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31名醫護人員已奮戰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保山31名醫護人員已奮戰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自疫情爆發以來,保山市先後排查出來9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除隆陽1例為武漢返鄉本地籍學生外,其餘8例均為武漢到保遊客。確診病例中,隆陽區1例、騰衝市6例、龍陵2例,均在定點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其中龍陵縣排查出來的一例危重患者,已於2月2日轉入保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進行隔離治療。為全力救治這名危重患者,連日來,由保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感染科、呼吸與危重科等多科室抽調的31名精幹醫務人員組成的救治組已連續奮戰7天。目前,這名危重患者生命體徵平穩,正在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武漢大媽病情突轉危重

正在保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接受治療的這名危重患者是女性,今年65歲,來自湖北省武漢市。為保山第5例患者,於1月27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據介紹,該名確診患者於1月21日晚從武漢乘飛機前往騰衝(航班號:航班KY8232),22日到達騰衝駝峰機場,隨後乘出租車前往龍陵縣鎮安鎮,於22日凌晨2點到達併入住龍陵縣鎮安鎮某酒店。經1月25日鎮安鎮人民政府排查後,對其及隨行人員進行隔離觀察。1月27日患者入住龍陵縣隔離治療點隔離治療,1月29日由保山市人民醫院負壓救護車轉運至該院傳染科治療。2月1日,患者病情出現反覆突轉危重,經保山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商議,並向保山市衛健委彙報病情後, 決定轉入保山市人民醫院東城新院區ICU重症監護室負壓病房進行隔離搶救治療,目前為保山唯一危重患者。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保山成立危重患者醫療救治組

為搶救該患者,保山市成立了由保山市衛健委副主任李冬萍任組長,保山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楊文傑任副組長的危重患者醫療救治組,並由省市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會診。

同時,保山市人民醫院也為此專門成立了由院黨委書記、院長楊先康任總指揮、副院長楊文傑任組長、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兵和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肖明英任副組長,各科室抽調的31名醫護人員為成員組成的前線救治組,全力開展對該名危重患者的救治。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

據保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兵介紹,2月2日凌晨零時20分,這名患者被送入負壓病房時病情危重,為搶救患者的生命,早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的前線救治組打響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

“患者入院時,呼吸窘迫,每分鐘呼吸次數達到了58-59次,幾乎為1秒鐘1次,臨床症狀還表現有持續發熱,需氧飽和度低等。”梁兵說,這時最關鍵就是要儘快實施插管並上呼吸機。而此時,由該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李建春、醫生肖海軍和護士張立純等3人組成的第一組搶救人員早已將防護服穿戴完畢進入了負壓病房。

“消毒、給藥、鎮痛、插管、上呼吸機、調整參數後持續觀察。”梁兵說,經過第一搶救小組的持續努力,2日上午,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指標有了明顯改善。在隨後的時間裡,31名醫護人員繼續全力對該名患者開展救治。經過7天的精心救治和護理,目前,患者徐某生命體徵相對平穩,正在進一步觀察治療中。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李建春:無畏的白衣戰士

李建春是保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ICU救治工作經驗的醫務工作者,在此次搶救危重患者的戰鬥中,義無反顧衝在了最前面,最危險的插管手術也由他來完成。

