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给近现代留下了哪些遗产?

所评图书:

书名:《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出版社:被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

出版日期:2020年1月

蒙古帝国给近现代留下了哪些遗产?


日本历史学家、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专业教授、蒙古古代史研究权威杉山正明所著的《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一书,开篇即指出,蒙古帝国带来的长远影响,是在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才真正消散,标志性事件是沙皇俄国、奥斯曼帝国等帝国的轰然解体,以及清帝国的稍早告终。在他看来,上述帝国很大程度上都是蒙古帝国的后继者。

沙皇俄国源自“斡罗思”,在蒙古西征之前分布着各不统属的诸公国。拔都率领的蒙古西征军让包括斡罗思在内的区域被整合进入了“术赤兀鲁思”(钦察汗国),而后者也归于蒙古世界帝国。斡罗思之后逐渐实现了统一,还吞并了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个汗国,发展为莫斯科公国,最终一步步扩张为地域辽阔的沙皇俄国。可以说,沙皇俄国从蒙古帝国的扩张统治中获得了整合机会,并最终取代蒙古统治,效仿其扩张方式而膨胀了起来。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则是13世纪末,蒙古世界帝国中控制伊朗中东地区的“旭烈兀兀鲁思”(伊利汗国)的西北边,萌芽于小亚细亚一角的突厥系小部落成为了旭烈兀家族领地的管理者;之后,与旭烈兀兀鲁思的继承人孙都思、白羊王朝、黑羊王朝等各种势力展开争夺,最终崛起。在苏莱曼大帝之前的奥斯曼帝国,国家和军事制度有着浓郁的蒙古帝国色彩。


蒙古帝国给近现代留下了哪些遗产?


清帝国从一开始就与蒙古建立起合作关系,皇太极与蒙古科尔沁部结盟,1636年召开了忽里台(蒙古式的类似于国会会议),接受成吉思汗后裔内蒙古王候们的拥戴,以大元正统的后继者身份即位,建立清朝。杉山正明认为,清帝国一直都是相当明显的满蒙联合政权。

帖木儿-莫卧儿帝国当然是蒙古帝国的余部,而看起来与蒙古帝国没有直接关系的哈布斯堡帝国、德意志帝国(普鲁士王国),其开创者哈布斯堡家族和霍亨索伦家族都是欧洲对抗蒙古西征军时的军功受益者。

而在辽阔的西亚、中亚等地区,蒙古西征以及之后的蒙古帝国统治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些区域的民族、人口分布以及禀赋资源的配置。

《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这本书指出,蒙古帝国使得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原有秩序被打破,重组形成了新的秩序。按照书作者的观点,忽必烈一系的“大元兀鲁思”毫无疑问是蒙古帝国中的宗主国,而其他多个同族兀鲁思则作为组成部分,由此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商路、军事和政治干线,以及覆盖东亚、东南亚海域和印度洋航线的海上干线。在这种情况下,远距离通商是稳定、持续而繁荣进行的,这也为之后的大航海时代埋下了伏笔。


蒙古帝国给近现代留下了哪些遗产?


蒙古帝国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元兀鲁思、旭烈兀兀鲁思、术赤兀鲁思等,尽管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却均实行相对开明宽容的政策,文化、宗教、思想、知识、信息、学术、科学、艺术等方面都迎来了大发展。尤其是这一世界性的帝国对于商业的保护和宽容,对于后世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相比蒙古帝国,近代和现代欧洲的很多国家,在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犹太人的问题上,文明开化程度其实有了太多倒退。

蒙古帝国毫无疑问是欧亚大陆游牧国家、游牧军事联盟的顶峰。正如这本书所指出的那样,从斯基泰和匈奴等早期的游牧民部落、部族在欧亚大陆北部不同区域的崛起,游牧民在很长时间内在征战中逐渐将骑乘的技艺、个人的行动能力、集团的组织性和机动性等特点提高到更高水平,并从农耕民、城市居民、定居式牧民那里学到了相当多的技艺,这使得游牧国家、游牧军事联盟的治理能力显著增长。而在另一方面,蒙古帝国为代表的游牧国家、游牧军事联盟也“为人类历史贡献了非游牧民所不能拥有的价值观、行动模式以及人的类型。”杉山正明认为,游牧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史上东西方农耕社会对之赋予了野蛮、未开化、暴虐、破坏、不文明的负面印象。

《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书中考察了东西方史料中游牧民族、国家、军事联盟的发端、嬗变、发展历程。《史记》中有关匈奴“二十四长”的记述(单于西边的右贤王所领十二长、东边的左贤王所领十二长),这其实就是匈奴、突厥式国家的基本结构,沿用到后来,北周事实上的开创者设立的二十四军:分别领有四军的六位柱国大将军;到了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建立的军事集团实际上也以六大权势王候统领共24个军团。成吉思汗的军事集团的核心由成吉思汗本人统领,左侧(东)是三个弟弟的兀鲁思,右侧则是术赤、窝阔台、察合台三个儿子的兀鲁思,这样的结构发展到后来,成为了蒙古帝国的主要架构。

书中检阅了相关史料并指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西征,其实更多情况下采用的是震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欧亚大陆尤其是中亚、西亚许多地区的破坏并没有那么突出。

有意思的是,按照书作者的梳理,最后一个按照蒙古帝国模式建构的国家其实是阿富汗(1747年),该国长期保留着游牧军事联盟的活力,不仅长时间抵御着英国和沙皇俄国的渗透侵略,而且还延续了机动作战的传统,使之在20世纪80年代拖垮了老大帝国苏联,并让美国打响的阿富汗战争也仍然陷入泥淖。杉山正明认为,无论是近代的英国,还是现代以来的苏联和美国,要引领类似于阿富汗这样的游牧国家转型,不能一味采取脱离实际的西式政策,不能“绝对化地坚持定居和农耕为佳的理念”,更不能将游牧民本身具有的机动性、组织力和行动力视为有碍于现代文明的妖魔化象征。类似的压制与斗争,也曾出现在法国与阿尔及利亚之间。这也提示人们,应当更加公允而客观去看待蒙古帝国的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