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专家声明:血脂高,开水里放1勺它,连吃15天,清血管降血脂

血脂是怎么来的

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组织、内脏(别是肝)及脂肪丰富的鱼肉类,称为外源性血脂;另一部分由 自身体内合成,称为内源性血脂。。

三位专家声明:血脂高,开水里放1勺它,连吃15天,清血管降血脂


食物中的脂肪在胃中经过加温软化后,进入小肠。胆囊在食物和胃肠道-些特殊激素的作用下,发生收缩,将胆汁排人肠道内。胆汁中含有胆盐,可以将脂肪乳化,形成微小的脂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时,从胰腺分泌出来的脂肪酶,就可以更有效地把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随后胆汁中的胆酸又可与之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其在小肠的吸收。内源性胆固醇或三酰甘油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占内源性血脂的90%。

上述两种来源的血脂是可以相互制约的。正常情况下,当摄入食物中的脂肪、胆固醇含量增高时,肠道吸收增加,血脂浓度上升,同时肝脏的合成受抑制。反之,限制摄入时,肝脏合成将加速,同时清除也加速,故最终血脂浓度保持相对平衡。但是当肝脏代谢紊乱时,便不能正常地调节脂质代谢。此时,若继续进食高脂食物,必然会导致血脂浓度持续增高,久之则可能造成血管系统及其他脏器的严重病变。

三位专家声明:血脂高,开水里放1勺它,连吃15天,清血管降血脂


哪些人易患高血脂

①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

②身体超重者。

③中老年人。

④35岁以上长期高脂、高糖饮食者。

⑤绝经后的妇女。

⑥长期吸烟、酗酒者。

⑦不爱运动者。

⑧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者。

⑨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者。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有什么特点

(1)高乳糜微粒血症(I型)。禁食12小时后,抽取的血清出现乳糜微粒,放置于4C冰箱里过夜,血清外观见乳糜盖,下层清或微混,血清三酰甘油含量可达17~58毫摩尔/升,总胆固醇可正常或轻度增高。这类病人多见于青少年,10 岁以内病人进食高脂肪的食品后常有急性腹痛发作,这是由于高浓度的三酰甘油诱发急性胰腺炎所致;另外还可引起臀、背、膝、肘部皮疹状黄色瘤较早出现。肝脾中度肿大并可随三酰甘油的水平变化而改变,当三酰甘油大于22毫摩尔/升时,有脂血症视网膜出现。有些病人在出生时即有皮疹状黄色瘤,可被立刻发现有脂蛋白代谢异常;但也有些病人直到急性胰腺炎发作或血液检查发现高脂血症时,才被确诊。

(2) II a型高胆固醇血症( Ia型)。可以由基因不正常引起,也可以是继发性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见眼睑黄色瘤、肌腱黄色瘤、皮下结节状黄色瘤、青年角膜炎、早发(<40岁)动脉粥样硬化,且发展较快。

三位专家声明:血脂高,开水里放1勺它,连吃15天,清血管降血脂


(3) 宽β:脂蛋白血症(II型)。常于30~40岁时出现扁平状黄色瘤、肌腱黄色瘤、结节性疹状黄色瘤、早发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展快,常伴有肥胖症。

(4)高前β-脂蛋白血症(IV型)。 常见于20岁以后的病人,有肌腱及眼睑黄色瘤、脂血症视网膜、早发及迅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伴发胰腺炎、糖尿病。

(5)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V 型)。常伴有肥胖症、糖尿病、急性腹痛发作(急性胰腺炎)、肝脾肿大、进展快的动脉粥样硬化、脂血症视网膜,可伴皮疹状黄色瘤。

三位专家声明:血脂高的人,开水里放1勺它,连吃15天,清血管灭血脂

这一件事便是时常补充黄花草油酸,可改善脂质代谢,防止动脉硬化。该物质属于纯天然植物营养素,可以促进脂质分解、代谢的活性,有助于胆固醇的转运与排泄,使血脂控制稳定,净化血液;可阻挡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与氧的结合,对不饱和脂肪酸起到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具有扩张血管及抗凝血的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防止游离脂肪及胆固醇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