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藩辛苦半生,费尽周折把蒋碧薇从徐悲鸿手里夺过来,为什么最后又抛弃她?

历史好奇怪




“人生艺术,艺术人生!”看大师们的传世作品充满了敬仰,大师们的爱情人生也像艺术,让人眼花缭乱。

蒋碧薇原名叫棠珍,“碧薇”这个名字还是徐悲鸿为她起的。

遇到徐悲鸿之前,蒋碧薇是有婚约的,未婚夫是苏州查家公子查紫含,徐悲鸿也在老家有妻室。

徐悲鸿经常拜访既是老师又是同乡的蒋家,蒋碧薇的父母对这个颇有才气的年轻人总是赞不绝口。



蒋碧薇的伯父和姐夫也都与徐悲鸿熟识,这个年轻人总是出现在蒋家人的话题中。

一来二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年少的蒋碧薇就开始上了心。

蒋碧薇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气质超凡脱俗,虽无倾城的美丽,但她的气质沁人心魄,让人难以忘怀。

徐悲鸿早就对她的超凡脱俗有所耳闻,在蒋家第一次见到蒋碧薇就被深深吸引,痴迷的恋上了她,从此成为蒋家常客。



对比当时的蒋碧薇,徐悲鸿乡下的妻子彻底无法与之相比。两人都动真情了。

当蒋家即将安排蒋碧薇与苏州查二公子婚事的时候,徐悲鸿与蒋碧薇想到了私奔。

年少总会轻狂,以为真爱会天长地久,海枯石烂。

在那个时代,私奔就像塌天大事振聋发聩,会被整个社会所谴责。二人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日本。还刻了一对水晶戒指,一只上刻“悲鸿”,一只镌着“碧微”。

1917年,徐悲鸿和蒋碧薇到了日本,蒋家为了避免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对外称二女儿生病去世,并举行了葬礼。



贫家子徐悲鸿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学习画画,疲于奔波,但生活还是拮据。

此时的蒋碧薇早被爱情烧昏了头脑,一心一意和徐悲鸿一世一双人,再苦再累也不怕。

蒋碧薇应该是欣喜而又幸福的,她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新思想已经在校园蔓延,她想逃离包办婚姻,她渴望自由和爱情,她终于成功了。



此时的徐悲鸿无疑也是幸福的,尽管每天为了生存而不停的奔波,但他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女子,摆脱了父母包办婚姻,甩掉了那个自己不喜欢的小家碧玉。

1919年,徐悲鸿和蒋碧薇又到了法国,徐悲鸿进修美术,蒋碧薇则学音乐,生活很清贫,却累并快乐着!

徐悲鸿废寝忘食地学画,他也长时间泡在塞纳河边的书市里,拜大画家达昂为师,蒋碧薇看他如此刻苦,除了赞赏和敬佩,没有一句怨言。



在这里他们结识了同道中人张道藩。张道藩被蒋碧薇深深吸引,蒋碧薇也看出来张道藩喜欢她,但她深深爱恋的人还是徐悲鸿。此时的张道藩也有了一位叫苏珊的女朋友,只得把这份喜爱埋藏在心底。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徐悲鸿一边学习,一边画画卖钱。作为大家闺秀的蒋碧薇,也不得不去找工作补贴家用。

在法国的时间里,徐悲鸿的画技突飞猛进,形成了自己的画风,有了不小的名气。

这段时间也是两人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徐悲鸿为爱人蒋碧薇画了许多幅画像,里面融入了深深情意。

1927年,徐悲鸿和蒋碧薇回到了中国,此时的徐悲鸿在业界已经颇有名气了。而且二人有了第一个孩子。



双喜临门,徐悲鸿一心扑在事业上,而蒋碧薇一心只在孩子身上。此时的蒋碧薇还在为徐悲鸿的成就感到骄傲。

没有了生活之忧,没有了精神压力,一个忙事业一个忙孩子,两个人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

徐悲鸿是一个有家国情怀和革命理想的艺术家,和田汉筹备创立了“南国社”,目的是为了“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



