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時艱 荔灣區9條措施助企業“渡過難關”

信息時報訊(記者 王智汛 通訊員 荔宣)緩繳社會保險費、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失業保險費返還……疫情突襲之下,諸多中小企業遭遇短期困難。2月11日,荔灣區人社局對外公佈支持企業發展三大方面9條措施,“加”“減”法齊頭並進,與企業共克時艱,助企業“渡過難關”。

為企業“減擔子”

記者瞭解到,對受疫情影響不能按時繳納企業職工養老、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允許延期至疫情解除後三個月內補辦補繳,補辦補繳免收滯納金,期間相關待遇正常享受。未能及時辦理申報社保待遇的在疫情解除後三個月內按規定補辦後補發相關的社保待遇,不影響參保人個人的權益記錄。

階段性調整廣州市失業保險浮動費率至2020年12月底,原繳費係數為0.6的下調為0.4,原繳費係數為0.8的下調為0.6。繼續實施工傷保險浮動費率。對符合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並且推行全程網上申報,簡化審核流程,加快審核速度,大力推進落實。

為企業“送溫暖”

1月27日起,荔灣區人社局先後印發《關於報送湖北籍務工人員節後返崗情況的緊急通知》和《關於報送荔灣區春節期間企業復工情況的緊急通知》,引導企業通過微信問卷報送復工情況,摸清本地區企業人員返崗情況和復工崗位需求信息,加強省內和省際勞務幫扶協作,積極對接勞務輸出地人社部門,篩選匹配適合輸出地勞動力需求的信息定向發佈,最大力度保障企業用工需求。同時督促引導企業根據返穗員工情況分類施策,對重點監控人群跟蹤服務做到一人一冊。

對職工因疫情接受治療或被醫學觀察隔離期間企業所支付的工資待遇,可申請享受穩崗補貼,幫助受疫情影響企業減輕工資支付壓力。與此同時,開闢綠色通道,進一步優化工傷認定流程,及時落實因履行工作職責感染疫情的醫護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工傷保險給付政策,讓企業和職工無後顧之憂。

為企業“加馬力”

“不見面”開展就業服務,通過及時切換招聘會模式,暫停一切線下招聘活動,引導供求雙方開展線上招聘,讓企業和求職者享受“不見面”就業服務,促進節後市場供求對接,引導節後異地務工人員安全有序流動。鼓勵轄內7所公辦職業技能培訓院校積極開展在線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停工復工培訓不斷。

主動對接立白集團等轄內涉及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的相關重點企業,收集企業用工需求,發佈獨家招聘信息;做好政策解讀,協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的備案工作,確保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及時復工復產。與此同時,通過在荔灣區政府網、就業服務、人才服務微信公眾號及企業服務QQ群等平臺,轉發企業關心、關注問題的政策文件,通過企業服務QQ群為3000多家企業進行政策解讀,耐心解答企業和勞動者問題,對疫情涉及的勞動報酬支付、醫療期計算、休息休假安排等問題做好政策指引和勞動用工指導,全力維護疫情防控期間的和諧勞動關係,從源頭上預防勞動爭議發生。截至目前,全局通過各類網絡平臺向社會推送疫情防控信息、與疫情相關勞動關係政策信息等40餘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