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刀那么厉害,怎么退出历史舞台了?


唐刀被誉为中国古代冷兵器的巅峰,也是日本倭刀的鼻祖。可是,倭刀后来成为了世界三大名刀之一,而唐刀则早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唐刀共有四种制式,分别是唐横刀、唐陌刀、唐仪刀、唐障刀,统称为唐刀。其中,横刀是最出名的,又名“单刃剑”,也是日本倭刀的直系鼻祖。

唐朝骑兵手持横刀劈砍冲杀,可以破甲。其次才是陌刀,陌刀主要用于对付骑兵,“如墙而进,人马俱碎”,由此可见陌刀的恐怖威力。

不过在唐朝灭亡后,著名的唐刀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中有很多原因。

第一、唐刀锻造技术复杂,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覆土烧刃。唐代国力雄厚,而且士兵数量不多(唐玄宗天宝年间十镇节度使的总兵力才49万人),所以可以广泛推广唐刀。宋朝兵员庞大(宋太宗年间登记在册的宋军达到了140多万),军费开支巨大,政府难以广泛推广优质的唐刀。

第二、唐刀对优质铁矿石依赖度较高。

唐朝时国力强盛,可以通过漠北和西域获取战马和铁矿。宋朝时期,漠北被辽国占据,西北被西夏阻断,难以通过丝绸之路获取西域的优质铁矿。

第三、唐朝面对的主要对手是落后的突厥、吐蕃、回鹘等,而宋朝面对的是掌握了优质冶铁技术的西夏、辽、金等封建王朝。突厥等民族冶炼技术落后,其装备的皮甲、轻甲很容易被唐横刀击破;而西夏、辽等王朝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冶铁技术,能够锻造比中原(宋朝)更优质的铁甲和兵器,再用唐刀击破重甲的效果就不高了。宋朝时期,西夏人以锻造名剑而闻名,锻造技术甚至超过了中原地区的宋人。

因此,唐刀只活跃于隋唐时期,在五代、宋朝就开始没落了,然后彻底消亡。宋朝面对的是封建化、高度汉化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刀虽能破甲,但是成本高、效益低,已经不适合当时的战场需要了。

为了对付西夏、辽朝的骑兵,宋朝开始大力发展狼牙棒、捶、弩等步兵武器。宋朝的弩和弓达到了历代的巅峰水平,远超汉唐水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能够射穿城墙的“床子弩”。据说,辽国大将萧达凛就是连人带马被宋军射穿而死。

此外,宋朝步兵装备的弓也十分精良。据记载,北宋后期的大将何贯(在金国灭宋时战死)在与西夏人作战时,射出的箭簇可以洞穿党项骑兵身上披的铁甲,至于是不是西夏的王牌重骑兵党项铁鹞子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在这种形势之下,造价高、锻造麻烦的唐刀自然衰落了下去。


历史的荒野


唐刀是在汉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的也是汉刀百炼钢的锻造技术。不仅改善了锻造时对钢材里杂质的处理方法,而且还采用了“包钢”技术,使唐刀外硬内软,具有极强的韧性。唐刀不仅在锻造工艺上有很大改进,而且在外观上也有很大改进,加宽了刀身,延长了刀柄,使唐刀可以双手持握。这样不仅让唐刀更好看而且还更有实战性能和耐用性,可以大大提升破甲能力,劈开同时代任何盔甲器械。唐横刀和唐陌刀更是唐刀中代表。而为什么退出历史舞台,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唐代以后,唐刀的锻造工艺逐渐失传,就算以现代工艺也无法复制了。





萧千户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唐刀是从宋朝开始没落的,不仅是因为工艺复杂,更重要的是时代变了对手变了,技术也更成熟了

更厉害的兵器已经横空出世了—可以斩杀骑兵的“麻扎刀”,唐刀也因此逐渐被替代,最后渐渐没落了。

从唐朝到宋朝,这中间已经经历了几百年,在这期间,冶炼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优

秀的武器登上历史舞台。

这期间,不仅仅是大国的技术提升了,一些游牧民族的冶炼技术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时代不同,曾经唐刀是开拓疆土的利器,到宋朝或已经不再适合战场。

制作唐刀的原材料并非本土物品,属于上上品,不容易开采,价格昂贵,成本太高。

唐刀的铸造也很麻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得需要多年的实践,要拥有娴熟的技艺才能最终锻造出一把好刀。