徐悲鸿十几年来一直不停的学习,进步,内涵越来越浓郁。而蒋碧薇自从离开学校,就一直依附徐悲鸿,过去的沉淀早就被时光耗尽,不复是那个气质倾城的少女。

“九 一八”事变之后,徐悲鸿和蒋碧薇搬进了新公馆。终于有了稳定的居所,这个让蒋碧薇期盼已久的新公馆没有成为温馨的爱巢,两人之间不和谐的音调经常出现。

蒋碧薇从小已经习惯了那种精致的生活,为了徐悲鸿漂泊受累了十几年,现在终于生活稳定了,一下子又恢复了以前衣食无忧的日子。



搬进新居后,蒋碧薇经常在家宴请宾客,生活比较铺张。而徐悲鸿自小生活简朴,却喜欢收藏古董字画和金石图章,价值观的不同,经常引起争吵。

爱情燃尽剩下的只有生分。当蒋碧薇有了第二个孩子时,得知徐悲鸿爱上了别人。同时自家弟弟和姑母病逝,蒋碧薇筋疲力尽。

徐悲鸿爱上了他的学生孙多慈,如同当年送戒指一样的套路,徐悲鸿送给孙多慈的是一对金嵌红豆,刻有“大慈”,“大悲”。

蒋碧薇怎能忍受,她找了孙多慈,找了学校,找了孙多慈的家长,但此举让徐悲鸿厌恶至极。1937年,徐悲鸿直接登报讲自己与蒋碧薇解除“同居”关系。

虽然徐悲鸿与蒋碧薇没有举行婚礼,然20年来风风雨雨,国内国外二人都以夫妻身份公开视人,徐悲鸿登报所解除“同居”关系,对蒋碧薇伤害极大。



后来孙家果然信用,斩断了徐孙之情。没了孙多慈,徐悲鸿试图与蒋碧薇重归于好,蒋碧薇断然拒绝了,一如当年抛弃父母与之私奔一样果断。

此时的张道藩已是国民党的要员,曾经在得不到蒋碧薇回应时,和法国姑娘苏珊结了婚,但他还是时刻忘不了蒋碧薇。

所以说到底,是徐悲鸿自己将蒋碧薇推向张道藩的,最终蒋碧薇也答应了张道藩的追求。

因为蒋碧薇和徐悲鸿没有离婚,张道藩也有自己的妻子,他们只做情人。

张道藩辛苦半生,终于从徐悲鸿的手中“夺”走了蒋碧薇。不过,此时的张道藩已经成了国民政府的高官,他必须得注意自己的言行。



张道藩虽然爱蒋碧薇,但他也不会和妻子苏珊离婚,他不能有污点影响到仕途。

蒋碧薇也懂张道藩的心思,但是最后的10年,张道藩却离开了蒋碧薇,回归了家庭,张道藩为了前途又抛弃了蒋碧薇。

1958年,蒋碧薇更是为了减轻张道藩心理上的负担,远走南洋。

1968年,张道藩病亡,蒋碧薇去见了他最后一面。

1978年,蒋碧薇病逝。

徐悲鸿和蒋碧薇于1945年12月31日正式离婚,而徐悲鸿也在1953年9月病逝。

始于罗曼蒂克,终于一地鸡毛!

“人这一辈子,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学不会自我成长的女子,注定过不好一生。”


妖百慧1


蒋碧薇自小出身名门,书香世家,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就给他定了娃娃亲,许配给了苏州颇有名望的查家的少爷查紫含,但是这个大少爷却在学校闹出了作弊的丑闻,使得蒋碧薇对她这个未婚夫有了很不好的印象。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比她大了四岁的徐悲鸿,虽然他家境贫寒,但是一心求进,勤奋好学,对艺术绘画十分喜爱,一面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面是自己渴望的爱情,蒋碧薇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爱情总是不被人看好的,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给孩子规划的未来孩子不喜欢,偏偏要背离父母的意愿。

为了和徐悲鸿在一起,他们两个私奔到日本,虽然生活拮据,二人刚到日本,一无所有,徐悲鸿的画当初几乎犹如废纸一张,当时生活虽然拮据,但是有爱情的滋润,也是甜蜜的。后来徐悲鸿带着蒋碧薇奔赴巴黎留学,就在巴黎,认识了张道藩,他在见到蒋碧薇的时候,就被她的美貌气质等各个方面打动但是朋友之妻不可欺,只能在心里默默喜欢着,就是暗恋最好的样子。

自从去了巴黎之后,徐悲鸿就基本只致力于自己的艺术事业,而张道藩最后也忍不住向蒋碧薇透漏了自己的心意,但是自己毕竟作为人妻,怎么可能背叛丈夫呢。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徐悲鸿却变了心,爱上了自己的学生,那个时候孙多慈去南京中央大学的美术系做旁听生,而徐悲鸿正在那里就职,因为这个女生也是冰雪聪明,十分有绘画天赋,二人感情也逐渐升温,而徐悲鸿和蒋碧薇的感情却出现了嫌隙。十几年的感情,就这样失去了以前的样子,孙多慈的父母也终究不同意她和徐悲鸿在一起,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和蒋碧薇分开了,面对爱而不得,徐悲鸿也曾想过与蒋碧薇复合,但是蒋碧薇拒绝。

而这个时候的张道藩就开始追求蒋碧薇,蒋碧薇也和张道藩走到了一起,但是不同的是,蒋碧薇并没有和张道藩结婚,因为张道藩当时已有家室,而蒋碧薇只能搬到他家的地下室去,当了一个没有名分的小三,而张道藩也多次曾向蒋碧薇承诺,自己会很快和妻子离婚,娶蒋碧薇,但是男人几乎总是将事业放在第一位的,他为了自己的前途也始终没有和妻子离婚。为了和蒋碧薇在一起,张道藩将自己的妻子和子女送去了澳大利亚,自己就可以和蒋碧薇过自己的二人世界了,但是蒋碧薇终究不是她的妻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人也失去了以前的激情,可能张道藩和蒋碧薇在一起就是因为他之前从未得到过,而得到了就不会那么珍惜了吧,渐渐,张道藩对她也日渐冷淡,后来蒋碧薇也离开了张道藩,去了南洋。

1968年张道藩病危,蒋碧薇回去见他最后一面,而蒋碧薇自己洋洋洒洒写下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也在1978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木剑温不胜


