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想读书,读什么合适?

怡煊烔


45岁想读书,读什么合适?

不清楚性别,不清楚需求,不清楚为什么是在45岁读书,而不是在25岁或者35岁?也不清楚问者的兴趣爱好,于是这就像一个病人来看病,只知道病了,却不知道什么病一样。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45岁想读书,难道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只剩下混吃等死的悠闲岁月了吗?在不知所求的情况下,我总结一下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读书经历,算是对自己读书的回顾,也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借鉴。


第一,读书要找感兴趣的书去读

从10岁时,第一次读《薛刚反唐》,到高中时读《穆斯林的葬礼》、《白门柳》、《平凡的世界》,大学时,迷上武侠,读了凤歌的《铁血天骄》三部曲,感觉《昆仑》还是不错的,只是《沧海》从武侠写成了玄幻,有些烂尾了。在大三时,读孙晓的《英雄志》,一直追到现在。

毕业后,读《明朝那些事儿》,前后翻了三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三观,学会了多角度思维,学会了如何看待历史和社会,受益匪浅。同时,对历史和军事感兴趣的我,读了一本大书《大秦帝国》,前后500万字,用了我大半年时间,想想都可怕。

第二、读书的方式多样,不一定局限于实体书。

看了这么多年的书,其实很少买书,一个是图便宜,另外一个是没地方放。小小蜗居,真的放不下一个书柜了。

读书不一定非得买书,在互联网的时代,知识分享的门槛低多了,而且,很多不错的博客、专栏,也可以一直追着看下去。在博客上,个人追的时间比较久的,是缠中说禅、萨苏、关河五十洲,有军事揭秘,有历史典故,有对于抗战的系统总结。



第三、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写作。

读书是经济高效的输入方式,当输入的内容比较多,对内容经过潜移默化的处理之后,就有了输出的内在需求,这就是从评论开始的写作,至于写作的平台,俯仰皆是。

只有写作,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系统的输出,这是内心的不吐不快,也是读书的终极目的。不求写出像《滕王阁序》那样的千古名篇,自己聊以自乐就好。

第四,从读书到写作,到变现,是读书能持之以恒的不二法宝

以前学世界史时,有个疑问,论时间和规模,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比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可是,明成祖一死,郑和七下西洋以后,就戛然而止、一代而亡,而西方人的地理大发现,直接让人类进入了近代史,甚至影响了现代的政治格局。

WHY?

直到后来才明白了一个道理:郑和下西洋,是官方行动,用的是国库,况且成本太高,在经济上并不赚钱,缺乏造血功能;而西方海盗式的冒险,拼的是性命,换来的是真金白银,赢来的是世界领先的地位。

读书也一样,如果能变换成写作,而且写作还能变现,那读书就更有目的性,不求买车买房,就当时自己读书的一个彩头吧。现在已经是自媒体时代了。

最后,希望这位45岁大哥的读书行动,能一直坚持下去,做个文化领域的输出者。


体育情深


人到了45岁的中年,要读中华经典。

一,45岁,已经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足够的生活体悟,这时候再去读小说,消磨时间还可以。想要再提高自己的境界,提高自己的层次,读小说已经意义不大了。而这时候作为一个父亲也好母亲也好,想要把自己的智慧传达给自己的孩子,大部分人又不能够写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去阅读中华经典。如果能够带着孩子一起读,就更好。

孔子讲自己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45这个年龄,正处于不惑和知天命之间。那么这个时候自己是不是还对人生充满了疑惑?如果有,去哪里寻找答案?纪晓岚一生创作很少,除了简单的几本《阅微草堂笔记》,其他几乎没有。有人问纪晓岚,您这样一个才子为什么不多写些东西呢?纪晓岚说,当我读遍天下书才发现,我想说的一切,中国古人的经典里,都已经写得清清楚楚,我再写徒乱别人耳目而已,没有任何的意义。