制作工序的复杂以及技艺娴熟的技工的缺失,注定了唐刀不能批量生产,不适合用于战场。

唐刀逐渐没落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适合用于宋朝和游牧民族的作战。

宋朝长期和游牧民族作战,而游牧民族骑兵很多,骑术精湛,宋军骑术比不上游牧民

族,只能在武器上多花功夫,力求使敌人受到最大的伤害。

“唐刀的这种决死杀敌,开拓疆土的尚武精神,我们缅怀,我们惋惜,沃恩更为之崇拜。”唐刀的杀伤力再强,也得找到属于它的时代,发挥它的作用,使得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光芒。


江水趣谈


唐刀的发展历史就是唐王朝的发展历史,随着唐朝的兴盛而兴盛,随着唐朝的衰落而衰落。

唐刀

唐刀,它是唐代四中军刀制式的统称,根据《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唐代军队使用四种刀,分别为仪刀、障刀、横刀和陌刀。

其中威力最大,杀伤性最强的就是陌刀。陌刀使用、推广的历史就是唐立国及对外战争、开天武功历史的一个方面。唐代刀虽分为四种,但真正在疆场上发挥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随着唐朝的没落,国力的衰弱,唐刀也随之消失。


唐刀的没落

唐陌刀做为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其制作工艺严格,并且还要考虑到战斗时的另一个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破甲则需要硬度,并且刃口窄,耐用则需要韧性,所以唐刀采用了最先进的包钢工艺。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覆土烧刃。刃口坚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时刀身韧性不变形、耐用。

1 成品率低

俗话说,好刀还需好钢练,一把普通的唐刀,就需要大量的好钢作为原料,而且唐刀的锻造工艺十分复杂,它需要成千上百次的精心捶打,弄不好就会失败,成品率极低。

2 价格昂贵

物以稀为贵,唐刀继承了中国刀的优良传统,在吸取了折叠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还广泛使用造价昂贵的复合钢技术。一般人根本买不起,只有那些王公贵族能够消费起,并且以此为荣,炫耀自己的实力,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 政府管控严格

陌刀制造复杂,工艺繁琐,成本太大,所以唐朝政府对陌刀管理极为严格。即便是帝王将相,死后也不能带入墓内,故而在今天发掘的唐代墓中,始终找不到陌刀。

4 唐朝的衰弱

战争兵器的演化实际是随着战争形式的发展而演化,随着国力的强盛与衰落而变化。唐刀,它彰显着一种盛唐的气息,盛唐之时,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绝对有制造大量并可以装备于军队的唐刀,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国力一步步衰退,也就没有了继续装备大量唐刀的能力,豪华的唐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新式武器的冲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唐刀的衰退,除了它本身的豪华,还有新式武器的冲击。

宋朝是一个经济,科技繁荣发展的朝代,许多“高科技”应运而生,梨花枪,神臂弓,大炮等。中国冷兵器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大量新式的长矛、长刀、斧钺、诞生并且武装了宋军,豪壮的陌刀成为奢侈的战争器材。

而且宋朝借鉴了唐灭亡的经验,重内轻外,分散地方权力,让地方没有割据一方的能力,所以逐渐对兵器的管控严格起来,不允许民间私藏兵器,更不要说大量制作了。

况且宋代军队数量众多,要装备唐刀,实在是耗费不起,原料上就供应不上,还不如选择物美价廉的新式武器。

结语

唐刀,可以说就是为强盛的唐朝而生,它适应了当时唐王朝的发展,并不适用于后世,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且有效而不昂贵的兵器永远是军队装备的重要兵器,豪华的唐刀从此逐渐退出战争舞台,并且消失的极其彻底,真是中国冷兵器的遗憾。


历史一课


这问题问的…你还不如问唐朝如此强盛为何还被改朝换代好了!

唐刀的真实意思是仪障横陌四样唐朝制式刀具的统称!唐都没了,何来唐刀!

如果你跟我一样从小习武,痴迷刀剑二十年,参观过许多博物馆(当然不都有冷兵器),你会明白冷兵器没有定式!刀剑,或者直接说冷兵器,没有定式!相对的我比较擅长刀,这么说吧,人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就算刀不是很合适,在一定范畴内是可以克服的,但是用的时间长了,会有一定程度的磨损,这是一种改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会有细微的改动,这是一种必然,每个用刀的人只要是属于个人的刀,那么无非是早晚,对某一把刀熟悉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去改动它,哪怕是为了出其不意,也必须增减细节使它与众不同,所以不能说唐刀没了,失传了!实际情况更可能是唐以后这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唐刀的样式不断改进,所以变得不一样了!