高中时候看过蒋碧薇的儿子女儿回忆母亲的时候都是写的蒋碧薇生性多疑,脾气暴躁。徐悲鸿在前线为抗日奔走,蒋碧薇在家里和张道藩心生情愫,对徐悲鸿心生厌恶,拒之门外,不理不睬,冷酷无情地与徐悲鸿分居。

于是,一气之下,徐悲鸿离开没有自己容身之地的家去边远地区作画。

几个月后,徐悲鸿再度回家。这次他说:“ 我要我的家。”可是,不守妇道,心狠手辣的蒋碧微面对徐悲鸿的真诚祈求,无动于衷并且嗤之以鼻。徐悲鸿曾经把回来的行囊搬回家却再次被撵出来。徐悲鸿当时声望渐隆,也对她多加克制。只是交流越来越少。离婚时候,徐悲鸿答应了蒋碧薇近乎苛刻的要求。

尽管蒋碧微早已经和张道藩暗渡陈仓,却依然厚颜无耻地狮子口大开,向徐悲鸿要100张画和100万元钱作为分手的条件。

徐悲鸿全部答应,并且开始夜以继日地一张一张地绘画来完成任务,以获得自由。

和蒋碧微分手,徐悲鸿还特意多送给蒋碧微100张。

蒋碧薇后来在了台湾,还留着徐悲鸿为她画的画。


廿七首私家诗


蒋碧薇主动放弃了张道藩。

张道藩辛苦半生,费尽周折把蒋碧薇从徐悲鸿手里夺过来,为什么最后又抛弃她?其实这个题目不是很严谨,因为也不是张道藩抛弃了蒋碧薇,而是蒋碧薇觉得两个人感情变淡了之后,主动离开的张道藩。蒋碧薇和张道藩虽然在一起很多年,但是却只是他的情人,因为张道藩是有妻子的,他的妻子素珊曾经给蒋碧薇写了一封信抱怨三人的关系。

道藩有一种浪漫想法,就是平两地之情,各安一室,你也是一个女人,明白一个妻子,要用多大的毅力和宽容,方能克服心里的不平。

蒋碧薇收到素珊从澳大利亚写来的书信后,内心是愧疚的,于是每个月以张道藩的名义给素珊母女寄钱,之后两个人的感情也没有以前浓烈了,蒋碧薇察觉到了张道藩的冷淡,就主动离开了他,再也没有和张道藩见面,张道藩病危的时候,蒋碧薇去见他,但是张道藩已经认不出她了。

蒋碧薇是徐悲鸿的妻子。

蒋碧薇原名蒋棠珍,家世很好,13岁的时候就和和苏州的大户人家查家公子查紫含订下了婚约,两个人算是门当户对了,但是徐悲鸿却出现了。

徐悲鸿去蒋家做客,和蒋碧薇两个人互相倾心,私奔去了日本。蒋家为了颜面就谎称自己女儿死了,还办了葬礼,这样的代价是沉重的,可是蒋碧薇和徐悲鸿还是没能相守一生。

蒋碧薇这个名字徐悲鸿取的,他们还有两个孩子,儿子徐伯阳和女儿徐静斐,但是两个人的感情还是变淡了。徐悲鸿又恋上了自己的学生孙多慈,蒋碧薇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大吵大闹,吵走了孙多慈,但是也吵走了徐悲鸿,徐悲鸿登报和蒋碧薇离婚。徐悲鸿最后和廖静文走在了一起,只是徐悲鸿做的也不是很绝情,他不仅答应了蒋碧薇的巨额赔偿:一百幅画,四十幅古画,一百万元钱。 还多送了一幅在法国为蒋碧薇作的肖像画:《琴课》。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在北京病逝,他的妻子廖静文说徐悲鸿是日夜作画给蒋碧薇赔偿,劳累过度病逝的。徐悲鸿和蒋碧薇这段私奔的感情最终还是惨淡收场。

为了还清她(蒋碧薇)索要的画债,悲鸿当时日夜作画,他习惯站着作画,不久就高血压与肾炎并发,病危住院了......

蒋碧薇成了张道藩的情人。

张道藩是在法国认识蒋碧薇的,对蒋碧薇一见钟情苦苦追求,但是这个时候的蒋碧薇和徐悲鸿感情很好,也就没有答应张道藩,还写信劝张道藩忘了自己,张道藩在失望中和法国姑娘素珊结了婚。但是张道藩却一直没有忘记蒋碧薇,回国后两人重聚了。

张道藩回国后在国民党政府担任要职,这个时候蒋碧薇和徐悲鸿的感情有了裂痕,张道藩还是对蒋碧薇很好,在一次爆炸中,甚至用身体护住蒋碧薇,蒋碧薇渐渐地被感动了,接受了张道藩,还和张道藩去了台湾,但是她却不是张道藩的妻子,只是一个情人关系。

张道藩出于多方面原因并不愿意离婚,只是把素珊母女安置在澳大利亚,没有冲突,但是不管是张道藩还是蒋碧薇,内心都还是很内疚的,两个人这样的关系伤害了素珊。素珊后来还给蒋碧薇写了一封信,没有指责,可是字字泣血,蒋碧薇以张道藩的名义每个月给素珊母女寄生活费。

1978年,蒋碧薇在台北去世。

蒋碧薇和张道藩最终还是分开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道德,伤害了素珊,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也没了往日的热烈状态,蒋碧薇最终还是自己选择了放弃,让张道藩回归家庭。1968年4月,蒋碧薇去看望病重的张道藩,张道藩已经认不出她了。

