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农户土地流转给承包大户,承包大户不继续承包,而土地已经全部夷为平地,那怎么分辨原来农户土地的正确

顺其自然吧阿华


我家地处丘陵地带,地都是各种不规则地块,土地承包确权登记书上各地块都是卫星视图,面积精确到0.1平,根本上不会存在问题!


Laohubei


全村农村土地流转给承包大户,承包大户不继续承包,而土地都全部夷为平地。那怎么分辨农户原来土地的正确位置?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尽量继续土地流转。因为在之前,土地已经进行了,二轮承包之间的第1次流转。如果土地不继续进行流转的话,那要分清土地的界址以确定农户的权属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


但如果确实没有接包方(土地继续承包人或单位)的话,那么可由村集体接受作为承包人继续土地流转后的工作。如果村集体也不能作为接受继续承包的工作,那么只有还田于户了。

在上一期土地流转期间,受让方为了便于管理和产能效益最大化,把农田修整为成块、成片、成区域的地块。其间的路道;水沟;河塘等有可能改变了位置或消失。那么还田于户怎样才能分清界址和农田原有的位置呢?
一:可参照界址图进行分界确址。当然这个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我们首先得找一处参照物(最好是历史遗留的参照物),作为界址确定的首选标志物。然后以参照物对住界址图,逐田逐户的辩识进行界址划分和位置的确定。


二:在借住于界址图的基础上,参照农户的土地确权证和走访农户进行辩识。因为农田的面积和界址在有些地方不可否认的是也存有小部分误差。对于这部分误差,要做到无争议的话,我们必须虚心地,脚踏实地地进行实地堪测。必要时走访农户,以求得误差或错误的最低化。
三:求助于农经、农机、测绘等部门。在实际矛盾较大,面积界址模糊的情况下,可求助上列部门的帮助。以便更准确地划定农户的实际田亩数。

总体来说,如若真的遇到题主所列的情况,我们村委会和基层服务人员要尽心尽力,事无巨细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做到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让矛盾最小化。


村民小江


其实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农村这边也常有发生,那么今天我们来说说,我们农村这边面对这种情况是怎么去解决的?

比如说土地统一的出租给别人去种植或者养殖,但是他们在种植养殖过程当中,需要把土地全部平整,然后再划分他们的规划。

但是到期之后,他们这些土地不再承包了,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够再继续传播下去,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土地如何去确分呢?

今天我们就在我们当地实际做的情况来给大家提供出来,让大家参考一下。

承包前的测量

在我们这边出租土地的时候,如果是大面积承包的,又或者需要把这些土地全部平整,然后进行统一规划的这种情况,那么就要在承包之前进行一定的测量。

测量呢会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航拍,拍出来相当符合标准的图片,然后进行地面测量每一个田的距离和面积。

这种情况呢,是相对来说比较标准的,在我们这边确切的来说是一个符合我们出租的一个标准。

这种情况呢,会使得我们在以后重新分配或者别人退租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好的分辨出来哪些土地是属于谁的。

第2种是抽签决定

有的时候为了省时或者比较简单,那么就抽签决定到底哪些地属于谁就归谁了。

这种抽签的方法呢,就是把所有的土地平整之后,然后一排用作排列的顺序,一排一排的划分。

谁抽到第一的就可以进行土地的选择。当然有的会直接搜这个序列号,比如说总共有10个划分等份划分,然后把这些序列号打乱,谁抽到哪个序列号谁就排在第几,这样呢也是一个比较公平的抽签方式

但是这种方法在我们这边基本上不常用,但是在其他地方我们看到他们是这样做的。因为在我们这边的目前这种方式方法来说确实是那个比较难整的问题。原因就是每个地方以前在丰田落户的时候,所分配的田地都不尽相同,有的大有的小,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来说,如果要划分的那么确实是比较困难,平均划分确实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入股分红。

其实对于现在农村里面来说,创业的人还是蛮多的,这些土地呢出租他们也会要,基本上在我们这边现在这个土地都是供不应求

有的土地呢,由于人们自己想要种植这个稻谷,种植粮食的情况下就不愿意出租

所以这种情况如果说别人退出的,那么既然是大家共同的土地,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合并,然后再继续出租,或者说入股分红,轮流承包种植。

