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靜與動|利用好獨處的靜謐時光,才能重啟流動的盛宴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人們開始閉不出戶,既是對自我的保護,也是對社會的負責,此刻,老百姓們不給國家添亂便是最好的貢獻。

想起無數依然奮戰在一線的“天使”們,普通老百姓們除了為國家加油,有能力的盡上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以外,就是安靜的在家待著,為國祈福,便是最好的“出力”了。

這次的“意外”,無疑是對人們的生活強制的按下了暫停鍵。在被迫空閒的時光裡,有的人煩躁不安,有的人坐立難臥,有的人卻能在這段獨處的時光裡學會如何安靜的面對自己,學會更多的生活技巧,利用好這段難得空閒的時光,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選擇在不同的境遇裡怎樣的活法,可以決定一個人所行之路的長度與深度。

如何利用好這段被動的閒暇時光,因人而異, 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並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的人,才能在熬過這段安靜獨處的時光以後,去享受將來的流動盛宴。

疫情之下的靜與動|利用好獨處的靜謐時光,才能重啟流動的盛宴

學會在“動”中取“靜”

在交往中,人面對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獨處時,人面對的是整體和萬物之源。——托爾斯泰

這段時間,一部分呆在家裡的人開始無聊的呻吟;有的按捺不住想要蠢蠢欲動,有的以身試險,非得出門去逛逛;有的似乎感覺已經憋出了“病”來,整日在家嚎叫,唉聲嘆氣,無所事事,生活只剩下吃睡兩樣。

也有一部分人群,默默的行動著,利用這段難得的閒暇時光,學習平時沒有時間學到的專業知識,業餘愛好,練廚藝、學外語、寫作、看書、追上一部一直沒有時間看的經典影片、與家人少有機會在一起談談心,聊聊家常,充分的感受到了以前難有時間去細細體味的家庭溫暖。

生命似乎像突然靜止了一樣,以前忙得沒有時間做的所有事,彷彿一下子都有時間了,發現原來生命中居然錯過了這麼多美好,以前只知道事業上的忙與三朋四友的聚集,卻忽略了陪伴家人與自己內心的獨處時光。

有人說,通過這段被迫的“宅”在家裡,便可以看出一個人之前的“宅”是真是假。

真正耐得住寂寞的人,從來不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熬”,而是發自內心的享受,生命除了奔跑以外,還需要適時停下來,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思考,規劃未來。

李敖說:如果寂寞需要去耐的話,就已經輸了。

或許從另一個意思去說,真正喜歡獨處的人從來不感到寂寞、無聊 ,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種生命的享受過程。

疫情之下的靜與動|利用好獨處的靜謐時光,才能重啟流動的盛宴

一生當中,我們奔跑的時間很長,很多時間只知道要奔跑向前,至於為何向前,怎麼更好的向前,在途 中摔倒以後如何再向前跑,遇到交叉路口該去選擇哪條路繼續向前,這些問題卻少有時間與精力去思考。

可是,當我們不得不停下來的時候,何不“隨遇而安”,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在一直“騷動不安”的生命裡稍微“靜”下來,去做以前想做而沒有時間去做的事, 何不把它看成是一種生命賦予我們一次重新調整的機會,一次可以直面內心的觸動,一次可以重啟人生的開關。

獨處的能力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獨處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的弱點,那麼,不耐孤獨就簡直是一種靈魂的缺陷了。——周國平

我們只知道社交、工作、行事、情商、理財都是能力,卻很少有人會覺得獨處也會是一種能力。

在這個節奏如此之快的都市裡,想要保持獨處,享受獨處已經是生活裡很不易的事情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被外界打擾、能讓我們分心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即便在獨處的時候,有人也難保真正的靜下心來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

能夠真正沉下心來去專注的完成一件事,那麼才可以完全看出一個人獨處的能力。

比如在這段非常時期裡,為什麼有人可以在家做很多事,學會很多技能,大幅度的提升了自己,安安穩穩的在家陪伴家人,發現了一個跟從前完全不一樣的自己,心性也有所變化;有的人卻是在頹廢的消磨時光,浪費生命而已?