“插管意味著什麼呢?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患者的飛沫和氣溶膠百分之百要噴到你臉上來。”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當天的搶救工作中,李建春在為患者插管時,就發生了這種情況。“在插管時,雖然穿著很厚的防護服,但患者的那幾聲咳嗽聲我聽得清清楚楚!”當時與患者面對面的就是李建春。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1月31日,李建春就進入傳染科,瞭解另一位患者的情況。2月2日,但得知從龍陵過來的危重患者就要轉入ICU後,李建春就已經意識到該他上場了。李建春說,他是ICU的副主任,不管是技術手段還是臨床處置能力,他都排在首位。為了順利完成搶救任務,此前他已全面掌握情況,並優化了治療方案。這時的他衝在最前線,一方面可以鼓勵年輕醫生,另一方面他是技術骨幹,換個人如果技術不過關,插管手術做不好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他上是最合適的。“其實這種手術在我們ICU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技術要求也並不高。”李建春說,但此次手術與往常不同的是醫護人員需要做好防護。“平時我們做手術採用的消毒等手段主要是防止患者感染,而此次既要防止患者感染,更要注意自身的防護。”李建春說,稍有差池在場的醫護人員就有可能被感染病毒。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從進入負壓病房的那一剎那,我忽然間心情變得很沉重,我擔心患者病情惡化,我擔心萬一我感染到了以後又出去傳染給其他人。之前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嚴重的感染患者,我覺得頭疼,呼吸困難起來。”雖然此前想法很多,但進入搶救程序後,李建春馬上讓自己鎮定下來,在另外兩名醫護人員的配合下,開始全神貫注實施手術。“平時這樣的手術只需不到半小時,但當時我們3人從準備開始到走出病房,整整用了4個多小時。在完成脫下防護服,洗澡、消毒等程序回到宿舍後,天已經亮了。”李建春說,雖然感到身心俱疲,但通過他們的努力,看到患者各項指標有明顯改善後,他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參加此次搶救小組的工作,對我的人生是一次重大的挑戰。”李建春說,其實面對危險他也曾猶豫過。“我們對病毒的認知近乎空白,而且這個病毒傳播又那麼厲害,任何人都擔心會被感染。”李建春說,但他對自己的業務能力有信心,職責也指示他要衝上前。“我來前怕家人擔心,並未對他們說真話,我只是告訴老母親和兒子我參加的是專家組。”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李建春說,他進入負壓病房的事情只敢讓媳婦知道,他不敢讓自己的母親知道,即使這樣,他的母親每天都要打幾個電話瞭解他的情況。“如果母親知道我要進負壓病房,以她的性格,她會衝到醫院來攔住我的。”李建春說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心裡壓力,短短几天下來,才40多歲、剃著光頭的他突然發現自己的鬍子白了好多。

“在這種危難時候,我們ICU人責無旁貸,正是需要我們挺身而出,需要我們發揮作用的時候,我要做一個無畏的白衣戰士,帶好頭,從我做起,盡力而為。”李建春說。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肖海軍:完成手術後不停地看視頻確認

肖海軍是第一個進入負壓病房的醫生,已經在ICU從業10年的他,在危險面前選擇了戰鬥。

2月1日晚,在接到院領導部署的工作後,肖海軍就帶上行李做好了戰鬥準備。2日凌晨,在患者轉入負壓病房後,肖海軍第一個穿上防護服走了進去。在進病房的前一秒種,肖海軍舉起緊握的拳頭讓同事拍照留念,用這種方式給自己鼓勁加油。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其實我和所有的同事一樣,最擔心就是防護不到位被感染。”肖海軍說,所以在進病房前他多次整理並讓同事幫助檢查。“雖然心中仍有一些忐忑,但我還是勇敢地走了進去,因為這是我們ICU醫生的天職,我別無選擇。”在配合李建春醫生完成對患者的首次急救手術後,看到患者情況逐漸穩定,肖海軍又在病房觀察到凌晨5點多才離開,出病房後,開始按操作規程脫防護服。

“這時自己最怕的就是防護服被扎破了,還有就是脫防護服的時候最緊張,每一個操作流程、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出現差錯,第一次脫防護服的時候,我整整用了40多分鐘。”肖海軍說,出了負壓病房,洗澡、消毒以後,他躺在床上還一直睡不著,還有後怕,又爬起來回看監控視頻,認真將每個操作環節在他腦海裡面有過了一遍,確認操作無誤後他才放下心來。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肖海軍說:“以前我們只是防止不要把自己身上的細菌帶到患者身上就可以,現在還要特別提防患者身上的病毒不要帶到我們身上。”從業這麼多年來,他還是第一次遇到傳染性這樣強的患者。自己作為救治組一員,每天都要進病房開展救治和護理。“我們每4小時一班,輪換操作,雖然在病房時間上有限制,但進去和出來的準備和操作都必須小心了又小心。”肖海軍說,6日上午在對患者進行的一項血管穿刺手術中,為了加大防護他給自己戴上了5副手套。“這種有創操作感染風險非常大,戴著這麼多手套做手術,一點觸覺都沒有了,基本上是盲創操作了。”但憑著過硬的本領和自己多年的經驗,肖海軍圓滿順利地完成了手術。“雖然我們每天平均一人只有一個班,但思想上卻從未鬆懈過,大家都知道這次的任務充滿了危險,必須隨時打起12分的精神。”

肖海軍說,他參加前線救治組,也讓自己的家人倍感擔心。“還好我家裡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就是叮囑我一定要做好防護。”肖海軍說,在每天和家人的視頻中,媳婦和父母最多的話就是叮囑自己要做好保護,有時聽到他們說完話後,自己鼻子會一陣酸楚。“但沒辦法,在這種危難時刻,我們醫護人員只有儘自己的全力,才能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張立純:抗疫戰鬥讓自己更堅強