这个呢,在我们这边有一处地方就是这样子,以前由于没有规划没有航拍,也没有测量,所以就全部出租了,现在土地全部打乱,基本上人们已经无从分辨了

那么这种情况就是轮流的去承包,比如说总共那边好像有10户人家,那么我们距离承包期可能还有三四十年,那么每一户承包去种植也好,做养殖也好,每一户人家承包那一片土地呢是两年或者三年时间。


每个地方的做法不一样,我们觉得应该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地方本土化的选择方案

这样他才能够更加切合我们实际的情况,让我们的农村土地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收入


农人莫小道


农村的土地大多都是承包到户,每家的地块都胡明确的四至边界,平时耕种的时候都是在自己承包地的边界范围内,如果超出边界范围耕种到别人的地的话,很容易产生矛盾,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们也不会故意的越过自己承包地的边界去耕种别人的承包地。

每家每户自己种自己的承包地很正常,但是将土地流转出去之后,承包大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会从便于耕种的角度出发将流转过来的土地边界打乱整平,这样利于规模化经营,也能理解。

那么土地流转到期后,承包大户不继续流转土地了,而土地原始面貌又已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怎么能确定自己土地的原始位置呢?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可以调阅原始的地形图,根据地形图大致的找出自己承包地的位置,然后测量出承包地的面积后确定出自己的承包地。这种方法最原始,也有效果,土地总面积在那里管的,自己承包地的面积也是固定的,只要是自己承包地的面积没有减少,还是原来的面积,位置稍有变动对以后自己耕种也没有什么影响。

二、抓阄确定自己承包地的位置,如果大家承包地的面积相同,可以将总土地面积划分成同等的小块,然后大家抓阄确定自己承包地的位置,这种方式简单、公平,也有效果。

三、继续流转。原承包大户不流转了,土地的边界又打乱了,土地整理成块更有利于再次流转,大家可以商量一致,将成块的土地再次流转出去,这样岂不省事?不用将土地收回再投入划分边界,省事省心省力多好。

以上三种方式,我觉得第三种最好,因为土地流转可以将劳动力从土地之中解放出来,土地流转出去可以获得一份收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从事别的再获得一份收入,双份收入对于家庭的增收有明显的效果,多好。


农村一山货


全村人的土地流转给承包大户,当承包大户不继续承包但土地已经推为平地,那怎么分辨原来农户土地的正确位置?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分两种情况来对待。

第一种情况,是土地确权测量地块后才流转的土地。

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正是2018年底全国刚刚基本结束的农村土地承包经权确权颁证工作的目的之一。

农村土地确权,不仅要确定参加承包土地的农户,具体到人,而且还要明确地块的地点、面积与四至。

所谓“四至”,就是地块的边沿都要标注清楚,包括邻家地块是谁的,地块四边的GPS座标定位,都要求标清楚。

另外,完整的土地确权资料还包括地块的卫星图片。

这样一来,不管土地如何平整、如何变化,若干年后如果没有人来流转承包了,各个农户想恢复划出自家原来的地块,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就按土地确权证上的卫星图及GPS定位来划就错不了。

第二种情况,是土地未确权前就已经流转承包出去了。

这实际上就是“确股确权不确地”。这种办法确权,就是在一大片的地块中,包括有若干农户的承包地在内,但确权前已经流转推平来搞规模经营了,找不出具体哪家哪户的地界了。

确股,就是确定哪一个农户有多少面积土地在内;确权,就是明确承包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农村人也叫有份;不确地,就是无法准确标出地块了。

这样的大地块,承包农户的确权证只能标注证明你在其中有多少面积的地。

如果原来租地的业主不愿意继续承包这大片地了,那么只能釆取三种办法处理:

一是继续对外招标,引来新的业主接手继续流转你们的土地经营权,包你们的地来种。

二是成立一个合作社,大家共同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凑钱发展规模特色农业。

三是如果以上都行不通,那就大家协调并报村集体同意,接照每人占地面积多少,重新划分这块地了。

以上解答不知你是否同意。想了解更多三农问题解答,就来关注“桂农通”吧,谢谢您的点赞与支持!