前两年马云在央视接受采访时,谈到读什么书,马云说,把儒释道的经典书籍各读上两本就可以了,其余的书都可以不读。

下面就选两句中华的经典,简单论述一下,看一看对40 岁50岁的人到底有没有意义。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第1章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从字面来看,是在讲为政也就是当官,可我们要知道,当官是为政,管理公司是为政,在家里当家长都是为政。那么要做好这一切,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为政以德,修养自己的德性。因为一个人一旦丧失了良好的品德,就难以服众,难以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的人要办成事情是非常难的。大家可以看一看身边40多50左右的人,一旦犯了什么道德上的事情,他的人生估计也就完了,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如果已经犯过错误吃了大亏的人,才会知道这句话到底有多么重要。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简单的一句,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能够利益万物却不去争功,不去争宠,因为高处有风险。读读历史就会知道,虽然有几个让天下让皇位的人,但更多的是父亲杀了儿子,儿子杀了父亲,兄弟相残这样的故事。而如果能够做到善利万物而不争,把皇位让出去,把名利让出去,平安就自在其中了。


我们去看范蠡,他在帮助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以后,官封上将军,可谓位高权重,但是他的选择是泛舟西湖。到了齐国,很快就挣了很多钱,齐国的国君,想让他去当国相。范蠡认为,久处尊名,不详。于是又离开了齐国。这就是一种不争的智慧,也是一种不贪的智慧。

这些智慧只有在中华民族的经典里有。而40多50左右的人读一读,把这些尽早做到,可保自己一生平安。把这些智慧早早地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可让自己的家族平安富贵。



上面只是简单举了两句。更多的智慧还需要自己去读,自己去体悟。祝福所有的人都能够有机会接触中华经典,早日获得智慧,过上更圆满幸福的生活。


或曰天下


读书要读经典的书!读文学经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经典是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抛弃,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必是取精华部分为世人所传阅,有我们应该学习的部分。

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的。

经典有助于我们的精神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文化教育发展、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

多读经典,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做一个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的好公民。

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作文水平大为提高。

也可以提高理解能力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出良好口才以及行为习惯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因此,经典阅读的另一个方法,应是对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

经典的阅读,说到底,是对“人”的发现与开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十分多。

《中国文化要义》

被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作者为梁漱溟。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揭示了我们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把梁漱溟这位文化大师引向了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颗入手来探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纳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闻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国文明那么早就开始迸发出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中国缺的是民主本身,还是西洋近代国家所提倡的新型民主。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流传最广泛的书信作品,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至同治十年(1872年) 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小到家庭生计,大到治国带兵,涵盖修身、为官、处世、教子、养生等方方面面,极为广博,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和社会活动以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书读来平平淡淡,背后却蕴育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这些思想精髓对当令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同样大有裨益。

《论语别裁》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了解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知道孔孟的学术。要知道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南怀瑾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别裁”,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南先生认为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甚多,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也不合科学。他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

《中国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常识》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教授执笔主编,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微型百科。它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思想、艺术、文学、日常生活、传说故事、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文风通俗易懂,知识全面,结合精美的插图,既可以作为休闲读物,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工具书。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日之“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术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了三十八万字,其功力非同一般,《中国通史》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全书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为通史的写作开辟了新纪元。

《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常识》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第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城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

《中国历史常识》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识、典章制度,是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被业绩称为是深入中国历史骨髓的的经典之作。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敬梓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衰沉浮为背景,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

《孟子》、《大学》和《中庸》、《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丛书:《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

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还有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等


纳兰自强


我觉得读书有六个层次:

1、启蒙开智,初级入门;

2、小说消遣,漫无目的;

3、成功学说,衣食无忧;

4、专业知识,规划人生;

5、人物传记,以史为鉴;

6、经典哲学,修心养性。

我也差不多45岁了,觉得可以进入第5、6个层次了,了解下我们从哪来到哪去。

个人在读或已读的书单,供参考下:

1、活着

2、三国演义

3、毛泽东选集

4、古文观止

5、道德经

6、平凡的世界

7、乌合之众

8、论语

9、经刚经

10、鲁迅精选集

等等


队长6008


关于读书,无非就是为了学习技能,修身,修心,提升自我认知。

那么对于45岁这个年龄,也可以说阅尽半个人生的酸酸楚楚,这时有三种情况:

1、如果自己已经度过了中年危机,生活中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那么可以追求一些国学,健康这一类的书籍,比如《苏菲的世界》、《哲学与人生》



