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法国留学的绘画人有谁?怎么样?

55熹熹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徐悲鸿。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绘画大师。早年他曾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巴黎学画。

一天,徐悲鸿收到美术界留学生一份赛画的邀请书。他因作画来迟了一步,一跨进会堂,见有个空位,便坐了下来,他环视会场,发现列坐在两旁的人们正用不同神色的眼睛盯着他,怎么回事?再一看,原来自己坐到了正中的首席上。徐悲鸿这才明白过来,他的心怦怦直跳。就乖乖地下去吗?不,不能下去!我不能给中国人丢脸。于是他若无其事地端坐在首席上。

几个外国人见徐悲鸿无动于衷,便对其进行挑衅。一个英国人首先站上台来说:“我先画!”他只用了30分钟,就画好了一幅色彩鲜明、构图典雅的油画。另几个外国人迅速将画挂到墙上,顿时许多外国人为其捧场。那个英国人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满以会夺冠。

这时,一直沉默的徐悲鸿从首席上站起来,大声地说:“好!我也来献上一幅画!”话音刚落,他就打开画箱,在桌上铺好四尺宣纸,饱蘸浓墨,挥笔作画。没一会儿,一匹奔腾的骏马已跃然纸上。徐悲鸿很沉着地端详了一下,适当加重了几笔,很快落了款,盖上了图章,并迅速地把这幅《奔马图》贴在墙上。宽大的白色墙壁上,立刻出现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它似乎正向人们奔跑过来。

两相比较,那幅油画就黯然失色了。场内顿时欢呼起来:“太绝了!中国人真了不起!”那几个为英国人捧场最露骨的外国人,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

徐悲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其

擅长画马,栩栩如生,活力四射,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巨匠。






校傲临风(书画)


最著名的应该是徐悲鸿,他在艺术领域涉猎广泛在素描、油画、国画、人物、花鸟、山水等方面都很擅长,对近代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另一位影响深远的画家是林风眠,他一生的绘画探索在“调和中西”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回国后在敦煌致力研究保护工作的常书鸿也是留法画家。

吕思百(公元1905-1973年),江苏省江阴人。他早年就读于中央大学艺术系,于1929年由徐悲鸿推荐赴法国留学。

吴冠中的同学赵无极和朱德群也是留法并留居欧洲的画家。

那个时代的法国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不止是当时中国画家即便是毕加索也是个西班牙旅法画家。诸如颜文樑、厐薰琹、吴大羽、常玉、潘玉良等也是去的法国。

还有一些女画家不是经常被提起比如:1915年,方君璧考入法国波尔多美术学校。1923年,考入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潘玉良1925年,考入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学习。唐蕴玉先是前往日本游学,1930年又前往巴黎求学。著名画家吴作人的夫人萧淑芳也是留法的。


悟空绝对是装傻


那些年留学法国的艺术家很多其中最有名气。而且对中国绘画史影响深远的有以下几位:

一、徐悲鸿

首先提到留学法国的画家就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徐悲鸿,徐悲鸿(1895-1953年),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在法国学习西画,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对当时以至于后来的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二、潘玉良

潘玉良是中国著名女画家,她于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是同学关系。潘玉良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

三、刘海粟

刘海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是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除了这几位还有林风眠、常玉、庞薰琹、常书鸿、吴冠中、颜文晖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chl1981chl


徐悲鸿20岁,到达上海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现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5] 。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艺术观念影响下,他对只重笔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贬薄,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五代黄筌,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在日本,徐悲鸿饱览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无蕴藉朴茂之风。






暗1992


为了尊重作者,我就不复制一大堆的话放在里面了.按我个人的理解来写吧.

好像没有叫新印象派的,只有叫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印象派的名字是出自莫奈的"日出·印象\

灵玉一休


去年末在上海龙美术馆正好有“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的画展,展厅门外一面墙上写着几乎全部的“留法”艺术家!

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常书鸿、常玉、潘玉良、吴作人、刘开渠、吴大羽......

明国末年是一个动荡时期,那个年代有胆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远万里,去欧洲学习西方艺术知识,从而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但最终也走出了二条不同的道路,有人就此留在了法国,有人决定回国报效祖国。

早期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也被称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中国首任中国美院院长林风眠

常书鸿用尽自己一生凄苦的守住了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瑰宝!

刘海粟美术教育家,曾创办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常玉 著名画家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常玉40几幅油画巨作

潘玉良 中国第一位画裸体画的女画家,胆识和才气都被后人敬仰

早期中国的美术还是传统的国画形式,是这一批留法画家把西方油画这一画种带入了中国。

她们在留法期间大多选择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以油画、素描、雕塑为主要研究科目。既接受了西方学院派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美术,也带回了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为20世纪中国美术带来了传统书画体系之外的油画、雕塑等新的美术类别和观念。








眺望画心


这些大咖回国之后深远影响着20世纪中国美术领悟的发展,他们是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看看都有谁????

[给力]艺术界领军人物——徐悲鸿

[给力]从青楼走出来画家——潘玉良

[给力]绘画融汇东西方艺术特点——吴冠中

[给力]中国现代艺术之父——林风眠

[给力]敦煌守护神——常书鸿

[给力]一代雕塑宗师——刘开渠

还有常玉,赵无极,唐一禾,吕斯白,滑田友,吴大羽………等等前后有一百多位。

简说: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各行业都不如西方国家。当时艺术领域普遍想要在国画有所改良,突破困局,更是为了救亡图存,寻求真理!

当时西方艺术天堂就是法国巴黎。

民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当时中国政府分多批次,以勤工俭学名义送他们出国学习。





大暗礁


弗朗索瓦·克鲁埃

弗朗索瓦·克鲁埃(约1516-1572),法国画家,代表作有《出浴贵妇》、《伊丽莎白像》等,他的素描肖像简练、豪放、别具一格。

弗朗索瓦·布尔坡(1545-1581),法国肖像画家。

德科尔(年代不祥),法国画家。

拉图尔(1593-1652),法国画家,代表作有《油灯前的马格达利娜》、《圣母受教》等,作品笔触细腻精确,结构典雅古朴,明暗对比强烈。


杨姐剪纸


那些年留学法国的艺术家对中国绘画史影响深远的有以下几位:

一、徐悲鸿

首先提到留学法国的画家就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徐悲鸿,徐悲鸿(1895-1953年),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在法国学习西画,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对当时以至于后来的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二、潘玉良

潘玉良是中国著名女画家,她于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是同学关系。潘玉良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

三、刘海粟

刘海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是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除了这几位还有林风眠、常玉、庞薰琹、常书鸿、吴冠中、颜文晖等。




墨文轩书画


最早留学法国的是吴法鼎,1911年留学法国,先学法律,后学习油画。功底扎实,风格严谨,与刘海粟等人影响力差不多。可惜的是仅活了四十二岁,后世大部分人便不太熟悉了解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