今年25歲的小夥子張立純在學校學的是護理專科,已經在ICU工作3年的他是醫院少有的幾個男護士之一,也是第一個進入負壓病房的護士。

作為ICU的一線護士,2月1日晚9時許,在接到醫院通知後他就做好了相關的戰鬥準備。“護士長告訴我要到東城區讓我做好準備。”張立純說,他當時剛下班不久正要回家,聽到命令後就直接坐上了護士長的車兩人第一組趕到了東城區。“我換洗衣服都來不及帶了,因為我知道要和護士長先期趕下去為接收病人做準備。”張立純說,就在他們準備時,醫院的領導來了,奉命參加救治組的醫生和護士也先後趕來,在院領導進行了鼓勵和要求後,31名醫護人員立即進入戰鬥狀態,做好了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經過排序,張立純被安排第一個進負壓病房開展護理。張立純說,就在他做好準備要進入負壓病房前,醫院領導對他進行了看望慰問,使他很受鼓舞,同時也做好了心裡準備。2日凌晨零時20分,張麗純接到患者,將患者送入了負壓病房,並配合兩位醫生完成了對患者的搶救工作。在這期間,張立純集中精神,全力做好了一名護士應完成的各項操作。除了配合完成手術外,當天晚上,張立純還為患者擦洗大小便等做了5個多小時的護理。“那天晚上我在病房感覺特別冷,甚至自己都覺得缺氧了,面對這樣一個傳染性極強的患者,還是會緊張、恐懼,雖然穿著防護服但我還是感覺又餓又冷,自己一個人縮著發抖,牙齒有時都打架了。”張立純說,但職責告訴他不能有絲毫的分心。“我拿出毅力來硬挺著,我對自己說,不能退縮、膽怯,我學這個就是要為了治病救人,現在這個病人很危急,正需要有人進行護理,我不能對不起我的職業道德和良心。”張立純堅持下來了,開了一個好頭。

從2月2日至今,張立純已經進入負壓病房6次了,每次脫下防護服,自己的鼻樑上都會留下一道明顯的印跡,但隨著情況逐步熟悉,慢慢的他已經沒有了膽怯、緊張的心裡,越來越從容,各種操作也越來越熟練。在連續多日參加戰鬥後,張立純說是抗疫戰鬥讓自己更加堅強起來。

董雪:有了這次戰鬥經歷再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怕了

今年22歲的董雪,是這個團隊裡面最年輕的一位小姑娘,參加工作後董雪就一直是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此次抗疫戰鬥,又連續多日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董雪介紹說,她每天要進病房一次,每次要在裡面呆4小時。第一次進去的時候,她覺得自己都難喘氣,頭暈。可能思想緊張的原因,第一次剛出病房,她就胃疼,吃不下飯,躺在床上睡不著。“我們科室領導還有我們護士長都很關心我,我才出來大家就圍著我問寒問暖,我心裡面熱乎乎的。我感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身後有個堅強有力的團隊。我喜歡這個團隊,我要堅持下去,直到打贏這場戰爭!”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雖然略感不適,但董雪堅持要繼續值班,在她的堅持下,董雪和救治組的全體護士一樣,個個爭先,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堅定的信念悉心去關懷和護理患者。“我們都知道,要救治患者先要做好自己的防護。”董雪說,在加入這個集體前,醫院就對整個的程序進行了詳細地培訓,她們在戰鬥中也會認真進行檢查。“按規程穿戴和脫下防護服是我們每天的重中之重,我們從不敢大意。”董雪說,但穿上防護服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操作。“防護服既笨重又厚,穿上後行動非常不便。”董雪說,有些醫生護士本來就戴著眼鏡,但為了加強防護,在這個基礎上又必須加上護目鏡,然後再戴上面罩,這樣一來就等於戴上了3副眼鏡。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董雪說,剛開始穿防護服的時候,眼罩裡面全是霧氣,眼睛看不清,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後來我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在鼻樑上貼一個創可貼再戴護目鏡,這樣眼罩裡面的霧氣就減少了很多,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了。”董雪說,這也是她們通過這次實踐掌握的一個竅門。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董雪說,雖然這次的工作很危險,但她認為自己又很幸運。“我從參加工作就在ICU,現在又加入了戰役團隊,兩個都是醫院最重要的崗位之一,有了ICU和這次抗感染護理經驗,以後遇到再大的困難我也不會怕了。”