桂农通


要找到原来农户土地的正确位置,这个并不难,但不可能絲毫不差。本来是种地,又不是盖大楼。

农户的土地都是经过确权的,有亩数有四至,电脑上还有地形图,一家挨着一家,就算把土地平整了,那也是中间的各户地界没有了。不可能这个大块地就成了无边无沿了。当初分地的时候,也是从一个边开始分,这个边也是选择比较固定的地形,如临近路、渠、沟等不容易变动的地形开始分,现在还从这个地方开始,按确权的亩数一家挨一家测量准确排过去就行了。

如果原来地里留有道路,现在被平整了,那是因为大户留转土地都成了一家了,不需要道路了。现在又要分,还需要把道路留出来,那就按原来道路的位置把道路留出来。

如果原有土地当中有不适宜种地的地方,经平整后土地面积扩大了,如果面积不大,比如说半亩左右,可以按比例让相邻的各户带开,如果太多,就要考虑把这些土地另行发包。

当然了,土地关系到各个农户的切身利益,遇到了这种情况,村委会应当召集各个农户都来参与这个事情,这就不是难题了。应该比当年分地要好办的多。


华月一牛


这个事真的不好确定,前年我们村里土地确权,还没有您这个情况复杂,都是自己种自己的地,土地下面埋着基石用来确定各家土地的面积,因为每年种地都要翻地,时间长了基石都埋到地下看不到了,平时种地都是根据自己往年种地的垄数和痕迹来判断自家地该种到哪里,但是这难免出现误差,和挨着的土地难免会有错开的,但是只要种够垄数也就可以了,但是在确权时丈量土地时就出现了有多有少的情况,往往都是好几户挨着的土地错位,土地面积都不够,但是间隔几家后,突然出现一家土地面积正好的(不知道我的表述您能不能理解😓),而这家面积正好的就按照这时丈量好的办理确权了,但是中间那几家的面积就减少了,所以就出现了争地的情况,各家都不依不饶,后来在地下找基石,但是基石找到了也没法确认,毕竟有少地的,谁也不愿意,当时这个问题在我们村闹了很久,很多原本关系挺好的人,弄的很不愉快,最后还是找村长和一些有比较有威望的人出面挨家挨户调节,最终才把这事解决了。像您说的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各家协商好了解决,虽然麻烦一些,但是还是尽早确认自家土地的好,拖得越久越麻烦。


问剑情殇




西门观点: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就是土地‘’确股不确地‘’,加入农业合作社,按股分红。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实施。

从国家出台的农村农民承包地确权和在第二轮三十年承包到期后再延续三十年的政策看,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模式是国家一项长期的政策,至少要实行到2057年。

这次土地确权,通过一年时间的丈量、登记、拍照、拍摄、公示、纠正,不仅确权了亩数、四至边界,还确权了位置以及地的肥沃好坏,可以说非常详细。

这就为以后的土地流转以及入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似乎被忽视,那就是土地大量流转后,经营者能不能对土地进行大量投资平整和深耕。

很多种粮大户或者农业公司、农场流转大量土地后,为了耕作方便,为了土地平坦,想对流转的各家各户的土地进行平整,但平整后,原来各家各户土地的四至边界全都夷为平地不存在了,如果流转到期后不再继续耕种,原来各家各户的土地如何区分出来?

这的确是个新问题,也是很多种粮大户和农业公司或大农场不敢投资平整土地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能不能消除种粮大户们的顾虑呢?



其实,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因为土地确权时已经把各家各户土地的位置、四至边界、亩数都拍照拍摄留存,而且登记在册,入网可查,所以,有两种解决办法:

第一种,把各家各户的土地按照确权时拍照的位置、四至边界、地块、亩数,再重新测量出来再加上边界即可,但特别麻烦,而且不大可能恢复到原状。所以,这种办法虽然可以,但很笨。

第二种,原来已经流转的家庭,应该是有了其它工作或生意,不愿意再耕种,可能是长期流转,所以,将各家各户的土地按数量和土地好坏折算成股,登记在册,然后按股分红或计算租金,即便上一个农场不租了,下一个仍然能够继续租种耕作。

总之,将农民的土地按质量好坏数量多少折算成股份确权,然后入股分红或者按股计算租金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啊,拿我们那边来说。