这种改动首先是外形,唐刀里最典型的唐横刀就是汉环首演变而来,三国时期的环首刀跟最早的环首刀就不一样,最早的环首刀很简陋,一体锻造穿芯柄带环首加上两片刀柄用胶漆粘结外裹丝麻,并没有刀格,只有一个刀柄前端的箍,这个箍到了北齐宿铁刀开始向刀格演化,稍微加大了一些,到了隋,刀格更大了,但环首已经不再是一体锻造的了,出现卯镶式,并且环内开始有装饰!到了唐横刀,环首更小甚至没了,变成手绳孔,开始出现首缘,刀格更大,向碟型(类似武士刀的镡)和云首型(中国剑护手类型)演变出两种类型,刀身开始出现吞口和切羽,但主流的刀型还是延续汉环首的直身!中间元朝彻底引爆了曲刃刀的流行,这方面有中亚伊斯兰文明的影响,实际上锻造工艺还是延续下来的,但是曲刃刀开始成为主流,这导致了一种直身刀失传的误解,但实际上到了明朝直身云首(刀格)刀这种类似唐横刀的刀型依旧存在!所以在我看来唐刀并没有失传,只是不断改进后变得面目全非了!

从用兵器的人的角度上说,大的范畴青龙偃月刀跟厚背朴刀是一回事,画戟跟双戈戟是一回事,三尖两刃刀跟凤翅镏金镗跟粪叉子是一回事,否则为何说十八般兵器?咋不是十八种兵器呢?这里的般是类型的意思,同属一类外形上大多类似用法也大致相同,哪怕是蒙古弯刀在用法上跟明朝麻扎刀也是类似的,哪怕两者外形差异非常大;小的范畴就不一样了,都是如今的锤子,但拔钉锤,圆头锤,八棱锤,石工锤,钳工锤能一样吗?细节的不同功能上就会有侧重的不同,虽然都能敲击砸!

中国在文化上有非常大的连续性,但如今我们写简体字,民国前都是繁体字,更久远还有更繁杂的字体,但谁能说篆体字失传了?


越马长弓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代,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甚至军事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在其他国家的眼中,大唐就代表着繁荣,代表着强盛,许多外国人不远万里赶到长安,为的就是一睹大唐的风采。

而作为重要作战武器的唐刀,至今仍然极负盛名,不论是锻造工艺还是杀伤力指数,处处都彰显着盛唐的气息。

当年日本倭寇发动的白江口之战,自恃日本刀天下无敌,不料被手拿唐刀的唐军将士一个个如砍瓜切菜一般,日本一战被大唐彻底打服,从此安安心心的向大唐学习。正如《亮剑》李云龙嘲讽山崎大队时所说的那样:论剑道,日本与中国早在唐朝时期就师徒名分已定。

而就是杀伤力如此巨大的唐刀,为何到了宋朝就渐渐被人们所放弃,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呢。

唐刀价格过于昂贵

唐刀的锻造工艺十分复杂,并且成品率不高,同时制作10把唐刀,能最终产出一把就算是不错了。而且唐刀价格极为昂贵,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况且宋朝不如唐朝那般尚武,投入到军中的经费自然满足不了唐刀大规模的生产。

用什么来代替唐刀?

既然唐刀不再作为军队的必备武器,宋朝时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刀从而代替了唐刀,它就是朴刀。朴刀一般刀柄为木质,相对来说价格便宜,并且锻造过程也比唐刀简单。

在《水浒传》中这种刀极为常见,通常好汉们都会人手一把,不但可以作为护身的兵器,还能挂上包袱抗在肩上充当扁担。李逵为母报仇杀死一窝老虎的正是用了这种刀。

宋朝不允许民间私藏兵器

从宋朝开始,朝廷对民间的兵器管控开始越来越严格。有的时候需要组织民兵训练,武器也是现场发放,并且回头还要上缴。唐刀昂贵的价格显然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武装民兵,唐刀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宋朝疆域不完整

在五代十国时期,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辽国,几乎整个北宋时期不但面临北方无险可守的尴尬境地,还让北宋失去了北方天然的养马场。

因此宋朝军队通常以步兵为主,为了对付北方的游牧骑兵,长度较短的唐刀显然无法抵挡骑兵的冲杀,毕竟在冷兵器时代,武器是一寸长一寸强。较长的朴刀此时正好能起到砍骑兵马腿的作用,这也是面对游牧民族的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总结:唐刀并不是因为它不好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它极为贵重,加上宋朝受历史的局限性太高而不得不被动放弃,实属无奈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