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沒聽出二三百的耳機與一千多耳機的差別?

華為手機功能教程


呃,在我聽來,蘋果無線耳機,跟淘寶二三十元的耳機一個鳥樣,沒什麼區別。


陸千離


很小的時候家裡買過愛華的隨身聽,之前沒用過其他的,沒覺得的有什麼特別,後來原裝的耳機壞了,換一個地攤貨,覺得聲音不太好,但是也湊合著聽,沒兩天地攤貨也壞了,換了一個森海塞爾的我記得好像是mx550還是150,真是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後來買的什麼beats ,AKG k374,森海塞爾的pxc550,icon的hp430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我感覺更多是心理的期待值,太玄。除了錘子那個耳機,確實是太垃圾,比小米動鐵變都差遠了最常用的反而是很久之前購買的鐵三角,怎麼用都不壞,線比較短,跑步的時候聽廣播很方便。當然也確實沒有聽過太好的,幾千幾萬的,我確實消費不起。望參考,謝謝。







大肚皮213272252


你好!我是康哥!一千多塊錢的耳機擁有者的數量肯定是大大沒有兩三百塊錢的耳機擁有者的數量多的!這個數據就是有偏頗的!

所以很多人沒聽出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天天聽1000多塊錢的耳機,只是偶爾聽一下肯定是聽不出來的。

音質差別會非常大。這就如同好車和一般的代步的車的區別是一樣的,都是細枝末節的差別,但是你說開好車和開一般的車最終不都是用來代替雙腳的嗎?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剛學駕照那幾年我買了一輛8萬多塊的代步車,剛拿到車的時候我非常滿足,覺得開車真好,比走路強多了。而後來我那個車也開了差不多5年,沒什麼大的毛病,開高速也沒問題,但是開車開長時間我會知道車的一些性能,例如我的車的加速度起不來,車裡面空調基本是擺式。

再後來我又買了一輛車,將近30萬。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再回頭開我那8萬的車覺得怎麼都不好開!有一次一個學了駕照很多年但是沒有開過車的朋友做我的8萬塊錢的車,閒聊時說最近他也想買車,問道我這個車的駕駛感如何?我說:這車就談不上駕駛感,只能代步!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怎麼壞!

所以人都是這樣的,讓我開上100萬的車我覺得30萬的車就沒駕駛感,一樣的道理!讓人習慣享受很容易,讓人習慣艱苦卻很難!沒有長期聽1000塊錢的耳機,你讓他去評價1000塊的耳機和兩三百的耳機他肯定覺得沒區別,就算是20塊的耳機一樣也能聽聲音!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康哥說新商業


看到你這個問題的時候正好剛剛帶上我的森海塞爾IE 60,放到一首IKON的MY TYPE。

從初中開始就開始各種逐步研究各種耳機,覺得周圍的確也遇到過很多聽不出耳機差別的人。我的發現是普通人對於耳機的分辨能力分為這麼幾層:

第一層,對重低音的分辨。

一般耳朵再木的人當你給他一個耳機,重低音部分變化大家還是可以明顯感受的,特別是播放一些hip-pop,那種boom boom boom的感覺除非耳朵阻塞了,否則多少都會有感受。

第二層,對環繞聲的分辨。

環繞聲則是第二層,一般體現聽在一些現在流行樂上,能夠聽出聲音的發聲位置。發生的位置位於昨兒還是右耳,遠還是近。提別是一些合成環節,很多時候會從不同的耳機發出不同的人聲。

第三層,對音色的判斷。

到了下一層,開始對於低音,中音,高音的飽和和通透是否有判斷,這部分開始絕對多數人就開始沒有體會了,一般來說對他們來說聲音就是重或輕,環繞與否,其實音色上通常大家也會存在發音準確與否,是否飽和,還是單薄。

第四層,層次感。

這一層多數音樂上其實都沒有很好的層次感,但是聽一些古典音樂,裡面各類樂器較多,每一種樂器在同時發聲的時候可以保證很好的層次感,對耳機是個非常大的要求。包括在聽一些流行音樂,其中打擊樂器+電子樂器+人聲集中發聲的時候也是一樣,很多千元級別耳機也是一團糊,所有的聲音雜糅在一起。

所以基本上多數人可以分辨重低音和環繞聲,但是音色識別和層次感識別較弱。接下來就說為啥多數人分不清2-300的耳機和千元級別。

在這裡先說一個前提,暫時放開千元級的藍牙耳機,因為藍牙耳機更多考慮的是便捷之後在才是音效,所以可以說藍牙耳機音質都很差,我同樣也有B&O E8,打折前2500左右的售價,但是音質和森海的IE 60沒法比。因為要的就是便捷,因為要考慮藍牙的各種功能,體積太受到限制,以及藍牙傳輸本來和有線差別也很大。

具體說說分別選三個對象吧:

普通耳機:蘋果自帶有線耳機-價格不詳

2-300選:索尼耳機MDR-XB75AP -299元

千元級:森海塞爾 IE60 -1000元左右

從蘋果換到索尼耳機兩個直觀的感受是什麼?聲音更重了,立體環繞效果更好了,即便是普通人(問了50歲的老孃),依然清晰可辨。

從索尼換到森海?我的直觀感受是什麼,聲音更清晰和飽滿了,層次感更豐富,密級的鼓點和吉他的和旋都變得務必清晰,另外就是重音部分不是那麼糊了。總結起來就是:

無間道里陳永仁說的 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兩個字通透!閉上眼感覺在眼前唱。

在這裡建議測試耳機還是用惠威T200A這個專輯,一首區瑞強的偏偏喜歡你,可以清晰的測試人聲,一首Hotel California可以清晰的感受人在你面前談吉他,真的可以聽出感情。

把耳機換給我媽,我媽的原話是,感覺第三個不如第二個,因為剛才那個聲音更重,應該更貴。嗯,或許這就代表了很多人的判斷標準吧。


Davis yu


耳機是個有趣的東西,作為一個音樂的載體,便宜的有9.9淘寶包郵,貴的有幾千塊一條的耳塞。那好耳機和差耳機在體驗上到底差別在哪裡呢?引用知乎一段簡單粗暴的評論:你聽慣了差耳機再聽好耳機,可能暗想:貴幾百上千元也不過如此嘛…但是你聽慣了好耳機再去聽差耳機,心中就會暗罵:臥操,這尼瑪也配稱為耳機?

這形象的不能再形象的描述了,直接說出大部分人買耳機的故事,從帶上好耳機的那一刻開始,一切就回不去了。如果想體驗一下好耳機和地攤耳機差別有多大的話,可以去專門的試聽會親自帶上耳機一起體會一下。

為什麼耳機與耳機之間會存在這麼大的差別呢?可以通過什麼來了解耳機是好是壞呢?下面會列出影響耳機聽感的主要參數,同時也請帶上自己的耳機親自測試一下,看完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

1.解析力

解析力:衡量它還原音樂細節信息量和細節清晰度的標準。

簡單理解: 對細節的還原能力

試聽歌曲:陳粒 - 小半

你的耳機聽這首歌,是否能聽到許多細節的東西,比如開頭清唱的時候,歌手換氣的呼吸聲和唇齒觸碰發出的聲音是否真實清晰。好的解析會很清晰的還原這部分細節,如果要很刻意的去聽這部分聲音才聽得出來,那解析就比較一般了。

2.低頻下潛

低頻下潛:指耳機的極低頻表現(量感如何,是否衰減)。極低頻在聽感上表現為對耳膜的一種“拍打感”。下潛好的耳機其低頻表現是立體的、腦袋是有“震感”的,這種感覺可以體會下在ktv唱歌低音振動身體的感覺。

簡 單 理 解 :動次打次!
試聽歌曲:Juste une photo de toi

感受這首歌前奏,是用力敲在一個很有彈性的鼓面上,發出“咚!ong~”或“咚”聲,

還是敲擊在鼓邊上發出“當!ang~”或“當”聲。低頻下潛越好,聲音結束的時候不像突然斷電的感覺,像你在山谷裡大喊,能感覺聲音是一點點飄遠了不見的,不是戛然而止的感覺。

3.聲場

聲場:也稱“現場感”,顧名思義,就是你戴上耳機後有一種親臨現場的感覺。好的現場感樂器和人聲從不同方位傳過來,聲場大小自然也就代表著這個“空間”的廣闊程度。

簡單理解: 準確定位樂器和歌手的位置距離
試聽歌曲:加州旅館

在這首經典又好聽的加州旅館前奏中,主要是兩把吉他的彈奏,能夠較好的測試耳機的解析力。

歌曲中,我們能夠聽見觀眾的歡呼聲、掌聲、還有歌手的演唱和吉他的彈奏聲音,這無疑是考驗耳機的聲場,聲場夠大才能給你一種寬廣的感覺,不壓抑,帶給我們身臨其境的感覺。

整首曲子,如果感覺到聲音刺耳、不明亮,就只能說明耳機的高頻很糟糕,在高頻上容易出現爆音或者是齒音過重。

(還有一種可以下載類似3D環繞的歌曲歌,好的耳機是360°在你腦袋裡旋轉跳躍,差的耳機就是從你的左耳朵插到你的右耳朵,然後右耳朵插回左耳朵...)