1、土地是抽签分配的,你本身只具有使用权。

2、土地流转,公司只是划出一块地进行承包,不区分原属哪一家,土地流转所得利益根据每户土地原面积进行按比例分配,剩余土地按照同样比例再次进行抽签分配给村民。

3、当公司不再承包土地时,村委会将全村土地进行抽签进行再分配,并不是按照原属情况进行恢复个体承包。

整个过程不存在土地权属问题,不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的。如果是土地全部被承包后返户,也是按照原有的人均政策或者其他政策进行抽签分配。


专注大农业


土地流转给承包大户,或者是种粮大户,或者是涉农企业是我国目前对土地经营权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也是我国土地发展的一个方向。毕竟现在我国的土地依旧是各家各户的经营权,也可以说是传统的小农式的种植模式。目前已经不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也不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模式,不适合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机械化的种植模式。

在一些土地流转给承包大户,期间已承包大户在承包过程当中退出承包,应该是承包土地经营不善造成的亏损,其实这种现象承包大户退包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粮食价格低迷,种植土地基本上赚的就是辛苦钱,如果遇上了自然灾害的话就直接导致亏损,所以近些年来承包大户陆续退出承包土地。



承包大户流转的土地一般是成方连片的土地,也就是整片区域土地全部承包下来,涉及到农村的千家万户。这样流转的土地便于使用机械化种植,至少减少了种植的成本。土地流转以后承包大户会使用机械把土地进行整平,把小块土地变成大块土地,这样利于机械化种植。有时把流转土地当中的生产路取消改成为耕田,这样主要是增加的耕地面积,能够取得更高的收益。这种情况下就会把原有的地貌进行了,改变原有的土地状况也进行了改变,不能再分出原有的各家各户的土地的标志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承包大户不再承包土地,那么如何把流转的土地分给村里的村民呢?

首先,把流转的土地可以寻找承包的大户或者涉农企业再次整体进行流转出去。

现在土地流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毕竟土地现在流转的费用不断的上升,尤其是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流转土地是非常麻烦的一个事情,家家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流转的过困难是非常的多。既然土地已经流转成功,如果面积特别大寻找另一个承包的大户是非常好找的,毕竟现在土地大面积的流转是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这种把土地再流转出去的做法也适合这个村里的基本的情况,而且还是非常的省事省力,农民可以继续享受土地流转的费用,并且能够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干其他的活或者安心外出打工。



其次,流转的土地已经被打乱,各家各户的土地的标志已经不存在了,这种现象根据原有的承包土地的面积重新分配。

土地流转以后,种植大户会对原有的土地进行规划整改,把小块的土地整成大块的土地,这样利于机械化的种植。由于原有的地貌发生了变化,如果承包大户再不承包土地,再找不到其他的承包大户的话,土地重新分配给村民是最好的选择。土地被机械整平以后也利于农民对土地的耕种,这样村里有可能会多出一部分土地,那就是把一些生产路或者地边地沿整成为耕地,村里又多了一份收入。对于绝大部分土地流转以后土地面貌发生了变化,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对于农民进行重新分配土地的方法。

第三,对于原有的土地地貌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那些平原地带的土地,可以按原有的地貌再分给原有的农户。

有一些土地流转以后承包大户没有对土地的原来的面貌进行大规模的整改,而是按着原有的土地的地貌进行耕种,这样能减少一部分对土地的投资。比如说那些平原地带本来就是一马平川的土地,再怎么对土地进行整平也就是原有的地貌,无非就是各家各户的界限取消了而已。像那些丘陵山地等有可能承包大户会进行土地合并的现象,也就是把小块土地合并成为大块土地。这种现象就要按照第2种方法打乱,重新分配土地。



总之,对于题主所说的土地流转出去承包大户又不再承包了,还要按原先的地貌进行分配农民的土地,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因为承包大户已经把土地夷为平地,也就是说把土地原有的面貌都已经改变了。建议把原有的涉及的村民召集在一起,最好给他们讲明白重新把土地分配。这样才是省事、省力的事情,如果寻找原有的农民承包土地的位置的话,这是非常费力的事情,而且有些地貌已经发生了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