蒋碧薇的晚年靠着徐悲鸿的字画还是过得很好,她写了近五十万的自传,上篇是《我与悲鸿》,下篇是《我与道藩》,回顾了自己和两个男人的传奇一生。

1978年2月16日,蒋碧薇在台北去世,遗言是捐献徐悲鸿给自己的作品。蒋碧薇是敢爱敢恨的,爱的时候敢私奔,没有爱的时候索要了大量的赔偿,主动终结了和张道藩的不道德关系,临终前却捐献了徐悲鸿留给自己的作品,想必在最后时刻她还是放下了一切。


湘西小木鱼


严格来说,张道藩和蒋碧薇确实没有共同走到最后,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并非问题所说的简单的负心男子抛弃弱质女子,也并不狗血。

张道藩有一个法国妻子素珊,素珊是译音,所以也作苏珊,其中文姓名为郭淑媛。张道藩一直在政界活动,到台湾后更是所谓立法机构的第四任『院长』,可谓位高权重,不知道是出于自己仕途的考虑,还是顾念与法国妻子之间的感情,张道藩在与蒋碧薇同居的同时,并没有与素珊断绝关系,只是将素珊母女远送到澳大利亚。

有一次,蒋碧薇收到素珊从澳大利亚写来的书信,信中说:

道藩有一种浪漫想法,就是平两地之情,各安一室,你也是一个女人,明白一个妻子,要用多大的毅力和宽容,方能克服心里的不平。

素珊没有说激怒伤人的话,但是隐含的怨怼之意确实让同为女人的蒋碧薇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悲怆和惭愧,因此蒋碧薇便以张道藩的名义给素珊母女每月汇钱。

张道藩和蒋碧薇之间最后的分离,和两人的个性性格都有关系——张道藩愧对素珊母女也影响了他和蒋碧薇的感情,而蒋碧薇本人也是一个有着傲骨的女性,长期的妾身不分明也让她有不堪忍受的地方,此外,两人之间单纯的感情变淡,也是一个因素。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很难说是张道藩抛弃了蒋碧薇,两人之间的离合悲欢,有着更复杂的内涵。


谈古论金


徐悲鸿的太太病逝之后,蒋碧薇的父母在家中突然聊起了徐悲鸿,聊着聊着,她的父亲黯然一叹:“要是我们再有一个女儿就好了。”

说者有意,听者也有心,蒋碧薇一听便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如果再有一个女儿,又逢徐悲鸿妻亡,父亲便可以将女儿许配给徐悲鸿,让才貌、画艺俱佳的徐悲鸿成为自己的女婿。

为什么一定要再有一个女儿才行,不能将蒋碧薇许配给徐悲鸿?实际上,当时的蒋碧薇已经和别人订了亲。

可是,好巧不巧的是,和她订了亲的未婚夫查紫含偏偏在这时候犯了一个错误——他试图在考试中作弊。

蒋碧薇晚年亦说查紫含作弊一事不过是一个不足为奇的小小错误,但是,这个错误却在当时让蒋碧薇找到了否定查紫含的理由。

后来,她的母亲当着徐悲鸿的面对她说:“查家明年要来迎娶你了。”

这话一出,两个听众便愣住了,徐悲鸿只能安慰她说,不要难过。

过了没多久,徐悲鸿让人来问蒋碧薇:“假如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想带你去外国,你去不去?”

她想了想,便脱口而出:“我去!”

于是,蒋碧薇在没有和查紫含解除婚约的情况下,便和徐悲鸿悄悄离开了上海,他们曾想去法国,但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去了东京。

蒋碧薇的“碧薇”儿子也是徐悲鸿所取,他后来做了一对水晶戒指,一个刻着“悲鸿”二字,一个则刻着“碧薇”二字。

对于蒋碧薇和徐悲鸿私奔一事,蒋家人处理得也很绝,他们直接对外宣布她已经染病身亡了,她母亲更是去买了一具棺材,在棺材中装上石头,然后让人抬去了寺庙。

1919年,蒋碧薇和徐悲鸿去了法国,只是,让他们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又将生出不一样的故事。

1921年,蒋碧薇、徐悲鸿结识了一个男人,一个让蒋碧薇欲罢不能的男人——张道藩。

蒋、徐和张成了挚友,当时,他们还一起组织了也给所谓的“天狗会”,谢寿康是天狗会的龙头,徐悲鸿是老二,张道藩则是老三,蒋碧薇则是天狗会中的唯一一个女人。

时间一晃到了1925年,1919年时徐悲鸿是带着官费到法国留学的,和蒋碧薇的花销也不算小,此时徐的官费也因时局的变化而断了,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愈发拮据。为此,徐悲鸿独自一人去了新加坡筹款,将蒋碧薇留在了巴黎。

谁来照顾独自一人留在巴黎的蒋碧薇?毋庸置疑是张道藩。

蒋碧薇和张道藩的故事,和陆小曼徐志摩的故事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徐志摩也是替朋友王赓照顾陆小曼,结果不小心勾搭上了。

张道藩要照顾蒋碧薇,所以两人的交往自然更加频繁和密切,一来二去,张道藩便对蒋碧薇产生了感情。

一个远离了丈夫的女人,和一个还没有结婚却又多情的男人,纠缠在一起,还能发生什么故事?