4.動態

動態:動態就是一定時間內設備在不同強弱的聲音響度之間變化的範圍,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起伏變化,常見於交響樂。

簡單理解: 衡量起伏範圍大小的參數
試聽歌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I. Allegro con brio

體驗一下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感受時而千軍萬馬,時而風吹平原的畫面。

(對於只聽流行樂,搖滾的朋友,那動態和瞬態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相對而言流行樂沒有這麼大幅度的變化。)

5.瞬態

瞬態:瞬態響應好的耳機應當信號一來就立即響應,信號一停就嘎然而止,決不拖泥帶水。“急啟急停”的轉變會讓你有嚇一跳的感覺。

簡單理解: 衡量起伏速度大小的參數。

Hanuman-Rodrigo y Gabriela

這段吉他和鼓配合的音樂,吉他非常乾淨利落絕不拖延,鼓聲充滿力度和彈性。

如果感受不到這些的話,那用於聽古典音樂可能就要再考慮下了,不然會錯過聆聽到本應該氣勢磅礴的交響樂。

6 層次感

層次感:指不同聲音的層次分明,差別明顯。樂器,聲音是清晰相分開的,而不是糊在一團。

簡單理解: 如下方左側圖片,從近景到遠景層層分明,人聲樂器也是要這樣的。

試聽歌曲:Valentine-Pentatoni

這是一首純人聲伴奏,聆聽一下每個聲音是渾成一片,還是是層層人聲分明甲是甲,乙是乙差別很明顯。

結語:幾十元的耳機也就聽個響,並不會讓聽者感覺到音樂的層次感和聲場那些,而幾百幾千的耳機會有很明顯的層次感,最大限度的還原歌曲錄製時候的場景。那麼哪款耳機好啦?其實每款耳機的定位都是不同的,聲音風格也都是不一樣的,這也正是耳機最有魅力的地方。加上每個人的聆聽偏好也是不同的,所以選擇一款符合自己個性的耳機過日子也是非常關鍵的。

現在基本是以流行樂為主,所以獨愛流行樂的話,那對解析力,動態,瞬態要求就不需要太糾結了,可能更注重的是低頻的素質和綜合的聽感。而有些人喜歡人聲,這就對中頻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喜歡古典音樂的要求就比較全面了,各項參數都要求達到相應的水準,三頻表現都要好,當然價格也就“蹭蹭蹭”上去了。根據個人喜好來用耳朵收貨,選擇耳機就是為了更好的享受音樂,把時間花在享受音樂上,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未來科技東


一:先說個有意思的事,過去吸菸,一直抽五塊一盒的。偶然抽一隻100一盒的,其實真的覺不出有那麼好,但是,天天抽100一盒的,忽然有一天讓你再抽五塊一盒的,那真是沒法抽了。其實就這樣,大多人不願意去買那麼貴的耳機。

二:4k分辨率的電視看幾十年前的老電視劇,雖然電視是好的,但播放源是標清的,就算你是8k電視也沒有辦法讓他清晰。耳機也如此,你要有好的耳機,更要有好的音源。

所以……


小孔成像總監


手切羊肉和羊肉卷你償的出來麼(可能有點誇張)?純屬廢話你不是專業的少許差距你不可能聽出來?就和你弄個4000的小提琴和40萬小提琴一樣,不吹噓你聽400音樂會和4000音樂會有啥區別?


弒64892090


追求不一樣,你讓一個人不抽菸的人抽8毛錢的煙和99塊的煙都是一個味道...





個頭痕唔痕啊


有一次溥儀去王國維家做客,王國維向這位遜位皇帝展示自己收藏的寶貝,溥儀看的直皺眉頭。

王國維還問,您覺得這些寶貝怎麼樣?

溥儀說,我覺得你這些東西真的不多。

王國維說:怎麼會呢,我看了半天覺得每一個都很真啊。

溥儀說:我也不懂你們鑑賞那套東西,我只是感覺和我家裡的(故宮)不一樣。

我要說的是要想知道二三百耳機和一千多耳機的區別,就把一千多的耳機聽習慣了,再聽二三百的耳機,區別馬上就出來了。


神同學888


人的大腦中有幾個區域塊,有的負責邏輯推理,有的負責運動感覺,有的負責聲音,等等,聲音區域塊發達的人,從小對聲音特別的敏銳,聽過的歌曲只需要幾遍,就可以會唱,普通話不用專門學習,跟著電視、老師上課,就學會了,英語發音非常準確,學習樂器也很快,稍稍訓練就可以精準分辨聲音,例如:這是大三和絃,這是小三和絃,央視專業歌手大獎賽有這些考試。這些人非常容易分辨出耳機大體的價位。

我知道有個行業叫做樂器鑑定師,樂器廠商製造了很多小提琴,他們一把一把的聽,聽完了寫出價格:八千,一萬二,兩萬,三千等等。

要問為什麼, 只能說是天賦。或者說天生的。

這個東西基本上無法訓練,即使是訓練也只能稍稍改變,不會有太大改變。

具備這個能力的人在人群中比例極少,估計應該不足1%。

九年義務教育,從小學到初中畢業,都有音樂課,老師也教給學生唱譜子。到初中畢業,有幾個人認識簡譜?隨便寫幾個音符能唱下來?

(不包括私底下專門學習多年的樂器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