機,孩子就會跟著模仿,導致吃飯慢或不好好吃飯,所以在進餐時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在進餐時不看任何電子產品,不討論任何話題,防止食物噎住,進餐時可以放輕音樂,飯後自己收拾殘渣和碗筷。

4、增加運動量

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飯是因為沒有飢餓感,平時運動量小,上一頓的食物還沒有消耗完,怎麼可能吃飯快,那家長可以一起去戶外運動,比如:跑步、打籃球、跳繩等,如果天氣不好可以在家裡做一些親子游戲,不僅可以促進消化,還可以增強親子感情,還可以跟孩子一起觀看教育性的繪本和短篇。

5、做飯變換花樣

孩子喜歡生動形象的物體,而且好奇心比較重,家長可以利用食材做出各種各樣的造型,讓孩子有新奇感,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讓孩子充分的體驗做飯的辛苦和快樂。


大頭的育兒小妙招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寶寶總是不好好吃飯,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食習慣?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寶寶不良進餐習慣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弱愛遷就孩子:由於現在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有些家長較為溺愛孩子。孩子不喜歡吃的就不讓幼兒吃或少吃。如:有些小孩不吃動物內臟、肥肉,不喜歡吃蔬菜,家長一味遷就,不注意調整食物結構。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就給他們多吃,造成了孩子偏食吃的過多過猛,營養過剩。

  ·以零食代替主食。有的家長怕孩子不吃東西,就用別的東西哄他,零食不斷,如餅乾、果凍、糖果。零食沖掉了主食,影響了幼兒正常的進餐。不僅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而且降低幼兒身體的抵抗力。

  ·不良的飲食習慣。家長為了讓孩子吃飯就允許幼兒邊玩邊吃,或邊吃飯邊看電視有時還抱著孩子到球場、公路邊、草地、邊走邊哄邊吃,久而久之使幼兒養成了挑食、厭食、偏食、吃飯慢等不良的進餐習慣。有的父母在幼兒吃飯時經常指責、打罵幼兒,或講小孩不高興的事情,影響他的進餐。

  ·家庭飲食結構不合理影響了孩子。家長自己挑食攝入食物單一,食物缺乏變化多樣,不能激起幼兒的食慾,造成孩子偏食與挑食。

  2.身體因素

  ·有的幼兒患有上呼吸道和胃腸道疾病引起食慾不振、胃口不好,飯量較小。

  ·幼兒齲齒或換牙,造成食慾差吃飯慢。

  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方法:

  1.循循漸進的引導寶寶正確使用小勺

  70%的小班幼兒不會拿勺吃飯,他們大多是在成人過度的呵護中,習慣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是真的“幸福”嗎?缺少練習的機會的小朋友們,不僅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會不協調,阻礙自理能力的順利發展,而且對小朋友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極為不利。

  2.耐心引導,讓寶寶減少依賴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這樣的幼兒,會吃但不願自己動手吃,一定要等人喂。你喂他,嘴張得老大,一吃一大口,不喂就坐那裡看。對於這樣的現象,家長和教師之間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堅決動嘴不動手。大人們可以多提醒幼兒,可以坐在旁3、定時定量定點吃飯

  對每人來講,一日三餐定時,就能夠形成固定的飲食規律。對孩子按時定量吃飯,使兩餐間隔時間在4到6小時,這正是腸胃對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時間,保證充分足夠地消化吸收營養和保持旺盛的食慾。

  4.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體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反應等,但更多的是環境的和心理的因素。

  5.讓寶寶自主進食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賴性的,每一個孩子在七八個月時就有自己用勺子“吃飯”的慾望,儘量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責他。

  6.慎選零食和飲料

  對於各類零食,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一是零食確實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和高興的情緒體驗,調整孩子的味覺感受;二則現在的零食越來越豐富,精美,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可以作為輔助食物,適時適量地給孩子吃一點是可以的,也是必須的。但是零食以不影響幼兒正常進餐為宜,選擇健康容易消化的。

  7.注重寶寶進餐後的衛生教育

  收拾餐具、擦嘴、擦手這些幼兒自己能做的事就應該自己做,這也是培養自我服務的機會。








慕小喬


前兩天和幾個朋友在餐廳吃飯。旁邊一個大約 2 歲的孩子吃得特別香,兩耳不聞身外事,一心只管碗中飯。另一個稍大的孩子東摸摸西看看,媽媽不喂就不吃。吃到一半還跑出去玩了,把小祖宗哄高興了才肯坐下來,繼續著飯來張口。同樣是孩子,怎麼差距那麼大呢?沐媽一眼就能看出來,孩子不好好吃飯,多半是由於輔食添加期的習慣養成有問題。如果從小就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根本不用追在後面餵飯。