不过,当时的张道藩已经在和一个法国少女热恋,这个法国少女即张后来的妻子素珊。

张道藩曾经说过:“我一生中不可能只爱一个女人。”

所以,即便有了素珊,他也仍然没有忘了招惹蒋碧薇这个已经有了徐悲鸿的女人,他对她发起猛烈的进攻。

张道藩曾经向蒋碧薇告白,她虽然有所意动,但是她的理智让她拒绝了他。

所谓“列女怕缠郎”,更何况蒋碧薇从来便不是什么烈女,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了张道藩的纠缠?

当然,蒋碧薇和徐悲鸿感情的破裂也少不了一个催化剂——她的女儿出生后没多久,徐悲鸿突然告诉她,他和自己的一个女学生好上了!

后来,徐悲鸿便离开了家,一个人去了上海,只留下了一封信通知蒋碧薇,他以后的每个月会给她两百块钱,一直到给够一万块钱为止,给够了一万块钱以后,想花钱自己想办法吧。

这人一绝情起来,确实是鬼见了也怕。

所以说到底,是徐悲鸿自己将蒋碧薇推向张道藩的,最终蒋碧薇也答应了张道藩的追求。不过,因为蒋碧薇和徐悲鸿没有离婚,张道藩也有自己的妻子,所以他们说白了是在明目张胆地偷情,蒋碧薇也是在明目张胆地给张道藩当情妇。

张道藩用了几十年的爱恋,终于从徐悲鸿的手中“夺”走了蒋碧薇。

不过,此时的张道藩已经得到了陈立夫的重用,成了国民政府的高官,为了升官,他必须得注意自己的言行。

于情,张道藩是应该和蒋碧薇继续交往,甚至将蒋碧薇娶回家,不过,蒋、徐没有离婚,所以他想娶她也没办法。

于政治,张道藩虽然爱蒋碧薇,但是,即便蒋碧薇为了他和徐悲鸿离了婚,他也不会为了她和妻子素珊离婚,因为这很可能成为他的一个污点,从而影响到他的仕途。

蒋碧薇也懂张道藩的心思,所以对此,不争,也不闹。

1958年,蒋碧薇更是为了减轻张道藩心理上的负担,远走南洋。

1968年,张道藩病亡,蒋碧薇去见了他最后一面。

1978年,蒋碧薇病逝。

蒋碧薇或许曾经爱过徐悲鸿,只是因为她曾闺中待嫁,只认识徐悲鸿这么一个风度翩翩又有才学的男人,难免会被他所吸引。

她对张道藩的爱最炙热,因为这份爱已经发酵了几十年。

不过,对于张道藩而言,政治利益的存在终究让他的理智战胜了感情,感情再好,在他眼中也不没有政治利益迷人。

她曾爱过两个男人,可到了最后,却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结局让人唏嘘。


宁糊涂


徐悲鸿对孙多慈曾有真情,无耐遭孙父捧打鸳鸯而抱憾终生。孙后随其夫去台湾,得知徐去世,孙为徐戴孝三年,为师恩更为情感。徐后又娶小二十多岁的廖静文,徐去世时廖才三十岁,曾改嫁一军官,相处十年又离异。廖后仍以徐悲鸿夫人和遗孀终其一生。民国渣男,岂止徐一人!打着反封建的幌子,仁义道德成了狗血,人的本性虽充分释放了,但其中的兽性也从仁义道德的笼子中肆意汪洋。若真正了解民国文人情状,你会发现许多美好也不过是一场我们自造的幻境而己。世风日下,其源亦远,岂仅是当下罪过!

他们三人的故事,有几点儿不解。一、一般而言,中国男人都注重子嗣。张和原配没有亲生的孩子,而且为了蒋,和原配长期分离而不离婚,说明他是深爱蒋的。不离婚,对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状态。二、二人最终分的手。据说蒋的卧室一直珍藏着徐为她画的像。我觉得张最后放手,大概是觉得蒋没有他想要的她那么喜欢他。最终心冷而放手。回到爱他的原配身边。三、不爱法国的妻子,长期分离,却始终不离婚。而没有放弃婚姻去追求蒋。当初他追求蒋时,罗敷有夫,他还是单身小伙子。若说他爱原配,和蒋的关系怎么说。若说他不爱,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而不离婚,而最后回到了她的身边。不解。也许最后他累了倦了,苏珊长期的隐忍让他觉得那里才是他的归宿?!

了不起的女人!活的真实爱的真诚!张道藩很爱蒋碧薇,这不是嘴上功夫,在蒋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这个男人担当了责任和真爱!弄了去台湾船票接蒋碧薇走,是为爱赴汤蹈火。蒋碧薇爱的真实豁达,晚年自己承受孤单,毅然让情人回到妻女身边!她能挥剑斩情思与渣男决裂而不必顾忌世俗,尊重自己内心,乃世间女人的楷模!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总之不要期待永久的爱情,爱情就像烟花,绚烂后就会消失,只有永恒的利益,只有爱自己才是不会吃亏的,要像男人一样想得开,把男人当调剂品,把爱情当奢侈品,把自己当非卖品自行欣赏!

