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才維持了半個月,為什麼有的企業就“支撐不住”了呢?

東方紅雲朵兒


這個時候,過度高喊“撐不住”的就有點矯情了。

疫情之下,企業的員工,城裡的農民工,以及農村裡的農民,哪一個不跟企業的老闆一樣難?不僅如此,這些人,在資源方面、在應對風險能力方面,絕大部分是不及老闆們的。

沒有疫情發生以前,每年的元宵節以前,要想工作狀態、訂單情況恢復到春節放假前,恐怕也是很難做到的。而一般企業備有一個月到兩個月的基本費用,是很正常的,剛過十五就說“撐不住”,極有可能原先就運營不太順暢的企業,一有風吹草動,就像駱駝被壓上了最後一棵稻草,挺不住了。

當然,困難是明顯的,首先是復工復產方面。

復工復產,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一是地方要同意。

現在疫情還在持續,各個地方都在嚴陣以待,認真評估“返鄉潮”會帶來多少抗疫的難度。行業也是按重要性與需要性逐步放開,2月10日之前有一批覆工,2月15日及2月20日,均會有一些行業被地方放開,逐步復工。在疫情面前,謹慎一些總是好的,疫情沒有進入拐點,如果出現反覆,反而對給企業雪上加霜。正是基於此,很多大公司都繼續延期復工。

第二是企業防疫要具備條件。

從國家層面上說,已有開工須備口罩的要求。而這些天,已有一些復工的場景,都很有創意,反正隔離隔離再隔離。

第三很多員工還不具備返回的條件。

疫情比較嚴重的城市,人是很難出來的。而接收的城市,也是嚴防死守,有的要求外地人一些城市回來的人隔離14天,有的要求房東拿房本並簽字畫押才放租客進小區,不一而足,總之不易。

這時候企業慌了神,是不應當的,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就像一家餐飲企業很早就說自己有幾萬員工,喊著要破產了。前些天拿到足額的貸款,就沒聲音了。這基本就是忽略了政策面展開的扶持,保持經濟活力。官方不會無動於衷的。

企業要有自救精神。

曹德旺就認為遇到疫情後,企業必須自救。他說,一般企業也就安排三個月以內的預算資金,“捱不過三個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業必須自救”。

創業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創業者比拼的不僅是賺錢能力,比拼的更是化解風險的能力。


波士財經


這個問題我要搞清楚企業現金流和流動資金,一個企業正常情況下備用的現金不會超過一個企業正常開銷的一個月,甚至會更少。

流動資金則包含未收貨款在內的,在企業業務過程中流轉的資金,很多時間企業是靠這個錢來運作的。

再有一個核心是老闆的錢和企業的錢是兩回事,一般情況下老闆不會把自己已經得到的分紅再次墊入公司,也是在這種時候。

我們來舉一個真實的例子:

我一個學員去年年底進行了分紅,分紅之後流了100萬的備用金放在公司賬戶,流動資金包含未收貨款等有150萬,庫存有1000萬。

該企業每個月包含房租在內預計支出在80萬左右,原先預留的100萬是用於應對春節假期支出的,因為一旦節後開工只要市場流動起來,流動資金能很快收回,庫存能很快出去,那麼企業的流動資金也就能跑起來,那麼就不存在資金問題。

但是現在市場完全不流動,庫存出不去、流動資金收不回來,等於就需要靠著現金過日子。

那麼100萬-80萬,這就出現了再老闆不墊資的情況下,2月份都撐不過去。

當然這個例子是比較理想的情況,該企業沒有負債、沒有大批量庫存。

另外一些情況:

1、本身就負債的企業,靠著流動資金在不斷滾動運營的,一旦市場冷卻,流動資金斷了,那一切就完蛋了。這個例子類似貸款拆東牆補西牆,一環套一環,一旦一環套不上就完蛋了。

2、比如一些春節旺季的企業,一年到頭就靠這個時間,並且又準備了很多庫存的企業,那可能市場一封閉,整個企業就完蛋了。

3、造成實際損失的,比如酒店實體、甚至一些水果運不出去等情況。


Laohu電商圈


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我所在的公司大概240號人,平均工資算8000,老闆一個月僅僅是工資的開支就是 190萬,算上社保,已經公司資質的維護,還有房租,一個月保守估計開支在240萬左右。

年前一個月公司基本就停產了,年後又鬧瘟疫,加上2019年公司業績本來就很一般,勉強度日。

這次瘟疫一鬧,政府嚴令禁止復工,公司這麼來回一折騰基本就搖搖欲墜了,公司老闆已經委婉的告訴大家,該散就散了吧,1月份所有員工僅僅發了2000塊錢基本生活費。

老闆天天在群裡倒苦水,虧了多少多少錢,房租又交了多少錢.....