魯麗萍:主動報名請戰

今年36歲的魯麗萍是一名眼科護士,在此次抗疫戰鬥中,通過主動報名請戰被選入前線救治組。為做好工作,她提前把6歲的孩子送回了老家。

魯麗萍介紹說,在31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救治組中,共有17名護士,根據職責分成了一圍、二圍和三圍。“一圍就是進入負壓病房直接對患者進行救治和護理;二圍就是堅守在隔離間負責為一圍人員傳遞信息,運送搶救物資、協助一圍脫防護服並按規程收容等;三圍是在外圍工作,負責拿取藥、遞送各種醫療用具、病患的標本送檢、對一圍人員脫下的防護用具進行消毒和晾曬、點送餐以及為院領導和專家等來訪人員遞送口罩等。”魯麗萍說,很明顯,一圍的醫護人員最辛苦也最危險。她的崗位是三圍,雖然不直接接觸患者,但後勤保障是重要的環節,一樣不能出現任何差錯。“我們救治組雖然分工不同,但團結一心,相互包容,大家都懷著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戰勝病毒,讓患者早日康復出院,我們也可以早點結束和家人團聚。”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魯麗萍說,從2號加入團隊後她至今沒離開過崗位,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雖然很辛苦,但看到患者一天天在好起來,自己的內心很是欣慰。魯麗萍說,現在休息時間她最想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兒子雖然只有6歲但很懂事。“現在只要我和他視頻,他第一句話就問我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媽媽你要保重,如果媽媽出什麼事我就沒有媽媽了……”說到這裡,魯麗萍的眼圈紅了。

說到自己主動報名加入的事,魯麗萍說:“是呢,醫院護士多呢,但你不去,我不去,哪誰去呢?患者需要我們,戰役一線需要我們,總得有人扛起這幅重擔吧,我來了就把安全留給了更多的人。”魯麗萍說:“我們就是要團結一心,樹立信念,才能戰勝疫情,戰勝病毒。”

楊潞蘋:用專業知識指導防控感染

楊潞蘋是一名感染管理科的醫師,作為一名已經有7年感控管理經驗的專業醫生,為了確保此次抗疫戰鬥全體醫護人員按規範操作,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讓患者病毒不擴散,她積極請纓加入了戰疫團隊。

“大家都知道,此次這個病毒傳染性極強,我們對它的認知程度又有限,如何保證我們的醫療團隊在治療過程中不受感染顯得尤為重要。”楊潞蘋說,在進入戰鬥前,保山市衛健委的相關專家和醫院的領導多次提出要把防控感染作為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來抓,要全力保障每一名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所以對於一名防病毒抗感染的專業醫生來說,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雖然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對病毒的挑戰,但我們同時知道任何操作程序都是有規律的,只要我們用掌握的專業知識作為指導,採用科學防控手段,就一定能阻斷病毒的傳播。”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楊潞蘋說,有了這一清醒的認識後,整個團隊都充滿了信心。“現在我每天要做的就是按規程指導大家操作,監督流程,確保每一項流程都到位。”楊潞蘋說,她是24小時待命的,雖然在外圍,但自己的神經一樣是緊繃的。“這次是我工作以來最高級別的一次感控管理,醫護人員的每一個清洗手、穿衣、工作、生活、物品消毒等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不僅要確保醫護人員走出病房後,全部病毒都已經消滅,還要確保患者的所有汙物都已經消毒乾淨。”楊潞蘋說,自己已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我要和團隊全體一起,在採取科學防控、保護自身的同時,盡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祝福她早日康復。”

姚嘉芳:一天接184個電話走3萬步

姚嘉芳今年39歲,是一名有著14年護理經驗的ICU病房骨幹護士,在接受任務後,回家匆匆擁抱了6歲的兒子後就披掛上陣了。

“這是我開展護理工作以來最特殊的一個病例。”姚嘉芳說,自己雖然已有多年的護理經歷,但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確是自己從未遇到過的。“患者入院後,經過第一波搶救雖然各項指標明顯改善,但患者咳嗽後產生的飛沫和氣溶膠以及較多的大便等都攜帶大量的病毒,風險無處不在,這給我們的護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姚嘉芳說,從進入戰鬥後,我們全員就如臨大敵,特別重視人員的防護工作。“可以說,我們每天花在防控抗感染的時間和精力就佔去了大半,而且還不能大意,隨時都要繃緊安全這股弦。”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姚嘉芳說,在救治這名患者中,一圍和二圍的聯繫和配合最重要,雖然也有對講機,但穿上防護服後卻不便操作,所以他們乾脆採取直接打電話的方式來聯繫。姚嘉芳說讓她記憶猶新的就是2日當天,她負責二圍,由於是初次接觸診療這種病例,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運行之初所有物資都是用到時才知道缺哪種,這一天也讓她感到非常忙碌和辛苦。“我駐守在二圍,一會又接個電話說送手術器具,一會又說要取藥和針水。之間還要根據醫囑不停做好其他診療準備,並將所需物資送到病房門口進行對接。”姚嘉芳說,等全部流程完畢後,她數了數自己一個當班就接了184個電話,走了29869步。“好在幾天下來,我們已逐漸摸清和摸熟了套路,現在整個程序已上了軌道,我們全體成員充滿信息,一定要打好這一仗,不辜負全社會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

