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说的哪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写照?

汉史趣闻


这应该是初唐盛世时期吧,初唐的强大也使当初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中心大国,使很多在中国周围的国家纷纷来朝拜中国,成为唐朝的保护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杞嵟531


在我国的五六七十年代,也就是说在毛泽东时代,虽然那个时候物质并不丰富,但人们的思想觉悟是非常高的,不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而且是好人好事曾出不穷,雷锋精神鼓舞教育了几代人。


旭日东升94296


六、七十年代都是这样的,我老家的大门从来都不会上锁🔒,夏天晚上在外面乘凉也不锁门。


冬雨2008


我记得,历史上是在商朝的西歧有这个说法,不过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真正意义上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毛泽东时代,那时雷锋精神天下扬,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焦裕禄精神为民不贪腐,敢担当。确实使人心情舒畅,自由幸福安康。


杨柳123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形容盛唐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后也指解放后学毛选学雷锋时的社会状况。


刘480909厚德载物


六七十年代就是这样,没见谁家锁过门,当时搭的地震棚,我们在那儿睡觉,也没丢过什么东西


visdomlife


我爸爸曾说过在毛主席时代就是这样,即使你偷了一头牛你都卖不出去,没人敢要


新元s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说一个时期的人们都能祟尚社会道德操守,民风淳厚,衣食无忧,都不偷不抢,都不会昧着良心去拿别人的东西,甚至路上看到钱物都不捡,夜里家家户户不用关门,也不会丢东西。

周文王“西岐”时代,从商纣王处逃难的人一到西岐,就会有耕地、牲口、房子等等;凡为西岐出力有功的,都给“论功赏封“。周文王姬昌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从政理念,并以身作则,以德服人,生活节俭,还出台了“商人往来不收关税”的政策。百姓们都拥护爱戴周文王,周围的国家也都依附他,所以就有了西岐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祥和景象。

唐贞观之治时期,李世民统治下的国家国泰民安,史称“贞观之治”。《后唐书》记载: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一不小心把自己一件心爱的衣服弄丢了。他走了好远后才发觉,心里十分着急。这时,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到的。”那人马上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毛主席时代,也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的时代。虽然人们都不富裕,但是那时雷锋精神处处鼓舞和教育人,人们都认为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人都讲社会公德,思想觉悟也都比较高,所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成了正常现象。


聆听鸟语


六十年代我们邻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在一个地坪歇凉,有的还睡到天亮,从来就没出过什么事。


湘一文


“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我们年纪大的人经历过的年代,但是在背后的严厉惩罚并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没有严要求、严惩罚,是不可能达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