智建達人


雖然說是半個月...坦白地說每天還有新增病例...即使一例沒有了...還得半個月潛伏期...然後瘟疫結束之後...大多數人仍選擇能少外出儘量少外出..我自己就是實體店零售業,之前還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未來3.4個月我扔不看好...可能大家都這麼想吧...


新天地鞋業劉英凱


這個問題真正道出了企業經營者的難度,不要小看半個月的時間,這有可能成為企業存亡的導火索。

曹德旺說,85%的企業熬不過三個月,意思就是說,如果停產三個月,大部分企業將不得不面臨重組。

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奇怪,一個正常運營的企業,怎麼會連半個月的時間也熬不過去呢?我們舉例來看一下。

比如一個酒店,從年前開始用戶預約很多年夜飯,由於疫情的原因,停止所有家庭聚會,這樣,酒店準備的所有食材基本都過期了,這些成本需要企業自己承擔。

本來依靠春節期間提高一下營業額的,結果員工全部放假,放假期間仍然要給員工支付工資,企業只能使用自有資金,自有資金不足的,只能通過銀行借款或者民間借款。


通常情況下,企業流動資金主要是為了購買原材料準備的,如果停產半個月到三個月,這些流動資金還不夠給員工發工資的,這樣企業現金流就斷流了。

如果銀行能提供比較好的支撐,企業可以借到錢,應付目前的難關,避免資金斷流,企業還可以繼續維持一段時間,這就是為什麼人民銀行要求疫情期間商業銀行不抽貸的原因。

現在有些企業正處在這種經營困境中,如果企業不但從銀行借不到錢,反而銀行看到企業經營困境後,要求銀行提前歸還借款,那就會出現半個月企業現金流就中斷的情況。

這時候,企業既沒有錢還銀行的借款,也沒有錢給員工發工資,銀行和員工以及其他債務人有可能會訴諸法院,法院根據債務優先原則,會判處企業法人變賣資產償還債務,否則就會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就這樣,一個正常經營的企業會因為資金流斷流支撐不下去,所以不要小看半個月的時間,一些小微企業,尤其是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的行業,連半個月也撐不下去是有可能的。


互金直通車


1月22日凌晨2:30,湖北省宣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1月24日升級為一級響應)。1月23日,浙江、廣東、湖南啟動一級響應。到1月25日,除西藏以外的30個省市全部啟動一級響應。

在很多人看來,我們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也不過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中間還恰好經歷了一個春節假期,也是有史以來的最長10天長假(國家宣佈延長春節假期三天)。真正上班的時間只有一個多星期,但是很多


企業表示“撐不住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企業多數是與春節假期密切相關的企業。比如酒店、餐飲、旅遊。這些企業本身掙的就是春節的錢,比如有的酒店在春節前備了上百萬的貨,結果疫情來了,不僅貨賣出不去,變現不了,而且還有可能砸手裡的風險。

本來逢年過節是大家一起聚餐吃飯的好時候,我們家當時預定了四桌大年初三的宴席,可是從正月初一開始就不再出門,很快就打電話取消了。大家都理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春節旅遊最近幾年是越來越流行,可是現在海南三亞的酒店幾乎是門可羅雀了。但是,店要照常開,工資要照常付。原先春節一個月可以掙半年的花銷,現在只能乾瞪眼了。還有一些遊樂場或者休閒娛樂場地,也是這麼一個情況。