董豔芳:我就是孩子們的媽媽

董豔芳是保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長,已從業25年其中在ICU就有20年。對於此次在一線戰役,董豔芳說:“以前的感染控制與這次比簡直是微不足道了,這次是我從業以來級別最高的一次了。作為護理的總負責,我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全面管控阻斷感染,以保證全體醫護人員的安全。”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董豔芳說,1日晚接到命令後,她拖起行李箱第一時間就趕到了東城區開始準備。“從人員的調配,從物資的籌辦等每一個細節我都親自把關,人員到位後又抓緊時間開展思想工作,再次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力爭讓安全理念深入到每一名成員心中。”董豔芳說,在準備時我和主任配合院領導不斷給大家打氣,鼓勵大家發揮ICU人不怕苦、不怕髒,積極向上,努力為患者服務的精神,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完成患者的救治工作。

“之前在ICU 雖然醫護力量已夠強,幾乎是一對一為患者服務,但這次我們做的卻是31個人救治一個人,而且每天都很緊張。”董豔芳說,為保證安全,她幾乎操盡了心。“為了節約防護服,醫護人員在負壓病房裡面不能喝水、解手,他們都是提前少喝水、少進食,在裡面一呆就是4個小時,醫護人員心理壓力都很大,在裡面這4個小時,出來還要進行洗澡、消毒約2小時,加起來約6小時不能休息、喝水、進食,這已經是人體生理極限了,他們太辛苦了。”董豔芳說,這時她要做的就是全力協調提供好各項後勤保障,讓每一名護士感到放心和溫暖。“這些醫護人員最年輕的才22歲,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更多的是要保障好她們的安全,在做好各種後勤保障服務的同時,還要隨時與她們溝通交流,緩解她們的心裡壓力。”董豔芳說,她讓孩子們感到她就是她們的媽媽,只要有她在,就有了信念和希望。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梁兵:全力救治患者堅決打贏這一仗

作為此次搶救危重患者前線救治組的負責人,保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兵感到肩上擔子很重。“從接到任務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已責無旁貸,前面沒有退路,我只有打起全部精神,和全體成員一起奮力向前,全力救治患者,堅決打贏這一仗。”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據梁兵介紹,危重患者自2日凌晨轉至重症醫學科接受治療後,在省市專家的指導下,在保山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在院黨委的支持下,由保山市人民醫院各科室精幹人員抽調組成的前線救治組日以繼夜開展救治工作,幫助患者順利度過了一道道難關。“我們現在對患者開展的治療方案是按照國家衛健委發佈的第五版治療方案開展的,在此基礎上,省市專家每天開展會診,不斷優化診療方案。”梁兵說,現在通過7天多時間的綜合治療,患者缺氧狀態已明顯改善,患者生命體徵危重中相對平穩。“目前,雖然患者還未脫離危險,但我們正密切進行觀察,並不斷調整和優化診療方案,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能早日康復出院。”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據瞭解,目前,來自保山市人民醫院的31名醫護人員還在前線救治組戰役堅守,雖然全體人員的努力就只為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生命,但團隊全體成員都感覺他們的努力很值。其實,這31名醫務人員只是保山市人民醫院在疫情期間眾多“請戰者”中的一份子,連日來,保山市人民醫院的524名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戰”,加入疫情防控救治團隊,時刻準備著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當中既有即將退休的醫生,也有剛入職的護士;既有將孩子送給爺爺奶奶照顧的夫婦,也有尚在哺乳期仍然勇於請戰的寶媽。

保山31名医护人员已奋战7天全力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以來,我科有多名醫生出徵疫情第一線搶救患者,分別奔赴在騰衝、龍陵、發熱門診、感染科(分院);醫護人員也做好收治搶救危重症患者的準備,在出徵前大家都表示一定盡醫務人員天職,不辱使命。”梁兵說,希望他們平安歸來!大家都堅信會打贏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役!(崔敏 李志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