因為人獨處的能力不同

無法好好獨處的人,其實也很難保證他在其它方面有所建樹,真正的強者與能者定是能夠與自己內心深層對話的人,學會聆聽自己從心發出的聲音,並過濾掉太多的“雜質”,把有限的精力只放在真正對他們生命有用的事情上。

這種獨處的能力是生命裡寶貴的財富,它可以決定一個人可以走多遠

我們經常說決定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就高低的並非他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而是看他在工作以外的時間裡都做了什麼。

那當生命真正為你提供了一段難能可貴的“休息”時間時,無需應酬,無需去面對平日裡不想面對的人事紛爭,無需去處理令人反感的工作進程,無需去做一切不得不做的事情時, 我們卻又無法和自己很好的相處,又不能好好利用這些獨享清歡的時間去豐富自己的人生呢。

原來,一切都源於一個人的“不知足”

疫情之下的靜與動|利用好獨處的靜謐時光,才能重啟流動的盛宴

人的貪婪很難讓人有獲得的滿足感。無法滿足當下的擁有,總是在懷念與期盼中流失與錯過了當下。

這也正是為什麼大部分不快樂的根源。因為在他們看來,以前不那麼好的過去總是值得懷念的,未來又是多麼值得期待,只有當下,好像怎麼過都不如意, 在當下虛度光陰與埋怨人生好像就是當下的全部意義一樣。

可是,真正能夠明白獨處的意義,享受獨處時光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踐行者。無論生活給予他們怎樣的境遇,都能夠把它們過得有滋有味,並從中找到某些樂趣,與靈魂共舞,把一個人生活過成一首詩,並把這份心靈的美好帶給家人。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叔本華

只有學會了“身未動,心已遠”的境界,才能看遍山河,歷經千里,耳聽八方,找到靈魂的高度,才不至於感到寂寞難耐。把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當做是人生修行的一部分。

疫情之下的靜與動|利用好獨處的靜謐時光,才能重啟流動的盛宴

為那即將到來的流動的盛宴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

如果說一個人獨處的能力能夠在人生各個需要的時刻很好的發揮出來,那麼他們必定在將來那流動的盛宴裡成為輝煌的主角。

適時的約束自己,能夠沉得下心來的人,必定在以後走出來時徹底的爆發光芒,因為他身上積聚了太多的能量,在需要的一刻會極盡可能的展現出來,並把它變成實現人生目標的階梯,會讓自己在未來走得更加輕鬆,穩步向前。

可少有人會想到,那以後的爆發裡集聚了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孤寂與別人難以理解的磨礪,人們只會羨慕輝煌,卻從來看不到背後的經歷,只有自己知道這一切的來之不易。

無數沉寂的背後便是期待著未來爆發的一剎那,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可當有人問起,你淡淡的善意說起自己曾經的經歷時,有人不信,有人又無法去做到這樣的經歷,唯有羨慕,感嘆之外再過自己的平庸歲月。

人生若想擔得起輝煌,必定經得住孤獨, 唯有在那靜謐的時光裡才能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與生活的真諦,才能看清世事的真假與偽善,才能以明目清心之心去分辨周圍的一切聲音,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止於眼前的柴米油鹽,還有詩和遠方,還有更大的人生追求。

唯能靜,則能動,能享受孤寂,亦能掌控未來那一場更強大的流動盛宴,唯能靜,才能更好的重啟生命,去彌補生命的缺憾,去精進人生的修為,在突破中去享受人生的每一段際遇。

疫情之下的靜與動|利用好獨處的靜謐時光,才能重啟流動的盛宴

不辜負每一段生命帶給我們的時光,無論是靜,還是動,都有屬於它特定時間的意義,也有它的價值在未來得以體現,我們唯有在任何時刻做好自己,充分利用每一段時光,不給別人與祖國添亂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做好自己,充實自己,等到解除冰封之日,便是你生命走向遠方之時,才是你真正以嶄新的面目,在這段準備好的日子真正爆發的時刻。

生命,因為有“靜”,所以才在“動”的時刻格外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