超市。一般超市都是大年初一就開門,人們過完年就出來逛超市購物,也算是一個購物節。可是,這一次除了生鮮蔬菜受到追捧以外,其他的商品也幾乎賣不出去了。

實際上,隨著復工的開始,很多企業的未來訂單都受到了影響。沒有足夠的訂單轉化現金流,在承擔相應員工工資和社保情況下,企業的負擔一下子加劇了好幾倍。比如說,原先企業的流動資金有100萬,每月流動5次,能產生500萬的現金流。職工的各項運營成本是50萬,如果正常情況下500萬現金流帶來的利潤有100萬,足夠支付員工的各項成本,還有50萬的盈利。可是當現金流變為只流動一次的時候,一個月後企業只剩下70萬的現金(假設流動一次賺20%),如果兩個月現金只剩下34萬元。這樣企業幾乎就是註定倒閉了。即使短時間恢復流動性,也很難再保持以前的狀態。有些企業主規劃一下以後,覺得不賺錢甚至虧錢,所以就早點關閉了。

為了緩解企業現金流的緊張,政府各個部門都出臺了緩繳政策和扶持政策。社保可以申請緩繳,不影響職工待遇,還可以免收滯納金。稅收可以緩繳,不徵收滯納金,甚至可以免收一些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收。企業少裁員甚至不裁員,可以享受去年繳納的失業保險費50%的返還。對於生產經營陷入困難,但是恢復生產有望的企業,如果努力做到不裁員、少裁員,甚至可以返還上年度繳納的六個月社會保險費的50%,包括企業部分和職工部分。這一筆錢相當於每名職工3000多元呢,接近一個月的工資了。而且銀行機構也正在對因為疫情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進行授信,增加其資金流動性。



希望通過國家的各種有效救助方式能夠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困難的問題,盤活陷入困難的有希望企業,讓企業渡過難關。


暖心人社


這場疫情對有些企業影響是很大的,但網上有的企業高喊挺不住了,感覺有點做作,半個月就挺不住,那你挺住幹嘛呢?估計是想向國家要政策,要好處,這不,國家政策、好處都來了,既有企業的,又有工人的,就沒農民的。


阿牛china2016


這個問題,很多網友都很好奇:為什麼企業連這一個月都堅持不了呢?不就一個月嗎?這點資金和能力都沒有還怎麼開企業呀。甚至更有一些網民還在說:這種開不下去的,早關門早好,有本事就開,沒本事就倒閉。你們是不是也說過這種話呢?你們是不是也這麼想呢?孫洪鶴今天給大家交流一下,當然,每個人都有權力表達觀點,自媒體其實就是交流思想和觸發價值思考的平臺。


1、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

大家應該明白現金流的價值和重要性,打個比方吧,如果一個健康的人,去義務獻血,如果一次性超過了承受力,一次性流血過多,是不是會有負作用呢?比如頭暈吧,但你不能說獻血的這個人是病人。這和企業也是相似的,一家發展正常的企業,但是突然面臨現金流問題,一時反應不過來,而且這次疫情突發性,所有企業都沒有準備好現金流。一下子就被動了。


2、企業的經營模式:更多的還是重度資產營銷,重度的項目,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一個胖子,在努力的奔跑,這個胖子看似胖,體型很大,但還是虛肉,蛋白質催起來的,不實,這像不像我們的傳統企業呢?你看員工多、實體投資大、機器、生產庫存,是的,這就是新零售領域常叫它們:大肥豬,大肥豬飛不起來的,小豬是指小而美,輕資產,互聯網思維、社交化裂變。


那大家想過沒有?一家這種傳統企業,一下子打亂了原來的步驟,面臨現金流斷裂,這時,業務鏈受挫,信心受挫,沒有新的轉型方向,這時,請問如果你是股東,你還會繼續投錢嗎?問題是還有其它的股東,如果這時大家都很悲觀,你們想一想,這些高層,股東,投資人會做什麼呢?對的,就是博弈,不是面對解決問題,而是自保,對,就是自保,不僅不投錢了,而且還會抽出資金。


3、現實的咱們來算一算財務:別小瞧這一個月,一般而言,顯性一個月,但是顯性的背後是隱性,一般隱性是3-4倍。


啥意思呢?比如你明表是一個月,但是事實上,你實際承擔的代價可能是3-4倍,只要做過老闆的都明白這個道理吧,老百性租房子搬家都得有個時間週期折騰很多事呢,更何況是一家企業呢?要有很多戰略、戰術、營銷、管理、運營上的調整,這些都是錢,每一個動作都是錢。背後都需要現金流,而現在業務鏈沒有迴流,怎麼?