张道藩跟其他男人一样,所谓的爱着蒋碧薇,其实就是享受猎艳过程!当猎物真正拿到手了,兴趣立马大跌!再加上时间久点,蒋慢慢地年老色衰,自然张对她的兴趣和爱慕就逐年衰减呗。衰减到零度,自然就抛弃她了!所以说,婚姻就是保障女人的,如果没有婚姻法,我敢说99.99%的女人年老色衰后都面临着被抛弃!

蒋碧薇其实是很有底线的。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和家庭,是徐绝然地登报声明解除十年同居之约!是渣男不是?!在徐眼中,这十年只能算是同居吗?蒋碧薇不是他的结发妻子吗?!出生名门书香门的大家闺秀,18岁为了爱情决然的抛弃了父母家庭,与爱人远赴异国他乡,徐当初帮她改了名由蒋棠珍——改为碧薇,私奔之前就已经刻了“碧薇”戒指,对外宣称是自己未来妻子的名字………10年后有新爱了,人心薄凉!

儿女只看到了父母关系的表现,哪里能知道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母亲为了保护子女,是不会让子女知道父亲的不堪行为的,以免破坏父亲在孩子们心中伟岸的形象。但是作为受害者她自己的委屈和情绪也需要找到一个倾泻口,于是就有了子女对母亲的这种不良印象。其实女人真的是很难,你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们却并不理解你,甚至还会埋怨你。


历史深度揭秘


题主可能对徐悲鸿、蒋碧微和张道藩之间的关系有些误会,“夺”和“抛弃”都实在谈不上。


在蒋碧微和张道藩的感情中,蒋碧微始终都是理性清醒和掌握主动权的那个人。而对徐悲鸿而言,爱画爱艺术远远高于爱家庭和爱妻子。他不是一个被“夺妻”的受害者,至少离婚这事儿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



小时候看书很杂,在不知道徐悲鸿是多么伟大的画家的时候,就看读过他的传记。虽然已经记不得传记的出版社与作者了,但当时“蒋碧微”在我心里的印象是个脾气很差、矫情又物质的女人:离婚时要100万和100张画,足以让我脑补出一副丑恶的嘴脸。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直到后来看了蒋碧微的回忆录《我与悲鸿》、《我与道藩》,才发现,徐悲鸿一生的感情就如张爱玲所说: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人们总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相信,蒋碧微有性格缺陷是真,徐悲鸿对待感情的决绝也是真。蒋碧微18岁虽徐悲鸿私奔,为的是真挚的爱情。徐悲鸿两次登报宣布与蒋碧微断绝关系,也是因为爱情荡然无存:

鸿于蒋碧薇女士因意志不和,断绝同居关系已历八年。


携手私奔、生儿育女、相濡以沫,最后在战争到来之时,丈夫不仅弃家庭于不顾,执意要与自己的学生在一起,还留下了“同居关系”四个冰冷大字,要说蒋碧微心里没有恨,路人都不会相信。



因此,蒋碧微通过诉讼方式要来的那100万元和100张画,究竟是出于贪婪还是报复,就很值得玩味了。


因为这“100张画”,徐悲鸿也确实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照顾徐悲鸿晚年生活的廖静文所说:

为了还清她(蒋碧微)索要的画债,悲鸿当时日夜作画,他习惯站着作画,不久就高血压与肾炎并发,病危住院了,我睡在地板上照顾了他四个月才出院。


说完了徐悲鸿与蒋碧微的爱恨情仇,再来说说张道藩。1921年10月,张道藩与蒋碧微、徐悲鸿相识在“天狗会”,一个留学生绘画社团。彼时张道藩还是一位青年政客,蒋碧微22岁、徐悲鸿25岁,他们已经结婚。


不可否认,五年后29岁的的张道藩给蒋碧微写长信、诉衷情有些越轨,但那时的蒋碧微心中只有徐悲鸿,立刻回信严词拒绝了张道藩的好意。


张道藩后来迎娶法国姑娘苏珊,颇有点“爱而不得,便退而求其次”的意思。



张道藩与蒋碧微的人生轨迹再次相遇,已经到了1934年。那可能是蒋碧微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徐悲鸿爱上了学生孙多慈,登报宣称与蒋碧微断绝同居关系,头上飞机盘旋,战争即将到来,身边年幼的孩子无所依靠。年轻的母亲蒋碧微在这时想到了曾经对自己表达过爱意的国民政府要员张道藩。


三十九岁,无可奈何地坠入情网,和张道藩开始了缠绵半生的苦海之恋。


此后的20年间,蒋碧微与张道藩之间的关系,是不以妻子的身份,接受张道藩的爱。这与她和徐悲鸿的关系正好相反。


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已经步入晚年的蒋碧薇收到张道藩妻子苏珊从澳大利亚写来的信,信中写道:

道藩有一种浪漫想法,就是平两地之情,各安一室,你也是一个女人,明白一个妻子,要用多大的毅力和宽容,方能克服心里的不平。


蒋碧微曾是情感里的受害者,她深知苏珊所承受的痛苦与不幸。蒋碧微不仅每个月给苏珊寄钱,还“决计促成他的家室团圆,不惜远走南洋,躲过那个情何以堪的别离场面。”