2、自己生活压力依然很大,每天需要努力打拼、上进,才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以阅读专业、职场提高技能这一类书籍,例如:《高情商沟通》、《关键对话:如何高效沟通》、《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等。



3、如果你的生活是愉悦、简单的,那么自己根本就没有中年危机这么一说,这时可以阅读开拓眼界、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这一类书籍,推荐:《旅行与读书》、《背包十年》、《在漫长的旅途中》。



不管生活上式压力大如山,还是轻松逍遥自在。都要给自己一个空闲的时间,结合自己的阅历和领悟,静下心来阅读,沉浸在书中的某一个角落,某一个时代或者是某一情结。去看看别人眼中的世界,拓宽自己的心怀和眼界。这样也许会领悟更多。让自己稳重,放下心中的浮躁。哪怕是那么一会会儿。身心轻了,才会有更大的激情和勇气,迎接明天!


读心读书


45岁,差不多已经走完人生的一半。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个年龄,婚姻、家庭和事业大都尘埃落定。

回首前半生,有的人为家庭操劳,有的人为事业奋斗。几十年辛苦下来,也许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读书,就要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书。

走过岁月的长河,我们都会慢慢意识到:没有任何人能陪你走完生命中所有的旅程。想让自己的后半生过得充实而愉悦,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尤为重要。

如果你喜欢书画,就多读多练。

如果你喜欢绘画,就多看多画。

如果你喜欢音乐,就多学多唱。

......

到了这个年龄,人已经变得随和、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安宁的心态,是很适合发展兴趣爱好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自从开始动笔写作,生活变得特别充实:每天读读书、写写文,心情感到无比愉悦。

因为写作,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太过贫乏,于是开始重新读书。需要什么,就读什么。越读越觉得世界精彩,越读越觉得生活有意思。

肺腑之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以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东池闲花


四十五岁,能够想着读书,这份心实属可贵,至于读什么书,我的答案是你到书店逛一逛、翻一翻,喜欢什么就读什么。要想读书,首先得要学会找书,而这个找的过程,无人能够代替你。对于每一个想读书或是爱读书的人,都要学会去体验找书的乐趣。

45岁的年纪,正值中年,多数人正是人生巅峰的时期。当然,也有的可能正处于危机时期。

但我认为学习从来不会受年龄的限制,想做就大胆去做,想读就尽管去读。

首先,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能使自己更加了解社会的发展,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通过读书,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45岁的年纪,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和经济水平通常已比较稳定,但生活观念,价值观可能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通过学习新知识来更好的了解这个现有的社会,以使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其次,读书可以改善思维方式,提高思想境界,增加生活情趣,改善生活质量。

书籍记载着前人的智慧,通过读书,就可以穿梭过去,与智者谈话、交流,可以解答心中的疑惑,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去做人、做事。

读书需要思考,所以通过读书,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考虑问题时更加全面和客观,也就可以避免在工作或生活中出更多的错。何况,45岁,培养起自己对读书的兴趣,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最后,做一个永远行走在路上的人。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停在原地不动,甚至还自以为傲,不思进取,嘲笑别人。

一个人的人生,不论长短,总该时刻保持学习。咋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仍然拿着书本不肯放手,此种学习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每一个人倾心学习。

现在生活节奏快,科技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读书不学习是不行的。不管任何人,任何年纪,学习都该终身相伴。

虽然自己刚过而立之年,但如果我到45岁,我想自己还会虔诚阅读的书籍,恐怕会是《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老子》《庄子》《离骚》《圣经》《古兰经》《佛教十三经》等中外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碎屏读书


读什么书与年龄无关,与兴趣有关。

我见过20多岁卖炸串的小哥在读《资治通鉴》,40多岁的大哥看修仙网文,60多岁的阿姨看玛丽苏小说。

我的建议是:先博览群书,历史,人文,军事,哲学,小说传记,挑经典的都涉猎一下,当你读的书够多了,你逐步会发现自己对哪些方面更感兴趣,发现兴趣点之后就不用再来问,读什么了。

照例推荐几本

1,《月亮与六便士》,小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与题主年龄相仿,有着殷实的家境,美满的家庭,和不低的社会地位。却在结婚17年后舍弃一切离家出走,追寻他对画画的梦想,饥寒交迫,贫困潦倒也再不回头。很多人说他是痴人说梦,浪费生命,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心中的光和热,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后半生。

