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特别是当浙江团队到来时,

我心生感动。

你们到湖北来,

是冒着风险的。

所以,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总会有一颗感恩之心。


我想,

不管怎么下雨,

不管怎么刮风,

太阳总是要出来的,

花儿总是要开的,

我们的生命,

是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


我也不是唱赞歌。

我是觉得,

在困难的时候,

我们要乐观向上,

只有这样,

才有积极的力量,

来对付我们身上的病毒。


每个浙江的医生,

你们每个人的样子,

都是一样的,

我认不出来是谁。

但是,

你们每个人,

也都应该是一样的,

因为你们对我们是一样的。


我衷心地感谢你们,

这次生病的经历,

会成为我一生的回忆,

我不说是美好,

但至少,

浙江人在我心中,

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截至2月11日,浙大二院已先后向武汉派出7名专家和医疗骨干。他们目前分别在武汉市协和医院、普爱医院、天佑医院工作。在武汉市普爱医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为每个出院的新冠肺炎病人,办个简短朴素的出院仪式。

没有鲜花,就用小小的KT板,写上“今天,我出院啦”六字,来表达喜悦的气氛;没有场地,就在病房或走廊,医护人员围成小圈,为病人送上祝福……

“仪式很简单,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其他病人增添信心。”浙大二院护士卢燕说。不久前,她管理的病房内,一位70多岁的奶奶要出院了。大家就在病房里,为她办了个出院仪式。奶奶很高兴,还向她们竖起了大拇指。

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卢燕(左二)与战友为即将出院的奶奶举行出院仪式


他乡作战,浙江风格

1月26日,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首批队员抵达武汉;1月28日,经过多轮培训的浙江医疗队141名队员,接管了武汉市普爱医院的两个病区,每个病区有33张床位。

医生主要负责病情评估、开出治疗方案,每12小时换一次班;护士主要负责执行各项治疗措施以及照护患者,每4小时换一次班。每个班都是连轴转,大家一刻不停地忙碌。

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颜伏归医生和战友评估患者病情


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病房吸氧病人太多,为保障氧气供应,陈城洋医生和战友搬运氧气钢瓶

截至2月4日,两个病区出院患者已累计20名,诊疗重症患者93人次、危重患者27人次,筛查会诊患者59人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医护人员展现了浙江风采。


医患情深,勠力共行

2月8日,正月十五。武汉市普爱医院19楼病房,将有7位新冠肺炎治愈病人出院。对日夜奋战在这层楼的浙江医护人员而言,即便这个元宵节无法与家人团圆,他们的内心依然是无比充实和满足的。

但这天,因为一位病人的出院感言,守护这层楼的所有浙江医务人员都哭了,整个武汉市普爱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哭了,千里之外的我们亦感动落泪。

“他的这番话,让我非常感动,我想,我们所有的付出与牺牲,都是值得的。这也是我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意义。”浙大二院医生颜伏归动情地说道。

2月10日,浙大二院护士赵伟传回来一段视频,这一天,武汉普爱医院的又有五位患者出院了。“在通知他们出院的时候,几位患者关切地询问,‘听说你们要去协和支援了啊,注意安全,感谢你们!’

我很惊讶,也很欣慰,对于穿上了防护服的我们而言,除非特别熟悉,不然只能通过衣服上的名字辨认,而她们告诉我,你们几个小伙子的身影虽然很相似,但是我认得出谁是谁,即便不知道样子,你们很好!


驰援武汉,义不容辞

1月25日、1月28日,浙江省先后向武汉派出两个紧急医疗队,分别为141人、149人,浙大二院的颜伏归、吴学杰、陈城洋、卢燕、赵伟、蔡菁7名医疗骨干就在其中。此前,浙大二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常务副主任、我国感染防控专家陆群,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号召,只身乘坐高铁抵达武汉,指导当地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他们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展示了浙二人的精神风貌,传递了“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

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陆群主任和蔡菁医生在天佑医院ICU意外相遇

同是浙二援汉人,相逢却如此不易

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值夜班的吴学杰医生:为了通风,窗户全开,有点冷,全副武装,坚守岗位


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每天在相互鼓励中开始工作:左二为赵伟护士

2月9日,根据国家统一安排,浙江省又抽调医务人员,组成5支抗击新冠肺炎支援湖北医疗队,携带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数百名浙江医护人员,不论生死,不计报酬,向着湖北勇敢逆行。


大胆接诊,细心防护

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颜伏归医生在隔离病房工作

1976年生的颜伏归,是湖北宜昌人。“对我而言,能在武汉作战,有特别的意义。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守护更多家乡百姓。”颜伏归对我们说。

2月8日,颜伏归轮值的是夜班,工作时间从17:00至次日8:00。当地社区一旦接收到病人后,会立即将他们送过来。因此,即便到了后半夜,颜伏归等医生也很少有机会歇息,“病人需要我时,我就应该及时到岗”。

在外作战的日子,颜伏归最牵挂的,就是6岁的儿子。“儿子在微信视频时,会提醒我穿好防护衣。他挺懂的。”他说,“感染的风险无处不在,我每次走出住所房间前,都会提醒自己,必须按照规定做好自我防护,尤其是要从细节入手。”

颜伏归的妻子黄丽莉,是同个科室的护士。“医院很照顾我们,考虑到我在武汉抗疫,家中孩子无人照顾,就让我妻子在家。这样,我也安心多了。”他说,“我答应过家人,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武汉出院病人:“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是有根的”


不管怎么下雨

不管怎么刮风

太阳总是要出来的

花儿总是要开的

我们的生命

是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


在这场艰辛的抗疫战中

我们谁都不要成为旁观者

谁也不要轻易放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