再算一算,一家公司的員工人數、工資待遇、保險、房租、水電費、運營費、孫洪鶴自己開的一個小型電商團隊10多個人,一個月的成本都在幾十萬,一家企業一個月100萬的運營成本太正常了,如果是一家傳統的平臺型公司,一個月的運營費用高達300-500萬,怎麼辦?

老闆不容易,在這個時期更要尊重他們,因為很多人的工資和飯碗就在中小企業老闆手中,如果這個群體放棄了正能量的追求,最終倒黴的還是普通人。比如我身邊很多企業準備大量的裁員,人家只帶8個合夥人,一天直播帶貨上百萬,為什麼要供養那麼多問題呢?


大家要明白:以前產品流通是靠產品策劃和產品的分銷和招商,幫招人來裂變,現在呢?關鍵是供應鏈,關鍵是場景,因為有了供應鏈,有了場景,加上互聯網直播就可以完全產品流通。


我是孫洪鶴,每一次回答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都是每個人的意識範圍、思維、經歷和階段的總結,未必完全符合所有人,我無法改變任何人,我只是用這種方式來付出和結交一些有價值觀點的朋友,如果你認同孫洪鶴的內容,可以關注搜索今日頭條:孫洪鶴,更多的原創作品,也許對你有幫助。


孫洪鶴


為什麼疫情才半個月,有些企業就“支撐不住”了?這是因為現代企業運行方式的運行特點決定的。如果是個人,那麼只要自己手裡還有一筆存款,就算是三個月,或者半年沒工作,沒收入,只要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就能熬過去,直到找到工作,獲得新的收入。

但是企業是不一樣的,企業都是負債經營,負債就意味著隨時都需要還錢,既需要還本金,也需要還利息。這錢從哪裡來,需要有資金流入,有資金流入後才有資金用於支出,現金流是每天發生的,才能保障正常的動轉,半個月沒有現金流入,自然會造成資金鍊的緊張。

如果一個月還沒流入,兩個月還沒流入,就有企業要破產了。企業的負債,有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流動負債就是短期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等這些費用,非流動負債還可以扛一扛,但短期負債是必需要支出的,沒錢肯定不行。

除了負債,還有人員工資,如果規模大一些,工資支出可不是小數目。而企業的資產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比如存貨、房產這些,短期它是無法變現的,流動資產裡面貨幣現金的高低決定了公司的扛風險能力。

有些企業為了加速發現,現金儲備較低,突然碰上特殊情況,無法經營,無法產生現金流,就會發生現金流斷裂,然後就“撐不住”了。


財經宋建文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了現金流,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家企業沒有進賬也沒有出賬,是不是意味著企業就不會虧損?並不是,企業虧損會成倍放大。

比方說如果一家五星級酒店,在這種情況下關門歇業,看起來似乎既不虧錢也不賺錢,可事實上確實每天虧損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比方說房租就是大頭,在無法營業的情況下,你依舊是要繳納房租的,而五星級酒店往往整棟樓都是,一個月的租金多少?這些五星級酒店的置業全是自己的嗎?顯然不是,而五星級酒店的母公司現今很多嗎?也不是,所以,虧起來很可怕。

如果是中小企業怎麼辦?比方說如家,酒店幾乎都是租的,但是關門歇業後,全國算下來一天得虧損多少錢?比方說北京的K歌之王KTV,就是率先扛不住的企業,沒有進賬,就無法抹平一天的成本,所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無法承擔了。

易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的一個表姐在五線城市開了一家500平米左右的餐廳,在去年12月初就開始大量的進貨(其餘飯店都是如此),但是還不到過年,就接到通知不能營業了,就算允許營業,也沒有幾個人會冒險來吃飯。

幾百萬的貨物積壓在那裡,一個月好幾萬的房租,營業的成本除了物料之外,還有租金、折舊等等,所以每天虧損上十萬,你認為能撐多久?

這種情況下,小企業跟大企業往往能撐得更久,而中型企業往往都是靠每天的緊張來抹平每天的成本,比方說用今天的營業額來購買物料等等,所以,在無法營業的情況下,每天虧損巨大,半個月虧損上千萬都很正常,而這些錢是需要你從賬戶中拿出來支付的,所以扛下去可能會看到黎明,但是多數企業都在黎明到來之前死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