那麼,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

1、儘量讓寶寶養成定時、定量進食的習慣,不要哄騙和強迫孩子們吃飯。讓他們餓了自己吃吧。孩子會叛逆,拒絕進食。

2、當給孩子添加輔助食品時,不要過分擠壓食物,更不要讓孩子用奶瓶吸吮食物,以免影響孩子吞嚥及咀嚼功能的發育。

3、對於稍大的寶寶,要讓孩子上桌與大人一起吃飯,並讓其自己進食,以提高寶寶的自控能力。

4、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每頓飯的時間應該相對固定。孩子吃飯前玩得開心的話,請告訴孩子收拾好玩具準備飯菜。如果孩子不想離開遊戲場,放下玩具,給孩子擦桌子,擺放餐具,告訴媽媽今天要做了什麼好吃的,做到引導孩子的注意,轉移孩子視線。

5、養成安靜吃飯的習慣。吃飯時不要說笑。不要玩玩具。不要看電視和坐在桌子旁。家長不應催促孩子細嚼慢嚥。在照顧孩子吃飯的時候,可以低聲向孩子介紹食物的名稱和顏色,增加孩子的興趣和知識。

6、寶爸寶媽吃飯前和吃飯時要有良好的飲食情緒,不要責罵孩子,讓孩子保持安靜愉快的心情。注意儘量為孩子們安排美味營養的食物。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

另外,要避免以下幾個坑:

1、吃飯時圍著孩子轉,把食物作為愛的表現,用零食哄孩子,導致孩子吃進過多零食,胃總處於非排空狀態,失去飢餓感,食慾不佳。

2、輔食喂得晚,4——6個月左右兒童可以逐步增加輔食。一方面可以鍛鍊咀嚼能力,有利於液體食物向固體食物過渡;另一方面可以滿足生長髮育的營養需求。補充食物添加後,會影響兒童咀嚼功能的發育,導致兩三歲的兒童仍然依賴奶瓶和粥,拒絕咀嚼和吞嚥固體食物。

3、生活起居不規律,學齡前兒童消化器官發育不良,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低於成人,消化功能不穩定,易受外界因素干擾。飲食不規律和定量,睡眠不足或過量,缺乏適當的活動會影響胃腸功能的正常運轉,導致兒童食慾下降。

4、吃飯環境太嘈雜,吃飯時開電視,大聲喧譁,影響孩子的食慾。在喧囂的環境下,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暇顧及食物的味道和麵料,久而久之對飲食越來越沒興趣。

總的來說,面對“寶寶總是不好好吃飯,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食習慣?”的問題,寶媽要注意添加輔食的時機,養成定時吃飯、安靜吃飯的好習慣,切記追著寶寶喂,這樣他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方法就一定能成功!

注: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沐沐成長日記


我是【朵爸育兒碎碎念】,以下是我的一些經驗:

買合適的餐椅

現在市面上餐椅種類品牌較多,寶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我家買的是木頭的,上面是椅子,下面一個小桌子。

還是大寶六七個月的時候買的,現在一看已經用了五年了。 現在二寶也沒用了,所以就放到書房,給大寶當書桌,可以說物盡其用了!

添加輔食循序漸進

根據孩子月齡及接受情況合理添加輔食。不要覺得這也好,那也好,什麼都想給孩子吃。孩子一旦吃了味道大的食物,就不會吃清淡的食物了。



輔食類型應多樣

很多寶媽給我說孩子不愛吃輔食,我說是你不會做。給寶寶添加輔食後要變著花樣給孩子做,而且輔食類型也應該多一些,可以多做一些小朋友喜歡的造型。

我們在孩子會自己坐著後,吃飯都是讓她自己來,開始基本都是採取手抓的。家長不要怕麻煩,不要覺得孩子弄的到處都是懶得收拾(以前我媽總說我們帶孩子吃飯,地上到處都是,我通常都選擇不說話,哈哈)



而且要讓孩子有參與感,將它的餐椅放到餐桌旁,和家裡人一起進餐,激發她的食慾。

如果添加輔食過程中遇到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將寶寶不喜歡吃的食物放到餃子或者小包子裡,和其它她喜歡的東西放到一起,待小朋友熟悉這個味道後,以後就會吃了。


我家孩子以前就特別不喜歡吃蔬菜,大部分小朋友都喜歡吃麵食,所以我經常是把蔬菜打成汁,給她們做彩色面,彩色餃子,也會吧菜葉切碎,孩子和麵一起就吃了,哈哈!

輔食製作真的需要好好學習,根據寶寶不同的年齡段就要做不同的輔食。

總結一下:

1.選合適的餐具(餐椅、餐具等)

2.做小朋友喜歡的造型,種類多樣,保證寶寶營養均衡。

3.根據孩子年齡及接受程度添加合理的食物。

4.最重要的一點,少給寶寶吃零食!