蒋碧微在回忆录《我与道藩》的后记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在持续数十年的苦恋岁月中,唯一可以自慰的是,是我始终保有我的原则,无论情况怎样演变,事态如何发展,我绝对不做影响他事业和家庭的事。而今回顾,在这一点上我总算已经做到了。


所以题主你知道,在他们三人的感情中,张道藩不是一个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的小人,蒋碧微不是一个如飘萍般没有主见的弃妇,徐悲鸿也不是一位伟光正的完美丈夫。


蒋碧微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是女人,现实环境训练了我安排生活的能力,我愿和他截长补短,同舟共济。我惟一的希望是像他那样的一块璞玉浑金,经过琢磨淬砺,将来能成为璀璨的大旗。


只是蒋碧微一直想不明白,璀璨的大旗终将招展,只是不在方寸家庭之间。


文史哲研读间


蒋碧薇风华绝代,一生有两段刻苦铭心的爱情,她的丈夫是绘画大师徐悲鸿,与徐悲鸿离婚以后,与张道藩成为情人关系,但张道藩一生没有娶蒋碧薇为妻。也就是说,蒋碧薇给张道藩当了一辈子小三。晚年的蒋碧薇为此写下两部回忆录上部是《我与悲鸿》下部是《我与道藩》,可以说,在第一段婚姻蒋碧薇赢得婚姻,第二段恋情赢得“爱情”。但输掉了婚姻。

蒋碧微,江苏宜兴人,徐悲鸿的原妻。碧薇是徐悲鸿为她起的名字,后与徐悲鸿离婚。后来成为张道藩的情妇。1978年2月16日在蒋碧薇在台北去世。终年80岁。

张道藩,出身书香门第,字卫之,贵州盘县人。国民党高官,宣传部长。蒋介石嫡系。在台湾依旧是高官得做,在于徐悲鸿的交往中,对蒋碧薇一见倾心,介入二人的婚姻。纳蒋碧薇为情人,在1968年去世。终年71岁。

在1945年,画家徐悲鸿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宣告徐悲鸿与妻子蒋碧微长达28年的感情最终被画上了句号。应该说,蒋碧薇出身豪门,能够能一眼相中当时还是穷小子的徐悲鸿,可见蒋碧薇是真心爱上了徐悲鸿,18岁的蒋碧薇嫁给了一穷二白的徐悲鸿。也说明了蒋碧薇的眼力。但二人可以过苦日子,但过不了富贵日子,当徐悲鸿功成名就之际,蒋碧薇大小姐秉性显露出来,生活日益奢华。引发徐悲鸿的不满,再加上徐悲鸿对他冷落以及徐悲鸿和学生郑全慈绯闻(我个人认为徐悲鸿和郑全慈之间是真有事情)。总总事端让蒋碧薇十分不满,也的确是徐悲鸿有愧于和对不起蒋碧薇,又加上张道藩的介入,蒋碧薇和徐悲鸿这对才子佳人离婚了,但离婚的主要责任必须是徐悲鸿来承担。

而张道藩在巴黎第一次看到蒋碧薇的时候,就被蒋碧薇的美貌所吸引,而后就深地看上蒋碧薇。早在1926年蒋碧薇就收到张道藩从意大利寄来的一封长信。至此,张道藩便正式向她端出了一颗赤裸裸的爱心,但蒋碧薇立即回信:请忘了我。而就在蒋碧薇内心深处陷入了迷茫,一个是自己深爱的丈夫,一个是对自己倾心才子。如果说蒋碧薇现在只是心灵出轨的话,而徐悲鸿却是心灵行为都出轨。在和学生孙多慈的“恋情”被曝光以后,徐悲鸿甚至登报声明与蒋碧薇脱离关系:“鄙人与蒋碧薇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的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蒋碧薇气愤异常在回忆录写道:“如此我从18岁跟他浪迹天涯海角,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但不曾得到他一点照顾,反而受到无穷的痛苦和厄难……但也必须要说名的是,此时在没有和徐悲鸿离婚 情况下,蒋碧薇以和张道藩有了私情。

而此时张道藩又开始全力追求蒋碧薇,言讲只要你离婚,我就娶你为妻。激愤之下,又被张道藩花言巧语迷惑的蒋碧薇毅然与徐悲鸿离婚。而且在二人的婚姻上,蒋碧薇始终认为她无愧于徐悲鸿。蒋碧薇时年46岁。徐悲鸿答应了蒋碧薇的一切条件,并赠送早年在法国为蒋碧薇画的一幅肖像《琴课》。

至于说,张道藩没有娶蒋碧薇成婚,关键在于他当时已经是民国政府高官,去台湾以后更是官升一级。而此时离婚,显然会对张道藩的仕途有所影响,所以不敢迎娶蒋碧薇。但张道藩却是真心爱蒋碧薇,张道藩与蒋碧薇完全是心灵和精神的契合、张道藩把合法妻子放在澳大利亚。张道藩则天天与蒋碧薇在一起。当1958年,张道藩和蒋碧薇说,他要把妻子结回台湾,自己无法娶她的时候,蒋碧薇蒋毅然张道藩,也拒绝了他的资助。自己独立生活。1968年,蒋碧薇事隔十年以后,在医院最后与张道藩见了一面。

随后,蒋碧薇就此打开记忆的闸门,写下近五十万字回忆录。上篇取名为《我与悲鸿》,下篇取名《我与道藩》。1978年蒋碧薇在台北去世。她所珍藏的徐悲鸿作品和一些古画,全部捐给台北历史博物馆。一代名媛就此谢幕。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这是一个蛮狗血的故事。也是一位女性的一生凄凉和莫大悲剧。

张道藩,原本是一个美术教育家。在职业上,似乎跟徐悲鸿有着相通之处。在遇见徐悲鸿之妻之前他已然有家室。遇见蒋碧薇,以为是遇到了爱情!