2,《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本非常有趣,引人入胜的经济学入门书籍!提到经济学,相信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些纷乱繁杂的公式,密密麻麻的数字,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不是,作者通过不断举例的方式,将社会上很多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的讲了出来,成功的灌输了一套市场经济理论,生活中很多我们看来不理解或者很排斥的事情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那么合情合理。

3,《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这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书,我大概花了4天读完,接着读第二遍。本书以李斯的角度,基于正史出发,描述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幕后推手李斯的一生。读书的时候老师荀彧,同学韩非子,30岁出来工作,老板秦始皇,同僚吕不韦,嫪毐,官至丞相,弄死韩非子,跟赵高一起搞政变。这还不值得一看?

4,《边城》沈从文。你有没有因为一本书,去了一座城?去水墨画一般的城,听整晚的山歌。小书不长,都是些湘西风情,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却能把我带到边城里,带到他们的生活里,想伸手拉他们一把。

写起来还有点费事,就简单这四本吧。我读的书也比较杂,再推荐些比较火的吧。

《平凡的世界》《少有人走的路》《乌合之众》《1984》《围城》《明朝那些事》《人性的弱点》《基督山伯爵》《双城记》《苏菲的世界》《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太多了,还是选自己感兴趣的读吧。

我是kerry,关注我,点赞我,评论我。我们一起看好书,侃大山!!!


凯瑞kerry


45岁读什么书比较合适,这个话题很有趣。

因为可以换成45岁看什么电影比较合适、做什么运动比较合适、去哪旅游比较合适。

那既然这么多的可能,那我们就来限定这个年龄,45岁。那45岁是个什么年龄那,照中国现有的年龄比例,应该已经差不多度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二。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那四十五已经到了不惑和快知道天命的时候了,也就是说已经知道的不少了。

从人的成长路径来讲,最开始学基础文化,如数理化。

后来大学到工作初期其实主要是一些技术性的书籍看的比较多,这个时候是该有一技之长的时候。

到了45岁,也就是人到中年,按现在的话就是中年DOG的年纪,那就主要涉猎些管理、战略、人生大道理之类的书籍了。

建议多看些管理经济类的书籍,可以从此板块的排行榜开始看起,这块还是比较好看和比较容易理解的。

人生大道理的书,现在也该开始看起来了,因为到了五十不就该知天命了嘛?什么论语、大学、中庸,儒释道等相关理论可以掌握起来了,让生活更洒脱。

如果以上都不想看,那你可以看中医的书啊,黄帝内经、伤寒论,自学调理身体,为家人保驾护航,而且啊,你永远都学不完的奥秘在等着你,非常有趣,不妨试试哦!

跟我一起来研究中医吧,打字辛苦,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再走吧,谢谢。





传统医学读书笔记


孔子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人到四十岁左右,该经历的也就都经历了,有一定的阅历,很多事情都会想的比较明白,如有这个时候想读书,可以读哲学,也许会更加豁然开朗。也可以读历史,会发现,至始至终,人类在本质上从来没有变过。



哲学书籍推荐


叔本华的 《作为意象与表象的世界》,这本书几乎就是叔本华哲学的经典,他的一生差不多都是在对这本书作补充。这本书汇聚了叔本华思想的精华。


柏拉图的《理想国》,关于国家与家庭,关于婚姻与教育,以及正义与智慧,爱和美。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讨论,表达观点。


杜兰特《哲学的故事》,要看西方哲学,可以首先从这本书开始,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籍,比较具有故事性,不会那么枯燥,也能对整个西方哲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引起你对西方那些哲学家的兴趣。继而深入的去读他们的书。


尼采的哲学比较悲观,如果心态不是很好,不推荐。其他哲学书籍,可以豆瓣上搜索,豆瓣高分的书籍,都还不错。



历史书籍推荐


要了解中国历史,那《二十四史》是一定要看的,还有《史记》《春秋》《战国》《三国志》等,如果觉得阅读比较晦涩,也可以听书,有讲解,比较生动。或者也可以看小说形式的历史书籍,比如四大名著,《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等,古代历朝皇帝的传记也可以看一下,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