我是@朵爸育兒碎碎念,家有兩個女寶寶,專注分享育兒方法、育兒故事。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朵爸育兒碎碎念


不少家長都為吃飯問題感到頭疼。下面我說說7個建議,1.用餐前一個小時不要吃甜食,2.讓他在愉快的氣氛中進餐,3.孩子對色彩很敏感的,喜歡豐富多彩的色彩,媽媽要多花點心思配色啦,4.孩子的好奇心重,特別是電視,手機,玩具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吃飯前,要關掉電腦電視,收拾好玩具哦,5.訂立用餐規則,爸爸媽媽們和寶寶一起遵守,也可以讓寶寶監督爸爸媽媽,6.寶寶要適當運動,運動量大了,體內消耗也跟著大,所以飯量自然會增加的,運動半小時進餐,7.最後一點很重要,別忘了帶寶寶去醫院查查鋅,身體是不是缺某種元素!也會導致寶寶不好好吃飯,挑食,偏食的,影響生長髮育哦!希望我的答案能給你帶來幫助!


乖乖女孩001


幼兒期的孩子比較好動,對吃飯也是,愁壞了父母。其實父母要了解,寶寶良好的進食習慣需要培養。所以從現在開始,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進食習慣。

幼兒吃飯面臨問題

  • 隨著月齡的增加,幼兒開始了對食物的選擇,不喜歡吃的,可能一口也不吃,喜歡吃的會吃到吃不進去為止。


  • 吃飯的時候開始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任何聲響,任何事情都能讓寶寶停止吃飯。

  • 開始喜歡邊走邊吃邊玩邊吃,有時還會把飯菜故意吐出來,或嘟嘟的吹泡玩兒。

孩子良好進食習慣的培養方法。

  1. 每次進餐都要讓寶寶坐在餐桌前,沒吃完飯不能離開餐桌,如果寶寶要活動,只能圍著餐桌走動。

  2. 避免邊玩邊吃的壞習慣,餐桌上最好不要放與進餐無關的東西,尤其是與進餐無關的玩具。

  3. 不要讓寶寶邊吃飯邊看電視,這個習慣對寶寶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一定不要讓寶寶養成這樣的習慣。

  4. 幼兒可以和家人一起圍坐在餐桌前進餐,增加寶寶進餐的興趣,培養一日三餐的好習慣,但是要單獨給寶寶做飯。

  5. 千萬不要到處追著寶寶餵飯,如果寶寶離開餐桌把寶寶抱回來再開始餵飯。

  6. 讓寶寶自己拿勺吃飯,會增加寶寶吃飯的慾望,要給寶寶自己吃飯的機會,如果寶寶還不能自己完成吃飯,媽媽可以餵飯,但也要讓寶寶自己拿著勺吃。



我是然然媽咪育兒,很高興能夠為你分享孕產、育兒、餵養、產後恢復知識和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謝謝!!!

然然媽咪育兒


寶寶不好好吃飯,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甚至很多家長會追著孩子餵飯,有的還會鬥智鬥勇,就為了讓孩子多吃幾口,這一頓飯下來,著實讓人頭疼,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良好的飲食習慣還是得從娃娃抓起,孩子和大人不一樣,孩子天性愛玩,吃飯也想著玩,有的孩子乾脆邊吃邊玩食物,弄的滿地狼籍。到底該如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1、當寶寶剛開始學吃飯的時候,給寶寶準備一張餐椅,儘量選擇適合寶寶用的,寶寶喜歡的,這樣可以增加寶寶的食慾,更好的讓寶寶喜歡上吃飯。選擇寶寶餐椅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寶寶坐的,讓他坐在裡面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同時還要有安全設施,我建議買高腳架的寶寶椅,這樣寶寶可以和大人同一視線吃飯,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興趣。下圖是我給我家孩子買的餐椅,特別實用,孩子2歲半以後才沒有坐在裡面吃了,2歲半後,就讓孩子自己坐在桌前,和大人一起共餐了,因為之前已經有過鍛鍊,所以和大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基本都沒有什麼問題。孩子慢慢大點後,他就不再願意坐自己的餐椅了,他喜歡有參與感,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就可以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共餐了。

2、孩子的飲食建議是多樣化的,孩子對顏色都是比較敏感的,豐富的顏色,可以增加孩子的食慾,例如一頓飯,不要一個色系,建議是多種色系搭配,有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另外,孩子對可愛的動物造型一般都是沒有抵抗力的,建議將飯糰或者麵食做成簡單動物的形狀,孩子會特別愛吃。

3、孩子的飲食建議不重複,如果孩子喜歡吃這個菜,建議這個菜今天吃了,明天就不吃了,一定不要孩子喜歡一個菜就重複去做這個,當孩子吃膩了,大人又該著急了。

4、想讓孩子老實吃飯,進餐得有約束性,和孩子約法三章,吃飯不要說話,不要玩,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就餐,孩子剛開始肯定會哭鬧,會不配合,但是家長一定要有原則,淡化孩子的哭鬧,孩子在某一點符合家長的要求時,要給予激勵和表揚,久而久之,孩子的進餐問題就不會再有困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