与徐悲鸿私奔的蒋碧薇

首先说一下,蒋碧薇的故事。这个姑娘也是一个,在民国时期非常独立的女性吧,她在13岁时其实就由父母做主,和当地的一位富家公子定下了婚约。

但天意弄人,年纪轻轻的蒋碧微却对一位常到他们家做客的教书先生也是一位画家所吸引,日久之后便深深的迷恋上了他,此人便是著名画家徐悲鸿。一番痴恋两人虽于1917年东渡日本,私奔而去。后来因为事实已定,婚约也散了,蒋家也就慢慢的承认了这一事实婚姻。

1919年,徐悲鸿得到了官费留学的资格,两人便一同前往去了法国,在两年后,他们在一次同乡酒会上,便认识了后来的这位风流兄弟张道藩。

他们几人志趣相投,又加上同是在异国的老乡,再加上对当时的国内腐败政治的共同厌恶,还在法国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天狗会”,希望借此来联络感情,这也就是他们友谊的形成!或许从此时起,张道藩已经对蒋碧微存在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而作为大画家的徐悲鸿,其实,在更大程度上,是把全部的身心精力都投入在艺术之上的。所以,在法国的很长时间,蒋碧薇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丈夫的忽视。此时的张道藩则充当着陪伴者的角色,抚慰好友的孤独。

张道藩求爱不成,随意结婚

后来张道藩去了意大利,在1926年的2月期间,蒋碧薇收到了他的一封信。线上不再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直接向蒋碧微表露出了自己的倾慕之情。

这期间蒋碧薇也确实动摇和迷茫过,毕竟相对于醉心于艺术的丈夫而言,张道藩似乎对她更为细腻和体贴。但是恪于对爱情的忠诚,以及多年来夫妻的风雨同舟,最终还是坚定的拒绝了,张道藩。

于是张道藩也在极度失望之中,随后与一名叫素珊的法国姑娘在法结婚。

如果此事到此为止,可能是一段对大家都还不错的结局。而蒋碧薇则也会被人称之为对爱情忠贞的典范女性。

但往往人生总是比故事还要曲折,还要有波澜。

徐悲鸿的师生恋

1927年秋,在海外多年研修的徐悲鸿携妻归国抵达上海。1928年,担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自从1929年之后便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在此之后传出了一个桃色风波,1930年9月,有位清秀的女生成为了艺术专修科的旁听生。她的名字叫孙多慈。徐悲鸿,非常欣赏这个女生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悟性;

而在艺术上,两人具有非常多共识和见解,徐时常约她来画室观摩,并为她个人画像。而孙多慈也对这位名噪一时的大画家暗生情愫。这样,两人爆发了日后广为人知的师生恋,正是这场师生恋也导致了徐悲鸿的原配爱人蒋碧薇的离去。

蒋碧薇是一个脾气非常倔强的女性,知道此事之后,不仅对徐悲鸿大加指责,对孙多慈毫不留情的进行了人身攻击。还把孙多慈在徐悲鸿南京公馆落成之际所送的数百棵树苗给予烧毁。正是这场始乱终弃,寒了蒋碧薇的心。

徐悲鸿毕竟是个艺术家,艺术家的多情与敏感让他对这段师生恋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即便世人纷纷反对,但他依旧在后来的抗战期间宣布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向孙家求爱,但是被孙家拒绝,孙多慈也被迫嫁给了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

故事的最后,分道扬镳

最终,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张道藩最终也就与蒋碧薇走在一起。卢沟桥事变以后,蒋碧薇应邀搬进了当时的张道藩家的地下室中。此后,蒋碧薇也成功的成为了张的情人。

抗战之后,1945年徐悲鸿再次登报,表明与蒋碧薇划清界限,自此两人恩断义绝,徐老师也将自己很多著名的画作,当作补偿分给蒋碧微。不久,徐悲鸿便娶了另一位女学生廖静文。而蒋碧薇也随着张道藩一起去了台湾。

1953年,徐悲鸿去世,而此时蒋碧微依旧是张道藩有实无名的情妇。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恋情似乎也慢慢的变淡了,最后身为当时台湾政局立法院长的张道藩,慢慢的对年老色衰的她失去兴趣。而在1958年底,她赌气去了南洋去探亲,但最终回来之后,张道藩对她更冷淡不已。

最终她明白,自己再也没有力量将张道藩拖回身边,便拒绝了张道藩的资助。其后以卖徐悲鸿的字画为生,随后在孤独中,了此残生。

蒋碧微的一生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吧。闲的时候为爱私奔,中年的时候,却陷入多种恋情的波谲云诡,晚年发现自己所托非人,凄凉的度过一生,其实也是一个女性的悲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