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可以不靠仪器,单靠望闻问切就能看病吗?

秦潇铭


中医看病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免疫力打败病邪达到痊愈,西医是对抗医学,直接杀灭病毒与细菌。就跟外国售货员不会“找整”一样。中国人思想是拐弯的,中医思维也是拐弯的,不同的文化行成不同的医学,各有千秋。


人际交往的艺术


说个身边的往事。

儿时,只有中医。无论头痛脑热、中风中暑,抑或跌打损伤,腰膝酸软都是看中医,时称“先生”。经过问诊、把脉、看看舌苔,然后抓几副中药(也就几毛钱吧)回家煎了喝,就可解决问题。

我爷爷七十多岁时,干农活儿摔了一跤,半身不遂,请的李先生到家里看病,把了脉,开了方就回去了。照方抓药,天天煎服。月余,始有好转。半年后,扶着能走路。

以后,有了赤脚医生。吃药,打针,效果好,还简单(不用煎药)。自此,大众接纳了西药接受了西医,同时也渐渐冷落了中医。

再后来,医生要执照,考照要会外语。中医就尴尬了,还有些滑稽。中医队伍失之大半,更别提后备人才培养了,感觉象猫冬,不爽。

好在西医不是万能的(这次疫情面前,有些专家犯了此忌:可防,可控,可治),有些疑难杂症非中医不可,这才给了一席之地。

五千年的国粹,沦落如此,让人痛心,使人愤怒!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这次疫情的疯狂,西医的无奈(感觉象赤臂上阵)之余,才想到中医…

这目前的事情,大家都懂的。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重振中医,任重道远。


汉水直钩钓翁


古中医看病都不用仪器,比现代西医用仪器看病的效果还要好,彻底根除、没有后遗症,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廉价、不坑钱


万象森罗皆有道


中医不靠仪器、化验等西医辅助诊断,不但能治病而且还能把病治好,望闻问切只是诊断疾病一方面,更有理法方药等综合诊治手法,中医药入门易学精难,难在三个方面:一机遇、二聪慧、三恒心,三者缺一不可。





燕河1


当然可以不靠仪器,只通过望闻问切就可以把病治好。在一个高明的中医师那里,虽然偶尔也可以用一下现代医疗检查仪器,但只是参考,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判断依据。因为中医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医学,是最高级的生命医学,仪器是死的指标,人是活的。如果一个中医看着指标来治病,就陷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中,也就是用西医的思维来治病。中医要想要良好的疗效,治标又治本,必须要有中医的思维。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础,并且高于仪器检测。虽然现代医学仪器看上去高大上,高精尖,但是很多疾病并不能检测出来。比如说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等仪器都检测不出来有病。仪器也检测不出风寒暑湿燥火等,而中医就能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出来,最后找到病根且按照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何氏中医传承人


为什么不可以?中国人不是靠中医生存下来吧,自从引入西医,科学二字,将中医打得体不完肤,使中医艰难生存。


西路军60758059


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来判断病情。四诊里面,其实最重要的是望诊,望诊所得信息量最大,通过望诊,患者的体型体貌、精神状态甚至是心理性格皆可一望便知;当然光靠望诊也不够,历代医家都主张“四诊合参”,就是全面完整的收集信息,体现整体思维。  1、通过望诊看体质:黄煌教授十分注重望诊,如桂枝体质、大黄体质往往一望便知,更细节的如柴归汤体质(黄脸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体质(长脸、眯眯眼)、大柴胡体质(肩宽、颈短、体壮)等等。配合图片更加形象(见《中医十大类方》)。望诊所得信息量最大。  2、通过闻诊察心理:不少中老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患者,往往主诉众多,语速也快,自觉全身上下不舒服,坐立不安、睡不安稳,这往往是焦虑情绪在作怪。  3、通过问诊察精神:有少数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讲话前后矛盾,不合逻辑,这与患者精神状态不佳有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问诊所得信息可靠性不一定高。  4、通过切诊看生理:切诊包括脉诊与触诊,通过脉诊除了可判断体质状态外,还可初步判断女性月经周期,也可初步判断有孕与否。此外触摸皮肤可判断有汗无汗、气虚程度、有无瘀血等。切诊所得信息最可靠。  中医四诊是一个整体,随着医学工作者经验的积累,四诊所能获到的信息将会不断增加


亮哥小饰


好中医可以,不过我觉得仪器显示的更直观,辅助中医治疗


老陈6796824322300


中医的强大,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已经诠释了,这点没什么好怀疑的;只是中医结合现代科技同时与西医的结合可以更好的造福人类!


机票旅游签证差旅专家


西医过去也没有那么多仪器啊,随着科技发展才会逐步多起来的。最早的西医只有听诊器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